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经方解析古方的当代应用

中医经方解析古方的当代应用

中医经方解析古方的当代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传统中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中医经方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承载了中医传统知识和经验的宝贵遗产,对古方的当代应用进行解析已成为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中医经方的定义和作用中医经方是指古代医书中所记载的中药方剂,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体现。

中医经方具有多种作用,包括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祛邪攻邪、滋养生命等。

这些方剂通过药物的组方和配伍,能够综合调节人体内外的各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效果。

二、古方的当代应用1. 古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许多古方在临床上仍然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疗效。

例如,四逆散是一种古代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所致的症状,如寒淋、肾虚阳痿等。

现代研究发现,四逆散中的草果和干姜含有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能够温阳散寒,对一些寒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2. 古方在科研中的应用中医经方对于现代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方中的草药组分和疗效已经被现代研究技术所证实,为我们进一步开发草药活性成分和新药提供了依据。

很多研究者将古方作为初始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深入探究其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三、解析古方的方法和技巧解析古方是将中医经典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借助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现代研究方法。

以下是解析古方的一些方法和技巧:1. 文献研究通过研读古代医书和经典著作,了解古方的来源、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为解析古方提供重要依据。

2. 草药鉴定通过对古方中所用草药的鉴定和检测,确定其属于草本植物的哪个科、属、种,以及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3.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研究古方中各种药物的代谢和药效动力学特点,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为合理应用古方提供依据。

4. 宏观与微观结合综合使用临床观察、生化指标分析、病理组织学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古方的治疗机制和效应。

四、古方的优势和挑战古方作为中医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优势,如疗效确切、配伍合理、副作用小等。

中药鉴定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鉴定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鉴定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药鉴定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中药品种、性状、质量和疗效的学科,其在中医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药材的鉴别、鉴定和评价,可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进而保障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药鉴定学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鉴别方法以及日常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药鉴定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中药质量安全中药作为一种药物,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鉴别和鉴定,可以有效地筛选出优质的中药材,避免因为掺假、掺杂或者质量不合格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2. 指导中药处方调剂在中医临床中,中药处方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斟酌而成。

通过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医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中药材的品种和功效,从而合理搭配药材,提高中药处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3. 评估中药疗效中药疗效的评估需要依靠中药鉴定学的知识。

通过对患者服用中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判断中药的疗效效果,并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二、中药鉴定学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学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裸眼观察裸眼观察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之一,通过对中药材外形、大小、颜色、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其品种和质量。

2. 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微观结构,可以更准确地区分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并检测是否有虫蛀、霉变等情况。

3. 化学鉴定化学鉴定是针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色谱、质谱等,通过对比标准样品,可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三、日常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对于中药鉴定学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保持专业知识更新由于中药的种类繁多,且国内外中药市场变化迅速,医师应该不断学习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保持专业素养。

2. 注意中药材的正确保存中药材的保存环境对其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医院和药店应该建立严格的中药材保存制度,确保中药材的新鲜度和纯度。

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鉴定技术

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鉴定技术

15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10月 C 第 6 卷第 30期Oct. C 2018 V ol. 6 No. 30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鉴定技术殷雅杰1,孙 鑫2(1.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沈阳连锁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2.辽宁省医药商业协会,辽宁 沈阳 110000)【摘要】《本草衍义》记载“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于人命,用药亦同,误即便隔生死。

”中药药材之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鉴定可为中药品种的确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以保证中药品种的真实性及用药的安全有效,同时在发掘利用新药源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中药鉴定;经验;现代;应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15.02对中药进行鉴定是掌握药物安全性及药物作用的基础,同时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传承至今的传统中药鉴定方法众多,但基于条件限制,传统中药鉴定多以鉴定人员的经验及视觉与嗅觉判断等为主,所用技法众多,对现代临床医药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当前有更多先进分析仪器及设备被应用到中药鉴定中,也由此出现众多中药鉴定技术。

下文中将对中药的传统鉴定手段及现代鉴定技术进行阐述及分析[1]。

1 中药传统鉴定方法中药传统鉴定方法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

其鉴定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

1.1 观测法针对部分中药在传统鉴定中可选择直接对外观进行观测的方式做出判断,具体涉及到外观形状、颜色、断面等观测项目。

1.2 触摸法针对部分常见中药,鉴定人员可凭借自身经验,经由直接接触对中药质地及种类等做出判断,例如,茯苓药材,将其折断后可发现其具有一定弹性;盐附子药材质地较为柔软,但其中黑附子的质地却与之相反,质地较硬。

