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年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年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淳化五年九月壬申,以王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

帝在位久,储贰①未立。

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

至是,寇准自胥州召为左谀议大夫,入见。

帝曰:“朕谙子软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误及妇人中官,不可也。

谋及近臣,不可也。

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倪首久之,屏左右曰:“夏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意既以为可,愿即决定:”遂以元仉为开封尹,封寿王。

元侃,帝第三子:吕中曰:“准之言真万世法也。

”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寿王元仉为皇太子,更名恒,大赦:太子既立,庙见还宫,京师民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阅之不怪,召寇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悟,入语后嫔,宫中皆前庆。

帝喜,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以李至、李沆并太子宾客,诏太子以师傅礼事之。

三年二月辛丑,帝不豫。

宣政使王继思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

三月癸巳,帝崩,年五十九。

时,皇后令王继恩召吕端。

端知有变,即绐继恩入书阁,锁闭之。

丞入宫,后问曰:“宫车已晏驾,立以长,顺也。

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

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焉。

初,帝欲以端为相,或曰:“端为人胡涂。

”帝曰:“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

”决意用之。

时同列奏对多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一日,内札戒谕:“自今中书必经吕端参的,乃得闻奏。

”五月甲戌,讨谋立楚王之罪,贬李昌龄为忠武行军司马,降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

胡旦除名,长流浔州。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至道建储))【注】①储贰:储副,即太子。

1.文中句子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答对一处给1分。

(3分)冯拯等上疏A言之B帝C怒D斥之E岭南F中外G无敢复言者。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为天下择君”与<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中的“为”词义不同。

2024年浙江省三校共同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三校共同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三校共同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2024-02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系统中,《诗经》和楚辞建构的“诗骚”传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被认为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而屈原及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是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和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无疑有许多相通的特征,但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用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传统,包括以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确有不少共性,比如: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个人主义,重视自然,强调主观感情,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向民间文学学习,神秘主义,无道德倾向,追求个人自由,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悲观主义,等等。

《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中,把浪漫主义的众多特征概括为个人主义、感情主义、崇尚自然、异国情调、国家主义、幻灭,而归结为自由主义。

战国时代所具有的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相似性,使我们相信,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思想及文学总是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品格。

而这种相似性,正是中外文化互通的基础。

尽管战国时代思想、文学、艺术表现出了与欧洲18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运动广泛的相似性,但它们产生的时代、表现的形式、文化传统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含答案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学校:南昌一中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不仅无法对纸的用途一概而论,就连追踪它的起源也十分困难。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纸起源于中国。

但与欧洲的印刷机不一样,我们无法追溯人们发明出纸的确切日期。

公元105年,当时的宫廷官员蔡伦在皇帝的资助下,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了可供书写的大幅面纸张。

但这并不能算是从无到有的全新发明,它其实是在一种古老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形成的。

现代历史学家试图追踪历史悠久、循序发展而来的造纸术的起源。

他们找到了一种“原生纸”:这种纸是人们通过模仿毛毡的制造方法,从植物纤维、丝绸或棉絮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和书写纸还相差很远。

一种工艺技术一旦出现在世界上之后,人们再回过去看它,常常会觉得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

但其实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善,主要在于他扩大了造纸的原材料基础。

人们不仅仅将它当作书写材料,还拿它来裱糊门窗,做成灯笼、纸花,或是扇子和雨伞。

有证据表明公元9世纪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厕纸了;到了10世纪,纸币已经成为可被接受的支付工具。

一个古老的阿拉伯故事描述了纸从东方第一次传播到西方的过程。

故事说,公元751年,阿拉伯人和突厥军队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的突厥军队有一些中国的援军相助。

在这场战争中,一些中国的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虏。

阿拉伯人将这些工匠从塔什干战场的塔拉兹河岸带到了撒马尔罕,并强迫他们透露造纸技术的秘密。

最新-三校联考语文答案 精品

最新-三校联考语文答案 精品

三校联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C(A,“分量”、“分外妖娆”的“分”读“fèn”;B,“大腹便便”的“便”读“pián”;D,“期年”的“期”读“jī”)2.B(A,圆/员,接/截。

