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6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高中范文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高中范文5篇《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那么,苏东坡传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高中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让我认识了苏东坡,但确切的说,是在看完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苏东破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
再加上他旷古无今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浩然不朽的伟大生命。
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
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
他忧天下之忧,尝黎民百姓之苦,在艰苦的环境依然生活惬意;他在官场沉浮,受尽小人排诽,依然洁漱一生;他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做工程,学瑜伽,炼仙丹。
“伸手摘星,未能如愿,但它不会弄脏你的手。
”同样,他嗜酒成瘾,还喜欢月下漫步。
他一生都在实践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体。
受其乐观的性格影响,苏东破的文学作品可以在精神上取悦于人,他最在意自己*的“自然与真醇”,他说做*“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说他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
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苏东破的一生饱经忧患,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
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论”。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1一提到苏东坡,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可亲、可敬的小老头,仿佛他就是自己身边的长辈一样。
苏东坡的诗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达观,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楚,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
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画作,在当时也是无人能比。
就这么一个天才级的人物却是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乐。
轼以他坦荡的胸怀,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
”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
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仕途的不顺,反而让他的才气显露出来,上天将他的一扇窗紧闭,也必将把他的才气之门流传千古,他即使被贬官,但是他依旧会用他的精神感动世间万物,王安石的变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没有将整个宋朝有一个转变,纵使苏东坡奋力反抗,遭到迫害,历史也会还给他一个光明的春天。
周国平评价苏东坡说:“读所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
”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
同时他也把这种豪放之风吹入了词中,大大扩宽了词的题材。
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人生之中难免会有些风风雨雨,当他遇到暗礁时,早已用阔达的胸襟将其粉碎,好一个旷古奇才。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2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第1卷写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第2卷写他的壮年时期,第3卷写他的成熟阶段,第4卷写他被迫害后的流放生涯。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篇1】苏轼的文字里,一直最喜欢《定风波》和《临江仙》,无论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潇洒而飘渺。
和前后赤壁赋一样超然脱俗,只是凉意多于暖意。
后来才知道,这些诗文,包括那一小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都是苏轼在黄州所作。
黄州是一段艰苦岁月。
在这里他“自喜渐不为人识”,仿佛从了这两首词的境界。
但我读了两遍《苏东坡传》后,对这两句词有了另一层感慨。
以前只觉得潇洒自如、乐观畅达是他天性使然,读完他一生的坎坷沉浮,才明白他的豁达其实来自于修养和境界——如果只有天性早就被磨平了。
在苏东坡一生的漂泊中,有一个不时出现、偶尔相伴的神秘人物:神奇道士吴复古。
此人行踪不定、难以捉摸,但时常在关键时刻出现一下。
有时觉得,他仿佛是另一个版本的苏东坡,悠游自在,仙风道骨。
他的存在令人好奇,如果苏东坡生来是个隐士或者道士,是否能依然如此令人着迷的魅力。
吴复古提醒了我们,苏东坡一生其实从未真正忘却营营、超然世外。
我们知道他、记住他恰恰因为他入世、鲜活、甚至饱受打击的一面。
我不知道苏轼是否在他身上看到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自己,但我想他更有可能看到的是成为不了吴复古的自己。
以他的才华和影响力,他也许不能;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内心深处并不想。
超然出世,只是他的自我纾解。
吃吃喝喝与苍生同乐,大概才是他内心所向。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生来便有过人的天赋,天赋即使命。
有使命的人必然有使命感,苏东坡是这样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尽管他看上去没有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气质。
如今我们对吴复古所知甚少,但记住了苏东坡的快乐和可爱。
对兄弟,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般美好的愿望,悼友人时先想到“失笑喷饭满案”的故事,又“废卷而哭失声”。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一看到苏东坡这名字,就想起初中语文教师在朗读《继承天寺夜游》前,给我们表达他对苏东坡的倾慕。
