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doc

合集下载

《乙醇》的说课稿

《乙醇》的说课稿

《乙醇》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乙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乙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也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代表物质。

通过对乙醇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有机物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本节内容先介绍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然后从乙醇的组成和结构入手,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乙醇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乙醇可以作为燃料和消毒剂。

在必修 1 中,学生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本质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

(3)理解乙醇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和乙醇的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乙醇结构和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乙醇的分子结构。

2、教学难点(1)乙醇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方式。

(2)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乙醇》说课稿、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教材的知识和结构本节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乙醇和乙酸,可以分为两课时完成。

其中第一课时为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官能团概念的教学;第二课时为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的教学。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和乙酸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学习有机物的体系,为选修5《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情: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和乙酸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所了解。

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另外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是实验设计能力,它们渴望独立的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欠缺的地方: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的认识到它们的性质、组成和用途。

所以对策:教师通过本节的教学,指导同学们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这样一个有机物学习模式,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有利于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方法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和乙酸酸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研究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并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这样一种自然科学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以及对实验的分析、推理和研究,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本节重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和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和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而难点:主要是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和乙酸的酯化这两个反应。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总结】乙醇分子中的--OH 键比H 2O 分子中的O-H 键更稳定。

同样的键在不同的环境中,其稳定性会有所不同,因为它不是孤立。

综合乙醇与Na 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便知,K 、Ca 等很活泼的金属也能与乙醇发生反应,请同学们试着写出方程式 【板书】三、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反应(如Na 、K 、Mg 、Al 等)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CH 3CH 2OH +Ca −→−(CH 3CH 2O)2Ca +H 2↑ 【教师总结】与乙醇的反应中,乙醇断裂的是O —H 键。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演示: 钠与无水酒精的反应:乙醇钠2CH 3CH 2OH + 2Na 2CH 3CH 2ONa + H 2↑2CH 3CH 2OH + Mg (CH 3CH 2O)2Mg + H 2↑乙醇镁H —C —C —O —HH HH H①处O -H键断开①1、与活泼金属反应(如Na 、K 、Mg 、Al 等)【思考与交流】 1、CH 3CH 2OH 的水溶液是碱性的?酸性的?还是中性的?它还能与哪些金属反应?CH 3CH 2OH 是非电解质,既无碱性,也无酸性;钾、镁、铝等亦能和乙醇反应。

2、CH 3CH 2ONa 的水溶液是碱性的?酸性的?还是中性的? CH 3CH 2ONa 是强碱【过渡】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巴西等国是推广汽车燃烧乙醇的最早的国家,我国燃料乙醇刚起步,2003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国内乙醇生产规模之最。

【板书】2、氧化反应(1) 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热【过渡】乙醇在人体内在酶的作用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一个人的酒量好坏是根其体内含酶多少来划分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洒不醉人人自醉”。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酒精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是什么?乙醇被氧化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么?是二样化碳吗?【学生】不会,如果是二氧化碳人就不会有头晕的感觉 【总结】资料二:乙醇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人饮酒后,分布于各组织中的乙醇,大部分在肝内氧化分解,很少一部分在其他组织中分解。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说课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说课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说课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本模块学习要求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及主要用途深广度要求仅限课标中所列常见代表物的学习,官能团概念、其他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教材地位和作用: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的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教学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同时乙醇也是高考的重点物质之一,在各年各地的高考试卷中都曾有所体现,所以在学习中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探索,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观察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了解研究有机物问题3:乙醇是怎么制出乙醇钠的?小组探究1:目的:探究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学生观察发现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很容易想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我顺势抛出另一问题: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什么?如何验证?投影展示钠与乙醇反应的微观原理,加深学生的理解。

思考:请跟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和碳的四价结构理论,推测其还可能有其它结构吗,若有请写出对应的结构式?(模型)是乙醇吗?问题4:除了以上性质我们知道乙醇能燃烧,是良好的绿色燃料,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说课稿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说课稿

教学设计与反思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

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依据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设定如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②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②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四、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五、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和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认教学指导思想:先行组织者、认知同化具体阐述:----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课程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新教材在必修中先建立有机化合物典型代表物的认识平台,到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再上升到官能团类别的学习层次。

本节课内容既是对初中内容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选修教材学习醇类知识的基础,因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本教材中对乙醇的教学不宜过度深化,主要介绍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通过乙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过的酒精。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反应铜起催化剂作用、及该反应的断键方式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关乙醇的探究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比较乙烷和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2)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3)树立环保和公共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重、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药品:乙醇 钠 铜丝实验仪器:试管 烧杯 试管夹 医用注射器 镊子 酒精灯 滤纸 玻璃片 小刀 火柴 六、教学流程醇氧化反应【创设情境】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工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拿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要求】请大家根据所提供给你们的实验用品来用实验验证一下工匠们所说的话正确与否【要求】请同学们将你们的探究结果展示给大家【讲评】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讲解】用球棍模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微观断键方式。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生活中两种 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生活中两种 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一、教材分析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最先接觸的是乙醇,教材從另外一個角度---飲食的角度,來認識不同類型的有機化合物。

