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腹泻用药

合集下载

拉肚子吃什么药最管用

拉肚子吃什么药最管用

拉肚子吃什么药最管用有时我们会因为吃了不健康的东西会造成腹泻,这难免会让我们感到难受,那么拉肚子吃什么药最管用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拉肚子吃什么药最管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拉肚子最管用的药1、拉肚子吃黄连素药好是治疗肠炎、菌痢的常用药,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2、拉肚子吃呋喃唑酮药好主要用于菌痢,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3、拉肚子吃复方新诺明或磺胺脒药好在肠道内可保持较高药物浓度,但存在胃肠道刺激、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4、拉肚子吃氟哌酸药好抗菌谱广且抗菌作用强,是临床常用药之一,不良反应较轻,空腹服用疗效更佳,孕妇、乳妇、小儿、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拉肚子吃易蒙停药好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物,对引起腹泻的病因仍需用其他方法治疗。

6、拉肚子吃克痢痧药好能解毒辟秽、理气止泻,用于泄泻、痢疾、痧气(中暑)症。

7、拉肚子吃丽珠肠乐好药好能增加肠道有双歧杆菌数量,纠正菌群失调,达到治疗腹泻的效果,因系活菌制剂,需避光、冷暗处保存,有效期短。

痢疾和急性肠炎用药一定要在症状消失后再坚持服药2~3日,不要拉稀见好就停止用药,否则易形成慢性痢疾和慢性肠炎。

在腹泻比较严重时,应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可服用口服补液盐(ORS)。

治疗拉肚子的民间偏方1、鲜桃能治腹泻吃鲜桃(每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一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

2、大蒜治肠炎腹泻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

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

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可正常。

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3、肚脐敷药治腹泻将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药敷于肚脐上,上面用消毒棉纱盖住,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伤湿止痛膏封住,几小时后从脐内有水分排出,腹痛、腹泻竞痊愈。

4、烧熟蒜瓣可治幼儿腹泻取蒜瓣若干,放火上烧熟,然后蘸上白糖,让孩子吃,每次吃2一3瓣,每日早、中、晚二次,吃后三天即见效,五六天腹泻痊愈。

腹泻分级1234

腹泻分级1234

腹泻分级
腹泻可按消化道症状轻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程度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与否,分为轻型腹泻、中型腹泻与重型腹泻。

轻型腹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进行治疗。

中型腹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治疗。

重型腹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具体如下:
1、轻型腹泻:轻型腹泻一般指每天腹泻次数少于四次。

轻微腹泻与中度脂肪肝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随着腹泻的发展,会导致肝脏受到损伤,肝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胆汁代谢失常,需要用胆汁来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不能被完全消化掉,导致食物积聚在回肠下端和升结肠,之后在细菌的作用下,就会引起食物发酵,并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引起轻型腹泻等不良症状。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2、中型腹泻:中型腹泻一般是由肠道内感染引起的,同时还伴有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不振、烦躁等。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重型腹泻:重型腹泻一般指每天腹泻超过五次,甚
至是有十余次以上的大便。

重型腹泻多因肠道内感染而引起,发病较急,不仅消化道症状突出,而且还会出现中毒、脱水、低钾血、低钙血等严重性的全身症状。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蒙脱石散、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治疗。

腹泻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及手部的卫生,勤洗手。

发生腹泻后及时对腹泻做出对症处理,且在发生腹泻后多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防止脱水,注意休息。

儿童腹泻常用药有哪些

儿童腹泻常用药有哪些

儿童腹泻常用药有哪些一般来讲,腹泻严重的患儿需要静脉输液治疗,这里我们只探讨口服治疗。

通常口服治疗腹泻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抗生素类、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中药类等。

1.口服补液盐对于口服依从性较好的患儿可以直接使用口服补液盐,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有口服补液盐2和口服补液盐3两种产品。

如果用的是口服补液盐2,每袋要溶解于500ml的温水中,如果使用的是口服补液盐3,那么每袋溶解于250ml的温水中即可。

口服补液盐要少量多次地喂给患儿,不要一下全部喝下去。

水温一般控制在40℃以下为宜。

2.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患儿腹泻的常用药物,此药需与其他药物至少间隔1小时使用,以免本药对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了其他药物的作用。

