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楼房墙体裂缝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楼房墙体裂缝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楼房墙体裂缝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楼房墙体裂缝是指在建筑墙体中出现的裂缝,可能会给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带来潜在危险。
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建筑材料问题、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建筑结构设计缺陷等。
解决墙体裂缝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造成墙体裂缝的常见成因包括:
1. 建筑材料问题:建筑材料质量不良或者施工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例如,水泥的配比不合理、墙体砌筑时未按规范进行加固等。
2. 地基沉降:地基土质松散或者地基承载力不足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从而使墙体发生裂缝。
3. 温度变化:气温的突然变化或者持续高温会导致建筑材料的膨胀和收缩,造成墙体裂缝。
4. 建筑结构设计缺陷:建筑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如梁柱连接处设计不当、墙体上的应力集中等,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为了解决墙体裂缝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发现裂缝问题要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问题恶化。
2. 墙体加固: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裂缝处加固钢筋或者设置局部加固材料。
3. 地基处理:对于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措施,如加固地基、填土加固等方式。
4. 使用优质建筑材料:在新建或者维护建筑物时,要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避免因材料问题引起的裂缝问题。
综上所述,墙体裂缝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材料、地基状况、温度变化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建筑质量。
浅谈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

探讨当前楼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蠡,科技凰探讨当前楼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邱小飞(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1)脯要】我国当前现菝潮筋混凝£楼面板中出现的裂缝是较难免聩的质量通痛霞一。
泰文主要结合施工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耕等方面,探讨了楼面裂缝的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日蝴】楼面裂缝;原因;防治措施1从设计方面分析楼面裂缝的原因及加强措施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最普遍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离开阳角1m左右处,即在楼板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0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
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沉降等作用所引起,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酗十规范侧重于强度,对温羞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足,配筋构造量达不到要求。
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
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情况下会产生渗漏,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建议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在房屋屋面阳角处和跨度≥3.9m的楼板,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O O m m,跨度/>3.9m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 m,钢筋直径不宜小于中8m m,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方形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钢筋间跨不宜大于100m m:房屋长度大于40m时,在楼中部位置设后浇带做好加强措施。
2不良材料引起的楼面裂缝及改进措施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但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混凝土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混凝土),促使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帮[骺外加剂改善和I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
4、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一、前言地震过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已成为了一种质量通病,特别是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更为普遍,裂缝有的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构件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虽对承载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影响使用,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现浇梁、板或剪力墙出现的裂缝会给居民造成不安全感,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
分析裂缝的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制。
二、裂缝发生的形式及规律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沿预埋管线表面发生的裂缝多垂直于房屋长边呈直线形状而且板面积越大,裂缝出现几率越大;南面房间楼面裂缝比北面房间楼面裂缝多。
三、裂缝的成因分析裂缝的形成有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原因造成。
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有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设计方面看⑴楼板刚度不足:部分楼板设计板厚不够,楼板跨高比偏大,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
此外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
⑵楼板配筋设计考虑不周: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且间距比较大;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⑶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公用专业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三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浅析楼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裂缝 的原因比较复杂 , 要想准确地判断裂缝产生的原 因, 还需要做大量而细 致 的调 查 取证 工 作 ; 对 于 裂缝 所 采 取 的技 术 措 施 , 还 有 待 于在 今 后 的 工 程实 践 中进 一 步改 进 和完善 。
1裂缝 产 生原 因与 防治措 施
生4 5 度左 右 的楼 地 面斜 角 裂缝 , 此 通 病在 现 浇楼 板 的任 何 一种 类 型 的建 筑 中 都普 遍 存在 。其 原因 主要 是 砼 的收 缩 特性 和 温差 双 重作 用 所 引起 的, 并 且 越
靠近 屋 面处 的楼 层裂 缝 往往 越大 。
从设 计 角度 看, 现 行设 计 规范 侧重 于 按强 度 考虑 , 未 充分 按 温差 和 混凝 土
从住宅_ T程 现 浇 楼 板裂 缝 发 生 的部 位 分 析 , 最 常见 、 最 普 遍 和 数 量 最 多 的是房 屋 四周 阳角 处( 含平 面形 状 突变 的 凹 V I 房 屋 阳角 处) 的房 间 在离 开 阳 角
l 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
关键词: 建筑楼面; 裂缝成因; 防治措施
引言
原 因为 : 板 的上 层 钢 筋 一 般较 细较 软 , 受 到 人 员 踩 踏后 就立 即弯 曲 、 变形 、 下
坠; 钢 筋 离楼 层 模板 的 高度 较 大 , 无 法 受 到 模板 的依 托保 护; 各 工 种 交 叉作 业 ,
行 走 十分 频 繁, 无 处 落 脚后 难 免 被 大量 踩 踏 ; 上 层 钢筋 网 建 筑 物楼 面结 构 出现 裂缝 成 因是 复杂 的 , 有地质、 材料 、 温 度 条 件变 化 等 造 成 施 工人 员 众多 、 甚至 不设 ( 仅 依靠 楼 面梁 上 部钢 筋 搁 置和 分 离式 原 因, 也 有设 计 、 施工 、 使 用 等 方 面 的 问题 ; 而楼 面沿 板 内 预埋 管 线 出现 的 裂 的钢 筋 小撑 马设 置 间距 过大 , 缝 尚 未引 起工 程 人员 足够 重视 。本 人 结合 工作 实 践 , 从 设 计及 施 工 等多 个 方 面对 砖 混结 构 的裂缝 做 如下 分析 。 当前 常见 存 在 的房屋 裂 缝问 题 , 已引起 广 大用 户 和有 关单 位 及 各级 领 导 的高 度 重视 。 调查 总 结发 现 , 有些 单 位 的施 工 、 竣 工资 料填 写 时未 实测 实 量且 不齐 全 , 对 产 生裂缝 原 因 的分 析 以及对 裂缝 房 屋 的处 理 带来 困 难 。另 外产 生 配筋 的 拐脚 支撑 ) 。 在 上述 四个 原 因 中, 前二 条是 客 观存 在 , 不 可 能也 难 于 提 出措 施加 以 改 进 ( 否则 楼 面负筋 用钢 量将 大 大增加 , 造成 浪费) . 但 后二 个原 因却 在施 工 中必 须 大
