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蠹蛾类诱芯使用说明
性诱与灯诱结合使用对沙棘木蠹蛾的诱捕效果试验

性诱与灯诱结合使用对沙棘木蠹蛾的诱捕效果试验作者:马云波高成龙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08期摘要:该文研究了单用诱虫灯、单用性诱剂、诱虫灯与性诱剂结合等3种方法以及不同数量诱芯+诱虫灯对沙棘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虫灯与性诱剂相结合的诱捕效果与另外2种方法比较差异性显著,成虫诱捕量大幅度提升;不同数量诱芯+诱虫灯对沙棘木蠹蛾的成虫诱捕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诱芯数量的增多,诱捕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沙棘木蠹蛾;性诱;灯诱;诱捕效果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76-02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us(Hua,Chou,Fang et Chen)]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Eogystia)的一种钻蛀性害虫。
近几年来,该害虫在陕西、陕西、辽宁、内蒙古、宁夏和河北等地暴发,沙棘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沙棘主干及根部,使其大部分被蛀空,水分和营养物质无法传输,从而导致沙棘整株衰弱或死亡[1]。
辽宁省建平县曾经系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沙棘人工林[2],在国内外皆有重要影响,但由于沙棘木蠹蛾的大面积暴发致使当地沙棘锐减,个别地块沙棘死亡率达90%以上,给当地沙棘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研究发现,沙棘木蠹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利用杀虫灯对成虫的诱杀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
自1959年从蚕蛾中鉴定出第一个性信息素开始[3],性信息素的研究也迅速开展,其高效、无毒、选择性强、可保护环境等优点,国内外已经将其广泛的应用于大量诱杀农林害虫中,例如,2005年,宗世祥利用山西农业大学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发的沙棘木蠹蛾人工合成新信息素的有效活性组分进行了野外测定试验,平均每个诱捕器日自高诱捕量高达11头,效果显著[4]。
为探究杀虫灯、性诱剂以及二者结合对沙棘木蠹蛾的诱杀防控潜力,笔者于2016年7月沙棘木蠹蛾羽化高峰时期针对不同诱捕技术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研究。
木蠹蛾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木蠹蛾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作者:王中林来源:《科学种养》2020年第12期木蠹蛾,又名蠹木蛾,是鳞翅目木蠹蛾科多种昆虫的总称,也是阔叶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
木蠹蛾以幼虫钻蛀到阔叶树枝干或根部的木质部中心蛀食危害,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期长、防治困难、排泄物细(颗粒度较细、面粉状)等特点。
随着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城市绿量不断增加,木蠹蛾危害日趋严重,如何进行科学防控,已成为广大林(果)农普遍关注的问题。
笔者在综合分析木蠹蛾发生规律、总结多年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其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一、发生规律木蠹蛾主要危害阔叶树种(包括绿化树、用材树、果树等),寄主多达数十种,不同种类的木蠹蛾,发生规律各异,对寄主树种有不同的偏好。
1.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①发生规律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又称杨木蠹蛾、红哈虫,多为3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或土壤内结薄茧越冬。
成虫灰褐色,体长22~41毫米,翅展80毫米,雄虫前翅有龟裂状黑色横纹,趋光性弱,8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盛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习惯在树皮缝或伤口内产卵(以干高1~1.5米部位产卵较为集中,每次10余粒,卵期13~21天)。
幼虫粉红色,8月底孵化(盛期为9月中旬),蛀入韧皮部、形成层取食,以后蛀入木质部,上下穿凿形成不规则蛀道,幼虫受惊后分泌特异香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越冬,幼虫在枝干内经过2个冬季,蛀食危害25个月;老熟幼虫(体长80~100毫米)越冬后第三年3月下旬再行危害,7月下旬开始化蛹(距土表2~27毫米,蛹期27~33天)。