浅谈中药鉴别的方法与技术

浅谈中药鉴别的方法与技术
药 材的源 头及 采用 性状 鉴定 的方 法来鉴 别药材 。结 果 本 文 概述 了中药 鉴定 的新 技术和 传统 的经 验鉴别 方法 ,归纳 了 鉴定手 段 的多样 性 、层 次性 ,说 明 了鉴别手 段博 采众法 、灵活运 用 多种技 术的重 要性 。 关 键词 : 中药鉴别 ;技 术
腊壳丸用手摇须 听内动响声,此类 药物 非耳莫辨 。 2 入水 法和火烧法鉴别
鉴别方 法 ,方便 实用 ,极为宝 贵 ,但 因历 史条件所 限, 难免 有些 局 限性 。我 国中药资源 十分 丰 富,应用 也有 较悠 久 的历史 。 由于我 国地域 辽 阔,历代 “ 草 ”对 本
21 入水就是根据某种药材在水 中或遇水后产生 明显而 .
特 殊的变化作为鉴别依据 。如 :红花用水泡后 ,水变金 黄色 ,花不褪色 ;熊胆粉末投入盛有清水的杯 中,可逐
渐溶解而盘旋 。水试法是利用某些药材遇水或在水 中产 生 的各种 比较 明显或特殊 的变化现象 ,以鉴定其 品种真 伪和质量优劣的方法 。
中药 形态特 征 的记述 往往 不十 分详尽 和准 确 ,致使 中 药 的 品种 混乱 现象 相 当突 出, 同名 异物 , 同物 异名 等 始 终未 能澄清 ,记 载 “ 药如 用刑 ,刑不 可误 ,误 即 用
的质量指标之一 。如用微量升华法鉴别 ,取金属片 ,置 具有直径约 2m 圆孔 的石棉 板上 ,金属片 上放一高约 c
1 外观 观察 中药材 的形状 ,大小,颜色 ,表 面及断 . 1 面 ,光泽粗细 ,扁 圆等一切表面特征来鉴别 。如 防风 的 根茎部分似 “ 蚯蚓头 ” 海 马的外形 习称 “ , 马头蛇尾瓦楞 身” 。羚羊角长有 “ 通天 眼” ;颜色 的鲜 明、暗晦、虫蛀 、 霉烂等 ,均非 眼看 不能了解 。如青篙 、茵 陈以嫩 为佳 , 苏梗 、木香以老为胜 ;生地 宜大,青皮宜小;甘 草色 宜 鹅黄 ,玄参色要乌黑 ,杭芍微带红粉 [。 2 】 1 触感 . 2 天仙子手握 有粘性 ;羚羊角手捏合把 ;真鹿

中药鉴定法的原理及应用

中药鉴定法的原理及应用

中药鉴定法的原理及应用1. 背景介绍中药是我国特有的药物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在中药应用和研究中,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

中药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药材的质量、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测和判断的过程。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法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2. 中药鉴定法的原理中药鉴定法主要依据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进行鉴定。

常用的中药鉴定法包括显微鉴定、色谱法、质谱法和生物学鉴定等。

以下是这些鉴定方法的原理:2.1 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植物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器等特征来进行鉴别。

显微鉴定可以通过比较各部位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判断是否为真品。

2.2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化学物质的常用方法。

在中药鉴定中,色谱法常用于分离和测定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

2.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量物质离子质量和相对丰度的方法。

质谱法在中药鉴定中常用于检测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并通过对质谱图进行比对和分析来进行鉴定。

2.4 生物学鉴定生物学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和记录中药植物的生长特点、植株形态、花果特征、种子形态、花粉形态等来进行鉴定。

生物学鉴定通常用于判断中药植物的种属和品种。

3. 中药鉴定法的应用中药鉴定法在中药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3.1 中药质量评价中药鉴定法可以通过对中药的成分、形态和性状等进行检测,评价中药的质量,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3.2 中药真伪鉴定中药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假冒伪劣的中药产品,中药鉴定法可以通过对中药的成分和特征进行检测,鉴别中药的真伪。

3.3 中药种属鉴定中药鉴定法对于进行中药物种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植物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准确判断中药的种属。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

准确鉴定传统中药的品质和成分对于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有多种,包括药材外观鉴定、显微镜观察、理化性质分析、色谱质谱分析等。

本论文旨在综述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1. 药材外观鉴定药材外观鉴定是最常用的一种传统中药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貌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和品质。

