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A7(6N5P)阴极输出耳放的制作
TUBEOCL耳放的制作及调试

为安全起见, 先在只通电伺服的前提 下, 测试伺服的“地”与主电路的 “地”之间不存在或轻微存在直流电压 差的情况下, 才能将伺服接入主电路。
2. 伺服 和 栅 压 电 位 可 调 不 能 同 时 使 用!
3. 在安 装 精 密 电 位 器 前 , 将 其 中 间 的脚调至电阻的中点, 尽量避免出现损 失。懂得原理的话, 更可将中点设得更 准确。
4.高/低电源各设有独立的指示灯, 让机器的工作状
2008 年 第 5 期 67
态一目了然, 使用过程更为安全放心。 5. 空 间 布 局 更 需 合 理 , 让 引 线 尽 量
短, 布线尽量将干扰降至最少。低压大 电流的线尽量贴近机箱, 高压线尽量架 空 。OCL电 路 较 为 复 杂 , 电 压 级 数 也 多 , 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如 图1 , RCA输 入 端 子 就 近 设 在 电 位 器旁, 以降低对音质的不良影响。
图2为本机内部图, 空间的布局需十 分细心, 共8块PCB板装满机箱。
二、工作点选取
根据1 2AX7的曲线特性图得知 , 要取 得较低的失真, 除了采用一定限度的负 反馈外, 工 作点 至 关 重 要 。Ra= 1 00kΩ, 决 定 选 取 Ua = 300V, Eg = - 1 .5V, 实 际 上 , 现 在 的1 2AX7最高 屏 压 达 到350V! 而 此 静 态 工 作 点 Ea= 1 92V, 考 虑 到 放 大 系 数, 动态下, Ea还是小于Ua。
图4 为 曙 光 代 工 的 创 世1 2AX7和 俄 国 SOVTEK代工的EH EL84。
图 1 RCA 输入端子就近设在电位器旁, 以降低对音质的不良影响 图 2 本机内部图, 空间的布局需十分细心, 共 8 块 PCB 板装满机箱
用6P9P制作耳放

用6P9P制作耳放在音响家族的系统终端,是电能—声能的转换,音箱和耳机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与音箱相比,耳机有很多局限,比如低音虽然丰厚,但只在耳膜边鼓噪,没有音箱带来的切身震撼感。
此外还有声场,似乎老在前额和脑颅内转,久听容易疲劳。
但耳机也有其先天的优势,耳机基本都是一片轻巧的震膜涵盖全频,没有大部分音箱由多单元组成所带来的分频问题。
频响曲线比较平直,而且有着极佳的瞬态,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音乐中的细节。
还有相对低廉的价格,音箱要做到等同的音色和瞬态,价格不知道要上翻多少倍。
此外,虽然只能单人独享,但却可以在大音量下听音乐而不影响他人。
所以买不起天价的音箱,又对音质苛求的,或者家居环境局限没有良好听音环境,耳机发烧实在是一个捷径。
此外,要锻炼自己对声音的鉴别能力,形成自己的听音标准,拥有一套高质量的耳机无疑很有帮助。
一.初识森海塞尔笔者喜欢聆听耳机,特别是高质量的监听耳机。
而在众多品牌当中,对森海塞尔的监听耳机特别情有独钟。
早在1945年森海塞尔(sennheiser)这个德国的公司就成功设计出性能极佳的话筒和耳机,并深受业界好评。
无论从音质、质量、舒适度以及工艺等方面,森海塞尔都有独到之处,其生产的奥费斯(OrpheHS)耳机系统几乎就是世界最佳耳机的参考标准。
笔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音响类的报刊杂志认识这个品牌,了解了当时动圈耳机的“盟主”HD580,在一本地发烧友的家中实听过HD580之后,深深震撼于那细小的方寸之后的庞大场面。
那丝般细滑的高音,空灵飘渺犹如仙境飘来;低频的霸气让人无法想象这阵阵的“气浪”是如何从这小小的耳机里涌出的。
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声音的真实,仿佛在零距离聆听歌者的演唱、乐者的弹奏。
对于当时没有真正接触过什么高档器材、在家里以一堆土炮自乐的笔者来说,这等声音就如同仙乐,简直不是来自人间。
从此也让笔者对什么是真正的“好声”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时候,HD580的价格接近3000,对毕业工作才几年的笔者来说,那是一笔“巨款”,但正是因为有了那次聆听经历,内心有了“奋斗”的目标。
6N1耳放_经典音频功率放大器制作40例_[共5页]
![6N1耳放_经典音频功率放大器制作40例_[共5页]](https://img.taocdn.com/s3/m/739e0552ec3a87c24128c46e.png)
· 246 ·经典音频功率放大器制作40例6N1耳放296N1耳放是一款电子管耳放。
这款耳放结构比较简单,使用了3只同型号的6N1电子管作为放大器件,不需要价格高昂的输出变压器,非常适合业余制作。