C,肯/恳,摸/膜。

D,兴/幸,减/简)3.A(B,作客:客居他乡;做客:做客人。

C,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D,卓尔不群:超越别人,不同一般。

褒义。

)4.C(A,“成功率”“很差”搭配不当。

B,成份残缺,缺“是”的宾语。

D,一面对两面,“能否”不能对应“有效落实”。

)5.D(D项所言的鱼叉不是过去的考古证据而是最近新发现的证据。

)6.C(A项中的“过去的看法”应指“科学界一直认为的人类现代思考模式至少要到4万年前才有了初步发展”这一传统观点。

B项中的“先进的工具”不包括捕捉36公斤重的海鱼的工具,捕捉36公斤重的海鱼的工具还没有发现,发现的只是许多深海鱼种的骨骼。

D项表述错在将“地球上生命的真正发展过程”误为“地球上真正生命的发展过程”。

)7.C(具有审美情趣的考古证据是用来做一串像珠链饰物的介螺壳,而不是先进性工具。

)8.B(阴:暗地里、暗中)9.B(在。

A,对,对于。

B,在。

C,和,跟。

D,被。

)10.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

“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11.(9分) (1)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再、构怨、黜,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帅、却、讫,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

(度、草、抵,各1分,语句通顺1分)。

(翻译)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

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

广东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三校2024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地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类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本质性的。

当时的人,基本上没有办法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

但长期使人困惑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大致相同的河流为什么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②这里需要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

地理环境“决定”了什么?“决定”到什么程度?其实,被“决定”的是一个上限或下限,超过或突破极限当然不可能,但是在这个极限之内,人可以有相对无限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

如约旦河的供水量是有极限的,开发粗放的耗水农业只能维持有限的农田,以色列人用暗渠管道取代明渠水沟,以喷灌取代漫灌,同样的水量就可以灌溉更多的农田。

而且,人可以通过利用新的可利用资源,发现新的地理空间来突破这个极限。

③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与河流互动。

人类与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动,自然会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态。

在人类早期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准确的地理信息,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也难以做出完全自觉、自主、理性的选择。

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完全有意识发展的结果。

因此,人类与河流的互动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④首先,自然环境的变迁。

河流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有其自身的规律。

福建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温馨提示:考试时间2022年12月5日上午07:30—10:00,本试卷共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祝同学们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中国式乡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土地的坚固和不可动摇,赋予了乡愁同样坚固和不可动摇的性质。

但是,当人体验乡愁的时候,显然是把自己置身于故乡之外的,是把故乡作为一个反观、反思或者是眺望的对象。

这意味着,在中国,虽然传统农耕生活将人固着于土地,但一个悖论仍然存在,即人只有离开故乡才能构成思乡的前提。

②一般而言,乡愁是围绕着个体的情感经验被建构出来的,似乎只关乎个人的经历。

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讲,乡愁的意义绝对不仅止于个体,而是对民族共同体整体有效的情感。

从中国历史看,中华民族之所以有这种恒久的维系自己文明的能力,显然不是因为私人性的对历史的回望,而是在文明的整体进程中,形成了这一民族关于自身历史的共同记忆。

今天,人们习惯于将中华民族称为文化共同体,认为文化价值共识是让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但更深层的原因仍然是存在的,这就是民族共同记忆。

中国文化的乡愁,就是在这种民族共同记忆中得到了奠基。

当然,也正是有这种民族性的乡愁在,中国文明虽然代有变化,但总体上保持了历史连续。

三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三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C项,张冠李戴“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在它的推动下,中国花鸟画不断发展,在题材之外不断深化其原有的精神内蕴。

”2. B 项,偷换概念。

“花鸟画起源于远古时期”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花鸟画的题材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孕育而产生”,并非是“花鸟画”。

3. A 项与原文不符。

“也只有当我们树立起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构建起一种基于中华文明底色、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花鸟画现代样式的国画”B项,扩大范围。

“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文化精神”错误,文中只是介绍了花鸟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及常用的艺术手法等内容。

C 项条件不充分。

原文说“徐渭、八大山人等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加之逐渐形成的书画市场以及大众的审美需要,使花鸟画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其中将“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对应“雅”的一面,“书画市场”和大众的审美需要”对应“俗”的一面,选项中只谈了后两点,“雅俗共赏”的条件不充分。

