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工程总结1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过程控制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过程控制学习心得范文》篇一在过程控制学习的过程中,我从中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技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过程控制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监测和调整,以使输出信号达到期望值的一组设备和程序。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控制系统无处不在。

例如,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工业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系统等都是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过程控制,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以及它们的原理和特点。

这不仅使我对控制系统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应用控制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过程控制学习让我懂得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控制系统的调试则是验证和优化设计的过程,通过调整参数和进行实验验证,提高控制系统的工作效果。

在学习过程控制的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等技巧。

同时,我也通过进行实验和调试,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调试工具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些经验和技能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过程控制学习还让我体会到了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控制的过程中,我参加了许多小组项目和实验,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合作中,我了解到了不同人有不同的专长和经验,通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取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沟通和协调,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这些经验对于我今后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过程控制学习让我懂得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甚至遇到了失败。

过程控制总结报告

过程控制总结报告

过程控制总结报告过程控制总结报告过程控制是管理和控制一个系统的运作过程的一种方法。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对我们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改进。

在这篇总结报告中,我将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我们收获的成果。

首先,我们的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对我们的过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我们查看了过去的数据和记录,以了解我们的过程的强项和弱项。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机会。

例如,我们发现我们的流程中存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决定对我们的流程进行一些改进。

在改进的过程中,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了改进的讨论和决策,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们鼓励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确保每个人都感到被听取和尊重。

通过团队的合作,我们成功地实施了一些改进措施,比如缩短了某些环节的时间、简化了某些步骤等等。

这些改进措施显著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另外,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监控和评估我们的改进效果。

我们设置了一些关键绩效指标来跟踪我们的进展。

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这种持续的监控和评估的过程对于保持我们的流程的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通过对我们的过程进行分析、改进、沟通和监控,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我们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了。

我们能够更快速地完成任务,并且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其次,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我们学会了共同解决问题和取得共识,这为我们未来的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最后,我们的团队对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意识到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效率和效果。

然而,我们也从过程控制中汲取了一些教训。

首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应该愿意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这样才能够达到团队合作的目标。

其次,持续的监控和评估是必要的。

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自我总结

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自我总结

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自我总结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多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与进度控制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预期要求完成的关键一环。

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和评估。

在这一阶段,我发现要特别关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其次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在这一阶段,我要密切关注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最后是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对竣工工程的验收和评估。

在这一阶段,我要仔细检查竣工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进度控制是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计划时间完成的重要一环。

在进度控制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合理的进度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我要考虑到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并合理安排施工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节点。

其次是施工进度的监督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我要及时掌握施工的进展情况,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进度的稳定和顺利进行。

最后是进度的调整和优化。

在施工过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进度计划,合理安排资源和人力,以提高工程进度的效率和质量。

在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的工作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

我要做好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及时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中,团队的合作和配合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

我要加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过程控制心得体会

过程控制心得体会

过程控制心得体会在进行过程控制的工作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我把它们总结成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核心原理是关键。

在进行过程控制时,我们需要了解所控制的系统的核心原理,包括物理原理、化学原理等。

只有对系统的原理有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够准确地进行参数调整和故障排除。

否则,我们只是像操作机器一样进行操作,而无法真正把握控制的本质。

其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在过程控制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反应特性。

在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

因此,我认为实践是我们掌握过程控制技术的最好的途径。

此外,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是必要的。

在过程控制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各种工具和方法,如PID调节、模型预测控制、优化算法等。

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不同的系统和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进行控制。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并且灵活运用。

此外,善于沟通和合作是关键。

在过程控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密切的合作。

这包括与工程师、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沟通合作。

我们需要与他们共同商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协同行动来实施方案。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只有与团队合作,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过程控制的任务。

最后,保持学习和探索的态度。

过程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技术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探索的态度,勇于挑战传统的方法和观念。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够在过程控制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过程控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我们需要了解系统原理、进行实践、灵活运用工具和方法、善于沟通和合作,并保持学习和探索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过程控制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过程控制期末总结

过程控制期末总结

过程控制期末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工业过程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程控制是一门控制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自动化、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和工程管理等多个领域。

期末将我的学习成果总结如下。

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过程控制的学习中,我充分掌握了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中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反馈与前馈控制;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处理方法;PID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节方法等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升在过程控制课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旨在提高我对过程控制实际操作的了解和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我理解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的设计和调试等等。

例如,在一次温度控制的实验中,我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和PID控制器,成功地实现了对温度的自动控制,并且调节了不同的参数,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项目实践的经历除了实验操作,我还参与了一个小型的项目实践。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水平罐液位控制系统。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设计和调试控制算法,以及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通过这次项目实践,我进一步巩固了过程控制的理论知识,并实际运用到了工程实践中。

