油茶教学大纲
美味油茶教案

美味油茶教案引言:油茶是一道源自于中国的传统美食,尤其在南方地区非常受欢迎。
它的特色在于醇香浓郁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是许多人小时候的回忆之一。
油茶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制作一杯美味的油茶。
一、准备材料:1. 绿豆:100克2. 糯米:100克3. 花生:适量4. 芝麻:适量5. 红枣:适量6. 枸杞:适量7. 冰糖:适量8. 水:适量二、步骤:1. 将绿豆用清水浸泡3小时,然后捞出备用。
同时将糯米用冷水洗净,浸泡2小时。
2. 把绿豆倒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直到绿豆煮烂变软。
3. 另起一个锅,放入糯米和足够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直到糯米变糯软。
4. 把煮烂的绿豆和煮糯软的糯米一起倒入一个大碗中,用勺子搅拌均匀,使其绿豆和糯米完全融合。
5. 将花生放入平底锅中,用中小火炒香,然后用刀剁碎。
6. 将芝麻放入平底锅中,用中小火炒香,然后用研磨机磨成细粉。
7. 将红枣和枸杞用清水洗净备用。
8. 在绿豆和糯米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冰糖,根据个人口味可调整糖的量。
9. 将炒香的花生碎、芝麻粉、红枣、枸杞和即煮沸的油茶一起混合,用勺子搅拌均匀。
三、油茶的食用方法:1. 将制作好的油茶倒入杯中,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热水调稀。
2. 油茶的口感独特,温热的时候味道更佳,所以最好在制作好后立即食用。
3. 油茶可以搭配其他的糕点或小吃一起食用,增添口感和滋味。
结语:制作一杯美味的油茶并不难,只需要简单的步骤和少量的材料,就可以在家中享受到传统美味。
油茶的口感浓郁醇香,香气四溢,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味觉体验。
希望本文提供的美味油茶教案能让您在繁忙的生活中沉浸在美食的享受中,给您带来愉悦和满足的感觉。
亲自动手制作一杯油茶,相信您一定能欣赏到其独特的魅力!。
幼儿园课程资源《油茶》

幼儿园课程资源《油茶》教学目的:学习油茶、枳惧、、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习油茶、枳惧、植物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油茶、枳惧、植物的形态特征教学内容:一、油茶【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桃茶【科属】山茶科山茶属【识别要点】灌木或小乔木,嫩枝红褐色,稍被柔毛,小枝灰褐色,无毛;冬芽鳞片密被金黄色长柔毛。
单叶互生,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两面无毛或中脉被短硬毛或柔毛,侧脉在两面均不明显。
叶柄有毛。
花通常1~2朵顶生或近顶腋生,白色;花期9~11月。
果期次年7~9月。
【果实特点】葫果球形,直径2~3厘米,黄绿色,平滑,初时有毛,后无毛,成熟时2~3瓣裂,果瓣木质,厚3~5毫米;种子背圆腹扁,褐色,有光泽。
【知识拓展】茶苞,是茶树果实的变异体,每年夏天生长,白色,内是空的,外形象桃子,茶苞可以吃,水分不多,有一种清淡的甜味。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30%以上,油供食用和润发、调药,也可制蜡烛和肥皂,又作机油的代用品;油茶饼可作肥皂和杀虫剂;果壳可提取烤胶、皂素、糠醛等。
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作家具、农具。
二、枳惧【学名】Hovenia acerba Lindl.【别名】拐枣、鸡爪树,鸡脚爪【科属】鼠李科枳惧属【识别要点】落叶乔木;树皮灰黑色,稍粗糙;嫩枝褐色或黑紫色,被棕褐色短柔毛或无毛,有明显的皮孔。
单叶互生,厚纸质,宽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心形,边缘具浅钝的锯齿;叶柄无毛。
花成顶生或腋生的二歧式聚伞圆锥花序,被棕褐色短柔毛;花小,两性,黄绿色;尊片无毛。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果实特点】果序轴明显膨大,肉质,扭曲,红褐色;种子暗褐色或黑紫色。
【知识拓展】果序轴膨大,肉质,多汁,含丰富的糖,可生食、酿酒、熬糖;民间可用以浸制“拐枣酒”,能治风湿。
种子为清凉利尿药,能解酒毒,用于消热消渴、解酒醉、烦渴、呕吐、发热等症;木材坚硬致密,为建筑和细工的良材。
大班教案打油茶

大班教案打油茶教案标题:大班教案打油茶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中国茶文化中的打油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打油茶的材料:茶叶、花生、芝麻、花椒、盐、糖、水等。
2. 烹饪工具:锅、勺子、杯子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中国传统茶文化和打油茶的制作过程。
4. 学生的团队分组。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茶文化和打油茶的历史背景和制作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打油茶的特点和与其他茶品的区别。
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其他学生配合完成任务。
2. 组长向小组成员介绍打油茶的制作过程,并分配任务给每个小组成员,如洗花生、炒花生、磨茶叶等。
3. 学生按照任务分工,开始制作打油茶。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完成打油茶的制作后,组长带领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比较不同小组制作的打油茶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总结和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打油茶的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并与学生一起整理出制作打油茶的步骤。