②寄主植物芳香木蠹蛾主要寄主有核桃、苹果、梨、桃等果树,白蜡、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桦树、槭树、栎树等用材树,以及香椿、沙棘、山茱萸等。
2. 日本木蠹蛾①发生规律日本木蠹蛾,1~2年1代,以幼虫越冬。
成虫体长20~33毫米,翅展36~75毫米,5月中旬开始羽化,产卵始期5月下旬,每次产卵4~162粒不等,一生可产卵2~16次,卵期10~18天。
沙棘木蠹蛾性诱剂野外诱集效果研究

沙棘木蠹蛾性诱剂野外诱集效果研究摘要为明确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性诱剂野外诱捕效果的时空动态变化,分别在受害沙棘林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
结果表明:处于林缘不同风向的诱捕器均能诱捕到数量不等的成虫,但差异不显著,诱捕量从30~180 m呈现减少的变化趋势。
在诱捕器挂出的前2 d,诱捕到成虫数量最多,占到65%以上,之后呈减少的变化趋势。
AbstractThe trapping effect and distance of the sex attractant for 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was tested in this paper,7 traps were disposed in the up wind,down wind and cross wind respectively in the edge of the damaged seabuckthorn wood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les could be trapp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the seabuckthorn woodland,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rapping numbers,and the trapping number decreased from 30 m to 180 m. About 65% of the males were attracted in the first two days,and then the number reduced.Key words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sex attractant;spatio-temporal dynamics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1-2],主要为害沙棘的根干部。
18830246_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Staudinger )的发生为害程度、虫情调查、为害程度划分、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等。
本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地区小线角木蠹蛾的综合防治。
2术语和定义2.1小线角木蠹蛾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木蠹蛾科木蠹蛾属昆虫,又名小木蠹蛾、小褐木蠹蛾,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
2.2寄主树种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取食并能造成为害的树种主要有槐树、龙爪槐、银杏、白蜡、柳树、悬铃木、构树、海棠和丁香等[1]。
2.3有虫株率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例。
实际调查时,通常将有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新鲜排粪孔的植株作为有虫植株。
2.4虫口密度每株寄主树上有小线角木蠹蛾新鲜为害部位的数量,单位为片/株。
实际调查时,通常将有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新鲜虫粪的部位作为新鲜为害部位。
2.5振动仪[2]一种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仪器,由振动部件、曲杆、伸缩部件、手柄和电源构成。
2.6防蛀药膏[3]一种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药膏,由增稠剂、保湿剂、填充剂、植物源农药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2.7防蛀凝胶[4]一种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凝胶,由胶凝剂、杀菌剂、稳定剂、植物源农药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3虫情调查3.1线路踏查3.1.1踏查时间每年调查2次。
分别在4月中旬~5月摘要: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标准编号:DB 1301/T 297—2018)规定了小线角木蠹蛾的虫情调查、发生为害程度划分、防治标准、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检查等内容。