4.A5.B6.利用大数据研判疫情态势,开展就医查询;利用大数据提供疫情防控所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监测数据;利用大数据可以上报疫情检查情况,并为防控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撑;利用大数据可以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和有助于科学评估复工复产的比例。

7.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B项,“这说明春来的心理素质不如别人”错误,依据第三段“队长告诉春来,就是检阅大家的训练结果。

队长还说,如果合格,春来他们就会正式进入特种部队”可知,春来是因为重视考核检阅而睡不着。

且从第十三段“队长临时加大了难度,现场释放烟幕弹,让春来射击其余两个”“他凝神静气,凭着刚才的瞬时记忆,瞄准,射击,中了,春来的心落到了半空;再瞄准,射击,又中了,春来的心放了下来”,阅兵时春来的表现表明其心理素质过硬。

故B项曲解原意。

2025届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

B.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

C.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推进考试评价改革,必须扭转基础教育就围绕考试而教,学生围绕考试而学;学校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完整的基础教育。

B.2019年,我国践行扩大开放承诺,务实举措接连落地,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吸引外资保持稳定增长,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表率。

C.会林文化奖集文化性与国际性于一体,致力于打造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高端话语平台,向世界展示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士镌刻丰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觳觫鸿鹄核儿囫囵吞枣B.隽语狷介圈养字迹娟秀C.狎昵罅隙狡黠闻名遐迩D.毋庸吾辈芜杂忤逆不孝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与沿着河谷蜿蜒穿行的老版不同,新版金温铁路采用截歪取直的方式,桥梁和隧道成为穿越高峡深谷的主要手段,桥梁总长达4 9.8公里以上,隧道总长超过108公里。

B.“上汽-通用企业馆”在料峭的春寒里打下第一根桩基,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世界各国和跨国企业纷至杳来?金麒认为:“这是为汽车行业寻找转危为机的长远之策。

”C.更怪异的是,媒体对“禁报令”连篇累黩的“炮轰”,以及市民对地铁购报的迫切需求,有关部门竟然几乎“视而不见”,“心理素质”之好令人咂舌。

D.浙江,请收好行囊,捋清思绪,攒足气力。

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我们期待你昂首阔步的身影!回报我们的,必定是一次更加绚丽的蜕变和更有分量的飞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苹果砸脑袋”这段趣事显然经过牛顿本人润色。

不仅如此,后人也在不停地添油加醋,使故事中的牛顿显得更加人性化。

B.也有人认为央行如果月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将无法排除加息的可能,只是加息涉及面宽泛,要祭出这一“撒手锏”的代价也相对较大。

C.什么是诗性?中国传统文化对诗性有什么独特规定?关于这些问题,因为自身学养不足,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深度追问。

D.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目前,全球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全面复苏缓慢、曲折。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进入了大变革时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类长久以来都被公认是最具催情的海产,牡蛎,也就是生蚝,尤其是个中翘楚,因为牡蛎等贝类食物中富含大量的锌。

B.面对质疑,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20日发表声明作出回应,承认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冰川消融速度和可能消失日期的表述充分缺乏科学依据。

C.王菲亮相春节晚会是歌舞类节目中观众期望值较高的节目,她在春晚唱什么歌曲一直被春晚剧组视为最高机密。

D.尤先科和萨卡什维利两位总统是亲如兄弟的伙伴,两人在加入欧洲大西洋体系、疏远甚至对抗俄罗斯问题上互为奥援,把里海—外高加索—黑海一线搞得沸沸扬扬。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艺术是“文明的生活的纪录与赞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也一直是文明的象征。

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创造出属于自身的辉煌艺术。

①按照摩尔根的看法,文字、铁器与礼仪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

②但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原始艺术就已相当成熟,如我们在原始洞穴中所见到的那些壁画。

③从发生学角度看,艺术的出现早于文明时代的到来。

④这些壁画还成为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等竞相模仿的对象。

⑤这些壁画不仅真实地记录下原始人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成熟艺术。

6.近日,在某市公交公司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客运部负责人提出,春节前后,将率先在×路等公交线路上推行“无饮食车厢”。

