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00318

合集下载

最新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2.下列说法中,能够反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的是( )A.“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一般与一般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个别与个别的关系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A.混合扫描模型B.现实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5.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源于( )A.莱布尼茨B.笛卡尔C.罗素D.斯宾诺莎6.规范最佳模型的提出者是( )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西蒙D.埃齐奥尔7.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 )A.阶级剥削B.对外扩张C.精简政府机构D.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8.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反馈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1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10.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 )A.结果B.中间环节C.起点D.目标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13.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4.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为( )A.政策目标的确定B.政策问题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设计D.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15.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17.立法决策通过议案的规则一般是( )A.全部通过B.三分之二多数通过C.四分之三多数通过D.过半数通过18.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19.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 )A.交易理论B.组织理论C.因果理论D.管理理论20.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2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21.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22.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 )A.均衡状态B.调整状态C.终结状态D.非均衡状态23.政策效能,即( )A.政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B.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C.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D.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24.在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目标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5.在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央政府决策者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B.隶属关系C.互相独立D.排斥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公共政策学》00318--串讲课件

《公共政策学》00318--串讲课件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1、含义 2、产生与发展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2、从形式特征上划分
三、公共政策的四大基本功能
四、公共政策的本质
1、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2、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六、政策工具的含义和类型
第二章 真题超链接
C 1.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P158 【2011.4】
7月考期
1、单选题:1*25=25
2、多选题:1*5=5
30
3、简答题:5*5=25
4、论述题:15*2=30 70 5、案例题:15*1=15
公共政策学--知识框架
宏观层面:1-4章 公共政策是什么?
1、公共政策学是什么? 2、政策工具 3、政策系统 4、政策过程
中观层面:5-9章 公共政策的“一生”
D.社会学习
公共政策学之单项选择题
4.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
A ( ) 7-P322
A.向前推进策略
B.向后推进策略
C.整合策略
D.上下来去路径
5.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
D 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这说明知识具有(
) 10-P429
A.不可逆性
B.交换的不对称性
C.共享性
D.非磨损性
A 6.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美国
)3-208
公共政策学之单项选择题
7.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
B 是( ) 4-235

00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00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1.单选题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

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A.大师的产生B.学科的独立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学术交流的频繁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A.理性的路径B.直观的路径C.头脑风暴法D.具名团体法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A.《国策》B.《谏逐客书》C.《教战守策》D.《盐铁论》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

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B.察举制度C.门第制度D.占卜制度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

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

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A.实践锻炼B.理论思考C.交谈沟通D.经验观察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00318公共政策历年真题总结及介绍行政管理自考本科

00318公共政策历年真题总结及介绍行政管理自考本科

的是
A
下级行政人员
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
途径是
C
政策研究
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是
B
政策规划
“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

C
史密斯
公共政策调整的首要原则是
C
渐进调适
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属
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
C
象征性执行
除了成本评估、需求评估、效益评估
B
集团模型
“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B
中国化
由于公共问题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无
法依靠市场中的个人行为得到解决,
因此,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
D
市场决策过程
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是
C
代议机关
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的最终实现
途径是
D
政策反馈
5
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

A
目标人群
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
B
理想和感性的中间环节
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
D

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C
政治政策
乡镇政权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针对本
辖区的具体情况所做的决策被称为
D
基本政策
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决
策权的配置类型可以分为
D
层级制和职能制
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C
公共舆论
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C
利益集团
1
政治系统模型认为,既是现政策过程
D
问题搜索
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
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

00318《公共政策》复习题参考

00318《公共政策》复习题参考

00318《公共政策》复习题参考《公共政策》复习(一)一、填空* 1、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是冯梦龙《智囊补》。

2、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

3、1951年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的发展》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5、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是德洛尔。

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7、逻辑经验主义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

* 8、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9、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 10、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林德布洛姆首创的。

* 11、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这就是公共政策一项决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12、拉斯韦尔的定义: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13、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14、崩离析戴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二、选择题1、公共政策形成两个主要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2、公共政策学的四名代表:1)戴维.伊斯顿2)拉斯韦尔3)林德布洛姆4)阿尔蒙德。

3、公共政策的建制化表现在: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4、美国的戴伊认为公共政策的特性是:1)合法性2)普遍性3)强制性5、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涵盖与衔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1)元政策2)基本政策3)部门政策。

