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5中外新闻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5中外新闻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5中外新闻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一、文史哲选择填空(30分)抱歉,本题未提供试题。

二、名词解释(30分)1.定本制度2.拒检运动3.哈瓦斯社4.循环日报5.掏粪运动三、简答题(50分)1.民初报业怪象。

2.北洋政府新闻控制。

3.第一次办报高潮。

4.普利策办报活动及其评价。

四、论述题(40分)1.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对改革开放的作用。

2.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党和党报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文史哲选择填空(30分)抱歉,本题未提供试题。

二、名词解释(30分)1.定本制度答:定本制度是指宋代实行的新闻预检制度,也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其目的是为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2.拒检运动答:“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

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不久,重庆16家杂志社联合发表声明,宣布不再送检。

这一行动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支持,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重庆杂志界联谊会声明所属33家杂志社一致拒检。

“拒检”运动的蓬勃兴起,成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拒检”运动的冲击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第10次常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

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斗争,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3.哈瓦斯社答:哈瓦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

2021华东师大传播学考研848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集

2021华东师大传播学考研848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集

2021华东师大传播学考研《848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集一、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知沟”理论2.癸丑报灾3.病毒营销4.目标市场5.产品生命周期6.《申报》7.环境媒介8.硬新闻9•类书二、简解答与分析题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2.谈谈使用广播媒体做广告的优势和劣势三、分析题1.根据材料,从媒体职责和媒介环境的角度认识和分析。

(材料是北方大旱成为突发新闻)2.分析一则关于意大利某付账品牌的广告“NOHATE”四、论述题1.谈谈使用与满足研究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研究模式2.数字化时代编辑角色的转换和创新五、小作文(任选一题)1.就〃八毛门”谈认识。

2.〃给力〃热词出现在《人民日报》,小学生用”浮云〃〃雷人〃造句,家长反映这个不好,有〃专家〃觉得会破坏语言纯洁性……谈谈认识。

六、大作文结合新型互动媒介(微博,人人等)谈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二、配套《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一,概念题1第三者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北大2019年研;浙传2019年研;四川大学2019年研;人大2019年研;上外2019年研;重庆大学2018年研;中国地大2017年研;暨南大学2016年研;中传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3 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清华大学2012年研)解答与分析:第三者效果是指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者〃身上。

作为这种感知定势的〃第三者效果”,意味着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时存在着双重标准:倾向于〃高估〃媒介传播对他者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第三者效果”也是一种说服或宣传技巧。

追求〃第三者效果”的说服性传播,定位的致效人群并不是作为内容对象的“表面受众”,而是与他们相关的“第三者”。

〃第三者效果〃指的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

在许多时候,对大众传播内容产生实质性反应的,往往不是〃表面受众〃而是他们的相关者。

2019华东师大考研847文学基础(A) 与618作文(A)复习全析(含真题)

2019华东师大考研847文学基础(A) 与618作文(A)复习全析(含真题)

2019华东师大考研847文学基础(A) 与618作文(A)复习全析(含真题)《2019华东师范大学考研847文学基础(A) 复习全析》(含真题,共十册)由鸿知华东师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东师范大学考研847文学基础(A)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民俗学概论》(钟敬文)本书结合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旨在帮助报考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

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适用科目:847文学基础(A)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Part 1 - 考试重难点:通过总结和梳理《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民俗学概论》(钟敬文)等教材的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新闻学考研资料

新闻学考研资料

新闻学考研资料新闻学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很广泛的专业,现在越来越吸引广大考研学子的眼球。

很多考研学子打来电话,希望咨询专家在新闻学方面给出一些院校的意见。

近来,我们搜集各方面信息,结合历年积累的经验,总结新闻学专业研究生院校的相关信息供广大考生参考。

排名招生单位等级1 中国人民大学A+2 中国传媒大学A+3 复旦大学A+4 武汉大学 A5 华中科技大学 A6 四川大学 A7 南京大学 A8 北京师范大学 A9 清华大学 A10 暨南大学 A11 南京师范大学 A12 湖南大学 AB+等级新闻学研究生院校郑州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广西大学河北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新疆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南大学B等级新闻学研究生院校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湘潭大学湖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汕头大学黑龙江大学渤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广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新闻学包括新闻学方向和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学方向:新闻学方向的核心课程有:1.《新闻学概论》 2.《中国新闻事业史》3.《外国新闻事业史》 4.《新闻采访写作》 5.《新闻评论写作》 6.《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7.《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8.《新闻心理学》9.《传播学概论》10.《文学概论(一)》11.《新闻摄影》12《公共关系学》13.《报纸编辑》14.《新闻事业管理》1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6《新闻心理学》17.《广告学(二)》。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方向的核心课程有:1.《新闻学概论》 2.《中国新闻事业史》3.《外国新闻事业史》 4.《新闻采访写作》 5.《广播电视技术基础》6.《节目策划与编导》 7.《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8.《新闻心理学》9.《传播学概论》10.《文学概论(一)》11.《新闻摄影》12《主持人节目》13.《电视摄象》14.《新闻事业管理》15《电视节目制作》16《新闻心理学》17.《广告学(二)》18.《播音文体理论》。

