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试行)

合集下载

山洪灾害防治雨量预警指标计算方法探讨

山洪灾害防治雨量预警指标计算方法探讨

时间开始往前推, 在一定时间之内的累计降雨量称 之为 警戒 临界 雨量 。山洪 的大 小 除 了 与 降雨 总 量 、
降雨 强度 有关 外 , 还 和 流 域 土 壤水 分 饱 和 程 度 或前 期 降雨量 密切 相 关 。随 着 流域 前 期 降 雨 量 的变 化 , 山洪 预警 临界 警 戒 雨 量 值 也 会 随之 发 生 变 化 。 因 此, 在 建 立 山洪警戒 临界 雨量 指标 时 , 应 该考 虑 山洪
No .1
Ma r . 2 0l 4
口 学 术 天 地
山洪 灾 害 防治 雨 量预 警 指 标 计 算 方 法探 讨
牛 二 伟
( 长治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
摘 要 :山西省 的 山洪 灾害 防治非 工程措施 建设 正在 火热 进行 中 , 山 洪防 治预 警 指标 确 定 结果 对 洪 灾
型, 对 流域进行 产 汇 流模 拟 分 析 , 根据警戒流量 , 反
目 前, 造成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确定方法 主要 有 灾害 实例 调查 法 、 灾 害与 降雨频 率 分析法 、 产 汇流 分析法 、 内插法、 比拟法 、 单站临界雨量分析法 、 区域 临界雨 量分 析法 、 动态 临界 雨量法 等 。其 中 , 灾 害实 例调查法是无资料地区常用 的一种方法 , 它是通过
实现 防汛减 灾 目的 , 预 警 指 标 是转 移 与 撤 离 的基 本 条件 , 准确 与否 决定 了避 险效应 。 预警 指标 的确 定 主要 由两 部 分 组 成 : 一 是 水位 ( 流量 ) 指标 ; 二 是雨 量指 标 。水 位 指标 可 根 据 实地 洪水 淹没情 况来 决定 , 多 大洪水 流量 会遭 灾 , 比较直 观简 单 。一般 情况 下 , 山洪 成 灾 的原 因是 由于 局部 地 区暴雨 形成 洪水 , 导致 河水 急速 上涨 , 水位 超过 河

山洪分析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山洪分析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I

7.3 成果要求 .................................................. 17 危险区图绘制 ................................................... 18 8.1 危险区图 .................................................. 18 8.2 特殊工况危险区图 .......................................... 19 8.3 成果要求 .................................................. 19 附录............................................................... 20 附录 1 名词解释................................................. 20 附录 2 雨量预警方法 ................................................ 23 附录 2.1 代表雨量确定 ....................................... 23 附录 2.2 雨场划分 ........................................... 23 附录 2.3 经验估计法.......................................... 25 附录 2.4 降雨分析法 ......................................... 25 附录 2.5 模型分析法 ......................................... 27 附录 3 附表 ..................................................... 30 附表 1 防灾对象名录表 ....................................... 30 附表 2 设计暴雨成果表 ....................................... 32 附表 3 控制断面设计洪水成果表 ............................... 35 附表 4 防洪现状评价成果表 ................................... 37 附表 5 雨量预警经验估计法成果表 ............................. 39 附表 6 雨量预警降雨分析法成果表 ............................. 41 附表 7 雨量预警模型分析法成果表 ............................. 43 附录 4 附图 ..................................................... 45 附图 1 防洪现状评价图 ....................................... 45 附图 2 危险区划分示意图 ..................................... 46 附图 3 预警雨量临界线图 ..................................... 48 8

