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内容整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护理服务内容

新生儿科护理服务内容

新生儿科护理服务内容一、健康评估新生儿科护理的第一步是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护士会对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皮肤颜色、大小和形状等进行观察和监测,以了解新生儿是否有异常情况。

同时,护士还会定期测量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以监测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二、观察监测新生儿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命,需要经常进行观察监测。

护士会定期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食欲、大小便等,以及对新生儿的睡眠、哭闹、运动、表情等进行观察,判断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

同时,护士还会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眼睛、耳朵、口腔、指甲等部位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三、喂养新生儿的合理喂养是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护士会根据新生儿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和喂养方法。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护士会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哺乳技巧,帮助母亲建立良好的母乳分泌和喂养习惯。

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护士会根据新生儿的需求,提供适量的配方奶粉,并在喂食过程中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避免过量或不足造成的问题。

四、清洁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感染。

因此,护士会定期给新生儿进行清洁护理。

清洁护理包括洗热水澡、更换尿布、清洁面部、清洗脐带等。

护士会使用温水和适宜的清洁用品,轻柔地进行清洁,同时避免对新生儿的皮肤造成过多的摩擦和刺激。

另外,护士还会定期剪指甲,避免新生儿抓伤自己。

五、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护士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新生儿的感染。

首先,护士会认真贯彻手卫生的原则,在接触新生儿前和接触其他物品后进行手卫生。

同时,护士还会定期给新生儿消毒玩具、床单、衣物等物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洁净和卫生。

另外,护士还会提醒家属和访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给新生儿带来感染风险。

总结:新生儿科护理服务内容涉及新生儿的健康评估、观察监测、喂养、清洁和预防感染等方面的内容。

母婴护理员基础必学知识点

母婴护理员基础必学知识点

母婴护理员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婴儿的日常护理:包括喂养、洗澡、换尿布、拍嗝、剪指甲等。

2. 婴儿的生理特点: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呼吸、消化系统、免
疫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3. 婴儿常见疾病与预防:了解常见的婴儿疾病,如感冒、腹泻、发热等,并学习预防和应对方法。

4. 婴儿的安全:学习如何保护婴儿的安全,如防止跌落、烫伤等意外
事件的发生。

5. 婴儿早期教育:了解婴儿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如音乐、游戏、亲
子互动等。

6. 婴儿心理发展:学习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如情绪表达、认知
能力等。

7. 婴儿喂养:学习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技巧,了解婴儿的饮食需求。

8. 婴儿睡眠:了解婴儿的睡眠需求和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的方法。

9. 急救知识:学习紧急情况下的婴儿急救技能,如窒息、溺水等。

10. 家庭关怀:了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包括与家长的交流、合作等。

这只是一些基础的必学知识点,实际上,母婴护理员的职责非常广泛,可能还需要了解婴儿辅食、婴儿按摩、特殊情况下的护理技巧等方面
的知识。

【婴儿护理】对新生儿应该进行六项特殊护理

【婴儿护理】对新生儿应该进行六项特殊护理

当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出生后,关于他的护理就要开始特别照顾了。

应该怎样进行新生儿的护理?护士应该怎样学习,妈妈们又应该学习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如何护理新生儿是初级护士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复习备考的考生有所助。

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以内的小儿叫做新生儿。

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要注意精心护理。

对新生儿应该进行六项特殊护理第一、注意居住环境。

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

有条件的话,宝宝内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间,温度为60度—65度左右。

第二、注意冷热护理。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第三、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

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第四、注意脐带护理。

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

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第五、要保证充足睡眠。

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第六、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

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以上六点就是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希望每位护士都能好好照顾新生儿,也希望每位妈妈能与新生儿好好交流,进行科学哺育。

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内容

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内容

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内容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是指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并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中。

这种护理方式强调了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使得新生儿的护理更加全面和细致。

以下是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具体内容。

一、新生儿喂养1. 母乳喂养: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如帮助调整姿势、准备喂奶用具等。

同时,家庭成员可以在喂奶时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母亲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人工喂养: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准备奶粉、消毒奶瓶等,并协助喂养过程中的姿势调整和喂食量的掌握。