例如,根据灰黄色、平滑、有纵纹的特征,可以识别出干地黄;而根据饱满、有光泽、充实的特点,可以区分出优质的杜仲。

2. 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在传统中药鉴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放大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特征,可以鉴别不同的药材。

例如,显微镜观察下,枸杞可以显示其特有的血红色颗粒和条纹,而当归的细胞结构会呈现出纤维状的特点。

3. 理化性质分析理化性质分析是一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进行鉴定的传统中药鉴定方法。

通过测定药材的密度、溶解度、熔点、折射率等性质,可以判断其成分和纯度。

例如,人参中的人参总皂苷可以通过测定其溶解度来鉴定;至于当归,可以通过测量其折射率来确认其质量。

4. 色谱质谱分析色谱质谱分析作为一种现代分析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的鉴定中。

其中,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两种。

通过GC-MC联用技术,可以确定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而利用HPLC-MS技术,可以精确测定草药中的多种有效成分。

结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药材的真实性和品质。

药材外观鉴定和显微镜观察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可以快速判断药材的真实性;理化性质分析则通过测定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确定其成分和纯度;而色谱质谱分析则是一种高精度的鉴定方法,可以确定草药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结构。

综上所述,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分析论文旨在总结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以期为传统中药的鉴定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方法。

中药显微鉴定研究与应用综述

中药显微鉴定研究与应用综述

中药显微鉴别研究与应用综述摘要:系统介绍近现代显微技术的变革,尤其是近些年来显微技术在中药材及中成药的研究及应用,文章从显微组织鉴别、粉末鉴别、化学鉴别、定量研究及现代显微技术发展5个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对显微鉴别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

关键词:中药;显微鉴别;研究与应用中药显微鉴别是指利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表面、解离组织或磨片制片,以及含有饮片粉末的制剂观察,并根据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相应药材鉴别的一种方法[1]。

显微鉴别方法是中药鉴别四大手段之一,通常应用于①性状不易鉴别的药材;②性状相似不易区分的多来源药材;③破碎中药材及粉末中药材;④用饮片粉末制成的制剂,如丸、散、片、胶囊中药材的鉴别;⑤纯度检查等,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在质量标准中主要有:组织鉴别、粉末鉴别、显微化学鉴别和显微限量检查等。

1 组织鉴别研究与应用德国学者Schleiden 1838年首次阐明了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组织构造的不同各种药材可以在显微镜下准确区别,并于1857年发表了植物性生药学基础著作《Grundniss der Pharmakognosie des Pflanzenreiches》。

从此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对药材的显微鉴别进行研究,通过对药材微观特征的观察比较,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依据中药材组织鉴别研究的一些成果,首次收载了中药材与中成药的显微鉴别项目,填补了我国中药显微鉴别项目的空白[2]。

1.1 中药材横切面的组织构造研究与应用根、根茎、藤茎、皮、叶、果实、种子类中药材等,一般需要制作横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必要时制作纵切片;木类药材制作横切片、径向纵切片及切向纵切片三个面进行观察。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与根茎,常见的伪品有豆科的野豇豆、商陆科的商陆、茄科的华山参、菊科的山莴苣等植物的根。

人参内部构造可见木栓层,韧皮部中有树脂道,栓内层、薄壁及射线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中药鉴定简易方法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应用

