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_沪教版

2021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同步试题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相应的括号内打“√”。
大夫dài( ) 华佗huà( ) 挣钱zhēnq( ) dà( ) huá( ) zhènq( )行家híng( ) 扎针zhā( ) 勉强qiáng( ) xín g( ) zā( ) qiǎng( )2.完成下列表格。
划线字部首除部首几笔义项选择高超.①超过②超出寻常的③在某个范围以外的著.名①显著②显出③写作著作勉.强①努力②勉励③力量不够而尽力做昏.昏入睡①天刚黑的时候②黑暗;模糊③头脑迷糊;神志不清④失去知觉3.照样子写词语。
例:撕心裂肺(带有人体器官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例:死去活来(带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华佗一共做了_________次手术。
第一次为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做手术。
第二次为一个_______________的汉子做手术。
他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试验,_________合成了麻沸散。
5.种牛痘的来历(节选)18世纪的英国,有位乡村医生叫爱德华·琴纳。
那年,他的家乡突然流行起“天花”来。
“天花”是一种可怕的瘟疫,一旦染上这种病,即使jiǎo xìng( )保住性命,脸上也将永远留下难看的疤痕。
琴纳为医治病人,整天忙碌着。
他常常想:有没有办法预防“天花”病呢?一天,一位牧场女工的丈夫帕金斯得了天花病,琴纳医生赶去察看。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 齐读课题。
• 读了课题,想一想课文会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交流问题
• • • •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 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麻醉剂是一种什么药? 华佗做了两个什么手术?用概括 的语是生活于东汉时期一位伟大的医学 家。他不仅在麻醉方面最早开辟世界医学 之先河, 他还精通内、妇、儿科,擅长针 灸,特别他还开创体育医疗、气功导引的 方法,具有高深的预防医学和长寿医学的 思想。早在1927年美国学者拉瓦尔(Lawall) 就称他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希波克 拉底是古代希腊医学的创始人,被称为西 方医学之父。华佗是祖国医药学的创始人 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是名 符其实的。
姓名:华佗 (约公元141年—208年) 朝代: 东汉末年 出生地: 沛pèi国谯qiáo县 (今安徽亳bó州)
身份:华佗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医学家 和 药物学家 。
读一读:
• • • • 医术高超 深感不安 连声惨叫 毒疮 腐烂 撕心裂肺 乱蹦乱跳 折了腿 挣扎 呻吟 任人摆布 沉思 搜集 麻沸散 麻醉剂
• 带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眉开眼笑 手舞足蹈 唇枪舌箭
• 带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出生入死 半信半疑 居安思危
·
• 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 感不安。那时候没有麻醉剂, 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 叫。
☆★
手术 给小孩动手 术 给喝醉酒的 汉子动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发明动机: 一次( 华佗为小孩割去毒疮 ),看到 小孩痛得乱蹦乱跳 ),听到 ( (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想到 ( 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 到疼痛呢? )
这些叠词更能表现华佗对医学的执 着,对病人的关心。
总结 质疑
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

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是华佗华佗(?——208年)是东汉末杰出的外科学家,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麻醉剂,并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医学家,堪称“外科鼻祖”。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县)人,他多次拒绝封建王朝叫他做官的举荐和诏令,行医遍及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一些地区,深受当时人民的爱戴。
他学识渊博,医技精湛,擅长内、外、妇、儿、针灸诸科,尤以外科为最。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他就发明了中药全向麻醉剂——麻沸散,并且施行外科手术。
他发明的“麻沸散”,病人用淋冲服后,就会全身麻醉,失去知觉。
这样就好进行手术医疗。
据《后汉书、华佗列传》记载他的手术病例说:“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内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
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这样成功的全身麻醉腹腔手术,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麻醉学上和外科学术史上也遥遥居领先地位。
据科学史记载,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笑气(氧化亚氮)。
1844年美国化学家考尔顿研究笑气在人体的作用。
1845年1月威尔士用笑气作麻药而进行拨牙手术。
1846年10月摩顿采用乙醚作麻醉药进行手术,1847年英国化学家辛普逊用氯仿作麻醉药以治病。
华氏发明和使用麻醉药较西洋领先了一千六、七百年。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曾传到日本、朝鲜、摩洛哥等国。
据美国人拉瓦尔在《世界医学史》中说:“阿拉伯人使用麻醉剂,可能是中国传出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是擅长此术的。
”华佗著作及其麻沸散方皆早亡佚,据历代考证,麻沸散方可能有蔓陀萝花,乌头、附子之类。
日本华冈青洲认为麻沸散系蔓陀萝花、生草乌、香白芷、全当归、川芎、炒南星等所组成。
现代人薜开先对中医麻醉药的历代记述做了探讨后则说:华佗所用麻沸散组成的主药据测有押不芦、麻贲、闹羊花、洋金花等。
(《新医药学杂志》1975.12.24——37页)。
文本解读《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德州一村小学四年级备课组《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结合我校开展的微型课题活动,我们年级组确定了培养学生词语理解和运用的研讨方向,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从抓关键词入手,以词解句,以句学文,并利用板书穿起全文脉络。
