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简述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简述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设定的程序对传感器所检测的信号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当检测到的信号强度超过其设定值时,安全气囊ECU立刻向气囊组件内的电爆管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电爆管,点火剂受热爆炸,迅速产生大量热量,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大量氮气充入气囊,气囊便冲开组件的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将人体和车内构件之间的碰撞变为弹性碰撞,并通过气囊产生变形吸收人体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和运用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和运用安全气囊是车辆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保护驾驶人和乘客免受撞击的伤害。
下面本文将介绍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和运用。
一、工作原理安全气囊是由氧化铝、碳酸钠和硼酸等粉末组成的灭火剂,是一种借助化学反应来释放大量气体的装置。
安全气囊的充气装置通过感应车辆碰撞后的加速度改变,并通过车载传感器检测车辆碰撞的冲击力来识别事故。
一旦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安全气囊的充气装置就会迅速引燃安全气囊中的化学物质,进而迅速充气使安全气囊膨胀起来。
安全气囊膨胀后,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带来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作用。
二、运用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被动安全装置,通常被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座和乘客座位置,以及车辆的门板和车身侧面等位置。
它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承受碰撞的冲击力,减缓人体受到的伤害,并且降低其生命安全受到的风险。
除了在车辆中使用外,安全气囊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航空领域也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机组人员和乘客。
此外,安全气囊还能够应用于一些高风险作业场所的安全保障领域。
总之,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原理是在车辆碰撞后迅速充气减缓冲击力,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伤害。
安全气囊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保障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重要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安全气囊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项必备技术。
自从1970年代被广泛应用以来,安全气囊已经成为了汽车事故减少和生命保障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气囊在汽车行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不断更新和升级。
在传统的安全气囊中,传感器负责监测与呈现碰撞事件的信息,但是现在的高新技术让安全气囊的应用更加灵活。
例如,现代汽车安全气囊与车载摄像头、车辆防撞雷达等设备进行联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触发方式,通过预测车辆碰撞风险的特征,提前展开安全气囊,增加保护范围和减少人员受伤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和效率。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使用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使用摘要:安全气囊的诞生可以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国民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相应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严重。
在汽车上装备安全气囊,正是解决行使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说,了解并正确使用安全气囊,对于行车驾驶的每个人都十分必要。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碰撞气体压力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最早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来自美国,早在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最先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并且绘制出来这种系统的最初原理图。
1953年,世界上第一个气囊就诞生了,并且还申请了专利,但是当时的气囊还未真正与汽车融为一体。
到了1980年,德国的研发人员开始实现了这个设想,并真正在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从此在汽车上都出现了这样的安全系统。
随着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系列保护车内人员头部、身体躯干和膝盖部位的安全气囊。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的一些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
