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设计方案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地基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砂土和碎石土,地基承载力较低,不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工程安全,特制定本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的通过强夯地基施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依据1. 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2. 地基处理设计文件;3. 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四、施工工艺1. 施工设备(1)强夯设备:选用冲击能量为1000kN·m的强夯设备;(2)振动设备:选用振动能量为300kN·m的振动设备;(3)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平板振动器、钻机等。
2. 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排水、施工道路等;(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场地测量放线;(3)钻机就位:根据放线结果,将钻机就位;(4)钻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作业;(5)夯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强夯或振动夯击;(6)检测:对施工效果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7)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 施工要点(1)场地平整:场地平整要求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排水设施完善;(2)测量放线:放线准确,确保施工精度;(3)钻孔:钻孔深度、直径、倾斜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夯击:夯击顺序、夯击次数、夯击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检测:检测方法、检测时间、检测部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2. 施工设备:设备性能良好,操作人员熟练;3.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4. 施工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5. 施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安全、稳定。
六、施工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2. 设备安全:设备运行正常,定期进行维护保养;3. 施工环境:施工场地安全,排水设施完善;4.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强夯法施工方案

强夯法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道路工程施工设计图》《地质勘探报告》《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投标范围内的强夯工作量为108820m2,强夯桩号范围为HCK2+020-HCK2+780, HCK2+880-HCK3+980,间距1860m。
夯实深度6〜7m,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8。
三、强夯设计要求及参数1、强夯应分层强夯,每层厚度4米。
点夯夯击能量不小于2000KN.M。
满夯夯击能量不小于500KN.M。
2、强夯采取先点夯后满夯的顺序,夯点布置间距5米*5米梅花形布置。
强夯控制要求每遍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厘米,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遍强夯;周边土体隆起高度不大于10厘米。
普夯完成后以压实度控制质量,4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3%,场地平整范围内压实度要求达到90%。
3、每遍强夯时间间隔为不小于7天。
4、强夯质量要求为不小于12吨。
5、强夯影响范围为15米,注意周边15米内对建筑物的影响。
6、做好强夯作业区周边片石盲沟,保证排水畅通。
四、施工准备项目经理部组建强夯施工班组,施工人员12人,同时配备专职安全员、技术员定点指挥施工作业。
计划投入施工机具:带自动脱钩落锤装置的25T履带式强夯机三台,同时佩带2个点夯重锤和一个普夯锤。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各一台,自卸车5台。
五、施工方案强夯施工流程图设定试夯区试夯卄确定夯击参数第一遍夯点放样第一遍夯点施工达到要求回填及整平达到要求2、施工方案及主要事项2、1试夯在应经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周边片石盲沟排水沟,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200m 2,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强夯处理的施 工工艺;夯点布置为梅花形,间距5米,夯击能为2000KN.M ,布置如下图:6*5米路基碾压整平 排水盲沟设置检测合格[下一遍夯点施工回填及整平不合格下一道工序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②②②②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②②②②2*5米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②②②②强夯梅花型布置点位图点夯夯锤重量选择为16吨,直径2.35米,底面积4.35平方米,夯锤落高最高为13.7米,单点最大夯击能为2200KN.M。
强夯试夯方案

强夯试夯方案1. 引言强夯试夯方案是指在岩土工程中,为了提高土壤密实度和减少地基沉降,采用强夯技术进行夯击处理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就强夯试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方法原理、设备要求、施工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2. 方法原理强夯试夯是通过使用专用的夯击设备,将夯击重锤自由落体击打在地表或地面上,通过冲击力传递到土体中,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同时提高土壤的密实度。
具体来说,夯击重锤的下落过程中,重锤砸击地表或地面时会产生冲击力,将能量传递到土体中,使土体产生振动,导致土颗粒之间的空隙减少,从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3. 设备要求进行强夯试夯需要一些专用的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夯击重锤:重锤是进行夯击处理的核心设备,可以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质量。
- 夯击桩:夯击桩是支撑夯击重锤的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 振动计:用于测量土体振动参数,如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等,以评估夯击处理的效果。
- 道路或场地: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夯击设备施工,并具备合适的土壤条件。
4. 施工步骤强夯试夯的施工步骤如下: 1. 土体勘测:在进行强夯试夯前,需要对待夯区域的土体进行勘测和采样分析,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2.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夯击重锤和夯击桩,并进行设备检查和调试。
3. 设计夯击方案:根据勘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夯击方案,包括夯击点的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能量等。
4. 开始强夯试夯施工:根据设计方案,按照夯击点的布置进行夯击处理,每次夯击后进行振动计测量,控制夯击次数和夯击能量。
5. 夯击效果评估:通过振动计测量和观察地表或地面沉降情况,评估夯击处理的效果,并根据需求进行后续处理或调整。
5. 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试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安全第一:施工人员需要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施工安全。
- 土体情况评估:在设计夯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土体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水分含量等因素,以确保夯击处理的效果。
