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任元会讲解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任元会讲解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任元会讲解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讲解提纲任元会 2012。

041。

GB 50054-2011版与GB 50054—95版的主要变化2. 电击防护(1)直接接触防护措施(2)RCD的应用及动作电流整定(3)间接接触防护措施(4)电气设备防电击分类,各类设备的特点及应用(5)SELV及III类设备电气分隔的要求(6)TN、TT、IT的特点和防间接接触(7)TN、TT的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8)等电位联结(9)接地故障时接触电压分析、计算及降低措施3. 过电流防护-—配电线路保护(1)短路故障对线缆温度的影响,防护基本概念(2)短路热稳定的设计实施(3)过负荷的设计实施(4)电气火灾防护4。

电器选择(1)电器选择条件(2)开关和隔离电器性能及应用(3)保护电器选择的六个条件解析5. 导体选择(1)各类导体选择的特点、基本概念和要求(2)相导体选择要求,经济电流密度,配电线路节能(3)N导体选择要求(4)3次谐波对N线的影响及导体截面计算(5)PE线、PEN线的选择要求(6)等电位联结导体要求低压配电线路保护、电击防护和保护电器选择学习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任元会 2011。

10间接接触之预期接触电压分析及措施任元会 2012.05间接接触故障(使用I 类设备时)应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同时应使预期接触电压限制在50V 以内。

1。

如下图,TN-C —S 系统。

若设备A 发生某相接地故障,A 为I 类设备,忽略线路感抗,忽略系统及变压器阻抗;相线、PEN 线、PE 线电阻分别为R ph 、R PEN 、R PE ,分析和计算设备A 之外露导电部分对地之预期接触电压U f .解析: 接地故障电流PENPE ph d R R R U I ++=0 (1) 设备A 之接触电压)(PEN PE d f R R I U +⋅= (2)当中性线截面S PE 等于相线截面S ph ,则R PE +R PEN =R ph ,此式及式(1)代入式(2),得021U U f = (3) 当ph PE S S 21=时,则得出032U U f = (4) U 0=220V 时,则S PE =S ph 时,U f ≈ 110V ;ph PE S S 21=时,U f ≈ 147V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一)简介: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是中国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该规范适用于工业、商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各种低压配电系统。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总则:包括规范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等。

2. 设计要求: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的负载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电路设计、电缆和导线选用等。

3. 电气设备:包括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电动机和配电柜等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求。

4. 接地系统和绝缘配电系统:包括接地装置的设计要求、接地电阻的限制、绝缘控制和绝缘监测等。

5. 配电线路:包括电缆和导线的选用和敷设要求、线缆保护装置的设置、线路的容量计算和跳线设计等。

6. 低压配电设备安装和维护:包括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设备的检测和试验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

7. 用户用电设施:包括用户用电设备的要求、配电箱和计量设备的选用和安装等。

8. 其他配电设施:包括电源检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的选用等。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规范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电能消耗,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低压配电系统是工业和民用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用电安全和效率。

为了保障低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配电设计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低压配电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建筑、工厂、学校、医院等领域。

3. 设计原则(1)安全原则: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是低压配电设计的首要原则,必须符合国家电气安全规范和标准。

(2)可靠性原则:低压配电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停电、损失等情况。

(3)经济合理原则:在满足安全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低压配电设计应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能效。

4. 设计要求(1)系统容量的确定:根据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合理确定低压配电系统的容量,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2)线路布置和绝缘:低压配电线路的布置应考虑到供电设备的位置、电缆长度、绝缘等因素,保证线路稳定运行。

(3)过载和短路保护:配电设计要合理配置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避免事故发生。

(4)接地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电能质量:低压配电系统应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避免因谐波、电压波动等因素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设计验收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验收,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容量、线路布置、保护装置配置、接地系统等方面。