二、新生儿生活护理1. 定期洗澡:家庭成员可以协助准备洗澡用具,调节水温,帮助婴儿洗澡。

在洗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婴儿受凉。

2. 换尿布: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更换尿布,保持尿布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要定期给婴儿洗涤私处,预防尿布疹。

3. 睡眠安排:家庭成员可以协助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睡眠情况,及时调整睡眠时间和姿势。

三、新生儿健康管理1. 监测体温:家庭成员可以定期测量婴儿的体温,确保体温正常。

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2. 疫苗接种:家庭成员可以协助准备疫苗接种的相关文件和材料,带婴儿到医疗机构进行疫苗接种。

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和间隔。

3. 健康咨询:家庭成员可以积极参与婴儿的健康咨询和筛查工作,及时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咨询专业医生解决相关问题。

四、新生儿安全保护1. 安全环境: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打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如安装护栏、锁紧门窗等,避免婴儿发生意外伤害。

同时,要定期检查婴儿的用具和玩具,确保安全无损。

2. 防止感染: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将病毒和细菌带入家庭。

同时,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婴儿的用具和衣物,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新生儿早期教育1. 亲子互动:家庭成员可以与婴儿进行亲密的互动,如与婴儿眼神交流、亲吻、抚摸等,促进亲子情感的建立。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为了提供专业护理和监测给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有病情的婴儿而设立的。

为了确保新生儿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医院制定了一套分级护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细节。

一、分级标准1.1 一级护理- 适用对象:出生体重≥2500克,无明显疾病或病情稳定的新生儿。

- 护理内容:- 保持婴儿温暖,提供适宜的环境。

- 观察婴儿的基本生理指标,如体温、呼吸和心率。

- 提供基本的喂养和护理,包括换尿布和清洁。

1.2 二级护理- 适用对象:出生体重<2500克,早产儿,或有轻度疾病的新生儿。

- 护理内容:-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确保婴儿的舒适度。

- 监测婴儿的呼吸和心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提供特殊的喂养和护理,如经胃管喂养和静脉输液。

1.3 三级护理- 适用对象:重症新生儿,需要密切监护和治疗的婴儿。

- 护理内容:- 提供高级监护设备,如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以及专业护理人员。

- 监测婴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和血压。

- 提供复杂的治疗,如抗生素治疗和手术。

二、护理措施2.1 温度控制- 提供适宜的温度,避免婴儿过热或过冷。

- 使用保温箱或温床,以确保婴儿的体温稳定。

- 定期测量婴儿的体温,及时调整环境温度。

2.2 呼吸管理- 监测婴儿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质量。

- 如有需要,使用呼吸机或给氧设备辅助呼吸。

- 定期检查呼吸道通畅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饮食管理- 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适宜的喂养计划。

- 如需要,使用经胃管或静脉途径喂养。

- 监测婴儿的体重和饮食摄入量,确保婴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三、感染控制3.1 严格的手卫生- 护士和医生必须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消毒双手。

- 在接触婴儿之前,务必保持手部清洁。

3.2 隔离措施-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给其他婴儿。

- 医护人员在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护理,以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1. 温度调节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温暖,并使用适当的衣物覆盖,以保持婴儿的体温稳定。

2. 喂养新生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或配方奶粉。

护理人员应确保婴儿的喂养量和频率符合其年龄和体重要求,并在喂养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防止呛奶和窒息等意外事件发生。

3. 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护理人员应为婴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干扰,以促进婴儿的良好睡眠。

4. 排便和排尿新生儿的排便和排尿是衡量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区域的清洁和干燥,预防尿布疹和尿路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5. 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给婴儿洗澡,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柔地按摩婴儿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健康。

6. 眼部护理新生儿的眼部需要额外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的开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眼睛,清除眼角的分泌物,预防眼部感染的发生。

7. 口腔护理新生儿的口腔卫生也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用纱布或干净的柔软毛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口腔内壁和舌面,清除残留的奶渍和细菌,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的发生。

8. 安全护理新生儿在活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尖锐物品、药物和危险物品的接触,确保婴儿的安全。

9. 日常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婴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精神状态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 母婴互动母婴互动对新生儿的发育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

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

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宝宝睡觉要及时给小宝宝翻身,刚吃完奶右侧位,半小时后左侧位。

侧位睡觉对月子里的宝宝是安全的体位!母乳成分由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多偏稀,而且次数也偏多。

