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龈技术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

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

张衍 军 ,男 ,1 9 5 9年 生, 山 东省 肥城 市 人 ,汉 族 ,
2 0 1 0年武警医学院毕业, 副 主任 医师 ,主要 从 事 口 腔 科 修 复 和 临 床 治 疗 工
作。
进行 牙体 缺损 的排 龈修 复 。
3 临床 应用 的意 义 :排 龈线 的应 用能 够增 加牙 体修 复 的成功 率 ,减 少牙 周并 发症 的发 生 ,还 能够达 到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1 7 眷 第2 5
2 0 1 3 — 0 6 —1 8出版
WWW. C RT E R. O r g
C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T i s s u e En g i n e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J u n e 1 8 ,2 01 3 V o L 17 , No , 2 5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r a i d e d r e t r a c t i o n c or d i n d e n t i s t r y

Z h a n g Y a n  ̄ u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t o ma t o l o g y ,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 Ch i n e s e Pe o p l e ’ s Ar m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Ac a d e my L a n g f a n g 0 6 5 0 0 0 ,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 Ch i n a
2 文章 增加 的新 信 息 : 自制排 龈线 和 U l t r a P a k 排 龈线 均 能够获 得满 意 的排龈 修 复效果 ,但 二者 因结 构 特征 的不 同,通过 不 同的作 用方 式发 挥排 龈修 复 作用 , 国内外 学者更 倾 向于 首选应 用 U l t r a P a k 排 龈线

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n 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 0 年 1 07 月第8 卷第 1 期
所有铸造修 复体 的牙体预备 、取模 及粘结过程 ,但大 部分牙科医师认 为 ,将其尝 试用于绝大多数 全冠 、部 分冠的操作可能是弊大于利 。 2 12排龈线 .. 排龈线是应用最多的一种 排龈技 术 ,根据其 是否含有药物分 为未浸药的排龈 线和浸药 的排龈 线。未 浸药 的排龈 线 ,就 是用机 械的方法将其 置于龈沟 内来达到排龈 的 目的。根据排龈 线选用的材 质不 同又包括普 通 的棉 丝线 、不上 蜡的丝线 、棉线 、 2 0未处理 的外 科丝 线[ / 句 。排龈 线有不 同的形状 :普 通形 、编 织状 、双 股捻 搓状 等 ,并 有 不 同的粗 细型 号 。排龈 线 的粗细 应根 据患 者游 离龈 的紧张 程 度而 定 。排龈线的放置须采用专用的排龈器械 ,放置时在 干燥环境 中按顺序将线压入龈沟 ,排龈器的尖端应与 牙体呈 4 。 5且对准 已压入的部分嘲 。放置时间曾有报道 最少为 4 i[ a ,也有学者认为 l-1m n对完全分离 rn O 5i 牙龈 及止 血更为有 效[。去除排龈 线时应适当湿润排 1 “ 龈 部位 ,以免排龈线与龈组织及血凝块发生粘连 ,引
台 ,则易导 致牙龈增生 和龈 出血 等。同时 ,排龈 还可 以控制 出血 。若 有 过 多的血 迹也 会 影响 印模 的精 确 度 ,产 生过大 的修复体 与基牙 问的间隙 ,影 响密合 ,
3 种情况 ,即() 1修复体的龈边缘 位于龈缘之上 ;() 2和 龈缘平齐 ;() 于龈沟 内[ 3位 1 了满足美 容性修 复的 ] 。为
医师彻底去除多余的粘结剂 。粘结 前排龈 还能有效隔 绝龈 沟液 对粘 结剂 的稀 释 等影 响 ,避 免 了微 隙 的形 成 ,减少了牙龈炎症 的发生 。有研 究表 明 ,使用 粘结 前排 龈 ,牙龈炎症的发生率显著 低于不 排龈者[ 。 4 一 在不排龈 的情 况下 ,进行

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

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7月第5卷第3期CHINESEJOURNALOFGERIATRICDENTISTRYJULY2007VOL5NO.3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曹盟汲平【摘要】排龈技术在口腔临床中,尤其是在固定义齿修复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可应用于楔状缺损修复时,以获得良好的充填体边缘[1]。