在十多年的安全气囊研究与发展过程中, 国内一些科研机构所研究得产品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 甚至部分研究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2000 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安全气囊市场需求量平均每年都在以超过 200% 的速度递增。
目前,国内生产安全气囊企业有近20家,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超过50%。
汽车安全气囊从一种设想被提出,到今天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随着汽车安全气囊的普遍推广应用,安全气囊系统的各关键技术环节均成为汽车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
当前,安全气囊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方向可归纳为: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
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在司机、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车内人员的身体撞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二次碰撞,从而达到保护车内人员的目的。
二、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一)安全气囊的的组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
安全气囊点爆原理

所以汽车上配备安全带+安全气囊的组合,对于汽车安全性的提升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二、安全气囊点爆工作原理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会捕捉碰撞数据,将接收的数据传送到电子控制器,然后电子控制器会根据碰强度来分析数据,假如传感器捕捉的碰撞数据达到展开气囊的条件,它就会给充气系统发出释放气囊指令,让充气系统进行点火,使高密度的固态物质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发生反应,生成大量低密度的氮气,或将储气罐中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碰撞气袋,从而使安全气囊在一瞬间膨胀弹出,给乘客提供缓冲防护。
安全气囊就这样被点爆了。
三、安全气囊点爆的工作流程安全气囊的成功触发需要满足的核心条件就是传感器识别到致命撞击,毕竟只是车辆的摇晃或者轻微的碰撞剐蹭,是不会弹出安全气囊的,所以在车辆的几个主要受力地方安装了碰撞传感器,只有芯片分析遭遇了很严重的撞击,才会把信号传给充气系统。
因此安全气囊点爆的工作流程如下:1.将从碰撞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传给充气器的引爆剂。
2.引爆剂像根“电火柴”通电后着火,然后再点燃充气器组件内的扩爆剂,扩爆剂又称为引爆管。
3.扩爆剂点燃后,点燃主装药-主推进剂。
传统的主推进剂由氮化钠加氧化剂组成,也有些使用压缩氮气或氩气,还有两种混合应用。
4.推进剂燃烧生成氮气流。
5.迅速膨胀的气体经过过滤进入折囊垫,形成安全气囊雏形。
6.充气器使充入安全气囊的气体压力增高,并开始推压安全气囊饰罩。
7.安全气囊饰罩上的压力不断上升,饰罩材料延伸变形和撕裂薄弱区的接缝。
8.随着裂缝的出现,饰罩门开启,为充气安全气囊的喷出提供最佳通路。
9.气体压力继续增长,安全气囊张开至织物绷紧。
10.乘员接触和压迫安全气囊,实现安全保护;通过气体的粘性阻尼作用,乘员前移能量被吸收和耗散,安全气囊中过压气体经过安全气囊通气孔排出而不致伤害乘员。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观点不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凤凰网汽车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撞击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
很多人将安全气囊等同于SRS,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安全气囊只是SRS的一种。
SRS是英文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是辅助防护系统,常见的辅助防护系统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在很多汽车的转向盘上和仪表板右侧杂物箱上方都标有SRS或AIR BAG,这表示有安全气囊安装在此处。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碰撞传感器、气囊电脑、系统指示灯、气囊组件以及连接线路,气囊组件主要包括气囊、气体发生器以及点火器等。
(1)碰撞传感器对于各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车辆,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尽相同,而且碰撞传感器的名称也不统一,例如有些碰撞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也称为加速度传感器。
①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②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2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③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电脑内。
汽车安全气囊原理及工作过程

汽车安全气囊原理及工作过程1. 安全气囊的基础知识说到汽车安全气囊,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那种“嘭”的一声,瞬间鼓起来的场景。
没错,就是这种充气的“保护伞”,在危急时刻像超级英雄一样保护我们。
那到底安全气囊是怎么工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轻松得像开车兜风一样!1.1 什么是安全气囊?简单来说,安全气囊就是一种用于减轻撞击伤害的装置,主要是通过快速充气来为乘客提供缓冲。
