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常见旳修辞手法详细答题思绪
• 1、比喻
• 答题思绪:利用比喻旳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 象+特征,体现了(谁,什么样旳)(哪些)感情。
• 课内例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旳……(朱自清《春》)
• 答:利用了比喻旳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旳优美 姿态(1分),体现了作者对春旳喜爱之情(1分)。
• 答:利用了拟人旳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 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旳姿态,体现 了胡杨顽强旳精神和硬朗旳本色。
• 3、排比
• 答题思绪:使文章旳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 强调(什么)内容,或突出(什么)感情。
• 课内例一:
• 他们旳品质是那样旳纯洁和高尚,他们旳意志是那样旳坚
韧和刚强,他们旳气质是那样旳淳朴和谦逊……(《谁
• 如:他们旳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旳意志是 那样旳坚韧和刚强,他们旳气质是那样旳淳朴和谦逊, 他们旳胸怀是那样旳漂亮和广阔。
• 5、对偶:字数相等,构造形式相同,意义对称旳一对 短语或句子,体现两个相对或相近旳意思。
•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 皮厚腹中空。
•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反复某 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旳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 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旳词 语。
• 课外例二: • ……只能看到巴掌大旳一块天地。 • 答:利用了夸张旳修辞手法,突出了场地小旳特
点,使场地旳小体现得愈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 课外例三: •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注:根据详细语境回答)
• 答①:利用了夸张旳修辞手法,突出了她不胜酒 量旳特点,使她不善喝酒旳特点愈加鲜明,使人 印象深刻。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比喻的几种类型

比喻的几种类型

比喻的几种类型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

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

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天山景物记》)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反对党八股》)三、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

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

(《致橡树》)四、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

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六、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

如: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为了忘却的记念》)七、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

如: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天山景物记》)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

比兴手法的知识点总结

比兴手法的知识点总结

比兴手法的知识点总结1. 概念比兴手法,又称比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借用一种事物、形象或情境来暗示或象征另一种事物,以此来传达深层次的意义或情感。

比兴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意境和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比兴手法常用于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起着丰富表现手法和传达意义的作用。

2. 类型比兴手法包括多种形式,主要分为直接比喻、隐喻和象征三种类型。

(1)直接比喻:直接比喻是将两种事物进行直接的类比,明确地表达出相似之处。

例如,将人的勇敢比作狮子,美丽的女性比作花朵等。

(2)隐喻:隐喻是通过暗示、间接表达的方式进行比兴,不像直接比喻那样直截了当,而是通过一些隐晦的比喻来表达意义。

例如,用“星星”来比喻眼睛的明亮,用“琴弦”来比喻心弦的震动等。

(3)象征:象征是一种通过具体事物来代表抽象意义的手法。

例如,白鸽象征和平,太阳象征温暖和希望等。

3. 使用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比兴手法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恰当的事物和形象:比喻所借用的事物和形象应当具有明确的形象意义,并与被比喻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才能使比喻更加生动和形象。

(2)注意比喻的隐含意义:比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其所传达的抽象意义。

因此,在使用比兴手法时,需要注意暗示和隐含的意义,以此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内涵。

(3)合理融入文学作品:比兴手法的使用应当与整个作品的情节和主题相统一,不应突兀和牵强。

同时,比兴手法的使用应当顺应文学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氛围。

4. 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比兴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来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1)《红楼梦》中的比兴手法:《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

比如,通过黛玉的玉比作花,贾宝玉的宝比作玉等,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比兴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使人物更加丰满和形象化。

(2)《哈姆雷特》中的比兴手法: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中,通过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比喻来表达人性的悲剧和抉择。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三)运用比喻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下面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

如:她长得像她爸爸。

②表示猜度。

如:这本书好像是他的。

③表示想象。

如: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修辞一比喻

修辞一比喻

比喻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也可以称为“喻衣”)。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像”、“如”等)。

比喻的功能有以下三点:1、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

3、“比喻”句“A像B”、“C是D”的基本结构能够直接反映出使用者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能够直接透射出使用者的想像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等。

一、明喻明喻的基本构成方式是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明喻的喻词有:像、好像、就像、真像、犹、犹如、如、就如、有如、真如、恍如、若、有若、恍若、似、恰似、好比、彷佛等。