固定义齿修复成功取决于良好的设计及精密的制作。

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是修复成功的关键,而排龈又是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就近年来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牙龈;排龈术;排龈线;排龈膏;固定义齿[中国图书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73(2007)03-0182-03排龈即使牙龈组织回缩,发生侧向、垂直向移位,暴露出牙体预备完成线,创造一个清洁、干燥、无渗出、无碎屑的手术野以便制取印模,从而准确、清晰地反映牙体预备后牙颈部软、硬组织形态[2]。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精确印模和模型,技术员制作出的修复体才能获得密合的边缘。

因此,合理选择排龈材料和排龈操作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1.牙龈的解剖生理健康的牙齿是由牙槽骨支持并通过牙周膜及上端的牙龈组织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从牙槽嵴顶到牙龈边缘依次为附着龈,附着上皮及游离龈,其中附着龈与附着上皮构成牙齿的生物学宽度,而游离龈与牙齿之间有一浅沟即龈沟,沟深一般平均1mm[3],游离龈中存有少量弹性纤维组织[4],其作用是使牙龈保持一定位置,并防止其被拉长,但是健康的游离龈边缘可被移动,离开牙齿少许距离,并在外力去除后又反弹回原有位置[5],紧密的与牙冠部靠在一起。

基于此生理特征,我们可通过各种方法将其推开,以便顺利完成临床操作。

2.临床常见的排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中的排龈方法很多,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机械排龈法它是在龈沟内放置某种材料使牙龈组织发生移位。

这些材料能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排龈技术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排龈技术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排龈技术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排龈线与排龈膏两种排龈技术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选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行金属烤瓷冠桥修复患者110例(138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78颗牙),给予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对照组50例(60颗牙),给予排龈线排龈技术;比较两组排龈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主观感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

结论:expasyl 排龈膏排龈技术因无痛、印模效果好更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排龈技术;排龈线;排龈膏为了了解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来我院行金属烤瓷冠桥修复患者110例(138颗牙)分别给予expasyl排龈膏及排龈线两种排龈技术,现将临床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行金属烤瓷冠桥修复患者110例(138颗牙),其中男56例,女54例;年龄23~69岁(平均36.7岁)。

所有入选病例均因美观或固位原因需采用龈下边缘者、牙周组织健康且前牙做完完整根管治疗。

根据排龈技术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60例(78颗牙),给予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对照组50例(60颗牙),给予排龈线排龈技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经比较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材料由法国pierre rolland公司提供的专用注射器和排龈膏。

常规完成牙体预备,于龈下0.5mm处制备直角肩台边缘,将预备牙体表面与周围牙龈组织吹干,用棉卷进行隔湿后,利用专用注射器,尖置牙龈沟,将expasyl排龈膏绕牙周围缓慢注满龈沟,保持隔湿停留2 min后,将膏体完全冲洗干净,待预备体区域吹干后用琼脂与藻酸盐印模联合取模,灌制模型。

对照组:材料由美国ultrapak公司提供的专用排龈器和不同型号编织排龈线。

常规完成牙体预备,留下龈下预备部分,干燥、隔湿,依据龈沟宽度选择一段合适的排龈线,于牙体的邻间区用专用排龈器将排龈线轻推入龈沟,排龈10min后将排龈线去除,印模方法同上。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分析论文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分析论文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84颗牙)需行前牙烤瓷冠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分成2组,均在牙体制备及取印模时采用排龈线排龈,对照组予以直接粘连,而观察组则予以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结果对照组1个月发生牙龈变色的为19.5%,发生牙龈炎的为17.1%,发生牙周炎的为2.4%,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6.9%、4.6%和0;6个月后发生对照组牙龈变色的为31.7%,发生牙龈炎的为26.8%,发生牙周炎的为9.7%,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11.6%、9.3%和0。

以上情况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排除需要冠桥修复者,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者,术前予以检查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未行龈上洁治,无龈下缺损。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制备临时冠,在牙体制备及印模制取过程中均采用排龈技术,进行调模、试戴后,患者诉无不适感症状后予以粘固,对照组予以fuji粘固剂直接粘固,观察组则在粘固前予以排龈线排龈技术。