2019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9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9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4*5)
1.露布
2.元传播
3.新闻专业主义
4.休眠效应
二、简答(4选2,2*10)
1.简述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和意义
2.简述舆论的社会功能
3.结合媒介技术的现状,谈谈你对“媒介化政治”的看法
4.简述全媒体环境下政府和媒介管理的关系和策略
三、分析题(20分)
材料:“诺贝尔哥”舆论反转事件
运用新闻与传播理论分析
四论述(20分)
国情和媒介体制的关系是什么?论述各国的媒介体制类型及异同。

五、写作
1.消息改写(30分)
材料:中共十九大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十九大的解读
2.新闻评论(40分,不少于800字)
材料:①网红经济发展②BAT投资网红领域③网红直播整容
2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开元杂报
2.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3.新闻要素
4.新闻导语
5.首播剧
二、简答
1.简述邹韬奋的报刊思想主要内容
2.简述《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及其意义
3.简述广电行业的二次售卖原则
4.简述施拉姆选择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理由
三、材料分析
1.根据材料内容论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材料内容为机器人写作)
2.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知识付费,内容为王的回归,知识付费互联网时代新闻人的最后救命稻草”这句话的理解(材料内容为各种知识付费类型)
四、论述
1.结合案例,论述媒介形态变革的规律和特征
2.结合案例,论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初试】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MJC)、出版专硕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初试】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MJC)、出版专硕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初试】2020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MJC)、出版专硕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摘要:本文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为大家详细解析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考试科目、研究方向介绍、本专业近3年复试分数线对比、本专业近3年报录比情况、本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往年录取名单及华东师范大学备考经验。

一、华东师范大学考试科目招生院系: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方向:01 (全日制)全媒体传播招生人数:40人考试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英语二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招生专业:055300出版(专业学位)四、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首先,认真背书。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新闻史请大家认真的,踏踏实实的背诵。

我今年新闻史背的很不好,名词解释露布和中国报学史不会写,1972人民日报改革只记得一半,所以我在最应该稳拿分的部分失了很多不必要的分,而且我没有背外新史,现在想想真是胆大,万一考到简答题外新史我就完蛋了,所以学弟学妹千万要吸取我的教训,踏实的背书。

第二,华师大的mjc会考采写方面的客观题。

前几年出过简答,比如导语的类型,这两年则是十分的名词解释,去年考了人物专访和专栏评论,今年考了新闻导语和新闻要素。

我觉得新祥旭老师给我总结的采写部分很不错,名词解释也很多,我直接拿来背就好。

第三,实务训练。

华师大是比较注重实务的,消息改写和新闻评论是历年必考,前些年一直都有考新闻作品评析,今年没考,以后会不会考未知,但是学弟学妹最好还是准备一下,考到就是20分左右。

实务和评论也是慢工出细活,写的多,改的多,自然会有明显的进步。

跨专业的同学可以报班,我是跟着老师来写的,每周写个两三篇,然后老师再修改,到考试会看到效果的。

消息改写注意找好最新时间点,倒金字塔写下来;新闻评论不在于观点多么出新,结构完整,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院校点兵03|华东师范大学新传考研攻略及真题解析

院校点兵03|华东师范大学新传考研攻略及真题解析

院校点兵03|华东师范大学新传考研攻略及真题解析好消息!好消息!木铎金牌栏目,【院校点兵】继续营业啦~从今天开始,铎铎子将每天为大家献上一所院校分析,从历年分数、报录比到真题分析,助你了解目标院校全方位复习和择校攻略!01华东师范大学简介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

