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嘉湖地区
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心得

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心得(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心得3.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地理概念叫做“长三角”,它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
而在这个区域内部,又有一个著名的经济概念叫做“杭嘉湖”,它是杭州、嘉兴和湖州三个城市的总称。
这三个城市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它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心得1.杭州、嘉兴和湖州三个城市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它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国内外投资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聚集地。
杭嘉湖地区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及发达的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
2.在长三角地区,杭嘉湖的发展经验对于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杭嘉湖地区注重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杭嘉湖地区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最后,杭嘉湖地区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安徽的杭嘉湖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地区依托于合肥等城市的崛起,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同时,安徽的杭嘉湖地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结论综上所述,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心得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杭嘉湖地区注重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目录(篇2)1.引言2.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心得3.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地理概念叫做“长三角”,它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
而在这个区域内部,又有一个著名的经济概念叫做“杭嘉湖”,它是杭州、嘉兴和湖州三个城市的经济联合体。
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报告

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报告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报告摘要: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 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
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
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淡珏田型聚落、湖荡珏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
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传统聚落,杭嘉湖地区,景观特征, 成因机制0引言传统聚落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⑴。
传统聚落的营建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影响,其景观特征是经过时间洗礼与人工干预共同作用形成的,体现了生态可持续理念,同时,融合了地方历史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宜居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江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发展与“择水而居,沿水而行”的水乡聚落模式形成。
目前,我国已从不同学科视角大力开展对传统水乡聚落的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对社会与生产生活对聚落产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⑵;从历史地理学视角,总结传统聚落的形态分化及驱动机制与内部空间特征O1水环境对河湖地区及周边丘陵山地区聚落形态的影响导3对堤垸格局聚落与民居形态进行多尺度研究⑺;从建筑学的视角,从结构与形态方面对太湖流域古镇的空间构成与环境进行解析⑻;从风景园林学视角的研究多以水乡聚落个体的景观特色及发展变迁为主团⑼。
综上可见,多学科目前对水乡聚落的研究多以聚落个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较少将聚落组群作为整体,探索区域聚落的普遍规律。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一、调查地点选择我们选择了杭嘉湖地区的主要农业区域作为调查地点,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等地。
这些地方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作物种植的重要区域。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杭嘉湖地区的农作物景观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实地调查是指我们亲自前往农田,观察不同作物的种植情况、生长状况、收获情况等,以获取更直观、真实的信息。
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向当地农民和农业专家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作物景观现状的看法和建议,以获取更客观、全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 水稻:水稻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冬季种植的冬稻。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杭嘉湖地区的冬稻种植面积广阔,田间稻穗沉甸甸,金黄一片,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农民表示,冬稻产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品质也更好。
2. 茶叶:杭嘉湖地区是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龙井茶、碧螺春等名茶闻名全国。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茶园连绵起伏,一片翠绿,茶树郁郁葱葱,茶叶嫩芽丰茂。
问卷调查中,农民和茶农表示,今年的茶叶产量较往年略有下降,主要是受到天气影响,但品质仍然很好。
3. 蔬菜:杭嘉湖地区的蔬菜种植非常广泛,包括菜心、白菜、黄瓜、茄子等。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蔬菜大棚林立,不同品种的蔬菜交相辉映,生机勃勃。
问卷调查中,农民表示,今年的蔬菜产量比往年有所增加,市场需求也比较旺盛。
四、调查分析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丰富多样,冬稻、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 在今年的作物产量方面,大部分农作物的产量都较往年有所增加,品质也更好,这主要得益于天气条件的有利和农民的精心管理。
3. 杭嘉湖地区的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作物景观现状较好,这为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展望与建议基于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对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现状进行了一些展望和建议:1. 加强科技支撑。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杭嘉湖地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和嘉兴市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发展成为其重要的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杭嘉湖地区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油菜、茶叶、果树等。
水稻是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占据了较大的耕地面积。
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湖泊周边的河流、低洼地区和水田上。
