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复习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复习范围

名词解释:1、刚性角:每个台阶的宽度和高度的比值以max角的正切值,台阶宽度与高度比值的允许值所对应的角度以称之为刚性角。
max2、下拉荷载:对于单桩基础,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的累计值即为下拉荷载。
对于群桩基础中的基桩,尚需考虑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即其下拉荷载尚应将单桩下拉荷载乘以相应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予以折减。
3、软土地基: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
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
其中淤泥和淤泥质土是软土的主要类型。
4、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6、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或松散地基中设置由散体材料或弱胶结材料构成的加固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外荷载,这种由两种不同强度的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7、扩展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8、倾斜:倾斜是指独立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以%。
表示。
9、沉降差:两相邻独立基础中心点沉降量之差,△s=s1-s2。
框架结构和地基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10、沉降量:独立基础或刚性特别大的基础中心的沉降量。
11、地基承载力:地基在变形容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通俗点说,就是地基所能承受的安全荷载。
12、常规设计:因其尺寸及刚度均较少,结构简单,计算分析时将上结构'基础和地基简单地分割成彼此独立的三个组成部分,忽略其刚度的影响,分别进行设计和验算,三者之间仅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这种设计方法称为常规设计。
基础工程复习题一

复习题一填空
1、基础工程的研究对象(地基)与(基础问题)。
2、地基变形特征值,实际上就是广义变形,一般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四种。
3、作用在地基与基础上的计算荷载分为(恒载(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三类。
4、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将土式样划分为四个质量等级,(不扰动)、(轻微扰动)、(显著扰动)、(完全扰动)。
5、平板静载试验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6、勘察场地的建筑适宜性主要决定于场地的稳定性和场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性两方面。
7、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8、浅基础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9、预制混凝土桩包括(矩形桩)和(预应力空心管桩)。
10、挤土桩包括(挤土灌注桩)、(挤土预制桩)。
11、单桩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分析方法主要有(解析法)、(数值法)和(半解析曲线拟合法)。
12、垫层质量检验包括(分层施工质量检查)和(工程质量验收)。
13、强夯法设计的主要参数有:(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
(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夯击点布置)和(处理范围)。
1。
《基础工程》总复习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1.选择地基基础类型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①建筑物性质②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天然地基:地基内是良好的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良好的土层时,一般将基础直接做在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3.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把基础做在这种经过人工加固后的土层上。
这种地基就叫人工地基。
4.桩基础:在地基中打桩,把建筑物支撑在桩台上,建筑物的荷载由桩传到地基深处较为密实的土层。
这种基础叫做桩基础。
5.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或大于基础宽度,且把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
这种基础叫做深基础。
6.浅基础: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不必考虑侧面摩擦力的基础。
7.浅基础的分类:①单独基础或称独立基础:柱的一般情况下的基础②条形基础:墙下基础通常是连续设置成长条形,称为条形基础③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当柱子或墙传来的荷载较大,但地基土较软弱,用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都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或者地下水位常年在地下室的地坪以上,为了防止地下水渗入室内,往往需要把整个房屋底面做成一片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房屋的基础,称为筏形基础。
为了增加基础板的刚度,以减小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物往往把地下室的地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刚度很强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称为箱形基础④壳形基础8.刚性基础或称为无筋扩展基础:由砖、砌石、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做成满足刚性角要求的基础。
9.扩展基础:当基础的高度不能满足刚性角要求时,可以做成钢筋混凝土基础,用钢筋承受基础底部的拉应力,以保证基础不发生断裂的基础10.基础的埋置深度: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不宜浅于0.5m,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11.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①建筑物地用途、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与大小②地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③寒冷地区土的冻胀性和地基的冻结深度12.土冻结后,水分转移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土的冻胀现象。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基: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地层。
2.基础:介于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部分,即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
3.刚性基础:指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柔性基础:用钢筋砼修建的基础。
4.基础埋置深度:指基础底面至地面的距离。
5.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
其下的土层为下卧层。
6.相对刚度:在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下“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比。