2. 学生自由发表对打油茶制作过程的评价和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其他传统茶品,如绿茶、红茶等,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2. 学生可以进行茶艺表演,展示自己制作的茶品和茶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茶艺师或茶文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
2. 学生可以进行茶文化展览,展示自己对茶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制作的茶品。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打油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收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小组分享中的观点和心得。
3. 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价,包括打油茶的味道和外观。
油茶教学大纲

油茶教学大纲油茶教学大纲油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它不仅有着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油茶文化,我们制定了一份油茶教学大纲,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油茶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
一、油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油茶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油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油茶起源于中国湖南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是湖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饮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油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饮品。
二、油茶的制作方法在油茶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油茶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会介绍所需的原料和工具,包括茶叶、花生、芝麻、花椒等。
然后,我们会逐步介绍油茶的制作步骤,包括炒制茶叶、炸花生、磨芝麻等。
通过清晰的步骤说明和实际操作演示,人们可以学会如何制作一杯香浓的油茶。
三、油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在油茶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我们将介绍油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油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油茶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肺、消食化积等保健功效。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油茶的营养价值,从而改善自身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油茶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在油茶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我们将介绍油茶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油茶在湖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节日、婚嫁、祭祀等传统习俗密切相关。
我们将介绍油茶在这些传统习俗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油茶的传统文化与习俗,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油茶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义。
五、油茶的推广与创新在油茶教学大纲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讨论油茶的推广与创新。
油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我们将介绍一些现代化的油茶制作方法和创新的油茶产品,以及相关的推广策略和途径。
打油茶健康教案

打油茶健康教案教案标题:打油茶健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打油茶的历史、制作过程和营养价值。
2. 掌握制作打油茶的步骤和方法。
3.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理解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
2. 打油茶制作材料和工具:茶叶、花生、麻油、白糖、水壶、茶杯等。
3. 视频或图片展示打油茶的制作过程和成品。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打油茶的制作过程和成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尝试过打油茶,了解他们对打油茶的了解和喜好。