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

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注:配图来自华东师范官微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下设广播电视学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出版与文化系 , 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5个本科专业,设有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学与传媒5个学术硕士点,设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新闻与传播硕士、广播电视硕士、出版硕士3个专业硕士点;设有“新闻学”、“传播学”、“文学与传媒”3个2级学科博士点,设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02华东师范大学招生专业❶华东师范近三年招生人数❷华东师范招生专业与考试科目❸华东师范近三年分数线02华东师范大学招生专业❶华东师范学硕参考书目(1)新闻学&传播学《新闻评论学》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复旦大学出版社《新媒体概论》严三九等,化学工业出版社《媒介经营与管理》严三九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当代新闻编辑学》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等,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张志强《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戏剧与影视学《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杨远婴、李恒基,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电影文化史》李道新,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纪录片电影史》埃里克·巴尔诺,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复旦大学出版社《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复旦大学出版社《节目主持人传播》,陈虹,复旦大学出版社❷华东师范专硕参考书目•新闻与传播《新闻评论学》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复旦大学出版社《网络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媒介经营与管理》严三九,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当代新闻编辑学》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等,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出版《出版专业实务(初级)》,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现代出版学》,张志强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汪家熔,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文化向技术投降》,波兹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印刷书的诞生》,费夫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论出版自由》,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数字时代的图书》,约翰·汤普森,译林出版社,2014•广播电视-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7《数字艺术论》廖祥忠著,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6《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李停战著,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6《中国数码电视电影研究》刘秀梅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恋影年华:全球视野下的话语景观》钱春莲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故事》 [美] 罗伯特·麦基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悌著,焦熊屏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敞开的门》彼得·布鲁克著,于东田译,中信出版集团《影视审美思维论》刘秀梅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当代电视新闻学》黄匡宇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幻像的视觉秩序——电影认识符号学概论》刘弢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电影是什么》巴赞,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麦茨,台湾远流出版公司《CG杂志》和《现代传播》等期刊近两年各期中有关数字媒体、虚拟影像、3D/4D影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03华东师范大学21年真题分析❶华东师范21专硕真题一览❷华东师范专硕MJC真题分析总的来说今年华东师范大学今年的新传考研题目并不难,没有偏题、怪题,都是一些基础、常规的题目,虽然题型相较于去年有所变化,但是题目依然是很基础的,是能够在考场时“临时发挥”的。

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

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

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一、简答题(15*3)1.简述社交媒体下意见领袖的特征。

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正式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相比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接触媒体的频率更高,他们通过向他人提供信息,传达观点,影响那些媒介接触度、知识水平和兴趣度比较低的受众。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络作用的日益凸显,社交媒体下的“意见领袖”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意见领袖”具备了以下特征:(1)意见领袖从媒介的早期使用者逐渐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他们以社交媒体为阵地,发表观点及看法。

(2)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由单一型逐步向综合型过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碎片化、小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拥有相同价值理念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意见领袖在多个领域均有较大影响力。

(3)意见领袖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

不同于传统意见领袖较为单一的传播方式,今天的网络意见领袖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社交网络和通讯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迅速、及时地将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4)有一定专长。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仍旧是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人来担当。

在某一方面拥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遇到相关问题能够有深度思考,并得出独特见解的人才能成为意见领袖。

(5)关注面广,有杰出的表达能力。

积极的网络参与是网民成为意见领袖的重要前提,几乎所有的网络意见领袖都在网络上有积极的表现。

他们关注面广,不仅仅局限于新闻时事,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6)显著的互动性。

意见领袖可以和网民自由交流讨论,在受众反馈中不断调整传播策略。

(7)较强的接近性。

不同于传统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与受众的接近性大大增加;他们不再是被人们仰望的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可以和受众直接交流的普通人中的杰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4*5)
1.露布
2.元传播
3.新闻专业主义
4.休眠效应
二、简答(4选2,2*10)
1.简述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和意义
2.简述舆论的社会功能
3.结合媒介技术的现状,谈谈你对“媒介化政治”的看法
4.简述全媒体环境下政府和媒介管理的关系和策略
三、分析题(20分)
材料:“诺贝尔哥”舆论反转事件
运用新闻与传播理论分析
四、论述(20分
国情和媒介体制的关系是什么?论述各国的媒介体制类型及异同。

五、写作
1.消息改写(30分)
材料:中共十九大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十九大的解读
2.新闻评论(40分,不少于800字)
材料:①网红经济发展②BAT投资网红领域③网红直播整容2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开元杂报
2.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3.新闻要素
4.新闻导语
5.首播剧
二、简答
1.简述邹韬奋的报刊思想主要内容
2.简述《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及其意义
3.简述广电行业的二次售卖原则
4.简述施拉姆选择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理由
三、材料分析
1.根据材料内容论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材料内容为机器人写作)
2.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知识付费,内容为王的回归,知识付费互联网时代新闻人的最后救命稻草”这句话的理解(材料内容为各种知识付费类型)
四、论述
1.结合案例,论述媒介形态变革的规律和特征
2.结合案例,论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