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新授课课件

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 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 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 时期的政治现实却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 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 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 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 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 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问:请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 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 中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 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 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 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伤心。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耳之 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 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 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 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 这一声动,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 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 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 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 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 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 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 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 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 罩之下,夜自是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 的恐怖氛围,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 人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
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
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
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为乱世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
铁腕政治的束缚,儒道两种人生理想的分裂,()。
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显得那么 :在政治上,他可以委曲求全;在生活中,他可以佯狂;而唯独面对他自己,他不得不真实。
多才多艺、志向高远与极度的自我压抑交织于一身,阮籍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且比常人更加丰富。
《咏怀诗》是阮籍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的体现,是诗人放浪形骸的外在表现下的灵魂内核。
阮籍除以极其放诞夸张的举止宣泄内心的矛盾痛苦之外,还把政治压迫的窒息、佯狂的孤独、理想分裂的矛盾都注入诗句,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以此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使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
在艺术表现上,《咏怀诗》继承了《诗经》《庄子》的优良传统,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显得含蓄委婉;也有一般性陈述,但做到了。
“阮旨遥深”正是对阮籍《咏怀诗》的艺术风格的最好概括。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人生充斥着苦闷和痛苦B.使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与进退维谷的苦闷C.痛苦与苦闷充斥着他的人生D.他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和进退维谷的苦闷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苟全不知所措直观化言近旨远B.苟且无所适从形象化微言大义C.苟全不知所措形象化言近旨远D.苟且无所适从直观化微言大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B.他以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C.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D.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课文教案一、课文概述《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属于七言律诗,共有八十二首。
这首诗篇以咏怀的形式表现出了诗人的慷慨悲愤之情,抒发了对流年逝水、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和哀愁之感。
全诗以自然风景、皇宫宝物、人物形貌为咏词,通过反复咏叹“白发空悲君”、“青衫湿血,危楼高百尺”等词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悲痛和对逝去昔日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言简意赅、意境高远,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和感情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并帮助其在学习语文中提高写作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分析学生需要从整体上理解李白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诗句中的具体内容,深入探究诗人抒发情感的具体方式和表现手法。
作为一个七言律诗,诗歌结构完整,抒情深刻,足以展现李白作品的魅力,亦可进行诗歌鉴赏和写作规范的学习。
二、诗歌鉴赏通过学习与《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学生可以从诗歌的韵律、押韵、雕琢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进行研读,理解其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培养优美诗歌的品味能力。
三、诗歌表达通过学习《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歌,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诗歌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如抒情、描写、铺陈、夸张等,这些知识和技巧对学生的写作、阅读、口语和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歌《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质,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理解诗歌的主要意义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语言符号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二、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和审美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审美情趣。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第一篇: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背内容[范文模版]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1.3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9-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这种相思情愁没有方法可以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 了起来。 点评: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皱着眉头, 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 句,使人如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 绵痛苦之情。“才……却……”,表现了“愁”转换之速。词人在此将 愁写通了,它通贯全身,无法排遣。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使 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尽的联想。
-4-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首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寐. 薄帷.
读 音
加点字
mèi 绸.缪.
wéi 柁.
读音 chóu móu duò
加点字 读音 鹧.鸪. zhè ɡū 留滞. zhì
加点字 读音 倏. shū 玉簟. diàn
续表
-5-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

返回首页
拓展补充
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一位兵家女孩,极有才 华又非常美丽,不幸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 识这家的任何人,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听到消息后却莽 撞赶去吊唁,在灵堂里大哭一场,把满心的哀悼倾诉完 了才离开。阮籍不会装假,毫无表演意识,他那天的滂 沱泪雨全是真诚的。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 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 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中国数 千年来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 也太自私了。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 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 性,只为生命,哭得抽象又哭得淋漓尽至。依我看,男 人之哭,至此尽矣。——《遥远的绝响》余秋雨
阮 籍
咏 怀 八 十 二 首 ( 其 一 )
配乐朗诵
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 问题探究 主题归纳 艺术手法
拓展补充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 薄帷鉴明月, 孤鸿号外野, 徘徊将何见, 起坐弹鸣琴。 清风吹我襟。 翔鸟鸣北林。 忧思独伤心。
返回首页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步兵”
返回首页
生平、性格
•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 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 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 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 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 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 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 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 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 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 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l

• 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 之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 有能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 痕的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 躲。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 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 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 想里,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 妙的罪名杀死。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
籍传》)
•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
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
注:海子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 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 而对于他自己, 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 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 一个“乡村知识分子”。
——西川
我为海子诉说心语
海子走了,他的身躯被呼啸的列车轧成了两段,他的灵魂在一片血红中 缓缓地飞升。上帝的祭坛上,一只洁白的羔羊静卧,身边是一本染成血红的 圣经。上帝俯身望望那片灯红酒绿的乐土,在胸前轻轻划着十字,喃喃地说 了一声:“我的孩子!”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三国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注释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薄帷,薄薄的帐幔。
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鉴赏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
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
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
❖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 语》。
❖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 、阮籍 、山涛 、向 秀 、刘伶 、王戎及阮咸七人常集于当时的山阳县 (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故世谓“竹林七贤”。
❖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 《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 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 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 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 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 阮籍和嵇康。
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 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闷的心情。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知人论世
❖ 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 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 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 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 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 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 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 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 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 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背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 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 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 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 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 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 此“猖狂”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 他的《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阮籍诗的贡献
❖ 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 ❖ 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
先河 ❖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
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 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刘伶
❖ 一喝酒便大醉,醉后全 身发热——裸身——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 宇为裤衣,诸君何为入 我裤中?”
❖ 鹿车 + 酒 =“死便埋我”
嵇康之死
❖ 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 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 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 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 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 吕、嵇。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 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 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 哀……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 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在空中徘徊,月 光朦胧,夜色苍茫,他们见到什么?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步兵”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
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 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 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 险恶的政治环境中 ,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 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 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 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 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 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 “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阮籍诗的贡献
❖ 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 ❖ 3.组诗形式的存在
《咏怀》开创了我国 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 人。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