该规程为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中图分类号:S763.42;S76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631(2019)01-0051-03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Integrated Control of Holcocerus insularisBAI Rui-xia 1,WANG Guang-jun 2,LI Xiao-jun 2,GAO Bin 2,QIAO Jian-guo 2*(1.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2.Shijiazhuang Department of Landscaping Management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 :The monitoring ,division of damage degree ,control standard and measures ,and inspection of control efficiency for Holcocerus insularis were regulated by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Integrated Control of H.insu-laris ,which would provide a technology support for controlling this pest.Key words :Holcocerus insularis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白瑞霞1,王广军2,李晓君2,高斌2,乔建国2*(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2.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河北石家庄050061)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收稿日期:2018-09-12基金项目:石家庄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NY201739);河北省建设科技研究计划项目(2017-2058)作者简介:白瑞霞(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果树育种以及有害生物防控研究。
禾林道透清蛀干害虫产品使用技术规范

禾林道透清蛀干害虫产品使用技术规范
禾林道蛀干害虫套餐:
禾林道透皮鲨1号
禾林道透皮鲨2号
禾林道透皮鲨3号
禾林道清蛀1号
禾林道清蛀2号
禾林道清蛀3号
禾林道清蛀4号
1、禾林道透皮鲨1号主要是解决12公分以下树木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等,一套500ml+500ml。
兑水15-30公斤,喷树干。
一般推荐:5公分兑水30公斤,10公分兑水15公斤。
3公分以下兑水150-250公斤整体喷雾。
2、禾林道透皮鲨2号,解决果树蛀干害虫,残留期短,效果好,不影响果树销售。
一套兑水15-30千克。
3、禾林道透皮鲨3号,蛀虫腐烂病流胶病通杀。
一次用药解决2大难题。
禾林道清蛀1号:500ml+500ml+60g,兑水100千克,也就是100吊袋,进行输液,15公分2袋,20公分3-4袋。
禾林道清蛀2号:根施杀虫,采用根部施药,通过传导,杀死蛀虫。
禾林道清蛀3号,400ml一套,兑水15千克,主要防治吉丁
虫、木蠹蛾、小蠹虫等,成本较低。
禾林道清蛀4号,幼虫+成虫套餐。
核桃木蠹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分析总结

核桃木蠹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分析总结核桃木蠹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分析总结_核桃_好农资招商网 /news/20181203/172655.html木蠹蛾是核桃生长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虫害,严重时受害树木接近一半以上,对核桃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农户们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核桃木蠹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部位是树干基部及根部,大量幼虫群集蛀食皮层,会导致这些部位的皮层开裂,同时在这些部位会排出深褐色的虫粪和木屑,流出褐色液体,对树势造成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降低,最后整株树木会枯死。
而拟木蠹蛾幼虫会在枝干的策皮层和木质部蛀食,导致这些部位的输导出现问题,最后产生枯枝,慢慢树冠会减小,造成核桃减产,严重时也可以导致整树死亡。