强夯设计方案

强夯设计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强夯工程位于_____地区,工程占地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
场地原为_____,地势较为_____。
根据工程要求,需要对该场地进行强夯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后续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强夯的目的和要求(一)目的通过强夯处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减少地基的沉降变形,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二)要求1、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_____kPa。
2、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压缩模量不小于_____MPa。
3、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土湿陷性应消除。
三、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场地地形较为_____,地面高程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二)地层岩性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三)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为_____,水位埋深在_____米左右。
四、强夯设计参数(一)夯锤选用圆形铸钢夯锤,锤重_____吨,底面直径_____米。
(二)落距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落距为_____米。
(三)夯击点布置采用_____布置方式,夯击点间距为_____米。
(四)夯击遍数初步确定为_____遍,第一遍为_____,第二遍为_____。
(五)每点夯击次数根据现场试夯结果确定,一般为_____次。
(六)间歇时间两遍夯击之间的间歇时间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一般不少于_____天。
五、施工工艺流程(一)场地平整清理场地表面的障碍物和杂物,平整场地,使其满足强夯施工的要求。
(二)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强夯的范围和夯击点的位置,并做好标记。
(三)起重机就位将起重机移动到指定的夯击点位置,调整起重臂的角度和高度,使夯锤对准夯击点。
(四)夯锤起吊通过起重机将夯锤起吊到预定的高度。
(五)夯击松开吊钩,使夯锤自由下落,对地基进行夯击。
(六)移位完成一个夯击点的夯击后,起重机移动到下一个夯击点,重复上述步骤。
强夯施工组织方案(最新)

强夯施工组织方案(通用7篇)第一节概述钢桥是各种桥梁体系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常见的一种型式。
近20年来,随着预应力砼桥梁的急速发展,钢桥已越来越多地进人更大的跨度领域,并且在结构形式、材料及加工制造、施工架设方面不断有所开拓和创新。
到70年代末,可以说钢桥已经用一种完全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桥梁界并与预应力砼桥梁展开剧烈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
由于钢材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弹塑性材料.所以在桥梁上使用比较灵活,从板梁桥、桁梁桥、拱桥直至大跨度的悬索桥。
近20年来,钢斜拉桥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起着主导桥梁工程发展的地位。
随着材质(主要是高强度钢材和各种耐候钢)的提高以及焊接工艺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不断完善,各种受力性能优越、制造架设容易的箱形截面梁也就同时得到大力发展。
除此之外.在桥梁施工装备方面,特别是吊机的起重能力不断提高,伸臂拼装所使用的行走于桥上的吊机起重能力已经用到1000kn.大型浮吊的起重能力也普遍达到6500kn,并且也已经有一次起吊重力达35000kn整孔桥梁的例子。
为了将拼好的桥顶高或顶推就位,千斤顶的行程已扩大到2.0m。
这一切都促使传统的钢桥施工和架设法得到更新。
以往大跨度钢桥基本上以悬臂拼装架设为主,现在除了悬臂安装之外,还常常采用整孔吊装和顶推施工方法,以提高施工速度。
此外,在条件许可的场合,还可用浮运法辅助安装(如hunber桥)。
在体系方面,一些管运不良、费工费料的结构(如悬臂桁梁)已经淘汰,而代之以结构紧凑、线条简洁、造形美观、受力优越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钢结合梁compositebeam)已从中小跨度(40~80m)的范围内越出,而走向大跨度领域(如加拿大的annasis桥)。
世界著名的日本本四联络线工程,也基本以大跨度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为主体,这说明钢桥今后几十年的方向应以大跨、轻质、高强、美观、施工快速等为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钢构件的制作钢构件的制作主要包括下列工艺过程:作样、号料、切割、零件矫正和弯曲构件校正、结构试拼装、除锈和涂该等。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设计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设计一、方案概述本项目的地基处理方案采用强夯法,通过强夯施工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方案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可控、工期可行。
二、工程背景本项目是位于市区的一个住宅小区,地质条件为黏土地基,地基承载力较低,不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营,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三、概况调查在方案设计前,我们对项目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概况调查。
根据勘察资料,地基黏土层的深度大约为10米,地下水位相对较低,表层土质较软。
四、设计参数1.设计荷载:根据建筑设计要求,本项目的设计荷载为XXX。
2.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需达到XXX。
3.强夯参数:夯击能量为XXX,夯击频率为XXX,夯击深度为XXX。
五、方案设计1.前期工作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场地、标定参考点、放样水准控制线等工作。
2.建立监测系统为了监测地基处理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
包括安装振动传感器、沉降仪等仪器,定期对施工区域进行监测。
3.强夯施工(1)周边控制:施工前需确保周边建筑物、管线等不会受到损害。
如有需要,可进行加固措施,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
(2)施工方法:采用单锤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
根据设计参数,设定夯击能量、夯击频率和夯击深度,按照夯击点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连续夯击。
(3)监测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定期监测夯击效果,如发现夯击效果不理想,需及时调整夯击参数,保证施工质量。
4.后期处理(1)施工完毕后,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进行质量检查。
(2)对地基处理区域进行监测,观测沉降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3)如有需要,可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六、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包括制定施工计划、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培训施工人员等。
七、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地基加固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方案针对某工程项目,提出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住宅小区地基处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4. 地质条件:地基土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含水量较高,承载力较低三、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通过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冲击、振动和压缩,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迅速排出,土体结构密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勘察: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等。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