教学伊始应该牢牢抓住深感不安四个字进行突破,弄明白什么事让他不安,为什么不安,以此为下文重点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就是具体描写华佗行医中的两件印象深的事,让学生明白这两件事是如何引发他的思考的,又是怎样思考的。
第一件事中那个孩子因动手术没有麻醉药的惨状,可以紧紧抓住乱蹦乱跳和撕心裂肺两个词语,从中看出这如何给神医华佗带来困惑,又如何促使他深深思考。
随后的心想一词,不仅揭示出华佗善于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了他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优秀品质。
而第二件事则从另一个角度引起了他大胆的设想,那个喝醉酒而折了腿的汉子身上所表现出的与那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
此时抓住沉思这个词,将它和第一件事中的心想一词串连起来,让学生从中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勇于创造发明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思考并敢于大胆设想的人,进而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的填空,同时完成文道统一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抓住这部分当中的一个疑问句、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句子教学,也理清了这部分文章的脉络,作者思路与教学思路有机统一起来。
文章最后两小节交待了麻醉剂研制过程,同样紧紧抓住时时、处处和慢慢三个叠词,结合课后练习三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区别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也是这世界上第一次研发成功麻醉剂的重要前提。
华佗简介资料

华佗简介资料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华佗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华佗简介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行医历程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
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
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
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
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
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
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
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
”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张仲景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零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
”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
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
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他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
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
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
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序)。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
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
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
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
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
《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
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
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乙醚麻醉,科学发明史上最悲怆的故事

⼄醚⿇醉,科学发明史上最悲怆的故事原创:智刚知识分⼦ 2018-12-12⼄醚⽇,by Warren and Lucia Prosperi(2001), MGH 撰⽂ | 智刚责编 | 陈晓雪●●●很多⼈知道⼄醚⿇醉对⼈类的伟⼤贡献,但很少⼈知道⼄醚⿇醉发明后的悲惨故事。
1846年10⽉16⽇,⾸例⼄醚吸⼊⿇醉⼿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公开展⽰的成功,标志着医学⿇醉的诞⽣,医学外科新纪元的开始。
美国作家麦克·哈特(Michael H. Hart)在其著名的《影响⼈类历史进程的100名⼈排⾏榜》书中,把⼄醚⿇醉的发现列为37位,并评价:“在历史上,很少有发明能像⿇醉受到如此⾼的评价,和使⼈类的状况发⽣如此⼤的变化。
” [1]作为这⼀事件的发源地,MGH⼈⼀直为此⾃豪和骄傲,每年都会举⾏冠以“⼄醚”的各种庆祝活动。
为庆祝建院200周年⽽建的医学历史和发明博物馆(The Paul S. Russell MD Museum of Medical History and Innovation)内,进门就可看到当年⾸例⼄醚⿇醉⼿术使⽤的器械⼯具和事件介绍,⼆楼不间断地播放1936年由MGH⼈扮演拍摄,重现当年⼿术场景的⽆声电影《⿇醉的诞⽣》(The advent of anesthesia)[2]。
作为博物馆的⼀部分,当年的⼿术室,更是医学界⼈,医学⽣们的朝圣之地,每年都在接待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来访者。
遗憾的是,这项伟⼤发明诞⽣之后,接踵⽽⾄的却是轰动世界的发明权之争,这是⼀场持续20多年,抛弃学者之誉,师⽣之情,朋友之谊,同事之敬的“名利之战”,也是⼀场各类⼈群、组织机构、医院诊所,众多国家政府参与的“是⾮之战”。
“名利之战”因主⾓的悲惨去世⽽结束,“是⾮之战”则与⼄醚⿇醉的伟⼤永远随⾏相伴。
伟⼤时刻电影《⿇醉的诞⽣》让⼈们回到170多年前的⼀天。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孙思邈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孙思邈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育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