3.益生菌益生菌是腹泻患儿使用抗生素、蒙脱石散后的最后一道“法器”,它可以整理肠道菌群,把肠道恢复到正常菌群的状态,既可以发挥其消化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外敌”。

4、思密达思密达可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主要用于急慢性腹泻,对儿童急性腹泻效果较好。

接下来看下腹泻对儿童有哪些危害?导致营养不良。

拉肚子的时间一般都会比较长,而且会吃什么就马上拉掉,甚至有时候会什么都不吃,所以会使得小孩发生营养不良。

所以在小孩拉肚子时一定要补充营养。

导致感染加重。

有些腹泻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造成的,也就是呼吸吸入和肠道感染,在腹泻之后,全身的抵抗力会比感染之前还要差,这样就有可能受到细菌更严重的侵害,导致更严重的感染。

严重的会导致休克。

腹泻时,人体的养分和水分都在大量的损失中,而小宝宝的营养本来很快就需要补充,同样的腹泻时如果长期营养和水分供应不上就会导致休克。

为了孩子健康,我们应撑握些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常用止泻药一览表

常用止泻药一览表

常用止泻药一览表腹泻是消化道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病基础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运动等功能障碍,使消化液分泌量增加,食物不能完全分解,吸收量减少和胃肠蠕动加速等,最终导致粪便性状稀薄和排便次数增加。

腹泻常见治疗药物应根据病因而定。

为便于选择,按其作用原理大致分成几类。

由于品种较多,选其临床常用者列下表。

医生点评: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用药应针对病因,肠道细菌性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急性腹泻应给予抗生素,可根据感染轻重程度适当选择。

在加用抗生素的同时可配合使用其他药物,如思密达或整肠生等,也可服用中药制剂香连丸。

因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可用药用炭止泻,思密达也有吸附有害物质的作用。

腹泻时间较长者应及时行结肠镜、钡灌肠等相关检查,便于及早发现结直肠肿瘤或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疾病,不可随意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对于各项检查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腹泻者,可能为肠功能紊乱,称为肠易激综合症。

可选用匹维溴铵、微生态调节剂中的一种或中药制剂固本益肠丸等治疗。

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的腹泻多与肠道内菌群失调有关。

在人体肠道中有数以10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细菌与人体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微生态平衡,维持人体的健康。

近年来由于新的抗生素越来越多,抗菌范围越来越广,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严重干扰破坏了微生物的平衡,由此造成的腹泻越来越多。

微生态调节剂是参与肠内微生物平衡的物质,可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恢复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选用微生态调节剂中的1~2 种,如整肠生或整肠生加乳酸菌素。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时一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应用,不可随意甚至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止泻药有效缓解腹泻的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止泻药有效缓解腹泻的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止泻药有效缓解腹泻的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稀便,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

腹泻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为了缓解腹泻的症状,人们经常采用止泻药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止泻药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止泻药品:选择合适的止泻药品对缓解腹泻症状非常重要。

常用的止泻药品主要有以下几类:1.乳酸菌制剂:乳酸菌制剂是一种常用的泻药,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的吸收能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常见的乳酸菌制剂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2.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制剂是含有益生菌的产品,能够修复肠道黏膜,增强肠道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常见的益生菌制剂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3.止泻药片:止泻药片是一种常见的止泻药品,能够有效缓解腹泻症状,增加肠道的吸收能力。

常见的止泻药片有鸦片片、止泻灵片等。

二、正确使用止泻药品:在使用止泻药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用药:在使用止泻药品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

2.遵循剂量要求:使用止泻药品时,应严格遵守剂量要求,不可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止泻药品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加重腹泻症状。

3.根据症状选择药品:针对不同的腹泻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止泻药品。

例如,如果腹泻伴有腹痛,可以选择含有鸦片类药物的止泻药片。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止泻药品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长期使用:止泻药品虽然可以缓解腹泻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依赖性,并且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2.保持适量饮水:腹泻时,由于大量的水分丢失,应及时补充适量的饮水,以避免脱水。

3.注意饮食调理:在腹泻期间,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的负担。

4.休息调节:腹泻期间,应保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加快康复。

总之,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采用合适的止泻药品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症状。

在使用止泻药品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品,正确用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腹泻如何对症用药?

