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word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精选10篇)端午节呢,是我国一个很传统的节日。

自古以来都有端午节的一个设立的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呢大家也会遵循我们的一些传统习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相关内容。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篇1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

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

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

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

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

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篇2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多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比赛中,鼓声急促,众桨翻飞,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你追我赶,不相上下,既是竞渡游戏,亦是以祭神与乐人的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英国等。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15篇端午节的习俗1彝族:“都阳节”端午节是彝族的都阳节,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

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

人们惊恐万分。

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

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

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邂邪。

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

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把“端”念成了“都”,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

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培培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傣族:粽包节粽包节是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每年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

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

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苗族:花山节花山节是昭通市苗族传统节日,但因方言(支系)不同,节日活动的时间也不同。

白苗的花山节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

花苗的花山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节日到来之前,花山主办人就要在举行花山盛会的地方高高地竖起一根木杆,称为花杆。

花山场上,举行武术、斗牛、赛马、射弩和打毽子等比赛活动。

或是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寻爱寄情,互订终身。

端午吃五黄的习俗介绍汉族民间风时风俗。

流行于杭州等地。

农历五月,杭州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

端午那天,杭州人必须吃雄黄酒(以雄黄和烧酒调和,削菖蒲根加入,饮少许)、黄鱼、黄瓜、咸甲鸭蛋黄以及用黄豆饭裹的粽子,称为“吃五黄”。

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雄黄酒)。

端午节传统习俗.doc

端午节传统习俗.doc

端午节传统习俗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多少?下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端午节传统习俗:避五毒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

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节传统习俗: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传统习俗: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

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

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习俗,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习俗介绍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风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风俗。

一、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最著名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糖和各种馅料制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包裹。

包粽子已经成为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包粽子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时也需要耐心和团结。

家庭成员通常会一起包粽子,增加家庭的凝聚力和亲密感。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竞赛项目。

龙舟是一种独特的船只,通常由竹子制成,船头雕有龙头。

在比赛中,参赛队员需要齐心协力划桨,配合有节奏的鼓声。

赛龙舟有助于锻炼队员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体现了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

三、挂艾草和穿五彩线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或者窗户上挂上艾草,同时也会佩戴五彩线。

艾草被认为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和疾病的侵害。

五彩线则被认为可以抵御灾难和带来好运。

挂艾草和穿五彩线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

四、观赏龙舟和食用粽子端午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龙舟比赛,欣赏美丽的龙舟和各种装饰。

同时,人们也会品尝美味的粽子。

各地的粽子有着不同的口味和做法,有咸口的、甜口的,也有素食的、肉类的,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五、草药洗澡和佩戴香包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用草药做澡,这被认为可以驱除疾病和恶气。

同时,人们也会佩戴香包,香包通常由芳香草药制成,可以驱邪、祈福和增添香气。

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福祉的期盼。

六、重阳踏秋一些地方的端午节还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进行踏秋活动,登高赏秋景。

踏秋是秋天的户外活动,人们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并且锻炼身体。

踏秋活动也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总结: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丰富多样,既包括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彩线等传统习俗,也包括观赏龙舟、品尝粽子、草药洗澡和重阳踏秋等地方习俗。

2024年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习俗文化简介

2024年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习俗文化简介

2024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习俗文化简介最新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习俗文化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

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

竹叶甘,淡,寒。

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

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

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

2、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3、挂香囊我国许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 克丁香。

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

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什么传统节日吗?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些什么习俗吗?就让施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接下来,施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端午习俗: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