6、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执政党4)领袖人物。

7、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1)在野党2)利益集团(压力集团)3)选民。

4【考前模拟卷】公共政策00318

4【考前模拟卷】公共政策00318

全国-00318公共政策-考前模拟卷-004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Z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1分)A:政策的增删B:政策的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合并2、政策评估中的公众热线电话投诉属于()(1分)A:研究机构评估B:公民评估C:大众传媒评估D:企业评估3、公共政策调整的首要原则是()(1分)A:渐进调适B:理性主义C:实事求是D:追踪反馈4、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理性化被推向极致,产生了理性主义分析方法,而这种方法导致了所谓“理性虐政”,是由于过于强调()(1分)A:行为理性B:工具理性C:过程理性D:价值理性5、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在本质上具有显而易见的()(1分) A:操作性B:保守性C:非连续性D:非正式性6、政策过程的诸环节中能够发挥“马路清道夫”作用的是()(1分)A:政策规划B:政策执行C:政策咨询D:政策监控7、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或“外脑”的子系统是()(1分)A:传播信息系统B:政策监控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咨询系统8、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1分)A:伊斯顿B:克鲁斯克C:拉斯韦尔D:邓恩9、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是()(1分)A:问题搜索B:问题讨论C:问题分析D:问题认定10、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被称为()(1分)A:执政能力B:政府权力C:政府能力D:治理能力11、变化频率过高、幅度过大的政策建议属于()(1分)A:墨守成规式政策建议B:生搬硬套式政策建议C:反复无常式政策建议D:—知半解式政策建议1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提出“过河”与“桥和船”的关系问题。

对于政策执行来说,这里的“桥”和“船”指的是()(1分)A:政策规划B:政策目标C:政策工具D:政策评估13、政策分析师的正确角色定位是()(1分)A: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D: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14、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1分)A:政策研究B:政策调整D:政策学习15、政策获得相关的社会主体认可和接受的程度称为()(1分)A:政策的有效性B:政策的合理性C:政策的合法性D:政策的法制化16、在公共组织中,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是()(1分)A:社会组织的决策行为B:群众组织的决策行为C: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D:事业单位的决策行为17、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作()(1分)A:执行机构B:目标人群C:立法机关D:司法机关18、由美国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式属于()(1分)A:Z字型B:周期型C:学习型D:突变型19、除了成本评估、需求评估、效益评估、过程评估、影响评估以外,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还有()(1分)A:单一评估B:复合评估C:价值评估D:外部评估20、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证信息可信度的基础,这一政策论证模式是()(1分)A:权威模式B:统计模式C:分析模式D:解释模式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包括()(2分)B:代议机关C:利益集团D:行政机关E:司法机关22、政策目标一般主要具有()(2分)A:问题的针对性B:内容的综合性C:对象的虚拟性D:未来的预期性E:目的的多元性2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2分)A:管制功能B:分配功能C:引导功能D:调控功能E:监控功能24、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包括()(2分)A: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B:交换资源的需要C:结盟的需要D:追逐权力的需要E:协调的需要25、关于公共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B: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C: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实现的程度D: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E: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三、文字题(共6题,共40分)26、简述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博弈与决策》C.《隆中对》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1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不折不扣落实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2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应当是一种()A.平行而不相干的关系B.排斥关系C.隶属关系D.合作关系25.公共政策预测的根本理由在于()A.实现政策合法化B.确定政策框架C.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D.实现政策法律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考试真题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考试真题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A.政策群B.政策一般C.政策链D.政策集合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A. “上下来去”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机构一制度模型D.集团模型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D. —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法国D.英国8、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A.目标人群B.政策问题C.政策目标D.政策环境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一决策一输出一反馈的模型是A.理性主义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规范最适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10、提出混合扫描模型的美国学者是A.德洛尔B.伊斯顿C.安德森D.埃齐奥尼11、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被称为A.头脑风暴法B.层次分析C.综摄法D.假设分析12、在三源流模型中,提出公共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机会,被称作A.政策倡议B.政策采纳C.政策窗口D.政策过程13、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被称作A.政策规划B.政策评估C.政策目标D.政策抉择14、在政策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或其他部门相关政策方案,这个过程被称为A.政策规划B.政策学习C.政策抉择D.政策论证15、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监控16、公共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是A.自然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环境17、“土政策”属于A.替代式政策执行B.附加式政策执行C.象征式政策执行D.残缺式政策执行18、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政策监控分为A.预防性监控和结果监控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C.上级监控和下级监控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19、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者该政策处于一种A.整合状态B.终结状态C.均衡状态D.非均衡状态20、在系统调査的基础上,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作A.理论性政策研究组织B.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C.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D.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