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我们对过程控制的理解,还需要协作和沟通。

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过程控制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科。

在这门课程中,我有机会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如何将个人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人协调一致,以实现项目的共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学到了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才能。

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控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有时,我遇到了技术难题,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有时,我遇到了项目中的困扰,需要思考和创新来找到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实验总结

过程控制实验总结

过程控制实验总结1. 引言过程控制是指对工业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调整和控制,以确保过程在目标值范围内稳定运行的技术。

在过程控制实验中,我们通过模拟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对我在过程控制实验中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实验内容过程控制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传感器与信号调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原理和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以及信号调理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信号调理的技巧。

2.2 PID控制器设计实验PID控制器是过程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PID 控制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调试了PID控制器的参数,观察控制效果。

2.3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全面了解了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调试参数来控制过程的变量。

3. 实验收获通过过程控制实验,我获得了以下收获:3.1 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实际操作,我巩固了过程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实验中,我对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调试PID控制器的参数,我更加熟悉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2 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过程控制实验中,我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各种传感器和仪器,掌握了信号调理和控制系统的搭建方法。

这些实践经验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3 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过程控制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和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中,我们相互协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

4. 实验反思在过程控制实验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理论知识的不够扎实由于过程控制实验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我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某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过程控制总结

过程控制总结

压力检测:压力测量的表示方法有绝对压力,表压,压差,负压。

绝对压力是被测压力与绝对压力零线的差值。

工程上的压力,一般是指被测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又称为表压。

或者是两未知压力之差,称为差压。

如果被测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则其与大气压力之差值称为负压或真空度。

因为工艺设备和测量仪表一般处于大气职中,所以用表压或者真空度来表示压力的大小比较方便。

测量压力的仪表分为四大类:液柱式压力计,弹性是压力,电气式压力,活塞式压力。

流量检测: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某一段截面的流体数量,陈伟瞬时流量。

Qm 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流体以质量表示时称为质量流量。

Qv以体积表示称为体积流量。

差压流量计:基于流体流动的节流原理,利用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产生的压力差而实现流量测量的。

(孔板)节流装置有节流件、取压装置。

Qv=Qm= 转子流量计:适合用于小管径(50mm以下),小流量(几升每小时)的测量。

安装方式:节流元件不是固定安装在管道中,而是一个可以移动的转子,为了使转子在锥形管中移动不碰到管壁,可以在转子侧面开几条斜形槽沟,流体流经转子时,作用在斜槽中的力使转子绕流速中心旋转,得以保证转子居中稳定。