小麦和油菜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茶叶种植则主要集中在山区,以绿茶和龙井茶为主要品种。
果树种植主要分布在郊区和涵洞地区,主要有苹果、梨、桃子等品种。
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以田园风光为主,呈现出一片绿色丰饶的景象。
在水稻地区,稻田一片丰茂,随风摇曳,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景观。
小麦和油菜地区的金黄色大片田野则显得非常壮观。
茶叶区的山坡上覆盖着绿油油的茶树,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果树区则在春季的时候,盛开的花朵营造出一派绚丽的景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农民通过土壤改良、种植技术等手段不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使用智能农机进行农作业等,提高了农作物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
尽管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种植业的单一化特点比较突出,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作物种植。
由于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农民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作物种植,限制了作物景观的发展。
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以田园风光为主,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给人一种绿色、宜人的感觉。
作物种植单一化和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仍值得关注和解决。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农业结构调整,可以进一步提升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的品质,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杭嘉湖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景观区域,这里的作物景观主要以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为主,同时还有果树、菜地等其他农业景观。
以下是针对该地区作物景观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水稻景观水稻是杭嘉湖地区最为典型的作物之一,整个地区的稻田分布较广,尤其是湖区地带更是占地较大。
稻田基本呈现平整、整齐的特点,一般由水泵或挖深的水井抽水灌溉,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水稻的种植除了在田间进行外,还有部分种植在充满透光的大棚内,利用技术手段扩大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整个地区的稻田似乎都在不断地拓展中,未来或许会有更大规模的水稻种植面积出现。
二、油菜景观油菜是杭嘉湖地区另一个重要的作物,分布面积较广,种植和收获时间一般在早春和晚秋。
对比水稻来说,油菜种植时对水源要求较低,富含大量脂肪,可作为食物油的基础原材料,同时还可以用于生产肥料等。
油菜的花朵黄色鲜艳,呈现出明显的温暖气息,是春天里杭嘉湖地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果树景观除了水稻和油菜,杭嘉湖地区的果树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景观。
以苹果为例,该地区的苹果品种多样,干脆爽口,色泽红润饱满,产量较大,深受市场喜爱。
苹果、桃子和梨等果树雅致又尽显自然,搭配在辽阔的农田之间,在改变了季节色泽的同时,也让杭嘉湖这一带染上了一层自然的风景色彩。
此外,一些果树基地还进行了不同地域、不同高度的布局,营造了不同乡村景观。
四、小麦景观杭嘉湖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相对水稻和油菜而言要小,但依然是区域内的一个重要作物。
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小麦的生长需降水和阳光充足,因此分布不如水稻和油菜那样广泛,通常也分布在杭嘉湖地区较为平坦的地带。
小麦成熟时,麦浪连绵不断,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闪耀,如同一片欢快的黄色旋风,为杭嘉湖地区的农田添加了一抹美丽的风景。
除了水稻、油菜、果树和小麦外,杭嘉湖地区还有着大量的蔬菜种植,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甘蓝、菜花、胡萝卜、白菜、葱、姜、蒜等等。
一些蔬菜基地也尝试将不同特点的农村景观融合在一起,例如在田间间隔种植开白色的大白菜,形成劈荡飞舞的“白色海洋”,从而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农村景观。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摘要】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显示,该地区作物种植布局分布广泛,以水稻、小麦和油菜籽为主要作物。
景观特点为农田与水系相互交错,呈现出独特的田园风光。
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以农业为主,但也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农业发展现状表现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增加,生产效率逐渐提升。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呈现多样化与现代化特点,但也存在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和挑战。
展望未来,应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调查、范围、种植布局、特点、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总体特点、问题、挑战、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杭嘉湖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角色。
作物景观是农业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与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对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杭嘉湖地区的作物种植布局情况、作物景观特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农业发展现状,从而描绘出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的全貌。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作物种植的规模和结构特点,评估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指导农业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为促进杭嘉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将深入挖掘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的特点和问题,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调查区域范围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范围涵盖杭州、嘉兴和湖州等地区。
这三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调查覆盖的范围包括不同的乡镇、村庄和农田,以全面了解该地区作物景观现状。
在杭嘉湖地区,农业主要以稻谷、小麦、油菜、蔬菜和水果等作物为主,其中稻谷种植面积较大,占据大部分耕地。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杭嘉湖地区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其作物景观的现状对于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状况、科学规划农田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作物种类、分布、产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杭嘉湖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蔬菜等。
水稻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
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可观,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这些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油菜和蔬菜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杭嘉湖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
水稻主要分布在湖泊和河流沿岸的平原地区,其中以钱塘江和杭州湾为主要种植区,湖泊周围的土地也广泛种植水稻。