粘固后均予以清理颈缘。

1.3 观察指标术后1、6个月分别随访,记录下患者的牙周组织情况,主要标准是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等情况。

牙龈变色为游离龈灰暗失去正常的粉红色泽,呈现暗青色,可伴或不伴有牙龈炎;慢性单纯性牙龈炎为牙龈的色、形、质改变深及龈沟,但无附着丧失;牙周炎则为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超过3mm,x线片上牙槽嵴顶吸收或硬骨板消失[2-3]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s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从治疗后的随访情况分析,对照组1个月发生牙龈变色的为19.5%,发生牙龈炎的为17.1%,发生牙周炎的为2.4%,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6.9%、4.6%和0;6个月后发生对照组牙龈变色的为31.7%,发生牙龈炎的为26.8%,发生牙周炎的为9.7%,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11.6%、9.3%和0。

不同排龈线方法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不同排龈线方法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4 1 3 3 ・
出血 的 临床 效 果 显 著 , 血肿清除率高 , 手术安全性好 , 且 预 后
理想, 在临床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
『 1 ] 林发牧 , 许 小兵. 神 经 内 镜 与 显 微 手 术 治疗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 脑 出
应 。 由此 可 知 . 手 术 是 治 疗 高 血压 基 底 节 区脑 出 血 患 者 的主
显著差异( P < 0 . 0 5 ) 。
区脑 出血 5 6例 [ J ] . 广东医学 , 2 0 1 3 , 3 4 ( 1 1 ) : 1 7 9 5 — 1 7 9 5 . [ 6 ] 卞爱苗 , 金孝东 , 惠小 波 _ / J 、 骨 窗 显 微 镜 下 治 疗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脑
形血管切 除 , 降 低 术 后 再 出血 的可 能 性 但 为 了保 证 手 术 安
全性 , 手 术操作者 需熟练掌 握显微镜操 作技术 . 术 中适 当调 整显微镜角度 . 提 高 血 肿 清 除 率 本 次 研 究 中观 察 组 血 肿 清 除情况 、 并发症发 生情况及 预后均优于 对照组 . 数 据 对 比有
出血临床分析[ J ] . 现代预防医学, 2 0 1 1 , 3 8 ( 1 4 ) : 源自 8 9 4 — 2 8 9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2 2
综上所述 . 经 侧 裂一 岛 叶显 微 手 术 治疗 高 血 压 基底 节 区 脑
不 同排龈线方法在前牙 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要手段 , 主 要 目的 就 是 将 血 肿 清 除 , 降低颅内压 , 修 复 受 压 神
经元 . 减 轻 出血 后 导 致 的 病 理 变 化 _ 4 _ 采 用 传 统 的 经 皮 质 造 瘘 口入 路 手 术 对 患 者 机体 创 伤 大 、 手术时间长 、 术中出血量多 、 术 后 并 发症 发 生 率 高 . 导 致 患 者 术 后恢 复 时 间长 且 预 后 差 . 临床 应 用 范 围有 限[ 5 ] 经侧 裂一 岛 叶 人路 显 微 手 术更 加 符 合 微 侵 袭 手 术理 念 l 6 手术 过 程 中无 l 需 将颞 叶 、 额 叶切 开 , 术后语言功能恢复快 、 脑 组 织 水 肿 反 应 轻; 术 中最大程度 利用显微 镜的放大功 能及照 明功能 . 可 明 确 出血 点 , 止血彻底 ; 除此之外 , 还 可将 合 并 基 底 节 区小 的 畸