7.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的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8.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9.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指单桩在树下是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地基土和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保证,沉降变形在容许范围内时所承担的最大荷载值。
10.预压法:预压法是在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建筑场地进行加载预压,使地基的固结沉降基本完成和提高地基土强度的方法。
11.土工合成材料:以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用于岩土工程的新型材料。
土工织物和土工膜的总称。
12.托换技术:指解决原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需要加固或改建问题;解决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工程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
13.桩式托换:包括所有采用桩的型式进行托换的方法总称。
14.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显著下沉的黄土。
15.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16.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性黄土在某一压力下浸水后开始出现湿陷现象时的压力。
17.三七灰土:三分石灰和七分粘性土拌匀后分层夯实。
18.一步灰土:施工时常用每层虚铺220—250mm,夯实后成150mm来控制,称为一步灰土。
19.群桩效应:指群桩基础收竖向荷载作用后,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端阻力、桩侧阻力、沉降的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之和,沉降量则大于单桩的沉降量。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土压力计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基础工程的复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和复习。
题目1:什么是基础工程?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基础工程是指在建筑物或结构物的下部,为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1. 确保结构物的稳定性,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损坏。
2. 合理分配荷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题目2:简述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在不产生剪切破坏的条件下,能够安全承受的最大压力。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1. 土的物理性质,如土的类型、密实度、含水量等。
2. 土的力学性质,如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
3. 地基的应力历史和应力状态。
4. 地下水位的高低。
题目3:什么是土压力?请简述土压力的分类及其计算方法。
答案:土压力是指土体对结构物(如挡土墙、基础等)施加的压力。
土压力可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
计算方法如下:1. 主动土压力:当土体试图离开结构物时,土体对结构物的压力较小,可通过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
2. 被动土压力:当土体被结构物推挤时,土体对结构物的压力较大,同样可通过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但取值相反。
3. 静止土压力:土体在自然状态下对结构物的压力,可通过土压力系数和土的单位重量计算。
题目4:什么是桩基础?桩基础有哪些类型?答案: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形式,通过将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土层或岩石上,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桩基础的类型主要包括:1. 预制桩:预先制作好的桩,通过打桩机打入土中。
2. 灌注桩:在土中钻孔后,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
3. 钢管桩:使用钢管作为桩体,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防腐性能。
4. 钢筋混凝土桩: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提高桩的抗弯性能。
基础工程复习题

1.某地下室基坑深5m ,坑底以下为黏土隔水层,厚度为4m ,重度为20kN/m 3,黏土层下为粗砂层,粗砂层中存在承压水。
问作用于黏土层底面的承压水的压力值超过多少时,坑底黏土层有可能被顶起而破裂?( )。
(A )20kPa (B )40kPa (C )70kPa (D )90kPa2.某轴心受压柱传至地面的荷载标准值kN F k 800=,基础埋深m 2.2,底面尺寸为m m 3.23.2⨯。
自地面起的土层分布依次为:杂填土,厚m 2.2,3/16mkN =γ;黏土,厚m 3,3/5.19m kN =γ;淤泥质黏土,厚m 5。
取地基压力扩散角023=θ,则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时,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的值接近于( )。
(A )11.12kPa (B )15.8kPa (C )35.7kPa (D )45.5kPa3. 某承重墙厚240mm ,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至少为1000mm ,若采用砖基础并按二皮一收砌法施工,则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至少应为( )。
(A )6 (B )7 (C )8 (D )94、某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2m×2m ,基础埋深d =1.6m ,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4.0m ,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米,γ=18.0kN/m 3;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为5米,γ=19.0kN/m 3,φk =22º,C k =16kPa ;第三层为淤泥质粘土,层厚为6米,γ=17.0kN/m 3,φk =11º,C k =10kPa 。
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理论公式计算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 )(A )185kPa(B )200kPa(C )221 kPa(D )245kPa5. 某条形基础上部结构荷重为F k =180kN/m ,经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110kPa ,基础埋深为d =1m ,条形基础最小宽度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A. 1.0m ;B. 1.5m ;C. 2.0m ;D. 2.5m 。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知识要点)1、基础工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2、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3、基础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4、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地基与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5、公路桥梁的作用,按其随时间变化的性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
6、作用效应组合的概念和作用:为了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和适用,需要根据作用的特性、桥梁结构的特性、施工方法以及桥位处的环境因素,针对结构的不同状况、不同安全等级、不同设计或验算内容,确定各种作用效应的取舍以及各种作用效应对结构的共同效果(叠加值)。
为什么要进行作用效应组合:根据荷载的作用效果,分析判断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计算比较,作为桥梁的地基和基础的控制设计7、浅基础与深基础有哪些区别?浅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基础的方法,故有时称按此法施工的基础为明挖基础。