腹泻如何对症用药?

腹泻如何对症用药?(1)感染性腹泻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首选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峡肟等;对轻度急性腹泻者应首选黄连素,口服成人一次0.1~0.4g,一日3次;或口服活性炭或鞣酸蛋白,前者吸附肠道内气体、细菌和毒素,后者可减轻炎症,保护肠道黏膜。

活性炭成人一次1~3g,儿童一次0.3~0.6g,一日3次,餐前服用。

鞣酸蛋白一次1~2g,一日3次;1岁以下儿童一次0.125~0.2g,2~7岁一次0.2~0.5g,一日3次,空腹服用。

(2)病毒性腹泻此时应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无效,可选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法昔洛韦。

(3)消化性腹泻因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应服用胰酶;对摄食脂肪过多者可服用胰酶和弱碱(碳酸氢钠),对摄食蛋白而致消化不良者宜服胃蛋白酶;对伴腹胀者可应用乳酶生或二甲硅油。

(4)激惹性腹泻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腹泻,可选用双八面蒙脱石,其覆盖消化道,与黏膜蛋白结合后增强黏液屏障,防止酸、病毒、细菌、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

口服成人一次1袋,一日3次;1岁以下儿童一日1袋,分2次给予,1~2岁儿童一次1袋,一日1~2次,2岁以上儿童一次1袋,一日2~3次。

此外,钙通道阻滞药可促进肠道吸收水分,抑制胃肠运动和收缩,可选用硝苯地平,一次10 ~20mg口服或含服,一日2次;或匹维溴铵一次50mg,一日3次。

对由天气(寒冷)和各种刺激所致的激惹性腹泻,应注意腹部保暖,控制饮食(少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

(5)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可补充微生态制剂,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达到止泻的目的。

(6)对腹痛较重者或反复呕吐腹泻及时适当的补充液体;腹痛剧烈时可服山莨蓉碱片,一次5mg,疼时服或一日3次;或口服颠茄片,一次8~16mg。

(7)急性或慢性腹泻洛哌丁胺可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减少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的稠度。

腹泻,10种中成药可对症选择(附联合用药方案)

腹泻,10种中成药可对症选择(附联合用药方案)

腹泻,10种中成药可对症选择(附联合用药方案)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腹泻中医亦称“泄泻”,常有寒、湿、暑、热、虚等因素所致。

药店用于治疗腹泻的中成药种类繁多,了解每种药物的特色,可对症推荐。

01 藿香正气口服液(合剂)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应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02 附子理中丸功效:温中健脾。

适应证: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03 葛根芩连片功效: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适应证: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

04 香连丸功效: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适应证: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

05 复方黄连素片功效: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

适应证:用于大肠湿热型腹泻,症状为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

06 参苓白术丸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适应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腹泻,症状为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07 人参健脾丸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适应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08 补脾益肠丸功效: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

适应证: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

09 四神丸功效: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适应证: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10 固本益肠片功效: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适应证: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食少腹胀、腰痠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联合用药举例01 藿香正气口服液(合剂)+黄连素片用于寒湿型腹泻,对应症状为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恶寒发热,鼻塞身痛等。

02 复方黄连素片+诺氟沙星胶囊+口服补液盐用于湿热型腹泻,症状为泄泻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大便有脓液,伴烦躁口渴,小便短赤等。

止泻常用哪些药?

止泻常用哪些药?