中药鉴定简易方法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应用

中药鉴定简易方法在基层 医疗单位 的应用
阎 兰 彭英 萍 马 . . 骥
近年来随着中药原药材 、 饮片和制剂在医疗 、 保健 、 品 食 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 有关 中药真伪鉴别和优劣 区分的问题越 来越普遍 , 在基层 医疗单位也会 常常遇到 。为 了帮助患者就 近地及时地解决一部分问题 , 基层医护人员通过学习中药鉴 定学知识 , 应用一些简单易行 的方法处理这类 事件 , 可以收 到较好的效果 。 现行 中药鉴定 的基本方法有 : 基源鉴定 、 性状 鉴定 、 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 四大类。通 常理化鉴定所需的设 备较复杂 , 试剂较昂贵 , 技术要求也较 高 , 而来 源鉴定 、 性状 鉴定和一些简单 的显微鉴定 及化学定性实验所需 的设 备较 简单 , 试剂 较便宜 , 技术难 度也较小 , 过一定 的学 习和努 通 力, 在基层医疗单位完全可 以实现。具体操作方法简要分述 如下 。 首先 , 以应用动植物分类学知识 及矿物学知识 , 可 通过 基源鉴定来保证品种的准确性 。 例如 : 洋金花与凌霄花 的干燥药材在外观上虽然有些相 似, 但洋金花为茄科植物 , 生雄蕊 5 等长 , 离 , 花丝通直 ; 而凌 霄花 系紫葳科植物 , 强雄蕊 , 长 2短 , 二 2 花丝弯 曲。依据雄 蕊的数 目和形态 , 很快就能作 出判断 。藏红花属于活血化瘀 药, 主要依赖进 口, 价格 昂贵 , 市场上伪品及掺伪品很多 。藏 红花以柱头人 药 , 药材呈丝线状 , 三分枝 , 红棕色 , 常带部分 橙黄色花柱。水浸泡后展开呈长号状 , 25 3c 上部渐 长 .— m, 宽. 先端不整齐 . 每一柱头内方有一裂隙。 单凭这一个微细结 构就可以辨别真假。无论用莲须 , 藏红花 的雄蕊或者是纸浆 伪制 品都不可能造 出这样的结 构。 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在形 态上非常相似 , 又都是较小的草本植物 , 纤细而柔弱 , 很难分 辨。 区别它们之处则在于 白花蛇舌 草的花单生或成对生于 而 叶腋 , 而水 线草的花 2 5朵集成腋生 的伞房花序 , 以也 叫 ~ 所 伞房花耳草 。 其次 , 性状鉴定是 中药鉴定的基本功之一 , 具有简单 、 易 行、 迅速的特点。 通过眼看 、 手摸 、 闻、 鼻 口尝 、 水试 、 火试等简 便 的鉴定方法快速判断药材的真伪 与优劣。 例如 : 水试法 鉴定 巴戟天 , 即取 巴戟天皮部少许 , 开水浸 泡 后 正 品水 液 应 为 淡 蓝 紫色 。火 试 法 鉴 定 海 金 沙 , 品 海金 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并且对鉴定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作为中药研究的基本内容,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意义非同一般。

本文从对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标签:传统中药;中药鉴定;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47-02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是,由于中药材的来源广泛,渠道复杂,正品与伪品、野生品与栽培品、习用品与混淆品之间,在药效与应用方面都具有着不同之处;而且中药材配方相对复杂,在数量和性能上要求比较严格,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导致对患者病情的治疗适得其反[1]。

所以,掌握传统中药的正确鉴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关键。

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了解中药材的来源、判断药材性能状态、显微镜观察、理化等方式,对传统中药材进行鉴定。

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鉴定方法,有时也会几种鉴定方法一齐使用。

本文主要是分析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与性状鉴定两种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

1 对传统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
通常情况下,遇到形态相对完好的中药材,首先,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知识,辨别药材的正确学名,并且判断出其的产地来源[2]。

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到植物类别的药材居多,而且绝大多时候是使用植物药材的根部、茎部、叶子、花朵及果实等,所以对完整型的中药材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解剖显微镜或放大镜等仪器。

然后可以参照相关中药学奠基,核对判断,主要参考著作:《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植物志》、《药用植物图考》、《药用植物学》等。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对应的标本进行比对,如:凌霄花和杨金华外形相似,但所属的植物科别不同,在形态上也有细微差别,前者属于紫葳科植物,花丝呈弯曲状;后者属于茄科植物,花丝呈直条状。

2 对传统中药的性状进行鉴定
在临床应用中,中药饮片是常常给予患者应用的中药材形式,但是,如今相关炮制设备给中药材饮片造成了一定局限性。

所以,在给患者用药之前,必须对中药材的形状做鉴定。

只有明确了中药材的性能,才能保证用药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对中药材比较简单的鉴定方法一般有六种,分别为手摸、眼观、口尝、鼻闻、水试、火试。

2.1 手摸
中药材饮片的包装有越来越小的趋势,所以不容易辨认出药材的种类和性状,但是有的中药材通过用手触摸,可以分辨出来。

如:金银花和菊花在包装里外形相似,不易辨别,但是可以在手中感受其软润度,根据其干湿程度不同,则可以判断区别两种药材。

2.2 眼观
用肉眼观察中药材的形态,是对中药饮片最直接的鉴定方法,可以根据药材的形状、色泽、表面、大小、断面与质地等。

2.2.1 从形状判断如今对中药材的切割制作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药材的性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也正因为统一切制方法,也能比较容易的判
断出某些中药材,如通常呈肾形的是沙苑子,呈怀中抱月形状的大多是青贝、松贝、炉贝等,要求用药医师必须认真谨慎的鉴定判断。