2、防治方法防治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如剪除虫枝、诱杀成虫、钩杀幼虫、化学药剂等,生产实践中剪除虫枝、诱杀成虫、钩杀幼虫这三种方法应对核桃树发生虫害较少的情况下还可以,但如果大面积发生虫害,则很难达到防治效果,需要进行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酌情采用。
第一种情况是对于蛀入木质髓部的幼虫,可以用棉球蘸药液然后塞到孔穴中的办法,或直接向孔道中注药,再用黄泥封口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常用的药液有乐果乳油和敌敌畏乳剂等;第二种情况是在每年的6月中旬~7月下旬成虫的产卵期,用功夫菊酯药液对树体的根茎部及主干进行涂刷,达到杀灭早期孵出的幼虫,防止新幼虫蛀入的目的;第三种情况是采用打孔注药的方法,在树干基部,在离地面0.5米的树干上,用打孔机在树干上钻孔,深5厘米或与树干成45度角的小孔,然后把“树虫净”药瓶插入孔中,在注药时要注意用量,根据树的粗细定量,基本胸径10厘米以下用8毫升,树粗一倍则增加一倍药量,注意打孔要均匀、对称,避免药害产生。
榆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及林间诱蛾试验

l : c 一1 : c Z 一1 : c 1 : : 4 A、 4 A 和 3 4 A 按 O 4 4的 比 例 配成 每个 含 9 0l 0 g性 诱 剂 的 诱 芯 具 有 很好 的 诱 蛾 活 x
性 , 诱 芯 日平 均 诱 蛾 数 达 1 .2头 。 单 10 关 键 词 : 榆 木 蠹 蛾 ; 相 色 谱 ; 角 电位 ;性诱 剂 ; 学 合 成 气 触 化
—
1 A 产 生 最 强 的触 角 电位 ( A 反 应 , 4 9 V, 显 著 高 于 其 他 化 合 物 , 他 依 次 是 E 4: c E G) 为 .5m 极 其 3—1 : c Z E 4 A 、 3 5—
1 A 、 3 5—1 : c、 3—1 :A 、 体 提 取 物 、 一1 : c 其 中 乙 酸 酯 化 合 物 E G值 极 显 著 高 于 其 相 应 的 醇 4: cE E 4 A Z 4 c腺 盯 4 A, A ( 00 ) P< . 1 。林 间诱 蛾 活 性 试 验 表 明 :Z 7—1 A 有 诱 蛾 活 性 , 3—1 : c和 Z E 4: c E 4 A 3 5—1 A 有 显 著 的 增 效 作 用 , 4: c
第 4 8卷 第 4期
20 12年 4 月
林
业
科
学
Vo. 148, . No 4 Ap ., 12 r 20
S ENTI CI A
SI LVAE
SI CAE NI
榆 木 蠹 蛾 性 诱 剂 的合 成 及林 间诱 蛾试 验 木
杨 美 红 张金 桐 宗世 祥 骆 有庆 曹川 健。 范 丽华 刘 红 霞 辛 海 萍
中图 分 类 号 : 7 3 3 6 4 ¥ 6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8 2 1 ) 4— 0 1— 6 10 7 8 (0 2 0 0 6 0
苹果蠹蛾性迷向剂使用说明

苹果蠹蛾性迷向剂使用说明尊敬的用户:欢迎您使用昆虫信息素引诱剂(诱芯)及配套诱捕器。
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或在森防或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品名:苹果蠹蛾信息素迷向剂原理:性信息素是由昆虫性腺分泌并释放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在大面积果园可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配。
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科技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迷向剂,在果园进行大面积的迷惑雌虫,减少交尾,降低产卵量,减少虫害的发生,达到防治效果。
适用范围:适用于防治苹果蠹蛾使用说明:用该信息素是微管形状,散发气味致使苹果蠹蛾在林间迷向,不能正常交尾,将微管迷向剂悬挂在果园果树树杈上,避免风口,通风向阳为好。
用量:用以防治每亩悬挂60个。
可在每公顷防治3-5套监测诱芯及诱捕器,每日或定期检查诱蛾量,查看迷向效果,及虫口密度,并清除蛾子,根据情况更换三角形诱捕器胶片以及诱芯。
防治时期:在所有需要成片面积的果园范围内悬挂,一般监测时期自4月中、下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各地物候不同,存有差异。
诱捕器的安放位置:应安放于苹果蠹蛾的寄主植物(苹果、梨、海棠等)上,如果没有上述树木,可以安放于其他树木上,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的上1/3部位,有利于风向,形成畅通无阻的入口处。
建议悬挂高度:三角形诱捕器不低于 1.7m。
根据树高实际操作,效果较好。
利用苹果蠹蛾信息素监测,建议每亩悬挂1个诱捕器。
根据诱捕数量,获得该果园的发生情况,如蛀果率5%-10%为轻度危害,11%-20%为中度危害,21%以上为重度危害。
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指标,然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发生区,制订详细的防治策略。
监测诱芯持效期:该诱芯是液体滴定在橡胶塞内,密闭保存,低温保存。
根据诱芯的含量,有效期为一个月,因各地温度及环境不同,稍有差异。
实际应用过程中,若及时更换新诱芯,引诱效果会更好。
迷向剂持效期:1.5-3个月。
规格不同而定。
在持效期快到时机再悬挂一次迷向剂。