当车子发生碰撞时,这些气囊像小气球一样瞬间鼓起来,形成一个软软的保护层,让乘客不至于直接撞上车内的硬物,真是“智勇双全”啊!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安全气囊,车里的我们就像在战场上,随时可能被“轰”的一声击中,那可就惨了。
1.2 安全气囊的类型安全气囊可不止一两种哦!常见的有驾驶员气囊、乘客气囊,还有侧面气囊、窗帘气囊等。
这些气囊各有各的用处,正如“千军万马,各显神通”。
驾驶员气囊在前面保护你,而侧面气囊则像是身边的护卫,给你额外的保护。
在发生侧撞时,侧面气囊会迅速充气,像是给你的身体加了一层盔甲,真是让人心里踏实。
2.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好吧,接下来我们要聊聊安全气囊是怎么“发力”的。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可简单得很,但听起来却挺酷的。
2.1 碰撞传感器首先,车里有个小家伙叫做碰撞传感器,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这家伙就像个侦探,一直在监视着周围的环境。
当它侦测到碰撞发生时,立刻发出信号,告诉气囊“快点!我们有危险了!”一旦传感器发出警报,气囊就开始准备“出场”了。
2.2 气体发生器然后,就该轮到气体发生器上场了。
这东西可是个“真材实料”的角色,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
你想想,它就像是个“火箭发射器”,一开火,瞬间将气体喷射到气囊里,让气囊快速充气。
一般情况下,整个过程不过几毫秒,简直是“闪电行动”,让人惊叹不已。
3. 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好,到了关键时刻!当气囊充气后,它们就像春天的花朵,瞬间绽放,形成一个柔软的屏障,保护着我们的身体。
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5 惯性机械开关式碰撞传感器 1-固定触点;2-旋转触点;1-偏心重块;4-游丝;5-偏心转盘;6-壳体;7-传感器触点;8-活动触点
• 正常情况下,偏心转盘和偏心重块在螺旋复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顶靠在与外壳相连的限位块上,此时,旋转触点不与固定触点接触。
• 充气装置按气体产生方式可分为高压储气式和燃烧式两 种。
• 前者是将氮气、氢气等惰性气体压缩储藏在压力容器内, 以电子引爆管打开容器开关使气体迅速充入气囊。
• 后者(见图1-10)在结构上包括引爆管、点火药粉、气体 发生物质和滤网等。
图1-10 安全气囊组件结构 1-转向盘;2-气囊;1-气体发生物质;4-点火药粉;5-引爆器;6-滤网;7-转向盘衬盖;8-巡航控制开关;9-螺旋电缆
• 各类安全气囊传感器连接电路的逻辑关系如图1-9 所示。
图1-9 各类安全气囊传感器的逻辑连接电路
• 3)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由大容量电容器和一个直流转换器组成,依靠
直流转换器始终保持对电容器的充电,利用电容断电后的 放电效应,避免因系统装置电压过低或车辆碰撞造成电源 瞬时中断,而导致系统工作失效。
•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偏心重块的惯性作用,偏心转盘将克服复 位弹簧力的作用产生旋转。足够大的碰撞强度产生的这种旋转将会使 旋转触点与固定触点闭合,传感器向ECU送去开关信号。
• 2.安全气囊系统的ECU
SRS的电子控制装置(ECU)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接收来自前传感器,同时还兼有对系统装置 进行监测和对故障进行诊断的功能。控制装置一般由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点火控制 驱动电路、安全传感器、备用电源、诊断电路、记忆电路和稳压电路等组成(见图1-6)。
安全气囊原理

安全气囊原理安全气囊,也被称为安全气垫,是汽车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在发生碰撞时,利用空气发生反作用的力量,将乘客和司机从碰撞中保护出来。
安全气囊有效降低汽车碰撞对乘客们的伤害程度,多年来,它一直都在汽车安全防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全气囊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安全气囊结构、气压机制和气垫结构。
第一,安全气囊结构:安全气囊由纤维布构成,内部覆盖有一层防火材料,里面填有聚氨酯汽泡。
纤维布的结构能够防止气体突然爆炸,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防火材料的覆盖能够防止由于高温形成的火花;聚氨酯汽泡起到渐进开放以及慢慢充气的作用,有效降低气囊扩张的速度,减轻碰撞对人体的伤害。
第二,气压机制:气压机制由气体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一旦发生碰撞,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气体控制器就会控制高压气体,使气囊充气,从而使安全气囊迅速张开,这样才能够在碰撞之前把乘客和司机们牢牢抱住,减轻伤害。
第三,气垫结构:气垫结构由一个内气囊和外气囊组成,它们由一个塑料环固定在一起。
当一辆汽车发生碰撞时,内气囊会被迅速充气,从而形成一道气垫,把乘客和司机抱住,从而保护乘客免受伤害。
同时,外气囊也会迅速充气,在内气囊未完全充气前,外气囊能够保护里面的人不受外界的冲击,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安全气囊的原理是利用空气发生反作用的力量,将乘客和司机从碰撞中保护出来。
安全气囊由纤维布、防火材料和聚氨酯汽泡构成,内部覆盖有一层防火材料来阻止突然爆炸;气压机制由气体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成,传感器检测到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气体控制器控制高压气体,使气囊迅速充气,从而将乘客和司机从碰撞中保护出来;气垫结构由一个内气囊和外气囊组成,当发生碰撞时,内气囊迅速充气,形成一道气垫,把乘客和司机牢牢抱住,外气囊提供外界冲击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受伤程度。