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
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
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
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
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
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
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
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创“复方”。
《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
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
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
《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
书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辅相济,羽翼双飞的意思。
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
首载药物八百余种。
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对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一起读课题。
2、看着课题,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疑问,谁能看着课题提提问题呢?附板书:谁?(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什么是麻醉剂?为什么要发明?怎么发明?3、现在我们就来认识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板书:华佗。
出示:华佗谁来读一读这个名字?当“华”作为一个人的姓时,读第四声,跟老师一起念,华佗。
另外,当华作为山名的时候也读第四声,(出示:拓展:华huà:华山)我们一起来读读看,把它读正确了。
学习课文第一节。
4、昨天我们预习过了课文,课文中有一小节对华佗做了简介,请小朋友打开书本,快速找出来,和我们说一说。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谁来读读这句句子,告诉我们你觉得华佗是怎样的一个人?变红:医术高超。
对啊,华佗真是一个医术高超的神医。
你能告诉我们“医术高超”是什么意思?你在来读读看句子。
你预习的真好/你用了近义词的理解方法真不错/你这个词语理解得很到位。
结合图片华佗简介:华佗不但是一位医术高超的神医,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药物学家。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出示简介:三国时期东汉人,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麻沸散,创造了五禽戏,常年为患者到处奔走,为人民解脱疾苦。
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
)华佗就是这样一个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医生。
我们一起抓住有关华佗著名的词语读好这几句句子。
(出示:第一节)(划去问题1)2二、检查预习。
1、我们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老师啊,要检查你们的朗读,看屏幕上的生词,看谁读得又好又正确。
读正确了其他小朋友就跟着他再读一遍。
出示:撕心裂肺死去活来软绵绵任人摆布沉思昏昏入睡苏醒我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出示:撕心裂肺死去活来)说说它们的构词特点?它们分别是一对两近,两反的词语。
(变色)平时我们已经积累过类似的词语,谁来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看来你们平时都很注重积累,这是一个好习惯,我们的课文里还有许多多音字,(出示:大夫只得折腿挣扎勉强)看谁能够读正确了。
(出示:拼音)我们再来读读这几组多音字。
(出示:大:大(dài)夫大(dà)人折:折(shé)腿折(zhē)腾打折(zhé)强:勉强(qiǎng)强(qiáng)大倔强(jiàng))三、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第二小节。
(1)今天,我们又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
刚才还通过资料的补充和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华佗是一个医术了得的人,然而,这样一位享有盛名,医术超群的的名医,有一件事情却使他深感不安,(出示: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
)(再出示:那时候没有麻醉药,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叫。
)读。
(2)板书:深感不安。
什么是“深感不安”?(变红)内心深处深深感到不安“那时候没有麻醉药,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叫”这就是让华佗深感不安的事情。
后面一句话把前一句“这件事情”的内容写具体了。
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先概括和具体)华佗因为没有麻醉剂,病人做手术时十分痛苦而深感不安,这又说明了华佗是怎样的人?他的心情怎么样?着急(为病人着想)(5)我们一起来朗读这句子,读出华佗的不安和病人的痛苦。
(6)过渡:当华佗正因为病人做手术异常痛苦而深感不安时,他又经历了一次手术,听着病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更加加深了他的不安。
2、学习第三、四小节。
(1)出示:有一次,一个小孩胳膊上长了毒疮,需要割去腐烂的肉。
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华佗只得叫来几个大汉死死地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勉强把手术做完。
3(2)谁来读读这段话啊?你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孩子做手术时非常痛苦?加点“乱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撕心裂肺是什么意思?你来读这个词语。
再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小孩子的痛苦。
(4)这段话除了对孩子痛苦表现的正面描写外,还从侧面描写了做手术过程的困难,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痛苦。
那哪些是侧面描写呢?)加点“几个大汉”“死死按住”“捆”即使是这样,手术还是“勉强”做完。
勉强加点。
勉强是什么意思?(尽力去做,)我们一起读出手术的困难。