确保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

6. 结语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于保障建筑物用电安全、提高能效和延长设备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续)7. 设计流程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流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7.1. 了解用电需求首先,设计人员需要了解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包括各种设备、照明、通风、空调等的电力需求情况。

根据实际用电需求确定设计的基础。

任元会讲解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任元会讲解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讲解提纲任元会2012.041. GB 50054-2011版与GB 50054-95版的主要变化2. 电击防护(1)直接接触防护措施(2)RCD的应用及动作电流整定(3)间接接触防护措施(4)电气设备防电击分类,各类设备的特点及应用(5)SELV及III类设备电气分隔的要求(6)TN、TT、IT的特点和防间接接触(7)TN、TT的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8)等电位联结(9)接地故障时接触电压分析、计算及降低措施3. 过电流防护——配电线路保护(1)短路故障对线缆温度的影响,防护基本概念(2)短路热稳定的设计实施(3)过负荷的设计实施(4)电气火灾防护4. 电器选择(1)电器选择条件(2)开关和隔离电器性能及应用(3)保护电器选择的六个条件解析5. 导体选择(1)各类导体选择的特点、基本概念和要求(2)相导体选择要求,经济电流密度,配电线路节能(3)N导体选择要求(4)3次谐波对N线的影响及导体截面计算(5)PE线、PEN线的选择要求(6)等电位联结导体要求低压配电线路保护、电击防护和保护电器选择学习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任元会2011.10间接接触之预期接触电压分析及措施任元会 2012.05间接接触故障(使用I 类设备时)应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同时应使预期接触电压限制在50V 以内。

1. 如下图,TN-C-S 系统。

若设备A 发生某相接地故障,A 为I 类设备,忽略线路感抗,忽略系统及变压器阻抗;相线、PEN 线、PE 线电阻分别为R ph 、R PEN 、R PE ,分析和计算设备A 之外露导电部分对地之预期接触电压U f 。

解析: 接地故障电流PENPE ph d R R R U I ++=0 (1) 设备A 之接触电压)(PEN PE d f R R I U +⋅= (2)当中性线截面S PE 等于相线截面S ph ,则R PE +R PEN =R ph ,此式及式(1)代入式(2),得021U U f =(3) 当ph PE S S 21=时,则得出032U U f = (4) U 0=220V 时,则S PE =S ph 时,U f ≈ 110V ;ph PE S S 21=时,U f ≈ 147V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_202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_202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_2024
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低压配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以及供电企业制
定配电设计标准和用户选型、设计、施工、验收及日常维护等工作的参考。

低压配电系统是指电压不超过1000V的供电系统,其设计规范有利于
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减少事故的发生,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设计基本原则:明确了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可扩展性和便于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2.设计参数: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参数,包括额定电压、频率、额定电流、短路电流、功率因数等。

3.设备选型:对低压配电系统中的设备选型进行了规范,包括开关设备、电缆和导线、变压器、电容器等。

4.电路设计: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路设计要求,包括线路的布置、电缆的敷设、短路电流计算、过电压保护等。

5.接地设计:明确了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要求,包括接地电阻、
接地形式、接地网等。

6.配电室设计: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室设计要求,包括室内照明、通风、防火等。

7.施工与验收:对低压配电系统的施工和验收进行了规范,包括施工
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主编部门:X 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X 建设部施行日期:1996 年6 月1 日第—章总则 (1)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2)第—节电器的选择 (2)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2)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安排 (4)第—节普通规定 (4)第二节配电设备安排中的安全措施 (5)第三节对建造的要求 (6)第四章配电路线的爱护 (6)第—节普通规定 (6)第二节短路爱护 (7)第三节负载爱护 (7)第四节接地故障爱护 (8)第五节爱护电器的装设位置 (11)第五章配电路线的敷设 (12)第—节普通规定 (12)第二节绝缘导线布线 (12)第三节钢索布线 (14)第四节裸导体布线 (15)第五节封闭式母线布线 (15)第六节电缆布线 (15)第七节竖井布线 (19)附录一名词解释........................................................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X,做到保证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第1.0.3条第1.0.4条本标准合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标准的规定。