电磁流量计:原理:利用导电液体通过磁场时在两固定电极上感应出的电动势测量流速。

缺点:被测的电导率应大雨水的导电率,不能测量油类或气体的流量。

优点;在管道中不设任何节流元件,可以测量高粘度的导电液体,特别适合测量含有纤维和固定颗粒的流体。

涡街流量计:在管道中横向设置组流体,流体绕过阻流体时,在下游形成两排交替的漩涡列,通过测量漩涡产生的频率测定流量。

卡曼涡街条件:当产生的漩涡排成两列,并且两列漩涡之间的宽度H与两相邻漩涡的距离L之比满足H/L=0.281时,漩涡列才是稳定的。

漩涡产生的频率F和流速V满足F=St*V/d。

物位检测:物位包括液位(容器中液体的储存高度),料位(固体或者颗粒状物质的高度),界位(两种密度不同,互不相容的液体介质的分界面)。

宋彤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总结

宋彤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总结
以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的不同信号段分别控制不 同阀门,且使该阀门在其控制信号段内能够完成从 全开到全关动作的控制系统称为分程控制系统。 阀门组合方式 分程控制目的:
➢ 扩大阀门的可调比(同向调节阀) ➢ 满足某些工艺操作的特殊要求(异向调节阀)
分程阀组流量特性改善 阀门组可调比
2)知识点
概念 阀门组合方式及应用目的 组合阀门关于信号的动作关系 分析设计
第七章 阀位控制系统(双重控制)
1)基本内容 解决控制系统的动特性(快速性,有效性)
与经济性及合理性的协调问题。 特点:
➢ 系统构成特点; ➢ 操作特点 ;
应用
2)知识点 系统由两个控制器分别控制两个调节阀 主控制器输出作为阀位控制器的测量输入信号
阀位控制回路是以主控制器控制的调节阀的开度 为被控变量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即:其给定值是 设定的阀门开度信号值
Gn1 Gn2 L GnnFn1 Fn2 L Fnn
➢ 简化解耦
人为地设定一个解耦模型的框架(通过设定解耦阵 中若干个元素为1来简化解耦阵),通过使原系统 传递关系阵与解耦阵之积为对角阵的方法求取F阵 中其余元素从而获得解耦装置模型。
➢ 解耦合设计及解耦合矩阵求取
第九章 先进控制技术
1)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应用基础
➢ 干扰对被控变量存在显著影响,反馈控制难以克 服的场合
➢ 工艺要求按照某一给定数学模型实施控制的场合
注意:一般前馈控制不能单独应用
前馈与反馈控制的互补关系
项目 检测信号 控制依据 控制滞后 控制质量 克服干扰 回路类型
前馈控制 干扰信号 干扰大小
及时 变量不变性 仅一种干扰
开环
反馈控制 被控变量 偏差大小
操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对象的描述
广义对象 扰动 D 干扰通道 GD 1 (s)
ysp(t)
+
_
偏差 e
控制器 GC (s)
u(t)
控制通道 GP 1 (s)
+
+
ym (t)
可用一阶加纯滞后模型来描述广义对象:
Gp
K p e s过程动态学的机理建模
根据某一被控过程的化学与物理机理,基于物料平衡、能量 平衡与过程动力学等方程,来描述过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动 态特性。 • 基于过程数据的测试建模 为获取过程动态特性,手动改变某一被控过程的输入,同时 记录过程输入输出数据;并基于过程数据建立输入与输出之 间动态模型。
温度 传感器 mV
温度 变换器
“广义对象”的概念
扰动 D(t) ysp(t) + _ 控制器 GC (s) u(t) 执行器 GV (s) q(t) 干扰通道 GD (s) 控制通道 GP (s) + + 广义对象
测量变送 Gm (s)
ym (t)
y(t)
特点:(1)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简化; (2)广义对象的输入输出通常可测量,以便于 测试其动态特性; (3)只关心某些特定的输入输出变量。
通道: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作用途径 控制通道:操纵变量q(t)对被控变量c(t)的作用途径
扰动通道:扰动变量f(t)对被控变量c(t)的作用途径
广义对象特性主要通过响应曲线来呈现
控制通道的响应曲线:当被控作用 u(t) 做阶跃变化(扰动 f(t) 不变)时被控变量的时间特性c(t)
扰动通道的响应曲线:当扰动 f(t) 做阶跃变化(控制作用 u(t) 不变)时被控变量的时间特性c(t)
催化裂化过程的模型、高炉冶炼的模型…
• 普遍存在滞后:
换热器温控过程、空气分离过程…
• 特性往往具有非线性:
间歇式加温过程、高炉冶炼过程…
过程控制工程中的重要术语
•被控变量/受控变量 (Controlled Variable,CV) 是指:必须保持在某一期望值的变量或工艺参数 •设定值/给定值 (Setpoint,SP) 是指:被控变量的期望值 •操纵变量/操作变量 (Manipulated Variable,MV) 是指:控制系统直接可操作、并用于使被控变量保持在其设定 值的其它工艺变量 •扰动/扰动变量 (Disturbance,DV) 任意可能导致被控变量偏离其设定值的、而控制系统本身又无 法干预的各种因素。
Liquid Level 10
• 基本定义 对单容过程而言, 过程一阶时间常数 定义为 过程输出开始变化 至达到全部变化的 63.2%所需的时间.
9
8
7
meter
9+(4-9)*63.2% = 5.84
6
5
4 T 3 0 5 10 15 20 25 30 Time, min 35 40 45 50
过程纯滞后时间(τ )
f1 100 u
F2 KV 2 f 2 P P2
控制方块图
P2 f2
被控过程
P1 Psp + _ Pm PT 51 e(t) PC 51 u(t) 控制阀 f1
KV 2 f 2 P P2
F2 F1
P P(t)
KV1 f1 P 1 P
P
V
dP K1 F1 K 2 F2 dt
描述过程特性的关键参数
• 过程增益(K)
过程输出(响应输出)的变化量与过程输入(施加激励) 的变化量的比值,即
Output O final Oinitial K Input I final Iinitial