小麦和玉米主要分布在湖泊以外的山区和丘陵地带,这些地区的土地石质含量较高,适合这些作物的生长。
油菜和蔬菜则分布在湖泊和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这些作物。
杭嘉湖地区的农作物产量较高,年产量在浙江省居前列。
水稻的平均亩产量约为500公斤,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亩产量分别为400公斤和350公斤,油菜和蔬菜的平均亩产量分别为300公斤和250公斤。
这些高产量主要得益于杭嘉湖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以及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杭嘉湖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和土壤污染方面。
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部分农民采用过量用水和施用化肥的方式来提高产量,导致了农田的水质污染。
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民还普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农药和化肥具有一定的残留效应,会导致土壤的污染。
加强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保护杭嘉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杭嘉湖地区的农作物景观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蔬菜为主,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
农田的分布和产量借助于其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但是也存在水和土壤污染的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

杭嘉湖地区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现状调查杭嘉湖地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和湖州市之间,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作物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并总结其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杭嘉湖地区以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要作物。
这些作物种植面积广泛,产量较高。
水稻种植面积最大,并占整个农田的主要比例。
水稻种植通常在春季进行,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进行栽培,8月底或9月初进行收割。
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其产量也十分可观。
小麦一般在秋季进行种植,收割时间为10月底或11月初;而油菜则在春季进行种植,收割时间为4月底或5月初。
除了水稻、小麦和油菜,杭嘉湖地区还种植着一些其他的作物。
茶叶、蚕豆和蔬菜是比较常见的。
茶叶是杭嘉湖地区的特色作物之一,在山区广泛栽培。
一些农户还种植了蚕豆,主要用于家庭食用或销售。
蔬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一般在家庭菜园或小规模种植场地进行。
在作物景观中,杭嘉湖地区的农田和水稻田是最常见的景观元素。
农田通常位于山坡或平原上,规模大小各异。
水稻田则呈现出大片连绵的景象,形成了独特的农田景观。
水稻田的景观特点是绿色与蓝色的对比,也展现了农业文化的韵味。
杭嘉湖地区的果树和草坪也丰富了作物景观。
果树种植主要包括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等。
这些果树在春季盛开,夏季结果,为地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草坪则是一些农村庭院或公共场所的绿化景观,常见于房屋周围或街道两旁。
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丰富多样,以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要作物。
农田和水稻田是该地区最常见的景观元素,展现了农业文化的特色。
果树和草坪也丰富了景观,增加了色彩和绿化效果。
这些特点使得杭嘉湖地区的作物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为区域的农村环境增添了一分美丽和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 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 得名的城市。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解放后,先后设浙 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1983年撤嘉兴地区,建湖 州、嘉兴两个省辖市。 湖州市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 总人口257万,其中市区人口108万; 总面积58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4.1%,中心城市建成 区52.9平方公里。
湖州有较好的区位条件。 距杭州75公里、上海160公里、南京220公里。南北 走向的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宣杭铁路和东西走 向的318国道、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 道、已开工建设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贯穿湖州全境 新长铁路和即将修建的湖乍铁路使湖州分别与陇海、 沪杭两大铁路干线连通。湖州还拥有全国一流的内 河铁路、公路、水运中转港。 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 宋代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被列为“文房 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湖州。
嘉兴经济发展情况
1.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 2.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3.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4.开放型经济继续发展。 5.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6.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8.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嘉兴经济发展情况
嘉兴按照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之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中心目标,认真贯彻 落实各项扶农、支农政策,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 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杭州经济主导地位
中心城市的发展一般都有相应的区域基础,离开了这个基 础,中心城市将难以发展;杭嘉湖三角洲未来的经济发展 前景一定是牢牢依靠杭州这样的经济主导城市的经济辐射 力量来发展自身。 只要杭州继续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踏踏实实 抓经济,杭州作为杭嘉湖地区的经济龙头城市的地位一定 会更加巩固。
综合实力雄厚
产业基础坚实
杭州都市经济圈 产业一体化杭 具有着良好的基础
城际联系较强
产业对接格局 已初步形成
嘉兴概况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 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 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 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 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 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 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 纵贯境内。 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 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 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 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 堂苏杭之间著称。
比去年同期增长% 12.9 12 10.5 12.5 11.9 11 12.7 12.7 14.5 10.5 10.4
杭嘉湖平原与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 嘉兴 湖州 上海的存在虽然带动了长江 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但同时 也对其周边城市进行了制约 杭州
杭嘉湖经济发展构思
