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
智慧扶贫实施方案

智慧扶贫实施方案首先,数据采集是智慧扶贫的基础。
通过建立贫困地区的基础数据库,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的人口、土地、资源等情况,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贫困地区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从而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全面覆盖和精准识别。
其次,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扶贫的重要保障。
在贫困地区开展智慧扶贫工作时,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建设网络、建设数据中心、提升信息化水平等。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才能够保障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为后续的智慧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精准扶贫是智慧扶贫的核心。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帮扶。
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并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而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
最后,产业扶贫是智慧扶贫的重要内容。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贫困地区的产业进行挖掘和培育,为贫困地区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支持。
在实施产业扶贫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技术,为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提供市场支持和销售渠道,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
综上所述,智慧扶贫实施方案需要在数据采集、信息化建设、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方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贫困地区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扶贫帮扶措施,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全面覆盖和精准帮扶,推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
希望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智慧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信息化专项帮扶方案

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难题,特制定本信息化专项帮扶方案。
二、目标1. 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实现网络覆盖、通信畅通。
2. 推动贫困地区信息化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3.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帮扶措施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推进光纤到户、4G/5G网络覆盖,确保贫困地区通信畅通。
(2)建设农村信息亭、数字图书馆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方便群众获取信息。
(3)加强农村互联网普及,提高贫困地区网络普及率。
2. 信息化应用推广(1)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2)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
(3)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应用,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3.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1)开展信息化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素养。
(2)引进信息化人才,加强贫困地区信息化队伍建设。
(3)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为当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化专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帮扶项目顺利实施。
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信息化专项帮扶方案,预计将实现以下效果:1. 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网络覆盖、通信畅通。
2. 贫困地区信息化应用得到广泛推广,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明显成效。
3. 贫困地区信息化人才队伍壮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数字扶贫方案

3.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数字扶贫,形成合力。
4.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数字扶贫项目资金需求。
5.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数字扶贫工作进行评估,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六、预期效果
1.贫困地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发挥政府主导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数字扶贫。
3.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数字扶贫的实效性。
4.确保合法合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主要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
(1)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接入率,加大光纤、宽带等网络设施建设力度。
(2)在贫困地区推广4G/5G网络,提高移动通信覆盖范围和质量。
数字扶贫方案
第1篇
数字扶贫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扶贫已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扶贫中的作用,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数字扶贫方案,助力贫困地区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精准扶贫、稳定扶贫。
二、总体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产业扶贫
(1)引导企业、合作社等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发展特色产业。
(2)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贫困地区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3)支持贫困地区创新创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4.教育扶贫
(1)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开展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是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
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将为贫困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便利条件,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本方案旨在推动贫困村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提升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
二、目标1. 提升贫困村的信息化水平,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2. 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条件。
3. 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 提高贫困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农业产业。
三、具体措施1. 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加强贫困村的电信网络建设,全面覆盖4G网络,提供稳定和高速的网络服务。
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2. 建设信息中心:在贫困村设立信息中心,提供免费的电脑和网络设备,为贫困农民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服务。
3. 开展数字教育:开展数字教育项目,为贫困村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和远程教育机会。
推广使用电子课本和教育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4. 扶持电商发展:鼓励贫困村开展电子商务,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
搭建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农民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增加收入来源。
5. 推广智慧农业:在贫困村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农民参与科技创新。
6.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贫困村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贫困村各类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为贫困农民提供政策支持、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
7. 开展电子政务:在贫困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
推广使用手机APP办理政府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8. 加强信息安全:建立贫困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
提供必要的安全技术支持和培训,保障贫困村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四、保障措施1.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信息化工作。
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企业的资金支持,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贫困程度更为严重。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能帮助贫困村改善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此,本文提出一个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提高贫困村的信息化水平,促进贫困村的发展。
一、整体思路: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采用政府+社会力量合作的方式进行落实,整体思路如下:1.政府投入:政府投入是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的前提,政府需要给予贫困村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设备的购置、网络的建设、教育的培训等。
政府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资源的使用效率。
2.社会力量的投入:社会力量的投入包括企业、民间组织等,以其技术、资源优势支持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
二、主要步骤:1.设备与网络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的第一步是设备与网络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器、电脑、平板、打印机等设备的购置。
网络建设是其重要的一环,网络的建设可以选用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网络的范围。
建立网络后需要进行安全性检查,确保网络的安全。
2.软件安装与维护:在设备与网络建设完成后,需要对所采用的软件进行安装并进行日常的维护,例如安装办公软件、杀毒软件、远程控制软件等。
同时,还需要选用一款适合贫困村实际需求的信息化软件,以提升贫困村信息化管理水平。
3.员工培训:在设备与网络建设完成后,需要对贫困村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这些人员包括贫困村干部、村民代表等。
培训内容包括软件应用技能培训、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
培训目的是培养相关人员掌握信息化知识,提高管理和操作能力。
4.信息化服务展开:经过设备购置、网络建设、软件安装与维护、员工培训等几步操作后,可以开始在贫困村内展开信息化服务,例如设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村情村貌介绍网站等,以便于村民了解贫困村的情况,同时可以在线提供相关服务,为村民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帮助。
5.成果评估:实施信息化工作后,应及时进行成果评估,包括评估贫困村信息化覆盖率、信息化服务的质量等。
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我市贫困村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二、总体目标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到2015年,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到2020年,农村家庭12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
2、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15年,全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基本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3、贫困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建立了全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为村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1 / 6用。
三、主要任务(一)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入乡进村,降低贫困地区信息入户门槛和使用成本,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在贫困地区村镇部署公共信息服务终端。
推进移动通信弱覆盖补点和贫困村信息通信建设工作,提升偏远山区特别是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网络覆盖水平。
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向贫困地区覆盖,逐步实现3G、4G信号城乡全覆盖和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二)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云”项目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办公室的桌子上,我泡了杯热茶,打开电脑,开始梳理思绪。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这个议题已经在我脑海中萦绕多时,现在,是时候将其化作文字了。
一、现状分析贫困村,顾名思义,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在这里,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农民朋友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想起了去年去贫困村调研的情景,那里的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二、目标设定1.建立完善的贫困村信息基础设施;2.提高农民朋友们的信息化素养;3.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4.提升贫困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实施方案1.建立信息基础设施我们要在贫困村建立信息基础设施。
这包括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我想起了前些年,我国在农村地区推广宽带网络的场景,那时,我们一根网线,一个路由器,就能让农民朋友们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
现在,我们要在贫困村复制这一模式,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受益。
2.提高信息化素养我们要提高农民朋友们的信息化素养。
这包括开展信息化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等。
我想起了那些年在农村开展信息化培训的情景,那时的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现在,我们要在贫困村开展更为系统的培训,让农民朋友们真正掌握信息化的技能。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这包括推广电子商务、发展远程教育、开展在线医疗等。
我想起了那些年,我们在农村推广电子商务的情景,那时的我们,既是卖家,又是买家,一起在网上买卖,一起致富。
现在,我们要在贫困村复制这一模式,让农民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我们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贫困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这包括建立远程教育平台、发展在线医疗、丰富文化活动等。
我想起了那些年,我们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的情景,那时的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互联网扶贫行动实施方案