安全气囊已经成为汽车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它一直在起到极大的作用,为汽车整体安全提供了重要后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院系:汽车与电气工程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姓名:杨旭东学号:0902020330指导教师:许和进2 0 1 1 年6 月12 日论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第一章:概述随着公路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现代汽车的行驶速度日益提高,“安全”已成为汽车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重要措施之一的乘员辅助保护系统(SRS),近年来在车辆上得到了迅速普及。
1.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气囊(图1-1)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利用气囊的阻尼作用和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现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
图1-1 安全气囊1.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1)按照气囊的数量包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一侧)、双气囊系统(正、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图1-2 多方位安全气囊(2)按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可分为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与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几种。
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
美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设计的,其容积较大,为60L。
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窖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
美式约160L左右,欧式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3、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前排座椅上,防止后排乘员在撞车时受到伤害。
4、侧面防撞安全气囊装在车门上,防止驾驶员及乘员受侧面撞击。
(4)按发气剂。
安全气囊按其使用的发气剂不同,可分为叠氧化钠型和液态氢型,但前者应用较多。
1.3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气囊、采用1级点火还是多级点火、点爆力有多大,并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
通过传感器,气囊系统还可以判断出车辆当前经历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还是角度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的翻滚运动,以便驱动车身不同位置的气囊,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
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汽车网络中,有一种应用面比较窄,但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即Safe-By-Wire。
Safe-By-Wire 是专门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总线,Safe-By-Wire技术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安全气囊系统的细微控制。
Safe-By-Wire Plus总线标准是由汽车电子供应商和部件供应商如飞利浦、德尔福等公司提出。
与整车系统常用的CAN等总线相比,Safe-By-Wire的优势在于它是专门面向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LAN接口标准。
为了保证系统在汽车出事故时也不受破坏,Safe-By-Wire中嵌入有多重保护功能。
比如说,即使线路发生短路,安全气囊系统也不会因出错而起动。
Safe-By-Wire技术将会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碰撞传感器、气囊电脑、系统指示灯、气囊组件以及连接线路,气囊组件主要包括气囊、气体发生器以及点火器等。
如图2-1所示。
图2-1 安全气囊的组成2.1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对于各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车辆,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尽相同,而且碰撞传感器的名称也不统一,例如有些碰撞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也称为加速度传感器。
喷撞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力,并将信号送到安全气囊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
①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②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图)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2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③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电脑内。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电脑(2-3)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
图2-3 带有碰撞传感器的气囊电脑2.2气囊电脑它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图2)。
气囊爆炸后,在气囊电脑中会存储碰撞数据和故障码,这些故障码用普通仪器无法清除。