止泻常用哪些药?1. 引言腹泻是指粪便稀薄、次数增多,伴有排便急迫感和腹痛的症状。

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反应、消化系统疾病等。

对于轻度腹泻,通常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

但对于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较严重的腹泻,可能需要使用止泻药物来控制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止泻药物,同时也提醒读者,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且无法自行缓解,应及时就医。

2. 止泻药物分类根据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成分,常见的止泻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肠道吸附剂:这类药物通过吸附肠道内的毒素、细菌等物质来减轻腹泻症状。

常见的肠道吸附剂包括硅胶、蒙脱石等,这些药物通常以粉剂或片剂的形式使用,通过口服方式给药。

•肠道黏膜保护剂:这类药物能够保护肠道黏膜,减少炎症反应,缓解腹泻症状。

常见的肠道黏膜保护剂包括鸦胆子、凋亡抑制因子等,这些药物通常以口服液或片剂的形式使用。

•肠蠕动调节剂:这类药物可以调整肠道蠕动的速度,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常见的肠蠕动调节剂包括鸦胆子、山楂等中药,也有一些西药如乌托邦等。

•肠道分泌调节剂: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肠道分泌液体的过程,减少腹泻引起的水分丧失。

常见的肠道分泌调节剂有罗拉莫司等。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止泻药物,如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可以辅助治疗腹泻症状。

3. 常用的止泻药物3.1 肠道吸附剂硅胶:硅胶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肠道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毒素和细菌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腹泻症状。

硅胶一般以粉剂的形式存在,在服用时需要将其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服用。

蒙脱石:蒙脱石也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吸附剂,具有吸附水分和毒素的能力,能够有效改善腹泻症状。

蒙脱石可以以粉剂或片剂形式存在,口服时需要将其与水混合后服用。

3.2 肠道黏膜保护剂鸦胆子:鸦胆子是一种中药,具有保护肠道黏膜、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对于腹泻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鸦胆子通常以口服液的形式使用,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用药剂量。

凋亡抑制因子:凋亡抑制因子是一种肠道黏膜保护剂,能够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减缓腹泻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腹泻用药1. 为什么腹泻时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我们正常人每日或隔日排成形便1次,少数人习惯于每日排便2—3次,亦属正常。

大便稀薄或伴有排便次数增多,医学上称为腹泻。

腹泻的范畴广泛,内容错综复杂,引起腹泻的病因也各不相同。

然而生活中,许多人一发生腹泻,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抗菌药物来治疗,殊不知乱用抗菌药物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炎症所致腹泻。

①感染性疾患。

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肠道感染。

②非感染性炎性。

如为炎症性肠病、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憩室炎等。

(2)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腹泻。

①吸收不良综合征。

热带口炎性腹泻、非热带口炎性腹泻、韦帕病、小肠黏膜弥漫性炎症、淋巴管阻塞、小肠部分切除或短路手术等。

②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

如胰腺炎、胰结石、胰腺癌等。

③双糖类不耐受症。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等。

④肠道菌群失调或菌群过度孽生。

(3)药物所致腹泻。

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主要因使用抗生素不当导致菌群失调或二重感染而致腹泻。

②降压药如利血平、美加明、胍乙啶等可引起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而致腹泻。

③驱虫药可直接刺激肠道运动而致腹泻。

④拟副交感神经药如麦角胺碱、新斯的明、乙酰胆碱、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等也常引起腹泻。

⑤渗透性泻药也常引起腹泻。

(4)器官功能失调所致腹泻。

①肠道激惹综合征可引起腹泻。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引起腹泻。

③迷走神经切除后、胃大部分切除后可引起腹泻。

④全身性疾患如尿毒症、营养不良等可引起腹泻。

(5)癌肿所致腹泻。

小肠淋巴癌、结肠腺癌、直肠癌及分泌促胃肠激素细胞所形成的肿瘤等常引起腹泻。

以上腹泻中只有是细菌感染所致的,才能应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许多抗菌药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乱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后果有以下几种。

(1)抗菌药物毒性反应。

①肾脏毒性 肾脏是大多数抗菌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药物在肾脏内浓度,尤以肾小管内浓度常常较血浓度为高,易致肾脏损害。