浅析现浇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
现 浇 楼 面 裂 缝 的 种 类 及 其 特 征
1现 浇楼 面裂缝 的种 类。 1 结构裂缝 。 . () 虽然 现浇楼 板承 载力 均能满 足设计要求 , 由于荷 载 ( 工和 使用 阶段 的静 但 施 荷 载、 荷载 ) 动 引起 的裂缝 。因此 , 在一 些薄弱部 位和截 面突
建筑施工
J ANZHUSHI I GONG
¨ ■ … 一 ¨ ¨ ●
浅析现浇 楼 面裂缝产生 的原 因及其对 策
于 明 ( 疆 建 工 集 团 第一 建 筑 工程 有 限责任 公 司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新
摘 要
801 3 0 1)
本 文分 析 了现浇楼板 裂缝的 种类 、 特征 及产 生裂缝的原 因, 并针 对现 浇楼 板 裂缝提 出了预 防 裂缝的各 种防治措施 。
凝土水 灰 比、 塌落度 过大 , 这些 都容 易导 致裂缝 的发生 。混
凝 土强 度值 对水 灰 比的变 化十 分敏 感 ,基本上 是水 和水泥
变处 , 往往容 易产生一 些结构 性裂缝 。例如 : 墙角应 力集 中 处 4 o斜裂缝 , 5 板端 负弯矩较 大处 的板 面裂 缝等 。( ) 2 变形
1结构形式 变化 引起 的裂缝 。 . 现浇 楼板承 载力设计 满足 结 构要 求 , 是建筑 设计 、 但 电气 、 给排 水设 计 等局 部 预埋 管 线 集 中、 大等易致使 混凝 土结构 在施 工 中变形 引起 裂缝 。 量
匀沉 降性 、 构安全性 均有较 大程 度 的提高 , 结 但也存 在楼 面
开 裂的质量 通病 , 对房 屋 的抗 渗性 、 耐久 性也 有影 响 。现结
分析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楼面裂缝原因

分析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楼面裂缝原因1引言当前常见存在的房屋裂缝问题,已引起有关单位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但也发现,有些单位的施工、竣工资料不齐全,对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裂缝房屋的处理带来困难。
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比拟复杂的,要想准确地判断裂缝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改良和完善。
2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2.1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别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标准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别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1首先开裂。
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平安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溶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2.2商品砼的性能改善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本钱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本钱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那么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简述楼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简述楼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过水或过干燥,导致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
2. 混凝土浇筑时震动不足,导致混凝土内部空隙较多,易于产生裂缝。
3. 地基下沉或变形,导致楼面混凝土产生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4. 施工温度和湿度不均匀,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而产生裂缝。
防治措施:
1.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
2. 采用震动器进行混凝土浇筑,减少混凝土内部空隙。
3. 加强地基处理,防止地基下沉或变形。
4. 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尽量使混凝土内部应力均匀。
5.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防裂缝材料,减少裂缝的产生。
6. 定期检查楼面混凝土的状况,及时修补裂缝。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6-11-22T11:25:15.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3期作者:李月梅边强
[导读] 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很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西吉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 756200
摘要: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很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温度导致结构出现开裂的大多集中在建筑物的顶层以及楼屋面,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
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
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设计及施工等多个方面对楼面的裂缝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楼面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 引言
当前常见存在的房屋裂缝问题,已经引起有关单位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但也发现,有些单位的施工、竣工资料不齐全,对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裂缝房屋的处理带来极大困难。
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要想准确地判断裂缝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 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
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其实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多余的水分会由表及里的蒸发出去,在混凝土构件的截面上就会出现温度差值,使得混凝土构件横截面出现不均匀的干缩。
混凝土由于受到收缩作用进而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在具有较大塌落度情况下,在进行施工振捣过程中就会出现砂浆层以及水泥浮浆层,这两层含有较多的水泥、收缩性能较强;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急剧的收缩,因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变形作用,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此外,因基层混凝土的收缩系数小于砂浆层,因而在两层交接处会出现不均匀的变形,进而导致交接面处产生裂缝,。
再因配筋量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更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2.2 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混凝土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混凝土),促使商品混凝土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 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 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
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单位的实践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 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 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无疑是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是施工方为了赶进度缩工期不考虑混凝土凝固时施工较常见的.
3 结束语
通过从设计及施工的角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的方法,并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进行改进,对类似的加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监督,裂缝的通病是可以防冶的。
参考文献:
[1] 双秀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2] 石学文,张建民.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的研宄[J].城市建筑,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