知识讲解:1. 介绍打油茶的历史和起源,让学生了解打油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分析打油茶的营养价值,如茶叶中的咖啡因、花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
3. 解释打油茶的制作过程和步骤,包括炒茶叶、煮花生、加入麻油和白糖等。
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打油茶的制作实践。
每个小组配备所需材料和工具,按照讲解的步骤制作打油茶。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如茶叶的颜色变化、花生的煮熟程度等。
讨论与总结:1. 让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打油茶,并进行口味评价和体验分享。
2. 引导学生讨论打油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咖啡因的提神作用、花生的营养价值等。
3. 总结打油茶的制作过程和营养价值,并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茶艺师到校进行打油茶制作的示范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茶园或茶叶加工厂,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和制作工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
2. 收集学生的实践记录和口味评价,评估他们对打油茶制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活跃程度。
教案扩展:1. 将打油茶与其他传统茶饮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 进一步研究打油茶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其他健康茶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饮食健康意识。
油茶教案幼儿

油茶教案幼儿标题:探索传统文化——油茶教案幼儿教学目标:1. 了解油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饮品,了解油茶的来源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具准备:1. 图片或视频介绍油茶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 油茶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茶叶、花生、核桃、辣椒粉、盐等。
3. 杯子、勺子、锅和火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油茶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询问幼儿是否知道油茶是什么。
2. 探究(10分钟):将茶叶、花生、核桃等材料准备在桌上,让幼儿用手触摸、闻一闻材料的气味,并询问幼儿对这些材料的了解。
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并让幼儿猜测这些材料与制作油茶的关系。
3. 实践(20分钟):分小组让幼儿合作制作油茶,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例如有的负责研磨茶叶,有的负责煮茶水等。
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茶叶、花生、核桃等材料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的水煮沸。
提醒幼儿注意火候和时间控制,保持油茶的口感和香味。
4. 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油茶,并邀请幼儿品尝。
引导幼儿品尝后,询问他们对油茶的感受和味道的评价。
引导幼儿思考油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之处。
5. 总结(5分钟):通过对油茶的制作和品尝体验,总结幼儿对油茶的了解和感受。
引导幼儿理解油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鼓励他们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油茶的认知,可以组织参观茶园或茶叶加工厂,让幼儿亲身体验油茶的制作过程。
也可以邀请专业的茶艺师傅来幼儿园进行茶艺表演,教导幼儿如何品茶和制作简单的茶点。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幼儿的安全,如火炉、煮沸的水等需要成年人操作。
油茶栽培课程教案

油茶栽培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油茶栽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油茶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
2. 掌握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油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油茶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
2. 油茶的繁殖与栽培技术。
3. 油茶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教学难点:1. 油茶的繁殖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
2. 油茶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PPT、图片、视频等。
2. 实验材料:油茶种子、土壤、盆栽工具等。