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也比较简单。
深基础埋入地层较深,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较浅基础复杂,在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影响。
在深水中修筑基础,有时也可采用深水围堰清除覆盖层,按浅基础形式将基础直接放在基岩上。
但施工方法较复杂。
8、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分类根据受力条件及结构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两大类。
刚性基础: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内容容许应力大于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断面不会出现裂缝,,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
特点: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
缺点是自重大。
柔性基础: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基础悬出部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超过了基础圬工的强度极限值,为了防止基础在断面开裂甚至断裂而在基础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
9、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基础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沉降有什么影响?基础埋置深度:指地面或一般冲刷线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基础工程学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学复习资料
导言
基础工程学是工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为工程师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基础工程学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土力学
1. 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
- 土壤的密实度
- 土壤的含水量
2. 土壤的力学性质
- 土壤的剪切强度
- 土壤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 土壤的渗透性
3. 深基坑支护
- 基坑开挖的原理和方法
- 基坑支护的原理和方法
- 基坑支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二、结构力学
1. 结构的受力分析
- 结构的静力平衡
- 结构的受力特点
- 结构的内力计算
2.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 结构的局部稳定性
- 结构的失稳模式
3. 结构的振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下列矿物质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B )。
A. 伊利石B. 蒙脱石C. 高岭石D. 石英29. 土的自重应力随深度( A )A. 单调增加B. 单调减小C. 保持不变D. 有极大值30. 基底压力的实际分布为 ( A )A. 曲线分布B. 三角形分布C. 梯形分布D. 均匀分布31. 均布条形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最大剪应力在( B )A. 基底中心线B. 基础边缘处C. 基底中心线以下某一深度处D. 不确定32. 可按平面问题计算附加应力的均布荷载分布区域为( C )A.圆形B.正方形C.条形D.矩形33.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可应用(C )A.材料力学公式B.条分法C.角点法D.分层总和法34. 计算地基附加应力采用的外荷载为( B )A.基底压力B.基底附加压力C.地基压力D.地基净反力35. 有面积相同的矩形基础和正方形基础,其基底附加压力均布且大小相同,地基为均质土,在基础中点下同一深度 d ( d > 0 )处,二者中产生较大附加应力的是( D )。
A. 可能是正方形基础,也可能是矩形基础B. 矩形基础C. 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D. 正方形基础。
36. 某柱下方形基础边长2m ,埋深 d=1.5m ,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 F= 800kN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 处,则基底压力等于( C )。
A.210 kPaB. 215 kPaC.220kPaD. 230kPa37. 地基表面作用着均布的矩形荷载,由此可知,在矩形的中心点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B )。
A.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B.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C. 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D.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38. 一矩形基础短边尺寸B,长边L,在长边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载为F+G,试问当基底最小压应力等于零时,最大压应力等于( B )。
A. B. 2 C. 3 D. 439. 在相同的基底附加应力作用下,均布方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比条形荷载( D )A.稍大B.稍小C.相等D.小得多40. 某均值地基土,重度,则深度1.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等于( A )。
A. 25.05 kPaB. 21.5kPaC. 32.65kPaD.24.9kPa41. 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是、的函数,其中是( B)。
A. 矩形荷载短边长度B. 三角形荷载分布方向的边长C. 矩形荷载长边长度D. 三角形荷载最大值所对应的边长42. 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同,问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下产生的附加应力大(A)。
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43. 自重应力在均匀土层中呈( C )分布A.折线分布 B.曲线分布 C.直线分布 D.均匀分布44.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 ,重度;第二层粘土,厚5m ,重度为,饱和重度,地下水位距地表5m ,试求地表下6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 )。
A. 99.8 kPaB. 109.8 kPaC. 111 kPaD. 109.2 kPa54. 常以局部倾斜为变形特征值的结构是 ( D )A. 框架结构B. 排架结构C. 高耸结构D. 砌体结构55.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 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56. 在同一均质土场地有埋深相同的两矩形基础,其基底压应力相同,长宽比相同,但基础尺寸大小不同,则两基础沉降量的关系是( C )。
A.大基础和小基础的沉降量相同B.小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大基础的沉降量C.大基础的沉降量大于小基础的沉降量D.无法判断92. 一矩形基础短边B ,长边L ,在长边方向作用的偏心荷载为F+G,试问当基底最小压应力等于零时,最大压应力等于 ( B ) A. B.C. D.93. 计算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内力时,荷载采用 ( B )A.基础压力B.地基净反力C.地基反力D.地基附加压力94. 以下基础形式中不需要按刚性角要求设计的是( D )。
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B. 墙下条形砖基础C.毛石基础 D.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95. 对无筋扩展基础要求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是因为( D )。
