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活动新闻稿

合集下载

社会实践活动游圆明园(3篇)

社会实践活动游圆明园(3篇)

导语:圆明园,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游圆明园。

以下是活动的详细纪实。

一、活动背景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占地面积350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使得这座园林成为了一片废墟。

为了让学生们深刻了解这段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我们决定组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组织学生前往圆明园。

2. 制定活动流程:包括集合、出发、参观、交流、总结等环节。

3. 准备相关资料:收集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以便在参观过程中向学生介绍。

4. 安排讲解员:邀请一位熟悉圆明园历史的老师或志愿者担任讲解员。

三、活动过程1. 集合与出发活动当天,学生们按时到达集合地点,整装待发。

在简短的动员讲话后,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圆明园。

2. 参观抵达圆明园后,学生们首先参观了圆明园的正门——午门。

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午门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让学生们对这座皇家园林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我们沿着游览路线,依次参观了圆明园的各个景点,如长春园、绮春园、万寿山等。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了解了各个景点的历史故事、建筑风格以及园林艺术。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还参观了圆明园的遗址博物馆,观看了关于圆明园历史的纪录片,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段历史。

参观结束后,我们在园区内举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

学生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学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更加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有的学生表示,要将这段历史铭记在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总结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总结大会。

在大会上,学生们回顾了整个活动过程,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评价和反思。

同时,我们还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了表彰。

游圆明园

游圆明园

游圆明园——参观多彩中华民族灯会玉泉小学李晓语6月26日晚,多彩中华——庆祝建党90周年民族灯会暨圆明园第十六届荷花节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隆重开幕。

放河灯、猜灯谜、做宫灯……活动将持续两个月。

灯会期间可以“日赏荷,夜观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多彩中华,和谐盛世;荷塘月色,辉煌历程;绚丽海淀,魅力民族。

7月28日一早,爸爸妈妈禁不住我的催促,带着好奇,撇下一堆忙活儿,顶着闷热酷暑,带着我一起游览和参观了这次大型游园灯会。

圆明园南大门灯会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楼造型的巨型灯,牌楼正中书写着灯会的主题,两旁依次摆放着成排的大荷缸,荷缸里荷叶如棚,亭亭玉立的荷花、莲蓬仿佛以婀娜的身姿迎接着八方来客,突现了“名园荟群芳,灯彩耀中华”的游园灯会特点。

入园前行,一路走去,就可以看到“花开富贵灯”、“海岳开襟灯”、“腾飞海淀灯”、“南湖曙光灯”……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长达近百米的龙凤灯,雄卧松风萝月湖,既有大浪淘沙的壮阔,又有长虹贯日的气魄,给人以独特的视觉震撼。

各种民族风情灯,展示着祖国各地的风采,有藏族的布达拉宫、维吾尔族的西域城堡、蒙古族的草原欢歌等等。

最引人注目的还莫过于“中华和谐灯”,它由安置在凤麟洲岛上的主灯和湖中的小灯两部分组成,主灯高约20米,周围拱卫56小灯,均以“荷”为设计元素,以“和谐”、“和平”为理念,象征着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共求繁荣发展、共谋社会和谐、共盼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

除了气势恢宏的花灯外,还有各式各样逗趣的小灯,孔雀开屏、大怪兽、大恐龙、居然还有个羊村,里面有喜洋洋等等,我高兴地像灰太狼进了羊村,在里面一通撒欢。

所有的灯或华丽、或精巧、或优雅,韵味十足,姿态万千,栩栩如生。

7月是个流火的季节,酷暑难耐,而皇家御园圆明园却因水而活,两千多亩荷塘一望无际,烟波浩渺,接天莲叶随风婆娑起舞,轻掀绿浪,花吐莲蓬,婷婷袅袅,荷送清香,香远风清。

让人停桡堤畔,慨叹胜比西子。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2篇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2篇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宏伟庭园,圆明园曾经是清朝皇家园林,其建筑和景观的瑰丽和精致超出了我的想象。

首先,参观圆明园遗址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感。

曾经辉煌一时的圆明园在185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焚毁,至今只能看到废墟和残迹。

站在废墟前,我不禁想象起当年的宏伟场景以及焚毁后的惨状,心中不免感伤和惋惜。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流转,一切都会消逝,只有在心中保留下的回忆是永恒的。

其次,参观圆明园遗址也让我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址,圆明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这个过程是多么艰巨和复杂的。