从来没读到过能把月光比作清澈的清水的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过苏东坡童年时期那一章,也许也明白了为何他能写出积水空明了。
四川乐山眉山,大抵是宜居的好地方了。
峨眉山的阴影覆盖下,玻璃江流过,有山有水,四川的魅力总是会造就一批有才情的诗人。
四川人豪爽的性格,也会在诗句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时候读《江城子》的左牵黄,右擎苍总会不自觉的想起穿着貂皮外套的山大王形象。
书中苏轼祖父着实把我吸引住了。
苏轼二伯进了进士,官家欢欣鼓舞地前来报信,正赶上苏序爷爷在乡间的田埂上喝酒。
有人告知他喜讯,他一句话没说,头也不抬地接着喝酒。
后来,尽然醉醺醺地把官家的喜报和下酒的牛肉装在一个大口袋里背着回家了。
好得意直爽的一个老头!他不识字,却总是能在生活时充溢才智。
有一年,苏序爷爷预料可能要发生自然灾难,就大量地贮存稻谷而不是稻米。
当别人对他的这一异样举动不解的时候,果真,这一年遇到了大灾,别人家的米都吃光了,他家仓库里的二三万石稻谷派上了用场。
苏东坡最为像他祖父,有人说他时天生的乐天派,黄州惠州最远到海南,网友笑称苏东坡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乌台诗案,不容于新旧两党,是不是天下才人都是如此坎坷。
一代文豪也不过如他在巡游真州市写下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张婧捷)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书还没看完,慢悠悠的翻着。
林语堂这本书原是用英文写的,张振玉译笔还算不错,但粗糙之处也随处可见,比方卷一第一章处: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挚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困难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
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这段文字殊为怪异,而后在网上搜寻出一篇天际高手的文章,才知道原文应为: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那么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踰此者。
苏东坡传600字读后感范文5篇

苏东坡传600字读后感范文5篇《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
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苏东坡传》读后感1中国人对苏东坡的喜爱程度,林语堂概括的最为精准,“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苏东坡传》,是一个才子为另一个才子所作的传记。
可以说,苏东坡是林语堂的偶像,是林语堂的隔代知音,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欣赏、仰慕,最终凝结成了这部传记名著。
《苏东坡传》以苏东坡成长轨迹为线索,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考据严谨,事例翔实,语言生动幽默,仿若林语堂穿越了时空,隐身于苏东坡身侧,一一记录着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乐而成文。
同时,这部中国古代名人传记的写法有别于他,林语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国门,作品以英文写就,目标受众是西方读者,后由台湾学者张振玉译为中文,堪属名著名译,读时别有一番趣味。
林语堂是了解苏东坡的,旅居海外之时,身边相伴的是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灵对话,神交已久,经典传记顺理成章一气呵成。
苏东坡旷达、豪迈、洒脱,林语堂的笔调也是轻快的,即便是苏东坡跌至仕途低谷,传记的笔触也不曾灰暗。
苏东坡天赋才气。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此语为当时杂记记述,由此可见东坡才气地位。
苏东坡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称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
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林语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还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
东坡创作时自得其乐,其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愉悦和欢乐。
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600字(通⽤16篇) 当赏读完⼀本名著后,相信⼤家⼀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600字(通⽤16篇),欢迎⼤家分享。
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 许久以前就有听闻苏轼,但通过最近阅读林语堂先⽣写的《苏东坡传》,我才真正了解了⽂忠公的⽣平——如⼀阵清风拂过的⼈⽣。
苏东坡年少时与弟弟双双考⼊进⼠,⽂采被欧阳修赏识,并被收为弟⼦。
⽣活总是对⼈有所不公,它会看你⾛得太顺⽽给你许多挫折,所以苏轼的后半⽣格外凄惨,但也许是上天注定,这样的天才,注定毕⽣坎坷多桀。
当时在阅读时,探讨过苏东坡是否适合做官?我个⼈认为并没有绝对的适合,⼜或是不适合,⼀个⼈只要有才能,有实⼒就能够胜任⼀切职务。
苏东坡之所以⼀直受排挤并贬官,不是他不适合做官,是政治⽴场不同,他不相信“近朱者⾚,近墨者⿊”。
当王安⽯变法时,苏轼是反对的,他是⼀位爱民之⼈,⽆法眼睁睁地看着官僚剥削百姓,但在当时⿊暗的时候环境中与权贵作⽃争,注定是失败的,朝廷中都是些趋炎附势之⼈。
真正那些刚正不阿的⼈少之⼜少,⼀旦成为权贵之⼈的拦路虎,⼀定会遭受排挤。
这本就是场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战争。
我真正佩服苏轼的是,他不断遭受贬官,流放,依然能平和接受⼀切;⾯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依旧秉持⾃⼰的原则,不随波逐流;⾝处社会的⼤染缸中,见过真正的⿊暗,仍然能够初⼼依旧;⾯对反对、排挤、压迫从不怀疑、迷失⾃⼰,⽽是坚信⾃⼰的内⼼。
在我⼼中苏轼就似⽵,是君⼦。
像⽵那样挺拔、正直;中通外直、虚怀若⾕;⽵虽为节状,但却永不⽌步,不断⽣长。
苏轼也许就像天上的神仙化作⼀刻星⾠划过空中,来到⼈间,过⼀段凡⼈的⽣活,体验⼈间的酸甜苦辣,只是充满烟⽕⽓的凡世间,终不适合他这样乐天派的仙⼈。
林语堂《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2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词⼈、诗⼈、散⽂家、画家、书法家等众多⾝份的集⼤成者。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_苏东坡传读书感悟五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_苏东坡传读书感悟五篇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范文(一)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