这种现象不属于腹泻,是正常现象。

根本没有“生理性腹泻”的说法。

如何喂养最为“干净”?婴儿刚出生后,吸吮妈妈乳房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妈妈乳头上的需要氧气才能存活的需氧菌;继之是乳管内的不需要氧气也能存活的厌氧菌;然后才能吸吮到乳汁。

生理母乳喂养过程是先喂细菌再为乳汁的有菌喂养过程。

母乳喂养的有菌过程与现在家庭的干净形成了鲜明对比。

【饱】不论书上,网上,还是经验上,对婴儿进食都有一推荐量,但并不意味是必须遵守的“法定量”。

每个孩子有着自己的实际接受量,衡量进食量是否合适的标准,应是孩子每次主动接受量;进食后舒适度;排便状况;更重要的是生长结果。

只要自主进食后,无不适且生长正常,就说明此量婴儿可接受。

只要每次喂养能自然间隔到2小时左右,就说明孩子能吃饱。

婴儿饥饿的早期表现是动作增多、逐渐不安,然后才是哭闹。

若突然哭闹,可能与肠胀气、排尿便等有关。

婴幼儿知道饱吗?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吃得不够多,可稍吃多点又怕积食。

孩子知道“饱”和“饿”,新生儿都是如此。

吃饱后偶尔有吐奶或呕吐现象,属发育中正常现象。

若常出现,属胃食道反流,应咨询医生。

仅为预防溢奶或偶尔呕吐就限制进食量,不可取。

每次喂奶/饭,要让孩子吃饱。

从新生儿开始,孩子就能够知道“饿”和“饱”。

家长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当发现孩子出现动作增多,精神不集中,就意味着孩子饿了。

当孩子拒绝进食时,就可认为孩子饱了。

让孩子多体验“饥”和“饱”,对养成良好的进食非常有益。

【拍嗝】给新生儿拍嗝,对绝大多数新手父母是件难题。

如果家长对抱孩子还没有经验,给大家一个小推荐。

大人躺在躺椅上,身体与地面大约呈45度角。

孩子吃奶后趴在大人身上,头部高出肩部,以免窒息。

大人可以轻拍或抚摸婴儿背部,即使不去抚摸,几分钟内孩子就会打嗝。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总结7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总结7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总结7篇第1篇示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是医院急需的重要工作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详细总结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内容涉及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内容、护理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2、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护理条件;3、尊重新生儿的个性和发展需求;4、建立家庭护理支持体系;5、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新生儿的初检和评估;2、喂养与护理;3、睡眠和安全;4、隔离与保健;5、疾病预防与护理;6、家庭支持和指导。

在新生儿护理的技巧方面,护士应当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经验,包括但不限于:1、喂养技巧,包括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2、体温调控技巧,包括保温和降温措施;3、湿疹和尿布疹的护理技巧;4、呼吸和心脏监测技巧;5、疾病识别和处理技巧等。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全面服务。

希望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者能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为新生儿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段中不包含任何泄露个人隐私的信息】。

第2篇示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新生儿科是医院重要的一个科室,是专门负责对0-28天的新生儿进行护理和治疗的科室。

新生儿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群体,需要细心呵护和专业护理。

作为新生儿科护士,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在新生儿科工作中,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 观察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2. 专业的护理技能:如新生儿喂养、更衣、清洁护理等,确保新生儿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工作:如协助医生进行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配合医疗团队开展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
1、肤色:是观察黄疸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望家长在看护宝宝的时候能多得观察婴幼儿面部及白眼睑的颜色变化。

(脐带剪开前)青紫色逐渐转换为淡粉色
2、呼吸:宝宝出生后前10天左右以腹式呼吸为主,宝宝的小肚子起伏尤为明显。

3、体重:维生素AD胶丸的补充
补充时间:在宝宝出生后15天开始补,
补充的量:【夏天:2~3丸/每周,其余以晒太阳为主;冬秋天:每天1丸】喂到8月到1岁;
补充的方法:购买的维生素AD胶丸按照A:D=3:1/5:1;在喂奶前喂,用尖锐的硬物将胶丸扎破,在宝宝口唇旁角慢慢挤。