3. 实验设备:温湿度计、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油茶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油茶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油茶是什么植物吗?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油茶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
2. 讲解油茶的繁殖与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等步骤。
3. 解释油茶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如施肥、浇水、修剪、防治常见病虫害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发油茶种子和盆栽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和育苗等步骤。
3. 说明油茶的生长需要的温湿度条件,并使用温湿度计进行监测。
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观察油茶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综合讨论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复习油茶的生态特点、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
2. 强调油茶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实地考察油茶种植基地,了解实际的栽培情况。
2. 组织学生参加油茶栽培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对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是否理解。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价学生对油茶的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加强与实际种植者的联系,及时了解油茶栽培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问题。
油茶的由来教案

油茶的由来教案主题:油茶的由来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油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了解油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
3. 培养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油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掌握油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展示或黑板/白板。
2. 油茶的相关材料和图片。
3.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口头描述油茶,并引发学生对油茶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油茶吗?你们知道油茶的由来吗?教学主体(30分钟):1. 展示油茶的图片或用文字描述油茶的基本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 呈现PPT或讲解油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油茶的起源地、传播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
3. 分组讨论:学生猜测油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
4. 讲解油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包括选用的茶叶、油茶的加工过程等。
活动设计(15分钟):1. 学生小组内合作写作: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油茶的起源和制作的短文。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朗读并分享自己小组的短文。
总结(5分钟):1. 总结油茶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2. 强调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课后延伸:1. 要求学生在家里制作油茶,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课后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油茶的短文,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
教学反思:1.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茶的由来和制作方法,引发了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课后延伸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油茶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工种: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油茶生产栽培技术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和运用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