-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 施工材料设备准备:准备强夯设备、测量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
2. 施工工艺- 施工分区:将施工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设置一条夯击路线。
- 夯击顺序: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夯击,避免夯击过程中的重叠和遗漏。
- 夯击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夯击参数,包括锤重、落距、夯击遍数等。
- 夯击方法:采用自由落锤法进行夯击,确保夯击能量均匀分布。
- 夯击控制:通过测量仪器监测夯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夯击参数。
3. 施工步骤- 钻孔:在施工区钻孔,确定夯击点位置。
- 填孔:将碎石、砂等材料填充到孔中,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 夯击:按照既定的夯击参数进行夯击,确保地基土体密实。
- 监测:通过沉降板、测斜仪等监测设备监测地基沉降和变形情况。
- 检验:对已夯击区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地基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强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关键信息项:1、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夯施工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强夯施工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施工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工程质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工程造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工程概述11 对工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工程规模、地质条件等。
111 详细说明强夯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2、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
212 进行现场勘察,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2 设备准备221 列出所需的强夯设备清单,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22 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23 材料准备231 明确所需的施工材料种类和数量。
232 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具备相应的合格证明。
24 现场准备241 清理施工现场,排除障碍物。
242 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如办公区、生活区等。
3、强夯施工工艺31 强夯参数的确定311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强夯能级、夯点布置、夯击次数等参数。
312 对参数进行验算和优化,确保施工效果。
32 施工流程321 测量放线,确定强夯范围和夯点位置。
322 起重机就位,将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323 提升夯锤至预定高度,自由下落进行夯击。
324 按设计要求完成每点的夯击次数,移机至下一个夯点。
33 质量控制要点331 严格控制夯锤的重量和落距,确保夯击能量符合要求。
332 做好夯击过程中的记录,包括夯击次数、夯沉量等。
333 及时检查夯坑位置,防止偏位。
4、施工进度计划41 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
强夯地基加固工程设计方案
一、强夯设计依据
1.《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工程总平面图》(惠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2006 02 ) 2.《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工程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有色金属工程勘察设计院2006.03 )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2 )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15-31--2003 )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
7. 拟建场地周边条体
二、强夯加固要求
1.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填土厚度。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承台外缘的宽度为3m (设计处理深
度的1/2 至2/3,并不宜小于3m )。
2 .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地基土承截力特征值不小于f k200kpa。
3 .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完全消除新近填土的自重沉降及湿陷性沉降,并对浅层淤泥土具有一定的置换改良作用。
三、强夯技术参数
1、主要施工参数:
I区
①夯击能量:夯击能量为2000-2500kN.m, 满夯能量为lOOOkN.m。
②夯击遍数:分二遍夯击,第一遍为点夯,第二遍为满夯。
③夯击次数:第一遍点夯,夯击击数暂定为6-8击,且不小于6击,满夯为一击。
④夯点间距:第一遍夯点为 3.5 X3.5m正方形布点。
第三遍满夯锤印彼此搭接35 cm。
⑤间隙周期:两遍夯击之间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视填土土质情况确定,一般为7天,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⑥机械设备:点夯采用锤重为150kN铸钢锤,直径为1.6-2.0m,起吊高度为13.4-16.7m ;满夯采用锤为重130kN铸钢,直径为2.5m,起吊
高度为7.7m 。
n a、口b、口c、H d 区
①夯击能量:满夯夯击能量为2000kN.m。
②夯击遍数:分一遍满夯夯击。
③夯击次数:满夯为二击。
④夯点间距:满夯锤印彼此搭接35 cm。
⑤机械设备:满夯采用锤重为130kN铸钢锤,直径为2.5m,起吊高度为15.4m。
2 、点夯收锤标准;
满足设计的夯击次数,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
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四、试夯:
在场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强夯试验施工,对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技术参数进行检验,选取最佳施工参数进行大面积施工。
五、强夯效果的检测强夯完成后一至四周后,采用载荷试验等原试验对强夯处理的地基效果进行综合检测。
质量检测的数据和位置:每一建(构)筑物不少于3 处,检测位置应造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六、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确定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建(构)筑物的影响,应在试夯时对强夯振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估,为了减少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设置隔振沟,对强夯振动起衰减作用。
隔振沟深度为1.5-2.0m 。
七、未尽事宜,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2006 .04 .08
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
强夯地基加固工程设计施工图
2006.04
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
区
强夯地基加固工程设计施工图
审核:
编制:
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