從乙醇開始要比烴類物質組成上複雜了,與人類生活及人體更加有密切的關係,更加注重官能團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烴的基礎知識,在烴的衍生物中,從簡單的多了個氧原子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酒精開始,來學習烴的衍生物,降低了認識難度。

在烴的內容學習過程中,學生已接觸過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的科學關係,在此節課上學生可繼續加以應用。

三、設計思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建構起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課堂和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採取從古人、古詩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從結構到性質,從性質到用途,然後啟發引導、實驗探究、討論總結。

從而,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乙醇。

四、教學內容魯科版必修二第三章第3節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一、乙醇 P77-79五、教學目標五、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瞭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2)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獲得乙醇的結構、性質之間的關係。

(2)通過有關乙醇的實驗,提高觀察化學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3)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係和本質聯繫,從而瞭解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比較乙烷和乙醇結構、性質的差異,認識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

(2)學會由事物的表像分析事物的本質、變化,進一步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人人動手實驗,規範操作,全面培養、提高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

(3)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繫,培養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通過實驗,培養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本节内容为两个课时,乙醇的教学为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常用的饮品,优质的燃料,它也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代表物质。

在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以及苯,因此对有机物的一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体会,这些均为乙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好乙醇为其他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做好铺垫,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材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教材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2、学情分析在初中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乙醇的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用途,然而学生们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面阶段,只是在乙烯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掌握了“同分异构体”,“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基础知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才有了初步了解。

但大部分知识仅停留在了解层面上,还需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深挖。

从本节起学生开始接触烃的衍生物,省级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实验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3、教学设计重点及基本思路针对重点,前面学过碳、氢的价键特点由此可以让学生推断出乙醇的结构,结合与乙烷和水的对比,来完成乙醇结构式的确定及由其结构所决定的性质。

针对难点,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看出乙醇在化学变化中结构的变化,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乙烷、水与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说课稿、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教材的知识和结构本节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乙醇和乙酸,可以分为两课时完成。

其中第一课时为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官能团概念的教学;第二课时为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的教学。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和乙酸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炷的衍生物。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学习有机物的体系,为选修5《炷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情:二、学情分析学生巳有的知识和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己经学完炷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和乙酸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所了解。

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另外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是实验设计能力,它们渴望独立的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欠缺的地方: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的认识到它们的性质、组成和用途。

所以对策:教师通过本节的教学,指导同学们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这样一个有机物学习模式,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有利于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炷的衍生物打下方法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和乙酸酸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研究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并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这样一种自然科学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以及对实验的分析、推理和研究,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本节重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和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和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而难点:主要是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和乙酸的酯化这两个反应。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和重点,所以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五、教学模式一一研究探索式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采用研究探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其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所以针对此,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程序:六、教学程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励想象。

第二步,探索实验,分析研究,训练思维。

第三步,认识本质,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

最后,巩固练习,迁移发展,强化方法。

那这四步呢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四个环节:情景激学一一实验促学一一构建导学一一迁移博学好,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乙情景激学首先我想利用一幅优美的图片,在图片上有一个诗歌的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那么我们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就引出了乙醇这种物质,再从杜康酒由来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切入主题后,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对乙醇的知识,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己有经验,再加上给学生演示的酒精的样品,进行观察,那么请学生说一说对酒精的了解。

那么教师可能估计学生能说到酒精的化学名称、分子式、某些物理性质,还有可燃性这样一个化学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进一步完善对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

好,那么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当中,特别对乙醇的溶解性要结合实例进行强调。

比如说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例如生活中的碘酒啊,用酒精来泡中药,溶解有机物啊等等这些实例来让学生能够了解酒精的溶解性。

紧接着我们可以设疑:因为学生知道乙醇的分子式是两个碳六个氢一个氧,那么这样的一个分子它可能有哪几中结构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n6o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写出乙醇的可能结构并搭出球棍模型。

那么请学生按照这样一个分子式,来写出它有可能的分子结构并且请同学上黑板来演示,并能搭出它相映的球棍模型。

那么在引导这个问题的时候啊,把乙醇的分子和乙烷的分子做对比,多出一个氧原子。

那么请学生思考这个氧原子究竟应该插入到乙烷的哪个键当中,所以这样就化解了难度,学生很容易能够搭出乙醇有可能具有的两种分子模型,那么搭出模型以后,就进一步的想知道乙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那么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重难点,然后教师和学生我们可以达成一致协议,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通过实验来探究乙醇分子的真正结构,所以我们给出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促学探究一: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乙醇、煤油和水,另外请同学分别利用同样米粒大小的金属钠加进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会把实验现象记录的相对比较完整。

在现象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一步的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那么这里呢,讨论的深度需要老师引导。

