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听课记录表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主讲题目 主讲嘉宾 活动地点
袁建平 珠海校区教学楼 B311 海洋功能性食品 活动序号 活动时间 总第 36 讲 2016 年 10 月 20 日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参与情况:海洋科学学院 2016 级学生 内容摘要:
讲座中,袁建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基本原理:所谓功能性食品(或称保健品) ,即指具有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接着,袁教授给大家简单 讲解了功能食品的分类及其与药品之间的区别。 随后,袁教授从最重要的海洋营养物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最重要的海洋活性物质——海洋类胡 萝卜素两方面对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进行了详细介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生理作用的研究源于 20 世 纪 30 年代,亚油酸被确认为必需脂肪酸。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随着前列腺素等一些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极大进展,多不饱和脂肪酸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90 年代以后,随着 EPA、DHA 等长 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脑发育、 婴幼儿智力及视力发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发现, 多不饱和脂肪酸开始成为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热点。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色素, 存在与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和细 菌中。 海洋食品中最重要的两种类胡萝卜素分别是: 虾青素和岩藻黄素。 虾青素广泛存在于鲑鱼、 三文鱼、 龙虾等动物体内。虾青素的生物合成主要靠微藻、红酵母和海洋细菌。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炎症作 用、胃保护作用等十余种生理活性。同样,岩藻黄素也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癌活性、抗肥胖作用等多种生 理活性。 袁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文理结合。在介绍虾青素时,袁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加拿大温哥华 350 万条 三文鱼回流的奇观, 并对三文鱼的一生进行总结与思考, 在传授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引起同学们对生命的 哲思和敬畏。并且袁教授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对知识的讲解生动易懂。比如在向同学讲解流感病毒入侵 肺部造成的伤害时, 袁教授用教室和座椅比喻人体的肺部, 用同学们在教室中打架比喻病毒感入侵后免疫 细胞与病毒的斗争,打架造成的座椅板凳的破坏就像是病毒感染肺部时受到的伤害。凡此种种,不一而 足。讲座的气氛轻松,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反应迅速。 讲座后有同学向袁教授问到: 近来以维生素 C 为首的抗氧化保健品备受关注,而一项实验报告显示,在小鼠上做维 C 实验反而使 小鼠寿命缩短。氧化说决定生命长短依旧只是假说,而现在商家确用此大作宣传,请问老师您对此有何看 法? 袁教授回答:抗氧化剂对人体具有保健的作用,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至于为什么报告中得到小鼠寿 命缩短的结果,要看实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整个实验过程是否严禁科学。商家利用抗氧化剂来大 作宣传,但其产品是否由此功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留心甄别。
听课记录表 (1)

听课人签字:听课时间:地点:
中南大学授课质量考评表
开课单位:课程名称:
授课老师:职称:年龄层次:□老□中□青
授课班级:听课后总体印象:□优□良□中□差
听课后的分项评价:请在下列各题之后的相应评分位置填入您的选项,只限单选。
选项标准:A完全同意,B同意,C一般,D不同意,E完全不同意
评价项目
A
B
C
D
E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
2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
4
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5
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6
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7
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8
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9
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
10
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11
学生听课认真,课堂纪律好。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参与老师:侯冬伟 记录人: 2013 年 12 月 28 日 备注:此次讲座针对 2013 级学生专业分流;要求 2013 级学生必须参加;也欢迎高年级学生参加。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主讲题目 主讲嘉宾 活动地点 学生参与情况:
2013 级学生,共 84 人。 殷克东教授 珠海校区教学楼 C207
人类与海洋生物、资源及环境 活动序号 活动时间 总第 5 讲(2013 年第 5 讲) 2013 年 12 月 27 日下午
内容摘要:
讲座中,殷克东教授结合自身学习与科研工作经历,用幽默而具启发性的语言,采取与学生互 动的方式,向学生们做出精彩的讲解。殷克东教授的讲座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海洋生物学与生 物海洋学的定义、区别; (2)海洋生物、资源及环境所面临的的困境; (3)自身在国外的学习工作 经历; (4)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法; (5)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 讲座进行了 2 个小时,包括学生们提问环节,近 45 分钟。学生们的提问主要包括: 海洋生物与环境资源方向的就业状况;该方向的本科毕业生工作是否专业对口;该方向本科实 习情况;海洋学院三个方向哪个更好;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哪个更具研究价值;怎样进入科研团队 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工作。 殷克东教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海洋生物与环境资源方向就业情况良好,因为人 们将越来越依赖生物技术、越来越依赖海洋,总体而言,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具竞争力;本科教育是 通才教育,大家所学相差不大,而且专业知识接触并不是很多,所以不要太局限于专业是否对口, 而应该努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工作地点也不必要局限于大城市,幸福是相对的,学习 工作不必患得患失;该方向每个小学期都有实习课程,除了这些课程,学生们还可以联系科研团队, 与研究生一起学习、出海考察;学院三个方向都是很好,对学生个人而言,方向只有适不适合,没 有好与不好,关键还是自身兴趣,自己就是因为兴趣才在科研路上坚持下来,越走越远,而且需要 干一行、爱一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海洋生物 与陆地生物都具有其研究价值,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是目前看来,海洋生物绝大部分是未知的, 比如海洋微生物只有 10%是可培养的, 所以海洋生物学更具前景与挑战; 想进入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工 作,一定要自己主动,积极联系导师,被动者往往是吃亏的,现在自己科研团队有针对本科生的项 目——珠江口浅滩潮汐对营养盐和生物群落的影响,这是个长期项目,希望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 参与,同时也欢迎其他方向学生参与。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雷振宇博问