2.2.2 从颜色判断中药材原本的颜色是最直观反映药物形状特点的,如呈红色的丹参,呈黑色的玄参,呈紫(褐)色的紫油厚,呈黄色的黄连等。

但是,中药饮片经过炮制之后,会失却原有的颜色,只能根据药材炮制的规格以及炮制后的颜色进行鉴定。

而不同的炮制方法,饮片在色泽上会有不同的变化,必须要注意区分,不同饮片品种色泽变化趋向具有可比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如炒炭品种表面红棕,内部焦黄(褐);炒制品呈黄色,较原色略深;炒焦品表面焦黄(褐),内部色略深。

2.2.3 从表面判断这个鉴定方法只要是指中药材表面呈现的形态,如表面是否有皮孔、粗糙或光滑、褶皱或突起、是否有鳞片等。

对于已经被进行干燥处理而变得皱缩的药材,应当将其放入温水中,待其被泡开之后再进行判断。

中药材的表面特征,是鉴定时的重要判断要素之一。

2.2.4 从大小判断通常情况下,对患者临床治疗中用到的药材形状都比较小,有时不能单凭肉眼就能看清楚,如葶苈子、车前子等。

所以,必须借助放大镜工具对药材进行估测衡量,使得鉴定更加具有真实性,对药材的形状判断更有准确性。

2.2.5 从断面判断有的中药材由于炮制呈饮片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形状,不易进行判断,这时可以通过观察药材的断面进行鉴定。

植物中药材基本上都具有属于自身特性的生长纹理,他们能够反映药材的内部构成,所以在进行切割后,可以从切口断面进行鉴定[3]。

如商陆的断面会呈现罗盘形纹理,鸡血藤和防己的断面会呈现车轮形状纹理等。

2.2.6 从质地判断中药材的质地主要是指其自身的堅韧、软硬、疏松、黏性程度特征等,如南沙参、黄芪、当归的质地都比较软,但是南沙参比较松泡,黄芪比较绵韧,当归比较柔韧等。

然而,根据药材被炮制的方法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同,具有比较大的差别。

2.3 口尝鉴定
通常对切片形状比较不完整,并且用量相对较少的中药饮片,可以通过口尝的方式进行鉴定。

由于药材之间的味道差异性比较微妙,所以这种方式对初学者的要求比较高。

如山慈菇与白芨都带有苦味,比较容易被混淆,而细微的味觉差异在于,前者味道较为清淡,并且略有粘性;后者味道苦味相对明显,若用牙咬之则感觉更有粘性。

如果要鉴定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时,要注意把握口尝的药量,并且应该在尝过之后立即吐出,并且使用净水漱口,以免自身受到药物刺激而造成不良后果[4]。

2.4 鼻闻鉴定
根据中药材自身散发出的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有的药材会挥发出不同的气味。

对于气味相对强烈的药材切制成的饮片,鼻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鉴定方法。

如佩兰具有别具一格的芬芳气息,薄荷具有清新凉爽的沁人香气,泽兰则是没有任何气味。

如果是气味比较细微的药材,可以通过热水浸泡或是切割成碎片等方式处理之后,再进行鼻闻鉴定。

2.5 水试鉴定
通常情况下,中药饮片都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已经进行过干燥处理,所以大多是遇到水会发生出现相对显著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能对药材的优劣程度和真伪进行判断,这就是所谓的水试鉴定法[5]。

经过水试鉴定法,药材一般会
出现的变化表现为乳化反应、显色反应、黏液反应、旋转现象、泡沫现象、膨胀反应、荧光反应以及挂甲反应等等。

如人工制的竹黄在进行水试鉴定后不会产生任何颜色变化,但是如果是对天然竺进行水试,则会从原色逐渐变成天蓝色或淡绿色,不仅会产生强吸舌力,而且还会有气泡出现。

2.6 火试鉴定
火试鉴定法指的是给药材用火进行直接或者间接性加热,使其自身性状发生变化,通过仔细观察药材的变化进行鉴定,主要观察的方面有药材发出的声音、颜色变化、升华反应、熔化形态以及烟雾大小等。

参考文献
[1] 黄常寨,李曼曼,刘永.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1,5(10):134-135.
[2] 胡汉昆,刘薇芝,刘萍,等.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6(11):152-153.
[3] 周云,臧恒昌.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及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9,4(1):198-200.
[4] 周雨菁,相秉仁.中药鉴别方法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9,7(4):110-113.
[5] 陈垚.浅谈常见名贵中药的鉴定方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5):124-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