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
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
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
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
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
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
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00字7篇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00字7篇《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00字1在我所知的诗人中,李清照时时刻刻婉约,杜甫日日夜夜叹息,李白太过理想主义,陶渊明消极避世渴望隐居,苏轼是最为亲切和蔼的一个。
故有“天上李白,桃源靖节,人间东坡”的说法。
他是一位大气的诗人。
他一生沉浮,几进几出。
在升和降的交替中,他的足迹遍满了大江南北。
然而不论是降还是升,他总共是保持着那份大气和乐观。
东坡肉,烤羊脊背,东坡饼……单是与他有关的菜肴,就可以摆成一桌宴席。
他的达观,他的大气,甚至在笔间流露出来。
被贬杭州时,他依然谈笑风生,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
他大气,他乐观,他潇洒。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他的豪放;“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他的达观;“不识庐山这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他的智慧。
他用文字告诉我们,如何看淡挫折,如何笑对人生。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希望和浩然正气,不论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着他的初心。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他如一阵清风过完了一生”。
他也是一个柔情的诗人。
为了百姓的生计,他与大权在握的当权者据理力争,却几遭贬谪。
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是定在百姓身上的。
他不断向朝廷上书,请求免除因王安石新法造成的欠款,并放粮救济。
他的双眼,从不关注自己的腰包,而是关注民间的疾苦。
面对自己的妻子,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青春年少的他独在异乡,千里之外的妻子好久不见,此时的他才表露其柔软之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世间已无苏东坡,世间仍有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00字2在寒假到来之前,我拿到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细细读来,甚为林语堂先生的才气所叹服,对苏东坡这个大文豪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
苏东坡为人豪放,做人做事,光明磊落,乐天知命。
苏东坡的诗文更是冠绝天下,流传至今。
对苏东坡的称颂,已经有很多的*。
再美的华丽辞藻,也无法表达出我对苏东坡的崇拜,当然亦因我没有出众文采,优美的文笔,所以不再狗尾续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东坡传》有感600字
【第1篇】
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
最主要是如何正确地走进这个古人。
可以凭借传记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就在这个寒假,我在国学大师林语堂老师的带领下,正确地走进伟大诗人与政客——苏东坡的内心。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还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
有高度的智商,有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格格不入;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创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强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
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游行人行。
”
在我读完书时,我深深得感受到这位旷古奇才的人生是坎坷曲折,富有传奇色彩。
他是一个万事通,更是一个体恤人民的好官员。
几乎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他涉猎的足迹。
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那乐天派的精神,而我却是遇到挫折﹑困难总是不能乐观的面对这些挫折,总是低头丧气。
俗话说得好:书是一味良药。
正是如此,我也因此学起了苏东坡的乐观的性格,是自己开朗。
苏轼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他究竟是哪个微粒,有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享尽人生。
让我
们走进苏东坡,见证这个传奇人物,领悟他的传奇人生。
【第2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
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
林语堂也非常喜欢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写了苏东坡的一生。
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枯燥,爸爸却说“开始时可能是有点枯燥,但读着读着就不会这样了,这才是正真的文学!”或许文学就是这样吧!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贬,颠沛流离,读到第四卷,第24章苏东坡二度迫害时,我心里怒火中烧,真想穿越时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
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传》、《孔子的幽默》等写中国古代名人的书,爸爸又告诉我“那时候林语堂在美国,他要在美国中国历史文化,所以才写的!”原来是这样啊!我想林语堂肯定是个十分热爱文学、有热爱祖国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让我彻底了解了苏东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人要善良、乐观、宽容、还要关心他人。
我现在甚至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