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主讲题目 主讲嘉宾 活动地点 浅谈南海主权历史及油气勘探 雷振宇 高级工程师 教学楼 C310 活动序号 活动时间 总第 58 次 2018 年 10 月 29 日
学生参与情况:2015 级、 2016 级、2017 级、2018 级本科生 内容摘要(主讲的大致内容、学生提问与互动情况等) : 雷振宇高级工程师于 2012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获得海洋地质学专业博士 学位。同年进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主要从事海洋油气成藏及资源评价方面的科研 工作。目前担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部油气”二级项目第二负责人,参加和主持国家 地勘专项及配套科研项目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参与专著编写 1 部,申请发明专利 1 项。 雷振宇博士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南海的基本地理情况以及南海的国际局势,雷博士指 出,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南北纵跨约 2000 公里,东西横越约 1000 公里,资源丰富,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接着,针对南海的主权历史,雷博士利用详实的资料加以阐述,结合 国际海洋法让同学们明白“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结 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雷博士就我国及周边国家在南海油气勘探进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与主讲嘉宾就海洋油气勘探方法、地球物理资料获取-处理技术 手段、油气资源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最后,雷博士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南 海的油气勘探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地方还有待提高,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勘探,任重而 道远。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挑重担,立志为我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奉献青春! 参与老师:苏明、吴仲玮、石祥刚 记录人: 2018 年 10 月 29 日 备注: 海洋科学进展课程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主讲题目 主讲嘉宾 活动地点 赵俊 教学楼 C307
海洋环境遥感 活动序号 活动时间 总第 55 次 2018 年 6 月 15 日
学生参与情况:2015 级、2016 级本科生 内容摘要(主讲的大致内容、学生提问与互动情况等): 赵俊教授于 2010 年 6 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 之后,以博士后的身份加入了南弗罗里大学海洋学院胡传明教授的科研团队, 2013 年加入了阿联酋马斯达尔科学技术研究院(MIST) ,从事研究科学家的工作。2017 年 7 月,赵俊教授作为百人计划引进教授,正式加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赵俊 教授所在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辐射传输;海洋遥感算法开发和验证(水质参数、 大气校正、风场、流场等) ;卫星遥感产品验证和校正海洋灾害监测与预测(赤潮、 绿潮、溢油等) ;物理过程(台风、冷锋等)以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 境的影响;海岸线、珊瑚礁、湿地、红树林的时空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的响应;卫星产品业务化、可视化系统开发等。 讲座开始后,赵俊教授首先介绍了遥感的概念以及遥感的发展史,接下来介绍 了遥感的优势所在,如:不受地表、海面、天气和人为条件的限制,可以探测地理 位置偏远、环境条件恶劣等不能直接进入的海区;宏观特性可进行大面积同步测量, 能够进行半球或全球探测(如叶绿素浓度用于研究全球碳循环) ;可动态的、长期 的、周期性的对海洋现象进行监测;具有实时或准实时的特性;多个探测器相配套 (如对海冰的监测) 。接下来着重介绍了卫星遥感在水质、赤潮、水华、溢油、羽状 流、上升流、台风、海上工程建设、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水深、钻井平台监测、岛 礁监测、岸线变迁等方面的应用。赵俊教授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与数据,为同学 们展示了卫星遥感强大的应用能力。 本次海洋大讲堂活动,赵俊教授以其生动的讲解配上动感逼真的 PPT 让在座的各 位同学大开眼界,同学们对于海洋环境遥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最后,赵俊教授寄 语,希望同学们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而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具有领袖气质和 家国情怀的中大海洋人。 参与老师:赵俊、黄盛
大学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大学听课记录范文大全第一节课,《现代文学导论》。
今天我们上了第一节《现代文学导论》的课程,老师介绍了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他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现代文学的概念和特点,指出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其特点是注重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象,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
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包括鲁迅的《呐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通过这堂课,我对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第二节课,《西方文学史》。
今天上了《西方文学史》的第二节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和代表人物。
他详细讲解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让我们对西方文学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老师还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