②肝脏毒性。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与抗菌药物代谢有关。

部分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因直接毒性作用。

③神经精神系统毒性。

青霉素类特别是青霉素G全身用药剂量过大或(和)静脉滴注速度过快而发生肌阵挛、惊厥、癫痫、昏迷等,称“青霉素脑病”。

氨基糖苷类药物对第八对脑神经损害(耳毒性)为其严重毒性反应之一。

④血液系统。

氯霉素是抗菌药物中引起贫血较突出者。

⑤胃肠道反应 大多数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后胆汁中浓度较高者可引起一些胃肠道副反应。

⑥其它。

很多抗菌药物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气溶吸入后可引起一些局部反应,肌内注射后发生局部疼痛者相当多见。

(2)抗菌药物过敏反应。

(3)二重感染。

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2. 细菌性腹泻分几种,怎样对症用药?我国有以下几种主要细菌性腹泻病。

(1)细菌性痢疾。

菌痢在我国全年均有发生,夏季发病占绝大部分。

发病率一般在5月份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

致病大肠杆菌的菌型复杂而且耐药性严重,对磺胺药发生耐药的最多。

(2)霍乱。

我国对霍乱解放后一直控制较好,但近来我国霍乱发病及死亡均有反复,发病死亡者多为打工、旅游等流动人口,多数是通过食物型感染发病。

加强流动人口食品卫生的管理是防治霍乱的当务之急。

(3)沙门菌属。

除伤寒外对人影响最大的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

近年来人员交往流动增加,新的菌型随之增加。

对婴儿及老年危害较大,我国在沈阳、河南、北京等均发生过婴儿室感染,其病死率高。

沙门菌的防治有两个难点:①因系人兽共患为主,各种人兽接触机会多,感染机会多,家兽类及野生动物为贮存宿主,所以难以杜绝;②耐药性较强,特别是鼠伤寒沙门菌易发生耐药,目前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4)非霍乱弧菌腹泻。

近年来弧菌感染增多,在沿海地区城市有时占到腹泻病原首位。

(5)弯曲菌属。

以空肠弯曲菌为主的弯曲菌属引起腹泻近年报道增多,在驻非洲、欧洲及泰国军队中均有弯曲菌引起腹泻局部流行的报道,我国各地腹泻病例中均分离到弯曲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且对抗菌药物发展耐药性较快。

新出现的病原菌腹泻:① O139型霍乱弧菌;②大肠杆菌O157:H2;③Whipple病;④假膜性肠炎。

对于感染性腹泻病,抗菌药物的应用为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腹泻病程、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流行情况、大便性状、大便实验室检查等,初步估计最可能病原、选用适当的药物。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发生于秋冬季节的水泻,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为大;发生于5~6月份成人水样腹泻要考虑成人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于夏秋季水样腹泻以产毒性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大,如产毒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如大便呈米泔样、腹泻量大伴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可能,尤以在流行季节。

卫生状况欠佳地区病人,寄生虫为常见腹泻原因,如阿米巴痢疾、梨形鞭毛虫肠炎等。

老年体弱,术后病人及有应用抗菌药物者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假膜性肠炎应予考虑。

对细菌的治疗药物,目前可分三大类,一般革兰阴性为主的腹泻病原菌用喹诺酮类;真菌腹泻用很少吸收的制霉菌素或克霉唑;而假膜性结肠炎用甲硝唑及万古霉素。

对病毒性腹泻则不用抗菌药物。

至于中毒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病情重,可出现高烧、头痛、烦躁,甚至昏迷、抽动等危险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3. 对慢性腹泻患者,如何选用抗菌药治疗?腹泻有急、慢性之分,病程持续超过两个月者,可诊断为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肠道感染,非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憩室炎等;小肠淋巴癌、结肠腺癌、直肠癌及分泌促胃肠激素细胞所形成的肿瘤等引起腹泻;肠道激惹综合征可引起腹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引起腹泻;迷走神经切除后、胃大部分切除后可引起腹泻;全身性疾患如尿毒症、营养不良等可引起腹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腹泻等。

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只是慢性腹泻的一部分,约占30%~35%左右,只有肠道细菌感染才需要应用抗菌药治疗。

针对病原或药敏试验结果慎重选用抗菌药物,一般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其他抗菌药物。