喂养过程中注意宝宝的面部肤色变化。

买胶丸不要买滴剂(容易挥发)。

补充的目的:婴幼儿前3个月宝宝以800-1200g/月增长,宝宝的生长速度很快,所以需要补充AD来促进宝宝钙的吸收进而让宝宝长个子。

4、宝宝对于钙质的需要?
半岁以内妈妈直接补钙片,以孕期的钙片为宜。

(宝宝从妈妈乳汁被动补钙)
半岁以后宝宝直接补充钙,钙类选择以乳酸钙为主。

5、皮肤护理: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宝宝以穿薄盖厚。

一、黄白点(毛孔内)——用石蜡擦拭皮肤上胎质的残留,不要挤压
或者扣,随着宝宝的新陈代谢慢慢代谢掉。

二、皮肤褶皱处有灰白色死皮或脱皮——不要揪拽或揉搓,是新生
皮肤的脱落和养活,是一种保护屏障,宝宝妈妈不要担心。

三、新生儿需要洗脸,避免水分的大量流失和蒸发。

因为新生儿角质层薄,3个月内的宝宝用清水,禁忌用护肤品或者完全不用。

四、宝宝夏季2—3天洗一澡,冬秋季节1—2周一次。

洗澡的室温28---30度,湿度50%---60%.冬秋洗澡时注意保持宝宝浴盆周围的温度,可用电暖扇。

洗澡的顺序:宝宝游泳----洗澡---婴幼儿抚触,时间合计不超过30分钟。

另外宝宝洗澡的方向是先从腿部---腹部----上身----头部。

(注意囟门)
注:清洗宝宝皮肤是轻轻擦拭,禁忌来回揉搓。

臀部:每周洗两次(不要洗的过勤),不要用护臀霜、爽身粉
6、婴幼儿的体温:36.3~37.3℃
观测宝宝体温方法:妈妈用手抚摸宝宝后背;注意妈妈手部的温度适中。

易出现体温偏高的情况:刚睡醒;哭闹活动时;吃完热饭,喝热水后;吃奶时,望家长不要给宝宝测量体温,在以上情况安抚后30分钟后方可给宝宝量体温,这样保证婴幼儿体温的适中。

低热:<38.2℃物理降温法降温:用温热水/酒精/白酒兑温水,半小时之内连续不断的擦拭宝宝大动脉处如:脖颈、腿窝等,方可降
温。

>38.2℃去医院,去之前和路上可同时进行物理降温
7、指甲:新生儿指甲可修剪;
在宝宝深睡眠的时候修剪,1~2W剪一次;可根据宝宝指甲生长快慢定夺修剪次数
剪之前指甲剪要用酒精棉球先消毒指甲剪,剪之后用修甲条从上往下打平,不易有棱【不要用指甲剪背面自带的磨平指甲的那面去磨】;不要为宝宝戴手套,包裹孩子的时候打蜡烛包
8、新生儿乳头的不能挤压以防出现乳腺炎
9、外生殖器:宝宝送到病房第一时间爸爸要观察:
用手触摸男宝宝的睾丸是否降入阴囊(如果未将入阴囊继续观察4—5周如果还没有降入及早与主管大夫沟通做引睾手术,早做好);观察女宝宝的大阴唇是否遮盖小阴唇
10、消化系统:
宝宝第一口一定是妈妈的乳头;在喂奶喂水之前都应先吸吮妈妈奶头产后24H内连续不断热敷妈妈乳房;
8斤以下的宝宝出生30′~1h后喂15~20ml白开水;8斤以上的出生后喂15~20ml糖水,预防低血糖;
新生儿24h排胎便,3~5天排完(清理方式:干—湿—干);
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间歇性休息,可以放下宝宝或逗他,一定要让他吃饱再睡。

还有喂完宝宝一定要拍嗝;当妈妈乳房有乳汁淤积的
情况先喂养患侧再喂健侧。

喂宝宝请家长注意宝宝宁可8成饱,也不要过饱;以防撑大宝宝的胃容量。

喂奶粉的量不要一下太多,每个孩子不同,要自己摸索,所以沙龙课上讲要记录新生儿的吃喝拉撒睡;
吃奶粉的宝宝,不可过于频繁的更换品牌
剖宫产的宝宝会出现吐羊水的现象,3—5天后自行吸收或通过呼吸挥发。