这也是我做的第一部电子管耳放。
许多DIY 爱好者对电子管电路有一种错觉,认为它们制作起点高,难以下手。
其实不然,如果按照电路的制作难度从易到难来排列,我认为应该是这样:集成电路>电子管=晶体管。
而从稳定性考虑,电子管的优势就更明显了,从优到劣排列:电子管>集成电路=晶体管。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军事文章,介绍前苏制飞机不怕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使美国军方百思不得其解。
事后才知道,它们的航电设备使用的是电子管。
电子管电路具有以下几项优点:(1)电子管线性特性良好,工作电压高,输出幅度大,不易产生削波失真。
(2)电子管工作稳定。
由于电子管灯丝是在加热状态下工作,管芯工作温度通常在400℃以上,不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晶体管线路中需要考虑的恒流、稳压、保护这些技术措施都可以不要。
(3)电子管电路可靠性高。
虽然单个器件比较起来,电子管并无优势,晶体管可以达到半永久的寿命,但是晶体管电路比电子管电路要复杂得多,增加了故障率。
此外,阻容元件的寿命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而电子管电路采用的高电压、大功率器件在生产环节的品质管理上相对更为严格。
笔者曾经在广播电台工作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几台冰柜大小的电子管开盘机。
听文:胡乃群。
一基于WCF线路的电子管耳放的设计制作

一款基于和田茂氏线路构架的电子管耳放的设计与制作 和田茂氏线路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电子管前级设计,最早发表于1969年2月,虽然现在这种线路设计似乎被吹的神乎其神,但究其本质这个线路并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只是将单元电路重新组合优化后的产物,但不可否认这个线路构架与当时主流的一些电子管前级线路比如C22、M7相比确实是有一些优势的,其电路图如下。
该线路采用三级放大设计,输入级和第二级使用高增益管12AX7组成共阴极放大线路,输出级则与常见的阴极输出不同,使用12AU7接成WCF线路,和田茂氏线路的精髓也就在于此。
其实在不使用输出变压器的情况下,电子管耳放/前级的输出级只有四种线路可以选择,即阴极跟随线路(Cathode Follower)、SRPP线路(Shunt Regulated Push-Pull)、SEPP线路(Single Ended Push-Pull)、WCF线路(White Cathode Follower)。
近些年来虽然也有类似Grounded Grid AMP(共栅极放大)等较为创新的设计,但大多是在输入级上下功夫。
在这四种输出级线路中,如使用同型号电子管,阴极跟随线路的电压增益最低,输出阻抗比WCF线路略低一点,但可通过使用屏耗较高的功率管或并管来降低输出阻抗,常见的电子管耳放很多都是这种设计,输出管则多用6N5P(即6080、6AS7)。
SEPP线路的电压增益是最高的,但输出阻抗同样也是最高的。
较高的输出阻抗显然是不利于驱动中低阻抗的耳机的,但在电子管OTL功放中似乎用的比较多。
SRPP线路的电压增益和输出阻抗比较适中,价格高昂的EARMAX PRO这款耳放输出级就是用6922接成SRPP线路,但和WCF线路相比它的输出阻抗还是要高很多的。
WCF线路兼顾电压增益与输出阻抗,电压增益接近1比阴极跟随线路高,而输出内阻却与阴极跟随线路差不多,同时可以与第二级电路进行直接耦合,我认为是比较优秀的输出级线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每台双声道单端机器都需要使用四枚双三极管,与C22之类的线路比多了一个管子。
自作电子管耳机放大器

自作电子管耳机放大器(原创)我的耳机阻抗是300欧姆,不能插入CD机的耳机插孔欣赏CD,尤其不能用耳机听LP,于是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台电子管前级+耳机放大器。
前级线路是:1、LP唱机RIAA均衡放大器部分:可以在RC衰减型和RC反馈型两种均衡模式之间在线自由切换(用两个4刀2位开关实现);2、前置放大器部分:加进了RC音调控制电路,并且可以在反馈网络和RC提升衰减音调网络之间在线自由切换(用两个3刀2位开关实现);3、信号输入/输出有5种方式可以选择(用6刀5位开关实现):(a)LP→RIAA均衡放大→前置放大→输出(b)LP→RIAA均衡放大→前置放大→耳放(c)LP→RIAA均衡放大→输出(d)CD→前置放大→输出(e)CD→前置放大→耳放虽然做好了设计,并且机箱开孔、稳压电源容量都是按照前级+耳放做的,但是由于用LT1028运放做的LP唱机RIAA均衡放大器效果出乎预料地好,所以似乎没有了马上做好前级的动力,而是把精力先投入设计制作耳机放大器。