病毒性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近年来应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取得较好的效果。

真菌性肠炎应停用抗生素,给予制霉菌素,每次12.5万~25万单位,每日2~3次口服,或克霉唑20~30毫克 /(千克·天),分3次口服。

疑有全身性真菌感染时,可选用酮康唑3~5毫克 /(千克·天),分3次口服,或咪康唑(达克宁)10~30毫克 /(千克·天),分3次口服或静脉注射。

也可选用氟康唑(大氟康)静脉注射。

有其他感染并发症时,针对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4. 不适宜于治疗急性菌痢的止泻药有哪些?菌痢在我国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发病率一般在5月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

人群对菌痢的易感性是普遍的,无论男女老幼都对菌痢易感。

儿童患病者较多,其中尤以幼儿与学龄前儿童发病数为多,这与卫生习惯有关。

成人患病高与感染机会较多有关。

老年人患菌痢者亦有所增加,这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急性典型菌痢 多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体温38~39℃,腹痛,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初为糊状或稀水样便,逐渐转为黏液或脓血便,量不多,里急后重明显。

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对这种情况,一般不主张马上用止泻药,特别是复方樟脑酊、咯哌丁胺(易蒙停)、地芬诺酯(苯乙呱啶)等,因为这些药虽然可使病人腹痛、腹泻等症状减轻,但可减少肠蠕动、增加毒物的吸收,对治疗不利,甚至还可加重病情,应根据腹泻病程、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流行情况、大便性状、大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来决定查等,选择有效的抗菌药,对症治疗。

常用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其他抗菌药物。

在急性典型菌痢的病程中,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作用常引起病人脱水、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水肿及各种电解质紊乱,因此通过液体疗法予以调整,保持体液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则是十分重要的。

脱水时采用口服补液,少量多次口服,必要时可加少量桔汁调味。

腹泻减轻,脱水纠正时停服。

脱水明显者给予静脉补液。

5. 腹泻患者用药时有哪些误区?(1)滥用止泻药。

有些腹泻患者发生腹泻后,就急急忙忙使用止泻药, 这种做法有时会适得其反。

因为初期的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此时如果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增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要酌情使用止泻剂。

(2)滥用抗生素。

许多腹泻患者一有腹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上几片磺胺或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腹泻的范畴广泛,内容错综复杂, 只有是细菌感染所致的,才能应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非感染腹泻如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鱼虾、酒过敏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应对症治疗。

(3)滥用止痛剂。

部分腹泻患者喜欢用山莨菪碱、阿托品、颠茄片等来止腹痛,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使用止痛剂可能会减轻腹痛,但山莨菪碱、阿托品、颠茄片会减少肠蠕动、增加毒物的吸收,对治疗不利,甚至还可加重病情,另外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病情 ,给医生确诊带来困难。

对于轻度腹痛者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来缓解腹痛;重度腹痛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剂。

(4)频繁换药。

一些腹泻患者治病心切,用药1,2天后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其他药品。

其实,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达不到效果。

频繁更换抗生素,这既是无效行为、增加不良反应,又促使细菌耐药性发展。

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

因此,要按规定的疗程用药,不可随意频繁换药。

(5)过早停药。

少数腹泻患者常不问腹泻性质就使用抗菌,腹泻重时多服药,腹泻轻时少服药,腹泻一止就停,这样可能组织深处感染病原不能彻底清除,因而控制病原不彻底,更易造成耐药。

应根据病原及病情轻重规范剂量与疗程,霍乱不论轻重均需3~5天,细菌性痢疾一般5天,而真菌及Whipple病一般要两周疗程,均应疗程结束后作病原检查,两次阴性才算治愈。

6. 药物也会导致腹泻吗?药物会导致腹泻的机理在于:反复使用某些特殊药物,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干扰胃肠道免疫或非免疫机能;某些药物还会严重损伤肠黏膜,形成肠内壁渗出、肠道菌群改变等,这些都可导致分泌性或高渗性腹泻;大多数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后胆汁中浓度较高者可引起一些胃肠道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