资料匮乏地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确定方法分析_刘媛媛

资料匮乏地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确定方法分析_刘媛媛
由于多山的地形条件,门头沟区形成了其沟域经 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农业、旅游业为主的主导产 业。而山洪灾害易发生地区恰是自然风光秀丽之处, 随着沟域经济的发展,旅游景点、度假村、农家乐越 来越多,一旦发生山洪,后果非常严重。本文以门头 沟地区王平镇韭园村为例,计算该地区准备转移临界 雨量和立即转移临界雨量。 3. 1 汇水区的划分
区域的高程数据,划分该断面上游汇水区。利用高
清晰遥感影像数据和 DEM 数据,提取 该 汇 水 区 内
的山洪沟的分布、走向、沟宽、主沟长以及坡降等
参数。
( 2) 根据历史洪灾情况或山洪沟的堤防防洪标
准,分析提出各断面的控制水位,如预警水位、准备
转移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作为临界水位。通过水力学
计算确定,该控制断面在各临界水位下,对应的流量
1引言
山丘区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是山洪灾害 防治规划中的重要技术问题,临界雨量的确定是山洪 灾害预警的技术指标,更是重要基础。在一个流域或 区域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和强度时,该流 域或区域发生山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 把这时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称为该流域或区域的临 界雨量( 强) [1]。对于资料条件好的地区,山洪灾害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简便、直观、易行且成果合理可 靠,但对于雨量站点稀少,或缺乏雨量资料的区域或 流域临界雨量分析计算难度大[2]。
水利水电技术 第 45 卷 2014 年第 8 期
资料匮乏地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 确定方法分析
刘媛媛,胡昌伟,张红萍,刘 舒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防洪抗旱减灾所,北京 100038)
摘 要: 结合北京山丘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的实践经验,利用统计学、水文、水力学的分析方法,
计算了临界流量对应的临界频率,分析了该概率的累积分布区间点,进而确定了资料匮乏地区临界雨

最新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2003版

最新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2003版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2003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试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三年十二月目录1、典型区确定 (2)2、资料收集 (3)3、临界雨量分析计算 (8)4、无资料山洪灾害区域临界雨强分析方法 (13)5、临界雨量分析计算实例 (16)6、小结 (34)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对规划中涉及的有关定义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界定与阐述,但由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前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所做工作不多,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在技术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以指导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划工作。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强)分析计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也是规划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如降雨区划中也要考虑临界雨量这个指标),更是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的重要基础,本《细则》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在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面的延伸、拓展和细化。

在一个流域或区域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和强度时,该流域或区域发生山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

把这时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称为该流域或区域的临界雨量(强)。

临界雨量(强)是一项指标,对于山洪灾害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山溪洪水、滑坡、泥石流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不尽相同,三种灾害相对独立的区域或流域应分类进行分析计算,以某一种灾害为主,三种灾害难以分开,也可合并进行分析计算,即假定区域或流域内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相同。

通过灾害与降雨量直接建立关系,各种灾害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的方法是一致的。

因此,本《细则》介绍的方法对于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来说是通用的。

对于资料条件好的区域或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方法简便、直观、易行且成果合理可靠,但对于雨量站点稀少,或缺乏雨量资料的区域或流域临界雨量分析计算难度大。

本《细则》根据水文部门现有雨量站网的雨量资料(这些站有些可能不设在山洪沟或泥石流沟流域内),并利用气象站网雨量资料进行补充,分析计算典型区域的临界雨量,在先分析算单站临界雨量的基础上,然后分析计算山洪灾害区域的临界雨量,也可直接分析计算典型区域的临界雨量(假设该区域内临界雨量相等),通过湖南省典型实例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证明是现实可行的。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临界雨量计算方法临界雨量计算方法临界雨量计算方法1、水位/流量反推法假定降雨与洪水同频率,根据河道控制断面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最高水位指标,由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对应的流量,由流量频率曲线关系,确定特征水位流量洪水频率,由降雨频率曲线确定临界雨量,但此方法没有考虑前期影响雨量。

2、暴雨临界曲线法暴雨临界曲线法从河道安全泄洪流量出发,由水量平衡方程,当某时段降雨量达到某一量级时,所形成的山洪刚好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如果大于这一降雨量将可能引发山洪灾害,该降雨量称为临界雨量。

位于曲线下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在河道安全泄洪能力以内,为非预警区,位于曲线上或上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超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为山洪预警区。