下图是已做好的耳放图中前面两排共6个电子管是RIAA均衡放大器+前置放大器,没有实际制作,插上电子管只是为了拍照片。
后面两排共8个电子管是电源稳压器+耳机放大器,已经做好。
耳放驱动高阻和低阻耳机的效果都非常好,频响很宽,动态很好,尤其信噪比达到100db。
戴上耳机,音量电位器从头开到最大也听不到一点哼声,连轻微的咝咝声也没有,背景非常安静。
线路图如下,其中上半部分是前级(未实施),下半部分是稳压电源+耳放:3一、电路简介耳机放大器的第一级是阳极恒流源的共阴极放大器,注意这里不是SRPP。
恆流源比SRPP 面世早些,结构也几乎一样,区別是SRPP则以上管的阴极作输出,而阳极恆流源共阴放大以下管的阳极作输出,这时输出阻抗和增益都比SRPP大。
由于第二级是阴极跟随器,所以第一级输出阻抗高些无妨。
第二级是WCF(威氏阴随)。
WCF的特点是对负载的宽容度很大,故多用以作耳放,在32Ω ~ 400Ω 的范围内都不成问题。
耳机放大器制作教程

耳机放大器制作教程作为一名从小就喜欢音乐的爱乐人士,我身边的音乐播放设备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音乐素材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我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CD音源、功放、音箱、线材、听音室这几大件了。
高保真耳机这种灵巧轻便的播放设备逐渐成为我欣赏音乐的首选。
为了让高保真耳机发挥最优效果,需要一台性能优良的耳机放大器(以下简称耳放)来和它搭配。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便携耳放,它结构简单,容易上手制作成功,经过实际听音测试,可以很好的与常见的高保真耳机和MP3,MP4等小型音源搭配,发挥出不俗的性能。
关于高保真耳机放大器的制作文章,大家可能看的已经很多了。
它们大都设计讲究,制作复杂,有的甚至是针对某一品牌或者特定型号的耳机来教音,这往往使得一些从音箱烧过渡到耳机烧的朋友对耳放的制作没什么把握。
通过对这台便携耳放的制作,可以让你对耳机放大器的制作有一定了解,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耳机音乐欣赏系统,为以后制作更高品质的耳机放大器做准备。
先来分析一下耳机放大器的工作特点:1,功率,耳机不同于音箱,市面上常见的高保真耳机,只需要十毫瓦的功率就可以驱动到完美状态。
但是耳放依然是一种功率放大器,不要把它和前级这样的电压放大器混淆了。
2,频响,发烧耳机的频响都很宽,这就要求我们制作的耳机放大器亦应当有足够宽频响,否则就会造成系统瓶颈。
3,信噪比,因为耳机是贴耳聆听的器材,一点点底噪都会影响欣赏音乐的心情。
耳机放大器对信噪比要求比功放要高。
4,阻尼,一般来说,耳机放大器的阻尼应该做成比功率放大器大一些,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一些低品质耳机声音浑浊的问题。
5,接口匹配,便携音源大都没有单独的线路输出接口,我们只能使用它的耳机输出接口,。
diy制作超薄耳放

diy制作超薄耳放
做了很长时间洞洞板,决定自己开板设计台耳放,但是因为自己还不会protel99,所以PCB基本是边学边做,用了10天时间学习基本操作,20天搞定了双面板全贴片的pcb,最难的是那些该死的封装要自己搞。
耳放电路结构是op+buf三通道,四倍扩流可以满足所有低阻耳塞了,实际可以看耳机增减buf,如果是大电流op也可取消buf。
电路设置了增益切换开关,此外也可以选择无电容信号直通模式,只需把两颗WIMA电容取消,背面小电容换成电阻即可。
整个电路板加元件厚度仅为8mm,电位器和电源开关垂直于PCB安装,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音量旋钮从侧面可以当滚轮使用,手感非常好。
地通道调整了很长时间,最后用了一颗大电流单运放。
运放虽然没有自激,47p电容经反复斟酌还是做调音手段加上了,听感不错,高频不刺耳,人声不肥不瘦,鼓点有力,一些细节用我原来的耳放都没有发现,至于测试,示波器我这没有只能凭耳朵和经验了。
先上个前期用layout软件画的概念图,进行了2次布局优化,电路板尺寸差不多5cm*5cm,下面还得用protel重新画成pcb格式才能送去开板
一次layout
优化后
protel99画的原理图和正面pcb图
加工好的PCB,1.2mm厚,双面70u铺铜加沉金#p#分页标题#e#
焊接好的耳放板,有个小bug,飞线解决,还算完美
最后利用有机玻璃做了个透明外壳,一颗螺丝和旋钮有干涉,不得不锉刀伺候,材料太好了磨到手抽筋。