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第2.1.2条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第2.1.3条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第2.1.4条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第2.1.5条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园地的环境条件;第2.1.6条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7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应电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讲解提纲
任元会 2012.04
1. GB 50054-2011版与GB 50054-95版的主要变化
2. 电击防护
(1)直接接触防护措施
(2)RCD的应用及动作电流整定
(3)间接接触防护措施
(4)电气设备防电击分类,各类设备的特点及应用
(5)SELV及III类设备电气分隔的要求
(6)TN、TT、IT的特点和防间接接触
(7)TN、TT的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
(8)等电位联结
(9)接地故障时接触电压分析、计算及降低措施
3. 过电流防护——配电线路保护
(1)短路故障对线缆温度的影响,防护基本概念
(2)短路热稳定的设计实施
(3)过负荷的设计实施
(4)电气火灾防护
4. 电器选择
(1)电器选择条件
(2)开关和隔离电器性能及应用
(3)保护电器选择的六个条件解析
5. 导体选择
(1)各类导体选择的特点、基本概念和要求
(2)相导体选择要求,经济电流密度,配电线路节能
(3)N导体选择要求
(4)3次谐波对N线的影响及导体截面计算
(5)PE线、PEN线的选择要求
(6)等电位联结导体要求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电击防护和保护电器选择
学习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任元会 2011.10
间接接触之预期接触电压分析及措施
任元会 2012.05
间接接触故障(使用I 类设备时)应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同时应使预期接触电压限制在50V 以内。

1. 如下图,TN-C-S 系统。

若设备A 发生某相接地故障,A 为I 类设备,忽略线路感抗,忽略系统及变压器阻抗;相线、PEN 线、PE 线电阻分别为R ph 、R PEN 、R PE ,分析和计算设备A 之外露导电部分对地之预期接触电压U f 。

解析:
接地故障电流PEN
PE ph d R R R U I ++=
(1)
设备A 之接触电压)(PEN PE d f R R I U +⋅= (2)
当中性线截面S PE 等于相线截面S ph ,则R PE +R PEN =R ph ,此式及式(1)代入式(2),得
02
1
U U f =
(3) 当ph PE S S 21=时,则得出03
2
U U f = (4)
U 0=220V 时,则S PE =S ph 时,U f ≈ 110V ;ph PE S S 2
1
=时,U f ≈ 147V 。

实际值更低一些。

2. 上例中,若R ph =110m Ω,R PEN =100m Ω,R PE =120m Ω(其中进户箱至分配电箱3之间的R PE =100m Ω,分配电箱至设备A 之间的R PE =20m Ω),设备A 之接触电压U f 和故障电流I d 为多少?
按上例式(1),A I d 66710
)120100110(2203
=⨯++=
-,按式(2),V U f 14710)120100(6673
=⋅+⋅=- 3. 若在进线箱2处之PEN 作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为10Ω,而R B =4Ω,设备A 之U f 为多少? 解析:作重复接地后,等效电路见右图。

由于RPEN 并联了一个4+10Ω的电路,其并联电阻近似等于RPEN ,故障电流Id 视为不变,但在10Ω电阻回路产生了电流I',按并联电路分流求得:
A I 9.104
.01404
.0667'=+⨯
=
作重复接地后,设备A 之对地接触电压
V U f 991980109.1101206673'=+=⨯+⨯⨯=-
可见,作重复接地后能降低接触电压,减少了在R PEN 上产生的电压降。