3、比拟法比拟法的基本思路为,对无资料区域或山洪沟,当这些区域的降雨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情况等)、气象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年均雨量等)、水文条件(流域面积、年均流量、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等条件与典型区域某山洪沟较相似时,可视为二者的临界雨量基本相同。

4、水动力学计算方法水动力学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并考虑降雨和下渗,对山洪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特点,为防御山洪灾害提供了临界雨量计算方法新技术。

但由于计算参数,如阻力系数和下渗变量等,增加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流域地质、地貌等数据以及典型山洪观测资料等也是此计算方法中必不可少的。

5、实测雨量统计法根据区域内历次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表,基于大量实际资料,统计区域及周边邻近地区各雨量站对应的雨量资料,取各站点各次山洪过程最大值的最小值为各站的单站临界雨量初值,计算各次山洪过程各个站点的各时间段最大值的面平均值,取面平均值的最小值为区域临界雨量初值。

在初值的基础上,确定单站和区域临界雨量的变幅,取该变幅的取值区间为临界雨量。

上述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所针对的流域面积大小不等,大部分方法是基于大于 200 km2 的流域建立的;有的方法要求有较为详细和配套的水文资料,这对于我国山区水文资料非常匮乏的实际情况,应用非常有限,难以大面积推广到其他流域;此外,这些方法大部分是基于统计分析的,没有相应的数理基础。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XX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目录1、技术方案建议书 (6)1.1基本概况 (6)1.2需求分析 (6)1.2.1监测预警业务分析 (6)1.2.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7)1.2.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7)1.2.4性能需求 (9)1.3建设内容及目标 (10)1.3.1建设目标 (10)1.3.2建设内容 (10)1.4系统总体设计 (11)1.4.1设计原则 (11)1.4.2设计依据 (12)1.4.3系统结构 (13)1.4.4系统数据流程 (14)1.5系统分项设计 (16)1.5.1监测系统 (16)1.5.1.1系统概述 (16)1.5.1.2设计原则 (16)1.5.1.3系统拓扑结构 (17)1.5.1.4系统详细设计 (18)1.5.1.5主要硬件设备 (26)1.5.1.6系统性能指标 (27)1.5.2预警系统 (28)1.5.2.1系统概述 (28)1.5.2.2设计原则 (28)1.5.2.3预警指标的确定 (28)1.5.2.4详细设计 (31)1.5.2.5系统功能 (36)1.5.2.6预警系统流程 (36)1.5.2.7主要设备配置 (38)1.5.2.8系统性能指标 (38)1.5.3监测预警平台 (39)1.5.3.1系统概述 (39)1.5.3.2平台组成 (39)1.5.3.3硬件平台设计 (40)1.5.3.4软件设计平台 (46)1.5.4预案编制 (47)1.5.4.1编制目的 (48)1.5.4.2编制依据 (48)1.5.4.3编制原则 (48)1.5.4.4县级与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48)1.5.4.5村级预案 (51)1.5.5宣传、培训及演练 (53)1.5.5.1宣传 (53)1.5.5.2培训 (53)1.5.5.3演练 (54)1.6主要设备性能、质量及技术参数 (55)1.6.1便携式计算机 (55)1.6.2微机工作站 (55)1.6.3激光打印机 (55)1.6.4传真机(县级) (55)1.6.5传真机(乡镇级) (55)1.6.6锣 (55)1.6.7翻斗式雨量计 (55)1.6.8气泡式水位计 (55)1.6.9RTU遥测终端 (55)1.6.10GPRS模块 (55)1.6.11太阳能电池板 (55)1.6.12免维护蓄电池 (55)1.6.13充电控制器 (55)1.6.14信号避雷器 (55)1.6.15监控计算机 (55)1.6.16路由器 (56)1.6.17防火墙 (56)1.6.18服务器 (56)1.6.19灾备服务器 (56)1.6.20视屏转换器 (56)1.6.21网络机柜 (56)1.6.22交换机 (56)1.6.2310KW电启动发电机 (56)1.6.2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56)1.6.25手摇警报器 (56)1.7货物组件配置(P141-143) (56)2、安装方案 (56)2.1编制目的 (56)2.2施工设计原则 (57)2.3组织机构 (57)2.4现场管理计划 (59)2.4.1施工总体布置 (60)2.4.2施工流程管理 (61)2.4.3施工组织措施 (63)2.4.4技术设计协调 (63)2.4.4.1设计联络会 (63)2.4.4.2技术设计协调 (64)2.4.5现场安装调试 (64)2.4.5.1设备运输 (66)2.4.5.2设备安装及调试 (66)2.4.5.3系统整体测试 (69)2.4.6施工设备管理 (69)2.5质量管理体系 (69)2.5.1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 (69)2.5.2质量保证体系 (71)2.5.3质量保证期及承诺 (76)2.5.4质量保证措施 (76)2.6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78)2.6.1施工安全 (78)2.6.2硬件安全 (79)2.6.3软件安全 (80)2.7环境保护体系与措施 (81)3、检验、调试与验收建议书 (81)3.1系统出厂检验 (81)3.2现场开箱检验 (82)3.3系统安装调试检验 (83)3.4系统软件测试 (85)3.5系统整体测试 (86)3.6系统试运行检验 (86)3.7验收方案 (87)3.8质量保证期检验 (89)4、售后服务计划 (89)4.1售后服务 (89)4.1.1售后服务机构 (89)4.1.2售后服务流程 (90)4.1.3售后服务方式 (91)4.1.3.1热线服务 (91)4.1.3.2远程网络服务 (91)4.1.3.3现场服务 (92)4.1.4售后服务期限 (92)4.1.5售后服务承诺及处罚措施 (92)4.1.6售后服务内容 (92)4.2技术培训 (94)4.2.1培训目标 (94)4.2.2技术培训措施 (94)4.2.2.1现场培训 (94)4.2.2.2维护培训 (95)4.2.2.3操作使用培训 (95)4.2.2.4培训考核 (95)4.2.3培训内容 (96)4.2.4培训质量保证介绍 (97)4.3技术升级 (97)5、技术服务 (97)5.1咨询服务 (97)5.2技术指导或现场排除故障 (97)5.3紧急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98)5.4项目跟踪及技术支持 (98)5.5备件更换 (99)5.6系统扩充、升级支持服务 (99)5.7持续的服务保障体系 (99)6、进度安排 (100)6.1总进度计划 (100)6.2各控制性工期计划 (100)6.2.1设计进度计划 (100)6.2.2采购进度计划 (101)6.2.3土建工程进度计划 (101)6.2.4软件研发及测试计划 (101)6.2.5联合测试间 (101)6.3供货计划保证措施 (102)6.4工期承诺书 (106)1、技术方案建议书1.1基本概况1.2需求分析1.2.1监测预警业务分析监测预警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图1监测预警流程图1.2.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1.水雨情监测为了能快速、合理的对洪水及其发展趋势做出预警,预先制定防洪抢险调度方案,充分发挥预警工程设施的效能,本期项目需在阳新县完成基础雨情、水情信息采集网的建设,具体建设需求如下:1)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雨量和水位实现自动采集,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时效性。

孔凡哲——山洪灾害预警指标计算方法

孔凡哲——山洪灾害预警指标计算方法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培训班印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计算方法
二〇一四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பைடு நூலகம்............................................................1 1.1 基本概念............................................................................................................................1 1.2 山洪预警的分级................................................................................................................1 1.3 预警指标............................................................................................................................1 1.3.1 预警指标的分类.....................................................................................................1 1.3.2 预警指标的分级.....................................................................................................1 1.3.3 预警指标确定..........................................................................................................2 1.3.4 预警指标阈值分析..................................................................................................3 1.4 思路与方法........................................................................................................................3 1.5 预警指标分析流程............................................................................................................3 1.5.1 临界雨量分析流程.................................................................................................3 1.5.2 临界水位的分析流程.............................................................................................4 1.5.3 临界流量的分析流程.............................................................................................4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探讨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探讨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探讨发表时间:2016-11-14T11:35:07.21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3期作者:邱艳蓉[导读] 临界界雨量指的是一个指标,它对山洪灾害起到预防作用。