修复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措施的设计。

我深深地明白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最后,参观圆明园遗址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尊严。

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工艺和艺术的杰作,代表了中国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虽然损毁严重,但仍然能够从遗址中感受到其宏大和瑰丽。

站在遗址前,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自豪和自信,深深地被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震撼。

总的来说,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思考。

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

圆明园的遗址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更加强烈,也对历史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我最近参观了一座地铁站,留下了一些体会和感受。

首先,地铁站设计精良。

地铁站的入口通道设计宽敞,方便人流进出。

站厅内设置了指示牌和地图,让乘客能够轻松找到自己需要去的方向。

站台上还有屏幕显示列车到站时间和下一站信息,方便乘客掌握列车运行情况。

游览北京圆明园了解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

游览北京圆明园了解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

游览北京圆明园了解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北京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

这座园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采用了许多西方建筑和艺术元素,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深厚历史。

游览圆明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圆明园是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杰作。

这座园林占地面积广阔,内部设计巧妙,融合了中式园林的山水意境和西方园林的对称布局。

园中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交融。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中西合璧的园林景观,以及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中所展现出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

作为欣赏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尤为引人注目。

这里有许多西式建筑,如仿罗马建筑风格的大欧洲建筑群、仿英国威廉玛丽亚宫的即将复原的大英花园,以及仿法国凡尔赛宫的法式花园。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皇家对西方建筑的向往,也展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成果。

游览其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西方国家,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此外,圆明园的雕塑艺术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瑰宝。

园区内分布着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有仿照西方艺术风格的雕塑,也有运用中国传统工艺技法创作的雕塑。

这些雕塑作品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共同点和各自特色,彰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厚历史与广泛影响。

游客们在欣赏这些雕塑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文化交流带来的美妙感受。

游览圆明园不仅可以领略到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到历史中的一些故事和背景。

圆明园曾是清朝皇家园林,也是乾隆皇帝的皇家别苑。

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到乾隆皇帝对中西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乾隆皇帝曾经发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行宫若下则乐其士”的名言,表达了他对于中西文化交融的理解和推崇。

游客们通过游览圆明园,可以更好地理解乾隆皇帝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游览北京圆明园是了解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的绝佳方式。

这座园林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建筑、艺术的元素,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之处。

学生去圆明园社会实践

学生去圆明园社会实践

随着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圆明园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圆明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次实践之旅,旨在让我们这些年轻一代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出发前的准备在出发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班主任组织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并提醒我们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同学们也纷纷查阅资料,对圆明园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外,我们还准备了相机、笔记本等工具,以便记录下这次难忘的旅程。

二、圆明园的历史之旅早上,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圆明园。

一进入园区,便被那残垣断壁所震撼。

这里曾是皇家园林的典范,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废墟。

我们跟随着导游的脚步,一路参观,一路感慨。

首先,我们来到了圆明园的正门——午门。

午门是圆明园的正门,也是进入园区的必经之地。

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午门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让我们对这座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们来到了圆明园的核心区域——大水法。

大水法是圆明园中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曾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大水法只剩下了残缺的基石。

我们站在基石前,想象着昔日大水法的宏伟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愤之情。

随后,我们参观了圆明园的其他景点,如海晏堂、方外观、绮春园等。

这些景点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昔日的辉煌。

导游向我们讲述了这些景点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对圆明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圆明园的文化之旅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深入了解了圆明园的文化内涵。

圆明园不仅是皇家园林的典范,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园中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让我们领略了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园中的园林景观,感受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明园知识竞赛。

游览圆明园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游览圆明园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游览圆明园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作为北京的重要景点之一,游客们三五成群地来此欣赏圆明园的壮丽与精美。

我也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亲身体验了这座园林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一、园林建筑的壮丽与细腻步入圆明园,我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

大片的湖泊蔓延在前方,水面倒影下的园内建筑仿佛漂浮在水上,美轮美奂。

池畔的假山堆砌巧夺天工,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跃然纸上。

而园内的亭台楼阁也各具特色,上覆琉璃瓦的宫殿建筑,以及雕梁画栋的陈设,无一不彰显着封建王朝的豪华庄严。

但与此同时,仔细观察,我也能看到其中蕴含的细腻之处。

园内的每一处建筑都注重细节,无论是顶级的工艺品还是精致的彩绘,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