注意事项:1.监测诱捕器的检查与维护:苹果蠹蛾诱芯更换频率为每3-4周一次,粘虫胶板根据粘虫数量,实际情况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蠹蛾类诱芯使用说明
尊敬的用户:
欢迎您使用本公司生产的昆虫信息素引诱剂(诱芯)及配套诱捕器。
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或在植保(森防)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原理:
性信息素是由昆虫性腺分泌并释放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可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配。
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科技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进行诱捕昆虫。
该产品为性信息素,诱捕雄虫。
适用范围:适用于沙棘木蠹蛾、小木蠹蛾、沙蒿木蠹蛾、芳香木蠹蛾等
诱捕器类型:三角形诱捕器、船(屋)型诱捕器。
例如,配套用三角型诱捕器即可诱捕大量害虫。
胶片面积25cm*17cm,每套诱捕器配四张胶片、一根悬挂铁丝(约60cm)、一根悬挂诱芯铁丝(约18cm)。
屋型诱捕器诱捕胶片面积大,可诱捕更多害虫,配件包括诱捕上、下板,、粘胶片(两对,胶片面积为35 * 25公分)、2根悬挂铁丝(90cm一根,15cm一根)和1对黑色支撑管。
诱芯名称:特制的袖口式缓释橡胶塞,内装有对应的各害虫信息素诱液(诱芯)。
诱芯及诱捕器使用说明:
配套三角形诱捕器:
1. 将三角形的材料全部取出。
每套诱捕器配四张胶片、2根扎带环、一根悬挂铁丝(约60cm)、一根悬挂诱芯铁丝(约18cm)。
每套诱捕器配一个诱芯使用。
2、将三角形诱捕器按折痕折叠,有2个圆孔的一边压住有3个圆孔的一边,两端圆孔对齐,并将两端的圆孔用扎带锁住,形成三角框架。
再用悬挂铁丝(70cm)的两头固定在扎带的两个悬挂环上,然后将悬挂诱芯的铁丝(18cm)一端固定在三角形诱捕器中间的圆孔,另一端穿上诱芯,诱捕器固定好后,将胶片插入,诱芯距离底部胶片1cm。
配套屋式诱捕器:根据诱捕器按照说明安装使用。
3、该诱芯是液体滴定在橡胶塞内,密闭保存,低温存放,使用时取出穿在铁丝(约18cm)的一头。
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来操作。
4、将安装好的诱捕器,需要重点监测区域的每天要有人登记诱虫数量,其它每隔7-10天检查一次。
5. 参考用量:监测用每公顷1套,防治用每亩3套。
根据当地情况而定。
6. 诱芯悬挂参考时间:例如芳香木蠹蛾北京二年1代,越冬代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提
前一周悬挂到野外,各种害虫生活史可以参考文献。
整个生活史有世代重叠现象。
使用规程:
1.首先确定当地虫种,有效利用信息素诱芯来监测或防治。
2.越冬代羽化前至末代成虫羽化期间,都可以利用昆虫性诱剂来监测林间虫情动态及虫口密度。
越冬代使用性诱剂必须在春季扬飞前期1-2周,开始挂出若干,提前做好监测准备,在扬飞前这段时间内将悬挂的诱捕器在野外安装完毕。
两两诱捕器间隔50-100m,根据林相、立地条件、气候因子,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较好、便于作业的位置(如林道边、山脊)挂设诱捕器,固定在林间树林距离地面1-2米左右高度的枝条、丫杈处,最外缘悬挂处应距离林缘5-10米之间,避免风口悬挂。
可较长时间固定挂设在一个地点,也可不定期移动式挂设诱捕器(如隔20 d~30 d移动挂设地点)。
移动式挂设诱捕器可提高诱捕效率。
3.建议及应对措施:
未受侵害区域,预防为主。
若是周边较大区域没有发生,只做一般性监测;可在较大的区域内有选择的设置监测点。
若是周边区域已有发生,应做好重点监测,在毗邻已发生危害的区域边缘,每3-5公顷应设置1个诱捕器,既作为监测手段,也作为防止其侵入的防控手段。
轻度侵害区域,以控为主,轻度侵害区域仅为零散发生,死树尚不明显,比较容易控制,应尽快采取措施,尽量将害虫诱杀,将侵害控制在已发生范围内,严防其扩散和危害加重。
中度危害区域,重度危害区域以及高度危害区域,以治为主,已造成危害的林区,其主要措施就是利用信息素诱剂尽快降低虫口密度,从减少死树,到降低危害,再到控制危害,使其危害程度逐步降低,最终达到不再造成危害。
4.用于一般性监测的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需要每7—10天对诱到的害虫进行统计。
用于重点监测的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需要每1—3天对诱到的害虫进行统计。
用于防治的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根据虫口密度,可每1-2周对诱到害虫进行处置。
5.结合查虫和更换引诱剂,定期巡视诱捕器,清理集虫胶片。
风雨过后,也要及时检查诱捕器或其构件是否松动、脱落或破损,确保诱捕器处于良好状态。
注意事项:
1、首先,根据当地的虫种选择对应的昆虫性诱剂,避免虫种错用,效果不佳。
2、诱芯应从铝袋中拿出即用,可放在冰箱冷冻(-5)保存。
各种诱芯在野外环境可持续1.5个月左右(取决于温度和风力),可视情况更换诱芯或终止诱捕。
3、各种诱芯的成分不同,换取不同种诱芯时候需要洗手,以免干扰。
4、连续使用,可以降低林区虫口密度,有效保护各类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