达到油茶种植丰产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提要及课堂分配三、教学要求1、通过室内讲课,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油茶的栽种及管理技术,真正掌握标准化栽培技术。
2、通过室外实习,理论联系实践,使学员既有相关理论知识,又有独立操作的专业技能。
四、教学内容1、油茶的特色与前景:⑴油茶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根据我国的地理条件和不同特种生态性分为西南高山、华南丘陵、华中和华东丘陵及北部边缘四大分布区。
油茶树寿命长达百年,经济收益期达40—50年。
⑵根据中医论述,油茶全身是宝。
茶油长期食用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疗效显著。
同时具有养颜护肤等功效。
消化吸收率达90%以上。
特别是对产妇后复原能起良好保健作用,是油中之王。
在工业、医药、美容等多方面用途。
2、良种选用技术:油茶优良品种是油茶丰产的基础,选用良种时应注意以下原则:⑴品种的地域性原则目前各地选育出的油茶良种均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
选用良种时应根据气候地域相似性原理,选择适应本产区的且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或认定的品种或品系。
⑵品种的多样性原则由于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自花不孕或少孕树种,因此,须选用2—3个优良品种系进行配置造林或改造。
⑶品种的一致性原则为了生产经营方便,选择良种品系时要注意花期,果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
广东大部分地区、尤其粤西、粤中地区以推荐“岑软2号”和“岑软3号”较为理想。
2、苗木选用技术苗木选用应具有“三证一签”的品种,建议选用1—2年生油茶芽苗砧嫁接的容器苗或轻基质苗,杜绝用实生苗、慎重采用扦插苗。
3、油茶造林整地技术⑴林地选择新造油茶林地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状况良好、阳光充足的阳坡或丰阳坡。
土层深厚的酸性壤土(PH值5.0—6.5),海拔100—500米,坡度在25 º以下的低丘陵岗地为宜,尽量集中连片。
⑵整地技术①整地时间:整地应在造林前一年或半年进行,至少也要提早1个月整好林地。
整地时,清楚林地上的杂灌、树蔸。
杂草特别茂盛的地方,在整地前1—2个月先用除草剂杀灭杂草,待杂草基本腐烂后在整地。
②整地方式:主要有带状整地、全垦整地、块状整地等。
具体方式要根据环境条件、劳力及林地间作等情况,因地制宜来确定,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注意保水、保土、保肥,避免水土流失。
一般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或坡度小于10 º的林地,提倡全面整地,实施全垦。
整理地深度应超过20厘米,全垦后开挖壕沟,壕沟深为50—60厘米,宽为60—80厘米,等高种植。
坡度大于10 º时,按等高线整理成水平带,以利水土保持。
带上打穴,规格为60×60×60厘米,穴点排列呈品字形或梅花形。
③施足基肥:种植前施足基肥是确保速生丰产的首要环节。
打穴时应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回穴时应先回放表土。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每穴施基肥0.10—0.15公斤,或饼肥0.1公斤。
有机肥至少应在造林前一个月施好,施肥后要立即覆土,以免养分散失。
4、油茶栽植技术⑴造林密度:油茶优良品系单株产量高,有了足够合理的株数,才能最有效地形成群体产量。
造林密度主要根据油茶品系的生物学特征和立地条件而定。
由于无性系林分结果早,树体发育相对迟缓,因此提倡适当增加株数,可充分利用林地。
坡地可采用株行距2×3米的栽植方式,每亩栽植111株;或2.5×3米,每亩栽90株。
土壤肥沃的平地,可采用的株行距3×3米,每亩栽植75株。
造林时采用一穴一株定植。
⑵造林季节及方法:栽植后能否成活,与栽植季节关系密切。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雨季栽植。
大田裸根苗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早春(春节前后);容器苗、累基质苗可根据天气情况,在春季阴天种植。
造林复土时,一定要舒根、踏实、淋水。
种植深度以不见苗根,复土比苗木原泥印高2—3厘米为宜,根不沾肥,做到“苗正、根舒、压实、土满穴”。
⑶造林后补植技术:当年秋季应及时检查造林成活率,并根据林地苗木成活状况,在次年春季对死株、缺蔸采用同龄同品种类型苗木补植,补植应选择雨后或阴天进行。
补植的苗木最好采用容器苗。
5、林地抚育管理技术⑴抚育次数和季节抚育是油茶高产的基本措施,可以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达到改良土壤、保水保肥的作用,有利于根系和树体生长。
造林当年在秋季进行除草松土一次,油茶林造林后一般要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第1次在5—6月进行,每2次在9—10月进行。
提倡新造油茶林地内间种作物,以耕代抚。
但不要套种高秆和藤本职务。
⑵抚育内容与方法抚育的主要内容是除草、松土、施肥和培蔸。
一般春夏采用浅铲方法,深度5—8厘米;荒山浅、熟山深;树冠内浅、树冠外深;幼树浅,大树深;陡坡浅,平坡深;粘土浅、沙土深;一年一中耕,三年一深挖,总之,以不伤或少伤根系,保持水土为好。
抚育方法能全垦、带垦、穴垦、阶梯式垦、壕沟施肥抚育等多种。
其中阶梯式垦复简便易行,增产效果显著。
阶梯式垦复是在全面深挖垦复,砍除灌木和杂草的基础上,修成外高内低,外筑埂,内开沟的等高梯地。
梯地的宽度随坡面定,15 º的修成1—2米宽。
梯面可间种马铃薯、黄豆、蔬菜,梯边可种黄花菜、茶叶。
梯地两边要挖排水沟和蓄水沉沙池,防止暴雨冲坏梯面。
⑶养分管理技术油茶抱子怀胎、施肥效益显著,施肥的数量、种类、次数都应科学合理。
油茶施肥的方法有沟施和穴施。
在树冠投影边缘挖圆形或长方形沟,沟的宽和深均为25—30厘米。
肥料施入后,用土盖好。