为了保证气囊工作的可靠性,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建议气囊电脑一次性使用。
但是气囊电脑的价格很高,因此很多具有气囊电脑数据修复功能的仪器被开发出来,通过读取并修复碰撞数据,可以实现气囊电脑的再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配件市场上存在将修复电脑作为新配件销售的情况,购买配件时应注意。
图2-4 帕萨特B5气囊电脑气囊系统有2个电源,即汽车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和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电路由电源控制电路和若干电容器组成。
当汽车发生碰撞导致蓄电池和发电机与气囊系统断开时,备用电源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6 s)可以维持气囊系统供电。
在维修气囊系统时应注意备用电源的作用,在断开蓄电池电源后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使备用电源放电,具体等待时间请参阅相关维修手册。
2.3 中央传感器中央传感器大多采用电子式,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有电阻式和压电式。
电子式传感器对汽车碰撞时的减速度进行间接测量,并将结果输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内有一套复杂碰撞信号处理程序,能够判定气囊是否需要打开。
如需要,微处理器便会接通点火电路,如果其防护碰撞传感器闭合,则点火器接通,气囊打开。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半导体应变电阻在悬臂梁减速惯性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应变,受压后的电阻发生变化。
汽车的速度越大,碰撞后产生的加速度的力越大,则输出的电压也越大,由于半导体压力传感器输出特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应用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来消除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变化。
图2-5 压电效应式中央安全传感器结构2.4气囊指示灯气囊指示灯安装在仪表板上,用于指示气囊系统功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正常情况下,打开点火开关后,气囊指示灯应点亮几秒钟后熄灭。
如果气囊指示灯不亮、一直亮或在行驶途中突然点亮,表示气囊系统有故障,应及时检修。
2.5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功能是在点火器引爆点火剂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爆开。
气囊发生器使用专用螺栓固定在气囊支架上,只有使用专用工具才能进行装配。
气体发生器自安装之日起,应10年更换1次。
①为了便于安装,驾驶员气囊气体发生器一般都做成圆形。
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应产生氮气充入气囊。
②前排乘客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为长筒形,其工作原理与驾驶员侧气体发生器相同2.6点火器安装在气体发生器的中央位置,作用是在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将气囊电路接通时,引爆点火剂,产生热量使充气剂分解。
2.7气囊系统线束连接器及保险机构为了便于将气囊系统线束与其他电气系统线束区别开,目前大多数汽车的气囊系统线束采用黄色连接器(图6),也有采用深蓝色或橘红色连接器。
连接器采用了导电性能和耐久性能良好的镀金端子,并设计有防止气囊误爆机构,以保证气囊系统可靠工作。
图2-6 气体发生器结构①从气囊电脑到点火器之间的连接器采用了防止气囊误爆的短路片机构(铜质弹簧片,又称为短路弹簧片)。
当连接器拔开时(插头拔下或插头与插座未完全结合),短路片自动将靠近气囊点火器一侧插头或插座的2个引线端子短接,防止静电或误通电造成气囊误爆。
②为了保证转向盘具有足够的转动角度而又不致于损伤气囊组件的连接线束,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采用了螺旋线束,即将线束安装在螺旋形弹簧内。
在不同汽车制造厂提供的维修手册中,螺旋线束的名称各有不同,例如也称为螺旋弹簧、游丝或游丝弹簧。
螺旋弹簧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安装时,需要注意安装位置和方向(图2-7),当拆卸和安装转向盘时,应将转向柱固定在“直向前”的图2-7 安装螺旋弹簧时应注意方向位置,以免损坏螺旋线束。
2.8气囊组件由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气囊、饰盖和底板等组成。
驾驶员侧气囊组件位于方向盘中心处,乘客侧气囊组件位于仪表板右侧杂货箱上方。
第三章: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检测到冲击力(减速度)超过设定值时,安全气囊电脑立即接通充气元件中的电爆管电路,点燃电爆管内的点火介质,火焰引燃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在0.03秒钟的时间内即将气囊充气,使气囊急剧膨胀,冲破方向盘上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缓冲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随后又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
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工作过程如图3-1—3-4图3-1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图3-2图3-3 安装在方向盘中的安全气囊和充气系统图3-4 充气系统使用固体推进剂和点火器安全气囊它是由折叠好的气囊(安装在方向盘上)、充气器、点火器、氮气固态粒子和相应的线束连接而成的,其中,检测碰撞强度的加速度传感器集成在安全气囊控制器内。
工作过程:当碰撞发生时,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发出的加速度信号,识别和判断碰撞的强度,当碰撞强度达到设计条件时,引爆气囊的传感器迅速触动点火器引爆氮气固态粒子,形成迅速膨胀的气袋,以缓冲前排乘客所遭受的冲击力度,主要保护其头部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