排龈技术对冠修复的作用

排龈技术对冠修复的作用

上 海 医 学 检 验 杂 志 , 9 7, 2 ( ) : 1 1 9 1 2 86
[ ] D l R d rD . meegn h rpe a g t g hg 5 u l D, a e J E rrig t ea i trei i y s n h— d n i e sy t
参 考 文 献
市场 上可 供选 用 的排龈 线 种类 繁 多 。在 评价 排 龈 效 果 上 , 内外 学 国 者大 都停 止在 评价 药物 的止 血 及 吸 附液 体 的功 能 上_ 。基 本要 求是 : 2 ] 排 龈线 要有 一定 的韧 度。这 样才 能使 其更容 易 置于 龈沟 内而不 被 磨 损 。 比 如: 编织 龈线 , 因其 有止血 、 张及 干 燥 龈沟 且 易从 出 血 块上 取 出等 特 点 扩 而被 广泛 使用 。有 一些不 太 正规 的操作 , 比如 说用 在 肾 上腺 素 中浸 泡 过 的棉 捻做 排龈线 , 虽然 可排开 牙龈 组织 , 给牙 龈带 来 的损 伤 也 是不 可 逆 但 的; 而且 肾上 腺素 有收 缩血管 升血 压 的作用 , 于有 心 血 管疾 病 的患 者 也 对 有危 害 , 以要避 免使 用。 所 3 排龈 技术 的应 用方 法 干燥 、 湿 。选 用 与基牙 龈沟 宽度相 适合 ( 隔 相对 细 一些 ) 的排 龈 线 , 用 专 用排 龈器 或充 填器按 顺 时针或 逆时 针顺序 压 人龈 沟 。 由于人 的唇 侧 龈 沟较浅 , 近远 中外 展 隙部位 的牙 龈组织 一般 较软 , 而 从这 个 部位 开 始 压 龈 线会 比较容 易 , : 中外龈 展 隙一远 中腭 侧 一近 中龈 外 展 隙一 唇侧 一远 即 远 中。使 用排 龈器 应于压 入龈 线 的方 向呈锐 角 , 基 牙 轴 面呈 4 与 5度 角 。 而 后进 行 牙体 预备后 , 次 排龈 ( 择 比前次所 用 的型号 粗 一 号 的排 龈线 ) 再 选 , 取 印模 进行 义齿 制作 。 4 注意事 项 4 1 龈下 肩 台宽度 为 1 0 E , 度 为排 龈 线 排 人 龈沟 与龈 缘 平 . . mm 3 深 ] 齐 。安放 排龈 线应 用力 轻柔 , 防损 伤 沟底 上 皮 及 附着 龈 。如 果 龈 沟 较 以 深渗 出物 过多 而影 响取模 , 可采 用双层 排 龈的方 法 , 即先 在沟 底 放 置一 较 细的 排龈 线 , 使其 完全 位于 预备 体肩 台根端 , 二 根排 龈 线从 第 一 次排 龈 第 的对 侧 开 始 , 将 龈线 的 一半 压 入 龈 沟 , 6 仅 3 0度 排 龈 回至 起 点 , 可预 留少 许 , 于 取 出 。取 印 模 时 在 提 出 第 二 根 龈 线 的 同 时 ( 一 根 仍 留 在 龈 沟 便 第 内, 继续 干燥 隔湿 以获 得清 洁 的 环境 ) 迅 速 将 高 流动 性 的 硅橡 胶 印 模 材 ,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观察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观察
对照观察 [ ]广东牙病防治 ,0 2 8 4 : 1-1. J. 2 0 , ( ) 3 33 4
采用 S S 1. 计软件 。组 问 P S30统
比较用 检验 。P≤00 为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5 两 组复 诊 时 均 未 发 生 烤 瓷 冠 松 动 、 落 现 象 。 脱 观 察组 第 1个 月 复 诊 时 , 龈 变 色 2颗 , 龈 炎 3 牙 牙
伴 有 牙 龈 炎 ; 性 单 纯 性 龈 炎 为 G ≥2 即 有 牙 龈 慢 I ,
在直视下将多余 的粘固剂彻底刮除, 并易将粉合线 平整光 滑 ; 同时 , 该法 也隔绝 了龈 沟液对粘 固剂 的稀 释 , 防边缘微 漏 的发 生 及 牙 龈炎 症 。而 不 排龈 直 预 接粘 固烤 瓷牙 , 较难完 全 清除粘 固剂 , 成粘 固剂 则 造 滞 留。滞 留的粘 固剂 既可 直 接刺 激 牙 龈 , 形成 的 所
2 结果
沟 内, 造成 龈缘 压伤 。因此 , 固定 修 复粘 固烤 瓷冠 前 对 基牙进 行排龈 也应 成 为 临床 操 作 的 必要 步 骤 , 排 龈 粘 固可 以预 防和减少 牙龈组 织炎症 的发 生 。
参考文 献 :
[]何振峰, 1 何洁华. 金属烤瓷牙不排龈粘固何 排龈粘 固的临床效 果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第 3 0 0年 0卷 4期
前牙 修 复 中烤 瓷冠 粘 结前 排 龈线 排 龈 临床 观 察
姜 斌
( 济宁市 第一人 民 医院 , 东济 宁 2 2 1 ) 山 7 1 1
摘要: 目的
观察前牙修复 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 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前 牙烤瓷冠 修复 的 10 2
例患者 (6 14颗患牙) 随机分为两组 , 均在牙体制备及取 印模 时采用排龈 线排龈 , 观察组在粘 结烤瓷冠 前采用排 龈 线排龈 , 对照组直接粘结 。结果 对照组 ( P均 <00 ) .5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排龈技术前牙修复中
对前牙烤瓷修复,许多学者认为固定修复体的边缘应位于龈上或平龈,因为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1]。