下面是做好后拍的几张照片,后来又作了调整,换了运放。
至此
一台心中构想已久的耳放完成了,同时也基本学会了protel99的基本操作,真是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admin)。
从零开始DIY一台耳机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分析

几个问题现在喜爱听音乐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为了听到更好的声音,很多朋友都购买了品质比较高的音源,比如高档声卡或HiFi入门级的CD台机,但却还是无法得到心目中的高品质声音表现。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音响店里聆听高档音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想来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虽说一分钱一分货,但自己能否构建与之表现稍相近的系统呢?HiFi耳机的优异表现相信给过很多朋友以惊喜,但在很多地方都会留下一些底气不足的遗憾,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关注HiFi音响的朋友们如果见识过名厂或高手制作的胆机,观摩过那如镜光滑的机箱和灵性四溢的胆管,再聆听过柔美醇和的声音,可能都会不禁揣测一下内部的结构。
如果打开外壳,见到内部并没有预想中的电路板,而是几根粗铜线纵横交错地搭成一个网状框架,各个元件都整齐地焊接在这个框架上,之间再用各色导线连接,不免会惊叹连连。
高手会说,这样的手法叫做搭棚焊接,简称搭焊,既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好声和最艺术的手法。
也许朋友们会想:我能不能拥有这样的一个艺术品呢?希望在大家看完本文后,这些疑问能够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音响本是学无止境,笔者言语中若有不周或谬误,希望能与大家展开商榷和得到斧正。
下文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DIY,如果要进行操作,请大家特别注意安全,在有经验的朋友的指导下进行。
由于实际电路中变数甚多,所以只有严格仔细地跟随必要步骤并加以耐心细致的调整,才会得到尽量好的声音品质。
由于具体情况有别且无法完全考虑到,所以请大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只尽量保证陈述的真实和贴切,而不对效仿操作的后果负责。
寻求解决众所周知,自从真正被运用到计算机上以来,音频技术的发展不断为我们创造着惊喜,从8bit到44.1KHz/16bit再到96KHz/24bit、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再到多声道、从MIDI 到MP3再到APE和FLAC,无一不在刺激着我们对听觉享受的渴望和对声音品质的追求。
应该说随着“发烧级”声卡创新AWE64GOLD和帝盟MX200先后的横空出世,一群狂热的电脑音频发烧友开始形成,电脑也成了很多朋友的音乐欣赏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SA7(6N5P)阴极输出耳放的制作
在95年的audio&techniek杂志上看到了一篇Rudy Van Stratum先生发表的一个电子管的耳机放大器电路,不过,Stratum先生也没有实作过,仅仅是一个电路,这个电路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发现他具有以下特点:
1。
电路简洁,两个声道一个只需要2只双三极管,这个是我见到最简单的耳机放大器电路。
2。
可以驱动低阻耳机。
3。
两级放大之间使用直接偶合电路。
4。
无大环路负反馈。
5。
单端甲类输出。
我按照这个电路实作了一台,经过这段时间的试听(超过三个月时间,使用CD、磁带等不同信号源)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一台非常好的耳机放大器。
经过我略微修正的电路如图1所示,它第一级使用双三极管ECC88中的一个作共阴极放大,第二级使用双三极管6AS7G中的一个作阴极输出,两级之间直接藕合,在原来电路图上我加了一个音量电位器和ECC88的栅漏电阻,输出电容也由100uF增加到200uF,增加电容容量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我要使用低阻抗的32-60欧的耳机,另外我手中也恰好有这种电容,经过测试,使用60欧耳机,-3db的下降点在12Hz,使用32欧耳机,-3db的下降点在22Hz。