公交公司客运部说,试点开展“无饮食车厢”,主要有三个考虑:消除公交车里的异味,保持车厢环境卫生,保证乘客乘车安全。

如果乘客上车时,手里拿着食物,司机看到会劝导,另外,会考虑在车厢里贴上标语,引导乘客不在车厢进食。

请结合公交公司客运部的考虑,为他们设计一则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不超过20字)(4分)标语:□□□□□□□□□□□□□□□□□□□□□□□□□□□□□□□□□□□□7.根据语境,写一则评语,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5分)某小学五年级作文训练,作文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物体介绍给大家,有一位小朋友绘声绘色地写了自家那只超级可爱的小鸭。

评语:□□□□□□□□□□□□□□□□□□□□□□□□□□□□□□□□□□□□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

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

可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黄帝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

于是,它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黄帝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1、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2、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3、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

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

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令人惊奇的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这表现在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

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

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

这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8.下列对“天人合一” 的医学模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

B.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C.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D.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来考察。

9.下列对“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B.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C.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

D.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不同,按照自身的反应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10.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黄帝内经》确立“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现象也是自然现象,和谐是健康的根本。

B.《黄帝内经》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并与医疗经验有机结合,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C.《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

D.《黄帝内经》认为各事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健康和疾病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的。

11.请阐述文章第五段开头所说的“上述思路”。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仙人【日本】芥川龙之介很久以前,有一个青年男人来大阪找事做。

他的真名实姓我已忘了,好像叫权助。

权助来到职业介绍所,便说:“老板,我想成为仙人,请您给我找个师傅好吗?”老板一时间目瞪口呆。

“老板,听见了吗?我想成为一个神仙,请您给我找个师傅。

”“实在对不起,”老板说,“还是请您到别处去看看吧。

”“您这话可就有点不对喽。

知道您店前门帘上写了些什么吗?不是写有可介绍万种职业吗?说是万种职业,那也就没什么不可介绍的了。

难道您店前门帘上所写,都只是装腔作势的谎言吗?”“不不,门帘所写的并无虚假,但您想当仙人,我们总还得打探一下,请您明天来吧。

”老板只好硬着头皮接受权助的申请。

但究竟到哪里去找这么一个师傅?所以,他送走权助,便急忙跑到附近一位医生家,把权助所托付之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医生,然后担忧地询问道:“怎么样啊?先生。

要修成仙人,到什么地方去服务才是近路呀?”这可把医生给难住喽。

他一边背着手冥思苦想,一边望着庭院里的松树。

但一听老板的话,狡猾的诨名“古狐”的医生的老婆马上从屋里走出来接腔道:“请他来这里好了。

在我①这里呆上两三年,肯定能修成仙人。

”“真是这样吗?那可就太好啦。

那么就请您一定关照。

”满脑糊涂的老板,忙不迭地鞠躬不已,十分高兴地回去了。

医生满脸苦相,对着老婆恨恨地唠叨道:“你看你说了些什么?竟讲这样的蠢话!如果那个乡巴佬在这里呆上几年,结果什么仙术也没有学到,到那时我看你怎么办!”但老婆受不了他这种腔调,她鼻孔里哼了一声,微笑着反驳道:“呀啊,请你不要作声好不好?真是笨得出奇,像你这么正统,在这种艰辛的世道中,恐怕连饭都没有吃哟。

”第二天,乡下人权助和职业介绍所老板来到医生家。

虽然今天权助看起来跟平时不同,身穿丝织和服礼服,但总体看来仍和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

也许是有些意想不到吧,医生疑惑地问道:“您想成为仙人是吧?您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起这种欲望的呢?”权助回答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想去见见丰臣秀吉①这样的伟人。

因为那在人们看来,必定是十分荣耀的事呢。

”狡猾的医生老婆趁机插言道:“那么,您想成为仙人,什么样的事都能干喽?”“是。

只要能成为仙人,什么事我都做。

”“那么,从今天开始,就在我家里先服务二十年吧。

等到二十年满,我一定教给你仙术。

”“真是这样吗?那我就非常感谢了哟。

”“作为成仙的代价,二十年服务可是一文钱报酬也没有哟。

”“是,是。

我知道啦。

”此后二十年间,权助便在医生家里服役。

他挑水、砍柴、煮饭、扫地,什么事都干。

而且每当医生外出就诊时,他还得背着药箱相随,并且一文钱报酬也没有。

——□□□□□□□,即使全日本也找不出一个来。

二十年终于过去了。

权助又和刚来时一样,身穿丝织和服礼服,走到主人夫妇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