互联网扶贫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平台。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在一些贫困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依然突出,许多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因此,开展互联网扶贫行动,推动贫困地区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互联网扶贫行动的原则1. 精准扶贫: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扶贫工作,确保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2. 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创新的扶贫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3. 共享共赢:促进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实现共同发展。
三、互联网扶贫行动的具体措施1.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网络覆盖、宽带建设等,确保贫困地区能够接入互联网。
2. 互联网应用推广:开展互联网应用培训和推广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互联网使用能力,推动互联网在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电子商务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走出大山,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 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进入贫困地区,为贫困群众提供小额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5. 互联网扶贫监测评估:建立健全互联网扶贫的监测评估体系,对互联网扶贫工作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互联网扶贫行动的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互联网扶贫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确保互联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2. 资金投入:增加对互联网扶贫的资金投入,确保互联网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3. 人才培养:加强对互联网扶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互联网扶贫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4. 合作共建: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扶贫工作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扶贫专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我市贫困村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到20**年,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到2020年,农村家庭12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
2、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年,全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基本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3、贫困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建立了全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为村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入乡进村,降低贫困地区信息入户门槛和使用成本,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在贫困地区村镇部署公共信息服务终端。
推进移动通信弱覆盖补点和贫困村信息通信建设工作,提升偏远山区特别是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网络覆盖水平。
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向贫困地区覆盖,逐步实现
3G、4G信号城乡全覆盖和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
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
(二)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云”项目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
重点扩大宽带网络在农村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村镇公共服务区域的覆盖面,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
加强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设施的支持,加快校内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城镇名优学校向贫困地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城乡教学差距。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三)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依托96333群众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扶贫和移民网、农业和粮食网、农网等现有资源,建立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把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和市、县、乡三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对口联系的详细数据精准录入数据库,实现联络服务信息全覆盖;同时把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信息、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等进行对接共享,为社会力量扶贫和贫困户提供帮扶通道、政策咨询、答疑解惑、专业技术查询等服务。
整合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市场价格等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
加强贫困村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信息服务站点“村务公开”、“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等功能,提升信息服务站点服务水平。
推广普及农技宝等手机应用,在线向农业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及时接收农事提醒,实时查询农产品价格,线上进行农产品买卖,通过信息技术帮助脱贫致富。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
市工信委、市“三送办”、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果业局、市科技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加快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带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与标准化。
推进贫困村邮政网络建设,支持邮政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农村e邮”)做好农村电商配送工作,在农村养老院、农民新区等建立便民服务站,依托已有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把土特产品卖出去,使农民通过互联网改变生活、发家致富。
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重点对农村残疾人员、贫困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并鼓励电商企业聘用该类人员。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五)开展贫困地区信息化培训活动
加大对贫困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力度。
市、县二级农业部门、人社部门、商业部门、通信运营公司等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项目,在贫困地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活动。
要以集中培训或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训各村农业信息员,使他们学会电脑和网络应用,掌握农技宝、农技通等手机应用APP的信息采集、发布、查询等功能。
要组织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拓宽农民信息化培训渠道。
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农村中青年等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水平,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有效带动贫困村农民信息就业、信息创业,走上信息致富道路。
(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市各责任单位要把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市、县二级信息化扶贫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加大资源投入
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各单位要逐步加大对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建设有效落实。
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单位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和通信设施的部署与升级改造,加快贫困地区宽带及通信信号的覆盖。
鼓励和引导软硬件制造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化力量共同参与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
(三)提供优惠政策
各县(市、区)和市有关单位要在农村信息化政策制定及落实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
针对农村贫困户,可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通信公司优惠一部分的模式,以公益为先、自主选择、不增加困难户负担为原则,制定专项通信业务营销政策,鼓励贫困农民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服务。
(四)注重实施效果
结合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推广农民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务产品。
注重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建设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