(5)看着孩子痛得死去活来的惨状,(出示: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出示: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读(7)看着这句话谁能够说说华佗为什么要发明麻醉剂?是啊,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减轻病人痛苦,是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动机。
(划去问题3)从华佗的疑问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8)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华佗当时的心情。
过渡:谁能来看着屏幕和我们说说华佗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填空:发明动机:一次(),看到(),听到(),想到()。
过渡:正当华佗苦于没有办法时,他又遇上了一件事。
他给一位喝醉酒而跌折了腿的汉子动手术时的情景,于是引起了他的沉思。
3、学习第五、六、七节。
(1)出示:事也凑巧,有一天,几个人抬着一个折了腿的汉子来找华佗医治。
华佗给他动手术,那汉子不仅没有挣扎、呻吟,反而软绵绵的,任人摆布。
手术顺利地做完,他还在发出昏睡的鼾声,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2)我们一起来读句子,同样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手术,你从中读出了醉汉的痛苦了吗?从哪里看出他没有半点痛苦?软绵绵没有挣扎、呻吟(人痛苦时发出的声音)任人摆布(随便别人摆弄,没有一点反抗。
)4(3)我们一起把醉汉的平静以及手术的轻松读出来。
(4)我们对照着读读小孩动手术时的情形。
出示:有一次,一个小孩胳膊上长了毒疮,需要割去腐烂的肉。
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华佗只得叫来几个大汉死死地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勉强把手术做完。
(出示加点)(男生读小孩、女生读醉汉)通过对照朗读可以看出醉汉和小孩在做手术时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5)出现这样的情景又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汉子是喝醉了酒才跌折了腿的,到这时还没有醒过来呢。
)读谁来读读句子。
告诉我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设问句的特点就是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这里设问句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6)那看到这样的场景,(出示: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出示:读: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板书:沉思这句话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出示: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就没有痛苦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句子。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你们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反问句能把他内心想要发明这种药的强烈的愿望表达了出来,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先前因为病人动手术的痛苦而无法可想的深感不安,那他到底想发明一种怎样的药,谁来看着这句子和我们说一说?麻醉剂是一种让病人吃下去,像醉了一样,感觉不到痛苦的药。
我们一起把华佗想发明麻醉剂的强烈愿望读出来。
填空过渡:借助填空说说第二件事情给华佗发明麻醉剂的想法带来的启示。
出示:又一次(),看到(),听到(),想到()。
(出示两次说话练习)小结:从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情中,病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引发了他不同的连续性的思考,使他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此时,你觉得华佗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4、学习第8小节。
5一个人有自己的目标并不难,但是把目标付诸于行动却很难。
那华佗下了发明麻醉剂的决心后,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有没有付诸行动呢?(1)出示: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读读句子,理解这句句子,我们可以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3)加点“时时”,出示问题:“时时”说明什么?学生回答:(每一时每一刻,说明华佗为病人着想。
(4)你们还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找出这个句子里的其他关键的词语提提问题吗?同桌讨论。
逐一加点处处等这些叠词更能表现华佗对医学的执着,对病人的关心。
现在你们知道华佗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吗?华佗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试验发明麻醉剂的。
(板书:积极实践)(划去问题4)谁能看这小节并结合刚才我们对麻醉剂的定义补充说说麻醉剂还是怎样的一种药?出示:麻醉剂是一种让病人吃下去,像醉了一样,感觉不到痛苦的药。
出示:麻醉剂是一种让病人吃下去,便会昏昏入睡,像醉了一样,感觉不到痛苦,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划去问题4)5、学习最后一节。
师引读:这就是第一种麻醉剂,就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谁能读出对华佗的敬佩、自豪感?四、拓展总结1、今天我们更近的走进了华佗,认识了一个医术高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华佗。
那你知道“麻沸散”命名的由来吗?出示:拓展小故事总结:华佗真是一个“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神医啊!从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也很善于动脑,善于思考,这种学习态度真好,希望能保持下去。
最后送你们一句名言——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6板书: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医术高超深感不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沉思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积极实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