通过这堂课,我对西方文学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学习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第三节课,《中国古代文学》。
今天上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三节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唐诗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他详细讲解了杜甫的《登高》、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作品,让我们对唐诗宋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老师还通过朗诵和赏析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了这些诗词的魅力。
通过这堂课,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第四节课,《文学批评方法》。
今天上了《文学批评方法》的第四节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他详细讲解了文学批评的分类和要求,让我们对文学批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老师还通过案例分析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文学批评的具体操作方法。
通过这堂课,我对文学批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第五节课,《文学理论基础》。
今天上了《文学理论基础》的第五节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他详细讲解了文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让我们对文学理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听课记录大学模板范文

听课记录大学模板范文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具体课程名字]授课教师:[老师姓名]授课时间:[年/月/日具体时间段]授课地点:[教室编号]二、听课目的。
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那些高深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的,顺便也学习学习,说不定还能回忆起自己大学时候的美好时光呢。
三、教学过程。
# (一)课程导入(9:00 9:10)老师一进来就特别有范儿,把书往讲台上一放,然后就开始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觉得[与课程相关的一个有趣话题,比如在计算机课上问‘你们觉得电脑能读懂你们的心思吗?’]”这问题一出,底下就像炸了锅一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起来。
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还有个同学特别逗,说“要是电脑能读懂我的心思,那我每次考试前就不用那么辛苦复习啦,直接让它把答案传给我。
”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笑着听大家说完,然后就开始引入今天的课程主题,说:“其实啊,电脑看起来好像很神奇,但它背后都是有原理的,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 (二)知识讲解(9:10 9:40)老师打开PPT,上面有一张特别复杂的图,看起来有点晕。
但是老师很厉害,他从一个简单的点开始讲起。
他说:“咱们先看这个小方块,这个就像是电脑的一个小细胞,它叫[专业术语],它的功能呢,就好比是咱们身体里的红细胞,负责[简单解释功能]。
”这么一说,感觉一下子就没那么难懂了。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
比如说讲到[某个概念]的时候,他说:“以前有个科学家啊,为了研究这个东西,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好几个月,结果出来的时候胡子拉碴的,像个野人一样。
他老婆都差点认不出他了。
”同学们又笑了起来,不过也把这个概念记得更牢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公式,一边写一边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他还会问同学们:“这个符号看起来像什么呀?”有个同学说像个小豆芽,老师就说:“哈哈,这个小豆芽可不得了,它可是这个公式里的关键呢。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学生提问
冯东教授介绍冷泉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大讲堂”记录表
主讲题目 主讲嘉宾 活动地点 中国近海沉积盆地特征及油气勘探开发进展 深海宝藏-未来能源与海底生命
何家雄、冯东 珠海校区教学楼 C402 活动序号 活动时间 总第 44 讲 2017 年 6 月 6 日
学生参与情况:海洋科学学院 2015、2014 级海洋地质专业学生 内容摘要: 讲座开始前,万志峰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何家雄研究员、冯东研究员的主要研 究方向与内容。何家雄研究员现于中科院边缘地质重点实验室从事油气地质及资源潜力 预测与评价等综合研究工作;冯东研究院现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沉积 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工作。 讲座中,首先由何家雄研究员围绕中国近海沉积盆地特征及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从 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基本特征和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两方面进行介绍。我国近 海沉积盆地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地区等 10 个盆地,面积 90*104km2,远海 盆地 (南海中南部) 主要为中建南南部、 万安、 曾母等 14 个盆地, 展布面积达 71*104km2。 油气的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近海 10 个含油气盆地,其中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盆地 有 6 个,包括:渤海、东海、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等盆地。随后,何研究 员详细讲解了中国近海盆地的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和类型。最后,何研究员介绍了我国 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进展,自 2006 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投资持续大幅度增 长。 之后,冯东研究员从天然气水合物和海底冷泉两个方面介绍了深海能源。天然气水 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灾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外 观类似冰,遇火可燃。海底冷泉广泛分布于北海、波罗的海、黑海、北大西洋、墨西哥 湾等区域。对冷泉的研究具有诸多意义,例如冷泉可能是沉积物中水合物及油气储藏存 在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冷泉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发育了特殊的微生物群落。讲座中 冯东研究员向同学们展示了海底冷泉生态系统中生物标本,并详细介绍了冷泉的发现与 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冷泉的研究进展。 参与老师:何家雄、冯东、万志峰、谢晓倩 记录人: 2017 年 6 月 6 日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