油茶施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辅之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包括人畜粪尿、绿肥、油饼、厩肥、垃圾、堆肥、杂草以及各种植物茎杆,连施2—3年。
化肥种类要合适,施复合肥优于单一肥,施用量要严格控制。
施用时间也要注意,早春施用优于夏秋施用。
追肥可分水施和干施,水施不能太浓,干施离幼树不能太近。
油茶施肥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但以结合冬季垦复扩穴,夏季中耕为好。
春季多施氮肥,适当施钾肥,以促进抽梢、发叶、壮果;夏季多施磷肥,秋季多施磷钾肥,以壮果、长油、促进花芽分化;冬季多施磷、钾肥,以固果、防寒。
大年多施氮、磷肥,以促进花保果、转油和抽梢;小年多施磷、钾肥,用以保果和促进花芽分化。
提倡测土平衡施肥和研制采用油茶专用肥。
6、修枝整形技术修枝整形能培育和调整树体结构,控制徒长和过度的养分消耗。
修枝的原则是:幼树轻剪、壮树重剪,大年重剪、小年轻剪,方法要因树制宜,先修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
做到修剪得均匀,上下不过分重叠,左右不拥挤。
修剪时留桩不能过高。
切口要求平滑,稍倾斜,用接蜡、或黄泥、石灰深封。
对于徒长枝的修剪,要看树龄和生长状况,树冠已经形成的壮龄油茶,徒长枝应从基部剪去。
对于交叉重叠枝,要剪去冠内生长的,保留向外扩展的;剪去生长不良的,保留生长健壮的;剪去下面的,保留上面的。
对于丛生枝,应进行疏删。
修枝整形时间在11月—翌年2月间为宜。
从采果后到春梢萌芽前这段时间较好。
7、主要病虫害得防治⑴油茶的虫害一般较少。
主要有油茶毒蛾、迟蝶、茶蚕、茶天牛、油茶蛀心虫等。
防治办法:①对虫害枯残叶、枯枝、枯树剪除后集中深埋或烧毁。
②用敌敌畏等杀虫药物喷洒。
⑵主要病害有:①油茶炭疽病油茶炭疽病是我国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
一般在4—5月开始发病,7—8月病害蔓延发展很快,9月出现较大的落果高潮,一直持续到10月以后才趋向稳定。
防治方法:发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
也可在12月—次年2月修剪病害部位,砍除重病株,摘除病果、病叶。
冬季垦复时,把病叶、病果、病枝埋入土中,掏孢子萌发,减轻炭疽病危害。
林地间作套种,可多施磷、钾肥使油茶树生长健壮,能增强搞炭疽病的能力。
②油茶软腐病又叫油茶落叶病。
发病时油茶大量落叶、落果,严重病株叶子和果实落光,有时初发嫩梢也凋萎枯死。
苗木软腐病感染很严重,造林成活率低。
发病严重的苗木,叶片落光,整株枯死。
软腐病具有晴天不发病,阴天发病轻,雨天发病重的特点。
防治方法:一般在4月中旬用1%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一次,预防效果较好。
冬春季节深挖垦复,清除病叶病果,减少越冬病菌。
改造过密林,适当整枝修剪,通风透光,减少发病。
③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又叫绢病、霉根病。
一般在6、7月高温干旱时发生。
发病严重时,茶苗养分和水分运转受阻,叶片脱落,蒸株枯萎,茶苗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育苗时,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平地育苗要做高苗床,挖好排水沟,搞好排水工作。
避免在熟土上育苗,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
播种前每亩喷洒1%硫酸铜溶液250—300公斤,或每亩施用石灰25—30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发病时应及时拔除病株,清除附近带菌的土,再用1%硫酸铜液浇灌苗木根部,消毒保苗。
8、油茶果收获处理技术⑴果实成熟的标志油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显得光滑油亮,果壳容易剥开,果子有小数裂开,并有少量自然脱落。
剥开果壳见果子呈深棕色、有光泽。
⑵收获期岑软2号、岑软3号在广东中、西部,其成熟期在“霜降”期间,在10月间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出油率最高。
⑶油茶果的处理油茶果收获时,应避开雨天,选择在晴朗天收果。
将果放在室内,连筐(连袋)放置3—4天、让果壳“发汗”,再将果放在晒场晾晒3—4天,大部分果壳裂开,果子爆出同,便可使果籽与壳分拣开,尚未爆出的果籽,用手辨开,把果籽取出(如果此时不将未爆出的果籽取出,一旦果壳干硬后则很难把果籽取出。
⑷果籽处理果籽分拣好后,可置于室内通风的地上凉子,堆放厚度不超过10cm,有一定天数后摊放到晒场晒干,晒到抓一把果籽摇动,果籽有响声,即可入仓待榨。
9、林地综合利用技术⑴混作技术选择不与油茶争水、争肥,植株矮小,根系浅,生长期限短,与油茶没有共同病害、虫害的作物间种,如黄豆、绿豆、花生、油茶等绿肥作物,以及生姜、蔬菜、红薯、马铃薯等。
不宜种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和吸水、吸肥较强的作物(棉花、芝麻、小麦、大麦、烟叶)以及攀缘性作物。
间种的作物要距油茶植株一定距离(一般为65厘米以上)。
⑵油茶林放蜂技术油茶林地放蜂既可增加经济收入,双能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提高结果率。
主要采用保护林地有益授粉昆虫和人工放蜂技术。
人工放蜂一般5亩林地可放蜂一箱。
蜂种有中国黑蜂、高加索蜂、高意杂交蜂等抗毒性强。
时间以盛花期(10月底至11月底)为宜,放养前要作采蜜驯养,同时定期取蜜和喂药,一般3—5天取一次蜜,每天喂一次解毒药。
并保持蜂箱内温度,保证产卵、孵卵和生长。
由于油茶花粉中的生物碱K含量是其他花蜜的3—4倍,因此,要严格控制其带入蜂巢,可在蜂门放置脱粉板。
油茶栽培技术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一、定义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时,准备好考核现场和需要的物料,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学员专项职业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