雅安市汉源县水务局【摘要】临界界雨量指的是一个指标,它对山洪灾害起到预防作用。

是某一区域或流域在某个时间段中的降雨量超于或达到一定强度和等级,这个区域或流域将会出现一些山洪灾害如泥石流、山溪洪水、滑坡等,这时候的降雨强度或降雨量就被称作为临界雨量。

选用水文部门目前雨量站网的雨量数据,并且充分运用气象站网数据作为参照,分析了临界雨量的计算方式,另外对无资料区域和资料不全及流域临界雨量的具体核算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照。

【关键词】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探讨 1、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意义重大现在我们国家跟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灾害对政府和人们所造成的伤害和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某些城市陆续发生较为严重的山洪灾害,频率也变得更高了,所以,有必要对山洪灾害做有到效的预防,这一点非常重要。

降雨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假若降雨达到或超过一定的强度或等级就可能会引发山洪灾害,对于山洪灾害的预报临界雨量在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流域面积不大,山洪沟坡度很陡,从降雨出现到山洪灾害发生有时候只有很短的十几分钟,时间最长的也只是几个小时或十几小时,山洪灾害势头较猛烈,预报能起到的预见期太短了,所以为了得到更长的预见期,预报只要预测出了山洪灾害区域及流域的降雨量达到或越于临界雨量,就可以发布该地区的灾害预报,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发布灾害警报等级。

因此,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确认和分析计算对山洪灾害的预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如何划分山洪灾害典型区 2.1怎么确定典型区域要想确定典型区域首先得考虑以下这些因素:第一区域内按面积及实际情况具有一定数量的雨量站点,并且要分布平均,对于以往发生的山洪灾害的调查资料和记录一定要详尽和完整,各个雨量站点还要具备在序列与时间上较为完整的雨量资料、水文资料、气象资料和地质资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试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三年十二月目录1、典型区确定 (2)2、资料收集 (3)3、临界雨量分析计算 (8)4、无资料山洪灾害区域临界雨强分析方法 (13)5、临界雨量分析计算实例 (16)6、小结 (33)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对规划中涉及的有关定义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界定与阐述,但由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前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所做工作不多,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在技术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以指导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划工作。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强)分析计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也是规划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如降雨区划中也要考虑临界雨量这个指标),更是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的重要基础,本《细则》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在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面的延伸、拓展和细化。

在一个流域或区域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和强度时,该流域或区域发生山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

把这时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称为该流域或区域的临界雨量(强)。

临界雨量(强)是一项指标,对于山洪灾害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山溪洪水、滑坡、泥石流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不尽相同,三种灾害相对独立的区域或流域应分类进行分析计算,以某一种灾害为主,三种灾害难以分开,也可合并进行分析计算,即假定区域或流域内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相同。

通过灾害与降雨量直接建立关系,各种灾害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的方法是一致的。

因此,本《细则》介绍的方法对于三种灾害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来说是通用的。

对于资料条件好的区域或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方法简便、直观、易行且成果合理可靠,但对于雨量站点稀少,或缺乏雨量资料的区域或流域临界雨量分析计算难度大。

本《细则》根据水文部门现有雨量站网的雨量资料(这些站有些可能不设在山洪沟或泥石流沟流域内),并利用气象站网雨量资料进行补充,分析计算典型区域的临界雨量,在先分析算单站临界雨量的基础上,然后分析计算山洪灾害区域的临界雨量,也可直接分析计算典型区域的临界雨量(假设该区域内临界雨量相等),通过湖南省典型实例的临界雨量分析计算,证明是现实可行的。

同时本《细则》也给出了资料缺乏和无资料区域或流域临界雨量的插补分析方法。

《细则》编制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编制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本《细则》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工作中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1、典型区确定典型区域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主要条件。