10、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前10天出现体重下降,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吃的少,代谢快,排胎便导致。

10天后会回升。

前三个月体重800-1200g/月增长
11、受妈妈和宝宝激素水平的影响(主要是孕激素雌激素)有的宝宝会出现:马牙板牙和乳腺肿大(3-5周自然消退,不要人为去抠、无需进行医疗处理)
12、毛细血管扩张斑:鼻翼、眉心在宝宝使劲和哭闹时出现的毛细
血管充盈,情绪平复自然消退。

A、草莓状红色胎记:铅笔、脖颈、额头、后背、前胸等。

1岁半
左右自然消退
B、血管瘤:出现宝宝后脑勺、前臂【遵医嘱:封闭针或激光】
C、蒙古痣斑:生产挤压(毛细血管破裂)、胎记,无需处理。

D、栗状斑:红色湿疹的前兆(毛孔堵塞出现的脂肪粒)鼻翼上,
脸颊出现类似小米粒一样的小豆豆,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捂得过厚。

13、脐带护理:
宝宝带到病房时看看有无渗血、脱落或松动【若有需找护士重新包扎】;
7~14天自然干结脱落;
消毒使用碘伏和棉签早晚一次,棉签不要太湿,到脐带脱落3~5天依旧坚持消毒(有分泌物的时候还要坚持消毒);【因为现在生活和饮食方式的问题,宝宝也有到了20多天才脱落脐带的】
消毒方式是顺时针由宝宝脐带顶端向下滑消毒;
洗澡和游泳时不要沾到水,最好用脐贴;
更换尿布时也要多注意,尽量不要摩擦。

14、眼睛护理:
光线以柔和对称光为主,要让宝宝由余光先适应;
眼睛擦洗(用纱布从内角向外角擦),每周2次
眼睛有眼屎,呈黄色:每天用干纱布或棉球擦,一周用湿的擦2次;追加水分补充;降低家里的温度,湿度保持在50%-60%
眼睛红肿:淡盐水擦洗眼睛,用纱布从内角向外角擦。

同时给宝宝多喝水
15、鼻腔护理:每周2次,家里比较干的话,2周清一次;深睡眠的时候清理,用餐巾纸揉搓清理鼻腔。

16、宝宝口腔护理:
舌苔白色浮着物为正常沉淀;
妈妈乳汁过多时溢出,温热毛巾及时擦宝宝脸颊,避免形成奶漏;
宝宝出生20天左右喉软骨再继续发育,有沙哑感,类似风鸣音;
天热时7/8月份,妈妈喂养时将自己小臂上垫个小毛巾吸汗,与宝宝脖颈接触处避免浸烂。

17、住院期间的护理:
保证新生儿的体温36---37
更换尿布时防止脐带感染
注意观察大小便
按需喂养,喂奶之间加少量水
每天更换衣物,穿薄盖厚
奶瓶及时清洗,消毒。

18、生理性黄疸:48小时内出现,3~5天高峰期,7~14天下降,退得慢
处理方法:清肝利胆口服液、菌栀黄、三黄汤、白蒿水【每天10~20ml】等遵医嘱
病理性黄疸:24小时内发生,增进速度快,幅度大
照蓝光(背部、臀部),不要照太长时间,2~3天后数值退之12以下方可抱回家;
初乳要送给孩子,第一口奶很重要,除了初乳的抗体功效,还有吮吸奶头的重要性,防止出现乳头错觉【下奶的关键在于多刺激——宝宝一定要吮吸乳头】
母乳性黄疸:出生7天左右发现,乳汁挤出来放在56℃的温热水中持续预热15分钟,再给宝宝吃,不可盲目断奶避免乳汁淤积或回奶
14天复查黄疸,数值在12以下不需要照蓝光继续喂黄疸的药,随着孩子多吃多排,黄疸慢慢退掉。

19、疫苗:【打国家强制规定的;能吃糖丸的不要打针】
卡介苗:2个月内打
乙肝:24h,满月,半岁
妈妈是大三阳、小三阳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宝宝24h内打2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20、打针注意事项:
宝宝睡着时不要打;
宝宝哭闹时不要打;
打针的时候让宝宝脸冲内,适当挡一下;
打过疫苗的针眼儿3天内不要沾水;
打过疫苗后按压,不流血即可,不要用劲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