这台机器的外观处理很简单,我的第一台原型机使用了装饰用的宝丽板作机壳,我几乎是立刻就喜欢上了它,他的声音细节非常精确,可以听出更多的细节和空气感,本来阴极输出器有声音暗淡的名声,令人厌烦不敢恭维,但是这个电路改变了我的认识,呈现一种与之完全相反的并能紧紧抓住你注意力的声音,弱音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明显,举个例子,你可以听出不同大提琴之间音色的区别,我的晶体管耳机放大器与之比较,就显得声音发硬,呆滞,高频有毛刺感,结像力不足,我想这是因为这台电子管耳放电路简洁,并且没有大环路负反馈的结果,当然本机为单端输出,而那台晶体管机器电路为推挽也是原因之一。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听,我非常满意这种声音风格,最后我使用了一个4*8*1英寸的铝合金壳子作为我这台机器的机壳,制作我使用了搭棚焊接,没有使用商品机常见的PCB电路板形式,经过搭配使用森海塞尔HD465,HD580,AKG K240,松下EAH-S30试听,低阻抗耳机的表现要比高阻耳机好,说明本电路适合搭配低阻耳机使用。
因为本机电路简单,所以电源对声音的影响至观重要,最初我认为稳压电路效果会好一点,使用了复杂的晶体管稳压电路提供能量,用了两个BC459作稳压调整管,发现使用稳压电路对声音并没有带来想像中的改善,甚至声音风格也变得和我的那台晶体管的一样,只好放弃这种想法,采用了传统的电子管整流,不过整流管EZ81非常不好找,最后我定型的电源电路使用了如图的晶体管整流滤波电路,抛弃了稳压部分,电路虽然简单,效果却非常好,和使用电子管整流区别不大。
灯丝使用直流供电,这里我使用了可调稳压集成块LT1084CP来作调整,这块IC 要消耗大约10瓦的功率,必须要加散热器来散热,可以把他固定在铝机壳上,整流二极管因为通过电流大,也会变得很热,最好安装空间宽敞一些,有足够的空间通风散热,1K的电阻用于调整输出电压为6.3V。
在电源电路中,我没有列出电源变压器的详细资料,可以根据手中的变压器参数变通,保险管使用恰当的数值,开关我使用了两个,主开关控制交流电输入和灯丝接通,次开关控制电子管的高压接入,大约在主开关打开后30秒打开即可。
电源电路也使用了搭棚焊接,放在另外的机箱中,与主放大电路分体,尺寸为12*6*2英寸。
测量数据:因为我条件所限,以下列出我所能测量的参数结果:
1、频率响应:10-100KHz-1db(0.775V输出,负载电阻在60-600欧,我的信号发生器所提供的频带就是这个范围,因此我怀疑如果加大输出电容的话,它的参数可能更好);
2、最大输出功率170mW600欧28mW60欧;
3、电压增益8倍(负载600欧,输入100mV输出800mV,音量电位器拨到最大位置)1KHz,10KHz,20KHz 的曲线看起来非常完美,而低频和极高频(小于100Hz,大于50KHz)的曲线和所用输出电容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
我想这些数据表明这台耳机放大器的品质很好,但是最好的测量仪器还是人的耳朵。
元件选择:放大电路:P1-ALPS RK-27112100K电位器R1-1M/1瓦炭质电阻R2-33欧/0.5瓦金属膜电阻R3-47K/1瓦炭质电阻R4-820欧/1瓦炭质电阻R5-4.7K/5瓦线绕电阻R6-3.3K/10瓦阻C1,C2-220uF/400V,日本Nichicon电解电容C3-220uF/100V,日本Nichicon电解电容C4-0.22uF/250V,聚丙烯电容V1-E88CC/Brimar V2-6AS7G/RCA其他元器件尽量使用性能较好的,这个对声音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C1,R5,C2为两声道共用。
2.灯丝供电不要悬浮起来,要良好接地以避免引入交流哼声。
当短路输入端子或者接一个低阻抗的信号源,可以发现本机的信噪比非常高,几乎没有交流哼声和噪声,音量电位器转到最大,事实上,噪声增加也不多。
电源电路P2-1K可调电阻R8,R9-6.8欧/1瓦炭质电阻R10,R11-180欧/0.25瓦金属膜电阻C5,C6-22nF/1000V聚丙烯电容C7,C8-100uF/450V F&T电解C9-1uF/250V飞利浦聚丙烯电容C10-22000uF/25V思碧电解C11-10uF/63V飞利浦电解C12-100uF/35V Roederstein电解IC1-LT1084CP Linear Technology公司产D1,D2-IN4007D3-D6-P600A 6A/50V T1-30瓦电源变压器,次级2×115V T2-50瓦电源变压器,次级9V L1-扼流圈,10H/90mA,直流电阻270欧www.ShareDIY线绕电阻R7-10K/0.5瓦炭质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