(1)区域内应有一定数量的雨量站点(平均单站控制面积在200~300km2以下,资料条件差的地区可适当放宽),且分布比较均匀;具有较完整、详细的山洪灾害历史发生记录或调查资料;各站点具有时间序列较完整的雨量资料、一定的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和气候资料。

(2)区域内人口密度较大,具有典型山洪灾害地理特征,山洪灾害频繁,受灾情况严重。

(3)典型区域可以是一个流域,也可以是一个区域,在划分典型区域边界线时,区域内可包含若干条完整的流域面积不超过200km2的小流域,应尽量避免将小流域分割开,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相差不大。

2、资料收集2.1典型区域确定后,开始收集、整理典型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文气候特征、流域及河道特征资料。

2.1.1自然地理概况资料主要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支流(沟)水系分布情况等。

2.1.2典型山洪灾害区域特征资料主要包括: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填写表2.1。

表2.1典型山溪洪水区域及河道特征值表水系流域名称流域面积(km2)河道长度(km)河道比降(‰)备注2.1.3多年平均降雨概况(多年平均1-12月雨量分布),填写表2.2。

表2.2地区多年月均降水量统计表(单位:mm)站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2.1.4典型山洪灾害区域各种比例尺最新地形图,根据规划区1:5万或1:1万地形图量算区域控制断面以上流域及河道特征值。

2.2搜集典型区域内现有气象台(站)、雨量站、水文站(包括水文实验站和水位站)的分布情况,并按表2.3统计各站的观测内容、观测系列;按1:100万比例尺绘制本省站网水系分布图,并将站点标注在图上,以全面了解区域内的气象、雨量及水文(水位)站点分布情况。

收集典型山洪灾害区域内气象、雨量、水文测站历年气象、雨量及水文资料观测方法、资料整编、有关系数(如浮标系数)取用情况等;并收集水文、水位站基面及各种基面之间的转换关系等。

表2.3典型区域内水文站和雨量站观测情况统计表站名所在流域所在地控制面积(km2)观测内容及观测年限基面备注雨量水位流量泥沙2.3搜集典型区域已有的最新暴雨等值线图、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

包括最大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暴雨等值线图和对应的统计参数(均值、偏态系数Cv、离差系数Cs)等值线图。

2.4搜集典型区域山洪灾害多发期雨量站历年降雨资料。

内容包括山洪灾害多发期逐日降水资料、历年分时段最大降雨量的特征值(包括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最大降雨系列)及降雨过程,暴雨中心位置及笼罩面积等。

搜集各时段最大暴雨系列时统一填写表2.4。

表2.4典型山洪灾害多发区域站暴雨特征值表年份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备注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2003最大平均注:1.表中时间指最大时段雨量所发生的起始时间,雨量为相应时段内年最大雨量。

2.表中资料系列从建站观测时开始至2003年。

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中未列12小时这个时段,据本细则分析,有条件且为影响山洪灾害重要时段应考虑增列。

2.5历史山洪灾害水文气象调查资料,包括降水资料、有关研究分析报告、山洪灾害区域内及邻近区域降雨持续时间、降雨强度、山洪灾害发生过程总雨量和强降水发生前的异常天气特征等,历史洪水水位和实测成灾洪峰水位、洪峰流量、发生时间、历史暴雨和历史成果的可靠程度评价、山洪灾害发生过程、暴雨开始至灾害发生的时间间隔、各地方志中有关山洪灾害的描述等。

2.5.1搜集历次山洪灾害对应的区域内降水过程的逐时段降水资料,统计过程总雨量。

逐时段降雨(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最大降雨量,并填写表2.5。

表2.5典型区域山洪暴发时对应站暴雨特征值表山洪灾害发生时间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过程雨量过程历时备注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雨量时间……2003最小最大平均注:1.表中时间指山洪暴发对应的降雨过程中最大时段雨量所发生的起始时间,雨量为山洪暴发对应的降雨过程中最大时段雨量。