过程一阶时间常数(T) 过程纯滞后时间(τ )
过程增益计算举例 #1
气动调节阀的结构
pc
u(t)
执 行 机 构
电气 转换器
pc
执行 l 机构
阀体
f
管路 系统
q
....... .......
u(t):控制器输出
( 4~20 mA 或 0~10 mA DC);
pc :调节阀气动控制信号;
阀 体
l:阀杆相对位置; f :相对流通面积; q :受调节阀影响的管路相对流量。
执行机构
MV
控制通道
+
控制器包括: 硬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控制方案/算法及其实现
常用控制算法
• PID类(包括:单回路PID、串级、比值、分程、选择或超驰 控制等) 特点:主要适用于SISO系统、基本上不需要对象的动态模型、 结构简单、在线调整方便。 • APC类(先进控制方法,包括:前馈、解耦控制、内模控制、 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特点:主要适用于MIMO或大纯滞后SISO系统、需要动态模 型、结构复杂、在线计算量大。
f ×100
100
80
3 1 4
f (l )
f 为相对流量;l 为相对
开度:
60
40
20 3.3 0 20 40 60 l ×100
2
df Kf 线性阀(1): dl
80
100
df Kf f 等百分比阀或称对数阀(2): dl
调节阀流量特性总结

线性阀:在理想情况下,调节阀的放大增益Kv与
阀门开度无关;而随着管路系统阀阻比的减少,当
开度到达50 ~ 70%时,流量已接近其全开时的数值,
即Kv随着开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对数阀:在理想情况下,调节阀的放大增益Kv随
着阀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随着管路系统阀阻比 的减少, Kv 渐近于常数。
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

选择原则:
仅当对象特性近似线性而且阀阻比大于 0. 60 以上 (即调节阀两端的压差基本不变),才选择线性阀, 如液位控制系统;其他情况大都应选择对数阀。
过程控制工程总结1 • 2015.3.10 过程控制工程概论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工业生产过程: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
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 过程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过程参数的控制。
• 被控对象的多样性:
催化裂化装置、高炉、精馏塔、燃煤锅炉…
• 过程特性的难辨性:
• 基于过程数据的测试建模
为获取过程动态特性,手动改变某一被控过程的输入,同时 记录过程输入输出数据;并基于过程数据建立输入与输出之 间动态模型。
机理建模的步骤
• 根据建模的对象和模型使用的目的进行合理的 假设 ; •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建立数学方程;
• 进行自由度分析,保证模型有解;
• 简化模型。
气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
pc
功能:
弹簧 薄膜片
阀杆 密封填料 阀芯
根据阀头气压的大小, 通过阀杆改变阀体中 阀芯的位置,进而调 节流经阀体的流体流 量。
....... .......
阀体
阀门的“气开”与“气关”
1. 气开阀与气关阀
* 气开阀: pc↑→ f↑ (“有气则开”)
* 气关阀: pc↑→ f↓ (“有气则关”) 无气源( pc = 0 )时,气开阀全关,气关阀全开。
AC
AT
热油出口 火嘴
TT
PT
TC
PC
燃油
控制系统举例
Psp
PC 51
Pm u
PT 51
F2 f2 P
P2
假设变量之间满足 以下关系:
dP V K1 F1 K 2 F2 dt
P1 f1 F1
F1 KV 1 f1 P 1 P
对于上述储气罐压力控制系统,请 指出其 CV、SP、MV、DVs,并给 出其控制系统的方块图与设计目标。
总结 • 2015.3.17 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控制器 扰动 比较 设定值 r(t) 机构 e(t) f(t) 广义对象 被控变量
-
控制装置
u(t)
执行器
q(t)
过程
c(t)
测量值 y(t)
检测元件、变送器
简单控制系统方块图 过程:需要实现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过程特性:是指被控过程的输入变量(操纵变量或扰动变量) 发生变化时,其输出变量(被控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0 45 50
0
5
10
15
20
25 30 Time, min
35
过程增益备注
• 过程增益描述了稳态条件下,过程输出对输入变量变 化的灵敏度。
• 被控过程增益包括三部分:符号、数值与单位。
• 过程增益只涉及两个稳态,因此说过程增益反映了被
控过程的静态或稳态特性。有时,也称“静态/稳态增
益”。
过程一阶时间常数(T)
Inlet/Outlet Temp. 65
• 基本定义 过程纯滞后时间 定义为 过程输入施加激 励至过程输出开 始变化所需的时 间.
60 Inlet Temp. 55 50
Cent
45 40 35 30 25 Outlet Temp.
T
0
5
10
15
20
25 30 Time, min
35
40
45
50
关于过程特性参数 K,T,τ
• 这三个参数的取值描述了一个实际被控过程的基本特 性,其中 K 反映静态特性,而T、τ 反映了过程的动 态特性。 • 由于绝大多数工业过程为非线性对象,即使对于同一 被控过程,上述参数也将随工况的变化而变化。 • 对象两时间参数的比值(τ / T)直接关系到控制系统 的可控性。τ / T越大,控制难度越大。
HOMEWORK
P2-3 P2-5 P2-7 P2-9
总结 • 2015.3.24 PID反馈控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