好,通过交流讨论我们看到煤油和钠不反应,那就说明煤油当中主要成分是各类的炷,炷分子中的CTI键上的氢是不能被钠原子所取代的。

再看乙醇和水却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那么乙醇和水必然具有共同的组成结构,就是都有氢氧键,而且氢氧键上的氢原子都能被钠原子取代,这样实际上就能够看出乙醇的结构应该是我们刚才探讨的其中的A式。

到这儿,这两点的讨论一般学生能够得出来。

但是对乙醇和水与钠反应,它们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么这样的一个讨论深度,就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乙醇结构中乙基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对氢氧键的影响看来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反应速率以及剧烈程度明显不同。

那么由这个讨论实际上是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性质差异这个特点,会给他造成一个思想上的这样一个预示。

好,那么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认识了乙醇分子的微观结构,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进行乙醇结构的教学。

结构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介绍结构式、化学式、简式以及乙醇分子内的两个基团的名称。

那么,并且呢根据刚才的实验,知道乙醇和钠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顺利过度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当中。

启发学生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而由同学们一开始网忆的乙醇具有可燃性,这是我们在初中教学中就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把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直接书写出来,那么这个反应到底是属于哪个反应类型呢,学生会自然的说出是氧化反应,从而进入氧化反应的教学中。

在乙醇氧化反应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知道乙醇可以燃烧,教师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或举例如实验时用的酒精灯,就时酒精的燃烧等等。

乙醇还可以和较强的氧化剂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或者酸性重铭酸钾溶液,可以直接把乙醇氧化到大家比较熟悉的物质一一乙酸。

可以出现方程式和反应现象,但是这个方程式呢不需要同学们去记忆。

另外乙醇的这个氧化可以联系生活,比司机如酒后驾车,警察怎么样去检查司机他是否属于酒后驾车呢,实际上其反应原理呢它就是用我们我们刚才的乙醇被强氧化济氧化的这个原理来进行的。

因此用这个实验事实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禁止酒后驾车。

那么在氧化反应当中,我们关键还是要突破乙醇催化氧化的教学。

首先催化氧化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的设置,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可以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慢慢的移向内焰,上下做几次,那么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由铜丝在外焰上灼烧变黑到内焰又变红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们去思考,到底内焰和外焰的区别在哪里?学生会想到,可能内焰和外焰可能酒精蒸汽的浓度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酒精蒸汽可能和铜直接啊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或着说有一些反应,那么这样啊再请同学们进一步自己来探究实验。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到5ml的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至红热状态,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的颜色、闻乙醇气味的变化。

同学们可以把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

好!那么从铜丝在火焰上烧热由红变黑,然后再反复插入到无水乙醇中,又由黑变红这样两个不同的现象,再结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三个现象,我们共同去探讨。

交流讨论:为什么从红变黑了,同学们会推出来铜可以氧化为氧化铜,那么为什么又由红变黑呢,这说明氧化铜和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铜,那么氧化铜变成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还原的过程,那有被还原的物质必然就有被氧化的物质啊,那是什么被氧化了?一一乙醇被氧化了,氧化生成什么了?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那就是乙醛。

在这可以先出现乙醛的分子式。

因此这两步反应是前后连锁的两步反应,那么我们可以请同学把它叠加成为一个总反应。

这说明:乙醇是可以被氧化生成新物质一一乙醛和水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铜所起的真正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这也就是乙醇催化氧化一一第三种氧化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我们教师有必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加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反应原理。

乙醇为什么会变成乙醛,它是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同时这个氢氧键影响了它邻位的C-H 键,使这个C-H键也活泼了,也断裂了,那么断下来的两个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乙醇的C-0单键就变成了00双键,这样生成了新物质一—乙醛。

为进一步强化这个反应原理的学习,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方程式的迁移练习,譬如让学生写出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以上通过乙醇结构的研究、与钠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学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乙醇分子中氢氧键存在的中重要性,也就是羟基存在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可以自然进行构建导学,完善我们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概念体系。

羟基到官能团,官能团到炷的衍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也可以联系前面有关炷知识的学习,当然特别强调c=c的官能团与物质性质之间的重要关系是怎样。

另外呢,由于本节我们还学习了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所以在这儿还要着重强调有机氧化反应是怎么一回事,顺代也提出有机的还原反应又是怎样一回事,进行概念体系的完善。

好,通过这样一种构建导学,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反应的知识的拓宽,让学生意识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乙醇和生活、工业、农业生产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们通过这样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迁移。

第一个例子:为什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这样三个结论:节省石油资源;乙醇掺入汽油能让燃料变得更“绿”;消耗陈化粮,促进我国的粮食转化。

第二个例子呢,是生活中常见的,人都会喝酒的,酒量有大有小。

有的人喝酒满脸通红,那么酒精在人体当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原理呢?可以联系乙醇的性质,把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展示给同学们,引起学生的兴趣。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结构和性质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思考题。

及时反馈课堂效率。

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化学反应中乙醇发生断键位置:(1)与活泼金属反应键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