新经济时代召唤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彻底改变作 为现代工业主义特点的单纯经济增长观点,建立 人——技术——社会——自然和谐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 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 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 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 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 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 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 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 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 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 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现又增加台州,共16个城市) 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 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 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 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 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 事部门。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二是传统产业保持稳定,生产效益有所提升。 三是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产品质量进一步好转。 四是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发展环境继续改善。
嘉兴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 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 嘉兴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杭大 运河穿境而过,使嘉兴成为广大创业者的投资热土。 嘉兴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拥用全国第一 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 重点建设项目——嘉兴发电厂,目前秦山核电站和嘉 兴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
以水稻、蚕茧生产为主,粮、油、丝、鱼、畜综合发展地区。
杭嘉湖三角洲经济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杭嘉湖地区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 乡”,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北靠国际化大都市上 海及江苏,东邻浙江省经济发达的宁绍地区,交 通便利。 2)经济发展优势 :是浙江省最发达地区之一,该 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外商投资动机和目的得 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3)特色产业优势 :杭嘉湖地区已成为长三角重要 的制造业基地。
杭州概况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省 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 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 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 杭州素以“人间天堂”、“文化之 邦”、“丝绸之府”、“茶叶之都”、 “鱼米之乡”享誉天下。 杭州现辖上城、下城、拱墅、西湖、 江干、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和富 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5个县 (市),全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 人口660.45万。
历史沿革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脉悠长。 杭州市萧山区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杭州市余杭区境内的良渚文化,距今也有5000年历史。 自秦时设县治以来,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中国七大古 都之一。 杭州古称钱塘。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杭 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 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游记中称杭州是“世 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
重点:就是以上海为“引擎”,依托大上海国际化
城 市的地理优势和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条件,创建绿色 环保新长三角经济区域,重点发展旅游、可循环经 济。以旅游、环保吸引外资,建设一个工业与旅游 共同发展的新新领域。 长三角经济圈“引擎”主要来自上海举办世博会及 国际性大都市建设。 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上海提升城市功能,向更高 层次发展的加速器,同时它又是一个辐射源,长三 角其他城市都可能从中受益。 借助“世博效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圈 将可能从“国家级”跃升为“国际级”。
【杭嘉湖简介】
杭嘉湖三角洲以杭州、嘉兴
湖州为中心的水网平原,属 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位于 浙江省境北部,介于杭州 湾和太湖之间,平原东西 长、南北狭,面积7620多 平方公里,由长江、钱塘 江泥沙和湖泥堆积而成。平原湖泊众多,河流纵横,水域面积
约占8%。杭嘉湖三角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是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嘉兴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 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 嘉兴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穿 境而过,使嘉兴成为广大创业者的投资热土。 嘉兴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拥用全国第一个自行 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 目——嘉兴发电厂,目前秦山核电站和嘉兴发电厂总装机容 量超过600万千瓦。
2008年第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
2008-4-26 11:32:38
地区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丽水市
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累计 953.71 824.4 507.03 373.31 211.95 458.74 362.86 110.73 93.08 413.38 99.74
湖州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贸、金融、科技等欣 欣向荣,社会各项事业成绩显著。 从当前湖州经济的现状分析,民营经济、园区经济、 对外贸易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0.9%。在湖州 经济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份额。 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候鸟经济,加 快发展民营经济,无论是做大总量、壮大规模,还 是提升水平,都依托环境的支撑。
小资料
杭嘉湖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杭嘉湖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以及邻近海域。 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 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 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湖州概况
湖州是中国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地处浙江 省北部,东临上海,南接杭州,西近南京,北与苏州、无 锡隔太湖相望,是江、浙、皖、沪三省一市毗邻地区重要 的商品集散地和水陆运输要塞。湖州市辖城区、s南浔区 菱湖区、德清区、长兴县、和安吉县,总面积5737平方公 里,人口2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