2.表中资料系列从建站观测时开始至2003年。

3.备注希望注明灾害情况,有详细资料,可另页附上。

2.6搜集典型区域山溪洪水灾害分析有关的水文资料,主要有水位、流量、河道比降、纵横断面、已有的历史暴雨洪水调查资料及有关山洪记载的历史文献资料等。

其中,水位资料为山洪灾害发生期洪水位要素摘录表;流量资料为山洪灾害发生期洪水要素摘录表。

搜集实测洪水比降、根据实测资料率定的河道糙率等。

2.7若区域内尚有未调查的暴雨、洪水及灾情时,应对其进行详细调查;或虽曾进行过调查但近期又出现过山洪灾害时,应进行补充调查。

调查内容应尽可能细致,包括致灾暴雨发生开始时间、暴雨持续时间、暴雨量级、暴雨开始至灾害发生的时间间隔、最大暴雨强度、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山洪河道基本概况等。

同时应作好调查记录,包括被调查人年龄、住址、是否亲历该次灾害、文化程度、对灾害的描述情况、灾害痕迹调查测量情况等,并对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做出相应评价。

对引发山洪灾害的暴雨、洪水进行调查时,应统一按表2.6填写有关内容。

当搜集已有的山洪灾害暴雨、洪水调查资料时,也应统一填写表2.6。

2.8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包括水土流失、泥沙、地质、遥感、遥测及雷达测雨资料等。

收集的所有资料,除雨量、灾害时间等资料直接用于临界雨量分析计算外,其它资料,则用来进行灾害区综合条件的类比、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及程度的综合判断,并对临界雨量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及比拟采用等。

表2.6山洪灾害暴雨、洪水调查记录表序号山洪灾害发生位置山洪灾害类型山洪灾害发生时间调查时间降雨开始时间最大雨强出现时间降雨历时总雨量最大雨强山洪灾害发生时间最大雨强至灾害发生的时距降雨发生至灾害发生时距调查最高水位调查最大洪水流量可靠性评定mm/h mm/3hmm/6h mm/12hmm/24h注:1.山洪灾害的暴雨、洪水调查时,应填写详细的调查记录。

记录中应详细记录被调查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文化程度、对调查内容及灾情的描述等,同一调查点至少访问3人以上;调查人至少2人。

2.表中各项内容应尽量调查,确实无法调查的项目可空缺,但需说明原因。

泥石流山洪灾害,还应尽量调查10分钟雨强和30分钟雨强。

3.当搜集的过去调查资料不能满足规划需要时,还应进行补充调查。

3、临界雨量分析计算临界雨量按灾害种类划分为山溪洪水灾害临界雨量、泥石流灾害临界雨量、滑坡灾害临界雨量,因典型区域内泥石流、滑坡灾害较少且缺乏相关资料,临界雨量可合并进行分析计算(假定三者临界雨量相同)。

如泥石流灾害和滑坡灾害资料较好,临界雨量应分别进行分析计算,方法相同;按范围又可以划分为单站灾害临界雨量和区域灾害临界雨量。

下面介绍单站临界雨量及区域(可以是一条山洪沟或泥石流沟,也可以是多条)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方法。

3.1单站临界雨量分析计算并利用其分析区域临界雨量3.1.1资料统计首先根据区域内历次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表,收集区域及周边邻近地区各雨量站对应的雨量资料(区域内有的地方可能未发生山洪,但雨量资料也应一并收集),以水文部门的雨量资料为主,气象站网和实地调查雨量资料作为补充。

确定对应的降雨过程开始和结束时间,降雨过程的开始时间,是以连续3日每日雨量≤1mm后出现日雨量>1mm的时间;降雨过程的结束时间是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这里确定的是降雨过程统计时间,如灾害发生后降雨仍在持续,灾害会加重)。

过程时间确定后,在每次过程中依次查找并统计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最大雨量,过程总雨量及其每项对应的起止时间。

如果过程时间长度小于对应项的时段跨度,则不统计(如降雨过程小于12小时,则不统计12小时、24小时最大雨量及其起止时间),但过程雨量必须统计。

当降雨过程时间较长时(例如过程时间超过3天),降雨强度可能会出现2个或以上的峰值,则统计最靠近灾害发生时刻各时间段最大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