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
A.政策群 B.政策一般 C.政策链 D.政策集合
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上下来去”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机构一制度模型 D.集团模型
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 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
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 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
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 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 D.一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
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A.政策制定系统 B. 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 政策反馈系统
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法国 D.英国
8. 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
A.目标人群 B.政策问题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诀僚—输出—反馈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10.提出混合扫描模型的美国学者是
A.德洛尔 B.伊斯顿 C.安德森 D.埃齐奥尼
11.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被称为 A.头脑风暴法 B.层次分析 C.综摄法 D.假设分析
12.在三源流模型中,提出公共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机会,被称作
A.政策倡议 B.政策采纳 C.政策窗口 D.政策过程
13.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被称作
A.政策规划 B.政策评估
C.政策目标 D.政策抉择
14.在政策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或其他部门相关政策方案,这个过程被称为
A.政策规划 B.政策学习
C.政策抉择 D.政策论证
15.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控
16.公共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是
A.自然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环境
17.“土政策”属子
A.替代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象征式政策执行 D.残缺式政策执行
18.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政策监控分为
A.预防性监控和结果监控 B. 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
C.上级监控和下级监控 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19.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
A.整合状态 B.终结状态
C. 均衡状态 D.非均衡状态
20.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作
A.理论性政策研究组织 B.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
C.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 D.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要做到
A.强调研究者的价值中立 B.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C.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D. 重视本土资源
E.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
2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
A.管制功能 B.刺激功能
C.引导功能 D.调控功能
E.分配功能
23.公共决策的现代化要求公共决策过程实现
A.理性化 B. 民主化
C.科学化 D.合理化
E.专业化
2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
A.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B.问题的察觉
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D.团体或组织活动
E.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25.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政策信息、资料 B.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C.政策目标 D.政策的沉淀成本
E.政策稳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27.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28.简述危机决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9.简述复合政策评估的含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系统有效运行有哪些影响。

31.试述在政策审议过程中正确实施政策方案评估和择优有哪些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32.
B市政府的网站
33岁的软件工程师阿布本来不大关心政府的政策,可是一次偶然的上网经历使他有TLE大改变。

当时他在网上搜索自己老家的情况,无意中看到了8市政府网站上关于政府解决困扰其家乡的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案,他认为这些政策设计切实可行。

这让阿布很感动,使他从此成为该政府网站的粉丝。

B市政府网站虽已创建多年,但因很少在网上公布政府重大决策的过程和细节,所以网民对它态度冷漠,点击量一直不大。

前不久市政府主要领导人指示对该网站改版,从此通过搜索或点击网站内的链接,就可以了解到辖区内各个地方甚至一些村庄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具体发展和建设方案。

该网站是一个开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编辑其申的词条,经专家确认后发出。

阿布老家在该市的偏远郊县,政府网站有关那里的词条涵盖工业、农牧业、民生、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十几个方面。

针对该地区人口外流严重的情况,网站公布了政府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提供免息贷款袱桔农牧业、改善灌溉设施以提高果园和农田产量、发展旅游和手工艺品行业、改善女性就业等。

网站甚至还提到那里某个地方缺少药店,自来水供水系统水压不足等细小、具体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况。

阿布逢人便讲,B市政府为那些最不起眼的小村镇都制定了很好的发展方案,政府网站让我看到了家乡的美好未来,看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

(1)什么是大众传播?
(2)结合本案例,分析新电子媒体(即新媒体)在为政策提供舆论支持方面的作用。

33.
一场媒体问政直播活动
最近,一场由H省纪委主办的“落实责任、教育惠民”媒体问政直播活动在省电视
台800平方米演播大厅举行,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直播.
10部暗访短片揭露的一幕幕乱象令观众揪心,让现场接受问政的教育官员表情尴尬:荷载32人的校车载着至少60个孩子超速行驶在乡间道路上;校长编书,学生埋单;上了4年学,被要求买了lo套校服;学生伙食费被克扣到老师饭碗里……
有一部短片受到特别关注:超载30多人的该省Y市银河幼儿园校车以超过80公里的速度行驶。

采访到这一幕的记者询问陪车老师是否知道这种情况的危险性,这位老师竞说自己刚来,不清楚情况。

记者介绍说,店纠风办去年就接到对这一问题的举报并要求立即解决,后来教育部门反馈谢.已责成当地解决。

但是,时隔一年问题仍在.在演播大厅,电视主持人向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提问,究竟何时能够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这位副书记坦言深感自责,校车安全问题屡禁屡发,表明我们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他表示将责成当地立即整改,并将对学校负责人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问责。

节目结束后,省教育厅长坦言,这是一次“赶考”,能打60分就不错了.媒体问
政对于教育战线的领导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警醒机制.接着,教育厅长就组织在场的教育系统干部开了个短会,要求在第一时间解决媒体问政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政策反馈系统?
(2)结合本案例,分析媒体闯政直播活动对政策反馈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