而园内的花卉草木也繁多,古朴的苍松翠柏与婀娜多姿的花丛相间,让整个园区更加生动活泼。

二、历史的风雨沧桑然而,在游览过程中,我也难以忽视园内展示的历史沧桑。

圆明园的兴建始于18世纪中期,是清朝皇帝为了展示国力和封建气派而兴建的。

然而,在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古代宏伟的园林建筑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伤痛。

团团的残垣断壁、残缺的石像断柱,无情地让人回想起清朝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入侵的痛苦。

而园内的历史展览,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重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与悲壮,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

三、重生与希望尽管历史曾经给予圆明园如此沉重的打击,但是如今的圆明园已经得到了重建和修复。

园内的大量石雕和陶俑亦得以修复,使得游客们能够亲眼目睹圆明园的重生与希望。

在恢复工作中,采用了亲民的修缮方式,倡导了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工匠们通过严格的测绘、复原与雕刻等步骤,尽可能地恢复了历史遗留的众多建筑和雕塑。

他们的辛勤努力,让人们在游览中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毋庸置疑,园明园的重建工作仍在继续,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信号: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完整和维护,它不仅仅是所在国家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游圆明园.焕发爱国热情doc

游圆明园.焕发爱国热情doc

游圆明园,焕发爱国热情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

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从圆明园东门进入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

进门后首先观看了,圆明园遗址。

所见之处感慨万千,因为这一世界名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以后又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劫掠,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正遇荷花节,游客比肩接踵,遍地残垣断壁,仍令人心情压抑,颇感愤恨!这片遗址成为清代统治者腐败无能的历史见证,同时它也像一座警钟,时刻警示着国人不能忘记这一耻辱。

现在我们只能从记忆中寻找那往日的辉煌。

继续往里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

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走到旧址旁,我看见有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圆明园的园林杰作与艺术宝藏,无疑是千百万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

同样这更是我们全世界人民所拥有的文化,但是这样价值连城的文化艺术,却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焚毁,而之后的若干年,又没得到应有的保护,万园之园被无情的毁了。

现在我了解了,这是惋惜,是气愤,更应该是发奋自强!这一世界名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圆明园犹如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史册,具有撼人心魄的价值。

站在西洋楼残石断柱前,人们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呐喊1 988年1月5日,圆明园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遗址公园试开放。

经过各级政府多年不懈的努力,遗址的保护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福海、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大景区,既有浩瀚的福海,又有亲切可人的湖泊,更有山水环绕的河溪,保持了水体的天然风韵;按原有的植物配置,形成了以松、竹、荷、柳为主题的植物景观。

圆明园研学日记

圆明园研学日记

圆明园研学日记
以下是一篇可能的圆明园研学日记:
日期:2023年2月19日
地点:圆明园
早上7点,我们在圆明园门口集合,开始了我们的研学之旅。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园林之一。

我们先参观了圆明园的十二生肖铜像,它们的生动逼真让人们不禁感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伟大。

接着,我们参观了不少历史文化遗迹,如大水法、三山五园、长春园等,这些建筑、景观和文物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皇家园林的历史。

下午,我们参观了圆明园的兽首铜像和遗址,了解了圆明园被盗的历史和对中国人民的损失。

在这里,我们深刻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对历史的尊重。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圆明园的湖畔,欣赏了美丽的湖景和夕阳余晖。

这一天的研学之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日期:2023年2月20日
地点:圆明园
早上7点,我们在圆明园门口集合,开始了我们的研学之旅。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参观圆明园的修复工程。

我们首先参观了圆明园的喷泉和池塘,了解了是怎么修复这些景观的。

接着,我们参观了圆明园的广场和建筑,了解了是怎么保护这些文物和遗址的。

在这里,我们深刻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下午,我们来到了圆明园的湖边,欣赏了美丽的湖景和夕阳余晖。

这一天的研学之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也让我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2015年11月29日10:00-13:00数学科学学院14博党支部组织了支部内9名党员参观了圆明园。

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

走进圆明园,党员们看到遗址虽在,遗迹荡然,联想到之前观看的纪录片《火烧圆明园》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视频,不禁感到悲愤,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随后,支部组织大家通过微信等自媒体,抒发了自己参观圆明园的感想。

丰富的图片资料与强烈的情感表达也感染了更多的同学,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这次参观活动,通过圆明园遗址公园鲜明的今昔对比,促使党员同志们忆往昔之苦思今日之甜,明白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支部成员的爱国热情,铭记国耻,勿忘历史,也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传播正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