《围城》中的明喻1、船又过了锡兰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

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

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把“法国人”比作“狗”,“法国人”是本体,“像”是比喻词,“狗”是喻体。

2、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

把“自尊心”比作“泄尽气的橡皮车胎”。

3、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把“冷淡的笑容”比作是“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4、晚上近九点钟,方鸿渐在赵辛楣房里讲话,连打哈欠,正要回房去睡,李梅亭打门进来了。

两人想打趣他,但瞧他脸色不正,便问:“怎么欢迎会完得这样早?”梅亭一言不发,向椅子里坐下,鼻子里出气像待开发的火车头。

把“鼻子里出气”比作是“待开发的火车头”。

5、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

包含了两个明喻,本体分别是“雀斑”和“举止活泼”,喻体分别是“面饼上苍蝇下的粪”和“通了电”,喻词分别是“像”和“似的”,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韩太太令人厌恶而可笑的丑态。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三)运用比喻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下面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

如:她长得像她爸爸。

②表示猜度。

如:这本书好像是他的。

③表示想象。

如: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浅谈比喻与比拟、借代、象征的区别

浅谈比喻与比拟、借代、象征的区别
3. 3 从 用法 上看 象 征 和 比喻 都 是 以甲 说 乙 , 但 “ 乙”的
2 比喻 和借 代的 区别
所谓 “ 借 代 ”就 是 换 个 名 称 , 换 个 说 法; 被 替 换 的 事 物 叫做 “ 本体” , 用 来替 换 的 事 物 叫做 “ 借体” 。 这 里 所 说 的 比喻 与 借 代 的区别 , 指 的 是 借 喻 与 借 代 的 区别 。 借 喻, 其形 式 是 “ 喻 体代 替 代 本体 ” , 借 代其 形 式是 “ 以 此代 彼 ” 。 因为二 者 都 有 “ 甲代 乙” 的特点, 所以容易混淆。 笔者 在 此 以 《 梅 岭 三章 》 中 的诗 句为 例 说说 它们 的区 别 。 血 雨腥 风 应 有涯 。 人 间遍 种 自由花 。 旌 旗 十万 斩 阎 罗。 南 国烽 烟 正十 年 。 其 中第 一 句 和 第 二 句用 的 都 是 借 喻 的 修 辞 方 法, 第 三句 和 第四 句用的 都 是 借代 的 修 辞 方 法。 2 . 1从 构成 基 础 上看 “ 血 雨腥 风” : 指 大革 命失 败 后, 国民党 反 动派 对人民的血 腥镇 压 ; “ 自由花” : 指共产 主 义理 想。 在本 质上, “ 血雨腥风 ” 与国民党派 对 人民的 镇压 , 其 “ 残酷 性 ” 是 完全相 似 的 , 共产主 义的理 想与 “ 自由花” 其“ 完美性 ” 也是 相 似的 , 且本体和 喻体 分属不同类事 物 。 “ 旌旗 ” , 旗 帜 的统 称 ; 军 队在 哪作 战 , 旗 帜就 在哪 飘 扬 , 这里 “ 旌旗” 就 是 军 队 的 代称 。 “ 烽烟” , 古代 边境 有 敌 人 时在 高台 上 点 燃 起 来 做 报 警用 的 烟 火 , 烽 烟 燃 起 就 意 味 着 战 争 的 开始 , 后 泛 指 战 火 或 战 争 。“ 旌 旗” 、 “ 烽烟 ” 分别与军队、 战争相关, 本 体 和 借 体 关 系密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
2、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

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3、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

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箭头……(老舍《骆驼祥子》)
写作手法之铺垫
铺垫的作用是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等等。

举例:
1、梁衡的散文《壶口瀑布》(课本第63页)
问:作者为什么要先略写第一次看瀑布呢?
答: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

在人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2、《明湖居听书》
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

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再写琴师和黑妞,再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

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

(注意:衬托和铺垫在课文中是同时存在的,并不矛盾。

区别在于起衬托作用的只有琴师和黑妞,其它场面啦议论啊算铺垫不算衬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