能降低多少,取决于R PE 与R PEN 的关系,R PE 越小,下降越多。

总的来说,效果有限,一般难以降到50V 以下。

4. 若在进线箱2处作总等电位联结(MEB ),设备A 接地故障时之接触电压为多少? 解析:此时之接触电压U MEB 应为设备A 与MEB 处之间的电位差,即在R PE 上产生电压降
V R I U PE d MEB 80101206673=⨯⨯==-
5. 为什么进线处做了MEB ,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接触电压(U MEB )还降不到50V 以下?
解析:由于设备A 故障,距MEB 点较远,该段PE 线的电阻(R PE )较大,发生接地故障时,R PE 上产生的电压降(PE d R I ⋅)大,完全可能超过50V 。

GB 50054-2011之5.2.10条之公式(5.2.10)要求:s L Z U Z 0
50
≤,忽略电抗,Z L 变为R PE ,Z s 变为R ph +R PE +R PEN ,则上式之
Ω=⋅++=-075.010)120100110(220
505030s Z U ,而R PE =120m Ω=0.12Ω,没有达到公式(5.2.10)之要求。

6. 上例中作了MEB ,发生接地故障时,A 设备之接触电压还超过50V ,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由于A 至MEB 距离较长,是R PE 太大,通过故障电流I d 时,使U MEB >50V 。

为此,应在离设备A 距离更近处,如分配电箱3处,再作一次局部等电位联结(LEB ),使A 至LEB 距离大大减小。

按上例题2之参数,分配电箱3至A 之间的R PE =20m Ω,此时A 到LEB 之间的接触电压V U LEB 3.1310
206673
=⨯⨯=-。

这正是GB 50054-2011之5.2.10条之第二款,达不到式(5.2.10)规定时的措施。

这里足见等电位联结的重要作用。

MEB 加LEB (或辅助等电位),总可以将接触电压降到50V 以下或更低。

7. 若从建筑物内之分配电箱3引出分支线路给户外设备B (I 类设备)供电,设备A 发生接地故障,使接触电压U f
通过PE 线传至设备B 外露导体部分,产生接触电压U fB 。

分析U fB 多大?应采取什么措施降低U fB ?
解析:因接地故障在设备A 处,分配电箱3至设备B 的线路未通过故障电流,分配电箱3处对变电所中性点之间的接触电压U f3=U fB 。

而V I U d f 3.13310)100100(33=⨯+⋅=-,即U fB =133V 。

因户外没有作等电位联结之故。

要降低U f3值,最好是户外设备B 采用局部TT 系统,即切断设备B 与分配电箱之间的PE 线,不会传递此接触电压,设备之接地故障不会危及到设备B 。

其他措施:护卫设备B 作电气分隔,但需要加隔离变压器,往往成本高。

也可以采用II 类或III 类设备,多数情况不具备条件。

GB 50054-2011第5.2.11、5.2.12条解析和措施
该两条是对于TN 接地系统相导体发生与无等电位联结的地间之接地故障时,提出的防间接接触之要求,其示意图表示如下图。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架空线路。

图示为TN-C-S 系统,设备A 装在建筑物内,作了总等电位联结(MEB ),设备B 装在室外。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电阻R B ,发生相导体在户外接地故障时之接地电阻为R E 。

此时,故障电流:E
B d R R U I +=
(1)
Id 通过RB 产生电压降UN ,即N 点对地电位。

如UN>50V ,将通过PEN 、PE 线传导设备(A 、B )之外露可导电部分,造成不安全因素。

主要是设备B 在户外没有等电位联结,承受50V 以上电压,可能造成电击。

因此要求
V U N 50≤ (2)
由于B d N R I U ⋅=,将(1)、(2)式代入(3)式,得B E
B R R R U +≥
50
整理后,得
50
500-≤U R R E B (3) 式(3)即GB 50054-2011的第5.2.11条的规定。

为使V U N 50≤,应采取的措施:
(1)采用TT 系统,特别是无等电位联结的户外设备,避免U N 通过PE 传递到设备外壳。

(2)如用TN 系统,应尽量降低R B 值,式(3)要求
294.0≤E
B
R R ,最好R B <2Ω。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