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文化易错题高考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原卷版)

高考政治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原卷版)

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错题【0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手段1.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矫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易错题【02】传统文化2.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矫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没有先后之分。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01(2021·天津·高考真题)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古人用语言、图符、钟鼓、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创造了古老的通信,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现代人将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科技手段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整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由此可见()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②新的传媒取代了旧的传媒,使汇集的信息更加丰富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④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①:现代人将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科技手段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①符合题意。

②:新的传媒与传统传媒各具优势,新的传媒不能取代旧的传媒,二者可以同存并行,②错误。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着文化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发展的方向,③错误。

④: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整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021·湖南·高考真题)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

易错题库-2016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易错题库-2016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6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一、(12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òu)猎金榜题.(tí)名B.折.(zhé)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C.筵.(yán)席偌.(ruò)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2.(3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B.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C.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D.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3.(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4.(3分)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二、(9分)5.(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文化生活)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考场陷阱(2016·江苏卷·19)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纠正:优秀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2016·浙江卷·34)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纠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016·北京卷·25)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纠正: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2015·江苏卷·18)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纠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纠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易错提醒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并非所有文化都能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文化才能起促进作用。

③任何文化都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文化并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⑤凡是看到“基础”“决定”“反映”“反作用”“促进”“阻碍”等词语,我们都可以首先想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⑥凡是看到“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政治素养”“文化渗透”等词语,我们都可以首先想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文化对人的影响考场陷阱(2015·浙江卷·34)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纠正: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远离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易错提醒①潜移默化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侧重影响的方式。

2016年全国高考三卷超级纠错(教师讲评用卷)资料

2016年全国高考三卷超级纠错(教师讲评用卷)资料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试题(教师用)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2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3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2016高考语文选择题典型错误回顾

2016高考语文选择题典型错误回顾

2016高考语文选择题典型错误回顾2016年的高考语文选择题中,不乏一些典型的错误选项,这些选项误导了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导致了错误的答案。

对这些错误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文选择题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下面将列举一些2016年高考语文选择题的典型错误选项,针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和解读。

错误选项一:文字说明太过肤浅在2016年高考中,一些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在对文章情节或细节的解释上过于肤浅,只是简单地概括了原文的文字,没有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和修辞手法。

这种错误常常会影响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判断。

解析:对于这类错误选项,考生要深入理解文章细节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考点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要多关注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语言的隐喻意义,不要过于被表面的文字所迷惑。

错误选项二:篡改原文表述有些错误选项将原文的表述进行了改动,以达到迷惑考生的目的。

这些选项可能改变原文的词语顺序,替换关键词汇或者增加了一些无关的信息,使得考生误以为这个错误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解析: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关键在于对原文的准确理解。

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注意选项是否与原文的意思一致,如果有变动要注意其是否体现了原文的程度和说法。

此时,考生需要将问题的答案与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照,排除那些篡改原文表述的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三:断章取义和错误引用一些错误选项通过断章取义或者错误引用的方式,将原文的某一部分孤立出来,使得考生很难将其与文章整体联系起来,从而选择错误。

解析:要解答这类选择题,要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要读懂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同时,要注意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的思路和语气。

错误选项四:刁钻的错误引导有些错误选项采用了刁钻的方式来引导考生作出错误的选择。

这些选项可能是使用了类似于“绝对化”的词语,使得考生产生过度推测或者武断的错误判断。

2016年高考复习总结备考文化常识100题

2016年高考复习总结备考文化常识100题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2016文化生活高考题 共18个单选 7个主观 有答案

2016文化生活高考题 共18个单选 7个主观 有答案

文化生活2016年高考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2016江苏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2、(2016江苏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2016江苏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4、(2016课标1、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6课标Ⅱ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超级纠错(教师用)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超级纠错(教师用)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二卷(教师用)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1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2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3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4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专题一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1.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 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 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提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9.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0.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1. 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12.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提醒: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3. 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4.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15. 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 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

(提醒: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

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

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17. 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提醒: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

)18.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提醒: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9. 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提醒: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提醒: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1. 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提醒: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22. 民俗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提醒: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3. 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提醒: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24.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提醒:文化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25. 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提醒: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6.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7. 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提醒: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29.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提醒: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

)30. 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1. 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提醒: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2.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3.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提醒: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3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提醒: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5.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6.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提醒: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也就是说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37.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提醒: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8.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提醒: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后二者是其基本途径)39.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提醒: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40. 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

(提醒: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41.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42. 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提醒:社会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3.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提醒: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44.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5.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6. 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想像力、创造力,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专题二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提醒: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提醒: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提醒: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5. 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提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6.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提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提醒: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

)9.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提醒: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10. 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提醒: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流行文化,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

)11. 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提醒:错。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12.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提醒:错。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3.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提醒: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14. 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15.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提醒: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会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16.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醒: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旗帜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7. 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提醒: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提醒: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8. 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醒:培育“四有”公民是其根本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