但在前牙修复中龈上或平龈边缘不够美观,而龈下边缘能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

采用龈下边缘,会损伤到制备牙的牙龈并引起出血,从而影响印模的准确性。

本科采用排龈技术,减少了牙龈损伤、出血,制取的印模肩台完整、清晰。

介绍如下。

1 临床材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100例前牙烤瓷修复患者共260颗单冠烤瓷牙,男20例,女80例,年龄20~50岁,均无牙周炎和龈炎。

1.2 方法材料:专用排龈器,牙龈压排线(0#、1#、2#),牙周探针,止血剂,车针。

操作:采用局部麻醉,常规完成所需牙体预备,只留下向龈下预备的部位;清洗、干燥,选用最细的0#排龈线,用牙周探针固定排龈线,同时用专用排龈器将排龈线完全压入预备体龈沟内,然后,用眼科剪剪除多余的龈线;选用1#或2#使用上述方法将粗线置于细线之上,10min 后抽出粗线,完成修复体的龈下牙体预备,使肩台位于龈下0.5mm,宽度0.7~1.0mm;印模完成后抽出细线,灌制模型,送技术室制作烤瓷冠。

1.3 效果评价通过肉眼观察及探针触觉对所取印模及模型进行评价。

优:牙预备体及模型的轴面线角圆钝,肩台边缘清晰,牙与龈组织间有一肉眼可分辨的界限;差:牙预备体及模型的表面粗糙、肩台边缘不连续、牙与龈组织间肉眼不能分辨,其中出现1项则为差。

2 结果100例206前牙颗单冠烤瓷修复体,均为优。

烤瓷冠就位后,肩台边缘密合度良好,用探针探测唇侧颈部边缘光滑。

随访1~6年,牙龈色泽正常,无红肿,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前牙缺损后,患者对前牙美观的要求十分迫切,修复体除形态和颜色与自然牙相似外,修复体边缘长短与制备牙的密合度及对龈组织的健康起着一定的作用,良好的修复体其边缘与龈缘应有正常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三种情况:(1)修复体的边缘位于龈缘之上;
(2)和龈缘平齐;(3)位于龈下。

龈上边缘设计最符合生理要求,缺点是影响美观,不适用于前牙修复,而患者对前牙美观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前牙修复不得不采用龈下边缘的设计。

本组100例患者修复体唇侧边缘均设计龈下,此设计有利于美观和固位,临床制备时,唇侧应制备至龈下0.5mm,并形成肩台,宽度0.7~1.0mm,操作时如不排龈,不可避免会损伤龈缘,引起出血、肿胀,使得印模颈部制备时模糊不清,直接影响修复体边缘的准确位置,完成的修复体,其边缘不是过长、过厚,就是过短,过长容易损伤牙龈,过短易导致继发龋而导致龈炎,常露出一圈明显的金属黑边影响美观[1]。

要获得良好边缘,又符合美观要求的修复体,必需要有一个准确、清晰的模型,这要求取模前尽可能对龈缘进行排龈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