A. 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 B.限制基础底面宽度要求C.地基承载力低 D. 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较低96. 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是由于( A )。
A. 柱周边处基础高度不足 B.地基承载力不足C.基底面积过小 D.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97. 各种型式的刚性基础的共同点在于( D )。
A. 均为墙下条形基础 B.均为柱下独立基础C.均由砖、毛石砌筑而成 D. 均由脆性材料组成98. 某中心受压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传至设计标高处竖向轴压荷载,基础埋深d , 地基土重度γ。
地基净反力是(B )。
A. B. C. D.99. 某柱传给基础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200,基础埋深为1.5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 则该柱下基础的最小底面积为( A )A. 1.54m2B. 1.62m2C. 1.3m2D.1.8m2100. 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标准值,基础埋深,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则该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为( A )A. 1.125mB. 1.2mC. 1.1mD. 1.0m 101. 可具有补偿作用的基础是( D )A.单独基础B.条形基础C.交梁基础D.箱形基础102.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 D )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 B.边跨跨距 C.地基承载力 D.基础底板厚度103. 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A )。
A.1/6 B.l/3 C.l/10 D. l/2 104. 以下不属于浅基础的基础型式是( D )。
A.柱下条形基础 B.筏板基础 C.柱下独立基础 D.沉井105. 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B)。
A.基础底板被拉裂 B.柱子周边沿45度斜面拉裂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 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106. 在计算( C )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 B.验算地基承载力 C.基础底板配筋 D.地基变形107. 计算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C)控制。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08. 计算框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B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09. 单层排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A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110. 在进行扩展基础结构计算,确定基础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应该采用( A )。
A.基本组合; B.标准组合;C.准永久组合; D.短期效应组合。
111. 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 D )。
A.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墙下条形砖基础C.墙下毛石条形基础 D.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112. 在荷载和地质条件相同时,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相比不能做到“宽基浅埋”是因为( A )。
A.受到材料刚性角的限制 B.基底附加应力较大C.地基承载力低 D.材料的抗压强度低113. 柱下条形基础不具有( C )的特点。
A.基础刚度较大 B.对柱子荷载起一定调整作用C.补偿性设计 D.调整地基变形114.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115. 按地基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时以( A )为前提条件。
A.基础底面处传至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前后数值不变B.附加压力在传递过程中数值不变C.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减小D.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增大116. 在( C )情况下可不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A.基底宽度大于等于3m B.基础底板高度按构造设计C.基础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D.基础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上117. 以下(D )不是柱下条形基础的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的条件。
A.地基土均匀 B.梁高不小于1/6 柱距C.上部荷载分布均匀 D.梁的翼板宽度不小于1/6 柱距118. 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减小地基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下列何种措施( C )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A.减小基底附加压力 B.增加房屋结构刚度C.增加基础的强度 D.设置沉降缝119.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伸缩缝不能填实C.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D.伸缩缝的宽度小120. 由( A )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无需进行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
A.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B.地基载荷试验;C.规范承载力表格; D.以上均不对。
121. 计算地基变形时,施加于地基表面的压力应采用( C )。
A.基底压力; B.基底反力;C.基底附加压力; D.基底净压力。
122. 关于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当地基中存在承压水时,可不考虑其对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B.靠近原有建筑物基础修建的新建筑物,其基础埋置深度宜小于原有建筑物基础埋深;C.当存在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在水位以下;D.如果在基础影响范围内有管道或坑沟等地下设施时,基础应放在它们的上面。
123. 当新建筑物基础深于旧建筑物基础时,新、旧建筑物相邻基础之间应保持的距离不宜小于两相邻基础地面高差的( B )。
A. 0.5~1倍B. 1~2倍C. 2~3倍D. 3~4倍124.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若要显著减小柱下扩展基础的沉降量,较可行的措施是( D )A.增加基底面积B.减小基底面积C.增大基础埋深D.减小基础埋深125. 当大面积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时,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增大是因( B )为。
A. 由天然重度变为浮重度B. 由浮重度变为天然重度C. 由天然重度变为饱和重度D. 由饱和重度变为天然重度126.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底板配筋的设计截面位置选择在( D)处。
A. 基础对称轴B.过墙形心C. 基础边缘处D. 墙边截面处127. 新老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净距,根本原因在于( B )。
A.附加应力沿深度由上而下逐渐减小B附加应力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相当大的范围之下C.增大老建筑物的沉降D.避免引起老建筑物的倾斜128. 可不做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