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杭 区 社 区 学 院 简 介

合集下载

余杭介绍——精选推荐

余杭介绍——精选推荐

通济桥名北溪桥,俗呼大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西北,南北向跨于南苕溪上。

该桥为三孔石拱桥,拱券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置法,西边迎水面,桥墩外筑有两堵分水角,上方各开一个溢洪券洞,以备天目山水猛涨时泄洪之用,设计科学。

桥长50米,通高9.6米,矢高7.84米,宽8.8米,分水角宽2米,长6米。

反山墓地在余杭区瓶窑镇雉山村,紧临大观山果园。

反山为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高出地面4米的土墩。

1986年发掘出10余座良渚时期墓葬。

隋葬品有1232件(组),绝大部分为玉器。

玉器精美,显示出极精湛的技艺。

其主题纹样“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部族崇拜的“神徽”,特别是出自M12的琮王,重达6.5公斤,其上有用浅浮雕和阴纹刻由神人和神兽面纹复合而成的八幅“神徽”。

广济长桥在余杭区塘栖镇,南北向横跨在大运河之上。

又称通济桥。

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修葺。

长约90米,七孔石拱桥,其中中孔净跨16.35米。

广济长桥是多孔薄墩薄拱桥的典型实物。

但结构轻巧,造型美观。

塘栖古镇在余杭区。

因隋开凿运河,四方民工集居于此,而名塘栖(栖为居之意)。

镇紧傍大运河,又地处余杭、德清、桐乡三县市交界,河港成网,水上交通发达,自古就是商业繁华,文化发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集镇。

今东石塘尚存200多米长的古街,镇西通济长桥历500年仍雄跨于古运河之上。

超山在余杭区临平西北10公里,距杭州市40公里。

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主峰海拔260米,为临平与塘栖之间最高的一座山,故名超山。

超山梅花已有1000多年栽培史。

品种以果梅为主,观赏梅也久有盛名,其中最古老的梅花有二、一曰唐梅,一曰宋梅。

超山景区有:大明堂、宋梅亭、疏影亭、翠筠亭、松风亭、含光亭等园林建筑。

此外,还有我国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墓。

吴昌硕生前酷爱梅花,1927年去世,埋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

吴昌硕墓在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

最新2023年余杭区各类高中招生政策公布

最新2023年余杭区各类高中招生政策公布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满足初中毕业生多样化的升学需求,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及杭州市教育局关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相关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23年余杭区、临平区各类高中(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下同)招生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招生对象和考试报名招生对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可报考余杭区、临平区各类高中:1.余杭区、临平区户籍的2023届初中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2.浙江省内非余杭区、临平区户籍的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校应、往届毕业生;3.港澳台籍、外国籍的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校应、往届毕业生;4.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省外户籍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初中学校核实并统一报区教育局审批同意后,可报考余杭区、临平区各类高中:①在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校注册并连续就读三年;②父母一方在杭州市参加相应时段的社会养老保险满三年。

(注: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省外户籍的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可报考部分普通高中自主特色招生、特色班、特长生、民办普高或职业高中。

)5.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23〕2号)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持有《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或属地为余杭区、临平区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

各类高中学校在册学生不得报考。

考试报名1.余杭区、临平区内学校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所在毕业学校办理报名手续。

其中非本省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须单独造册报余杭区教育局中学教育科或临平区教育局基础教育一科。

2.余杭区、临平区户籍的外地初中学校应往届毕业生、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校毕业的往届毕业生(其中外省籍随迁子女应符合初中毕业当年在余杭区、临平区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条件)、港澳台籍及外国籍的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校往届毕业生、在外地就读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子女均到相应教育辅导站或属地中心学校办理网上预登记及现场确认手续,具体时间、要求请查看《关于2023年余杭区、临平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报名工作公告》。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二中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二中

高 、
中级 职 称 教
师4 3 名 。
教 师精诚协作 、
优势互 补 ,
形成合力 。
2 0 0 6 年 余杭 区 选 出6 位 教
师参加 杭 州市教 学评 选 , 塘栖 二 中广济 初 中部就 有 3 位 脱 颖 而 出 , 并 最 终
获奖。
先进 的管理 文化 。 学校校长 曾到华东师范大 学脱产进修 , 参加 国家课
使管理效果更 上 一育局 对 教 学质 量 抽测 评 估 , 塘栖 二 中是 全 区 同类学校
中唯 一 获 满 分 的 ; 学校 的重 点 高 中上 线 率 连 续 1 2 年 名 列余杭 区 前 三 甲且 多
次为冠 军 , 每年有 7 5 %左右 的学生普高上 线 ; 毕业 生在高一 级 学校继 续学

。 百 余年的校史积淀成 “ 合作奉献 , 争先创新 ”

塘 “

中精神 ”

磅 在
求 “
正 ,
求实 ,
求新 ”
的教学氛围 中 ,
全校教职 工 牢记
“ 教书育人 ”
的神圣
职责;
“ 勤学 、
自律 、
挚爱 、
健康 ”
的校 训 , 也 已 深 深 扎 根在 全校 学生 心 中。
优秀的团 队文化 。 学校现有市级 荣誉获得教师3 5 名 ,
二 等 奖 , 此 外 , 还 有关于 住校生 管理 的浙江 省级立 项 课题 一 个 。 学生 科 技
作 品 曾获全 国创新大赛 银 奖 。 针对 学生 的新 思 想 、 新 动 向 , 学校建 立 了
区级心理 辅导站 。 学校经 常聘请专家来校讲学 , 将学校 的经 验上 升到理
论 ,

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余杭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亮点解读

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余杭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亮点解读
5 浙 0 经济20 067 0

余杭 区 “ 一 十 万”规划 《 制要 》 战略 同标举 措体现 J 大进取 意识 。 一 足前 列意 以 , 十 五 ”规 划 《 萤 》 “ 体现 了 个 总体战略 F标 , I 即力争 到 2 形 …0 成 “ 副== 刑 ” 一 兰 儿l 现代 化郜市 新区格局 ,
20 0 6年 义制定 1 六 大联 动T程 ”摹大 r“
“ 主要足指 通过 r 主创新 、 乘” ] 培养
念 建设 、 环境 保护 、 污染治理及大力发展 循 环经 济来积极构 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高素质人 才 、夯实科技教 育基础等方法
和 手段 .来加速经济神会 的跨 越式提升 发展 , 到乘数放大效应 。 方面的指标 起 这 主要有研 究 与试验发展 经费 ( &D) R 占 G P比重 ( . %) D 21 、高等敦 育毛入学 率 7 (O 、 5%)人才资源 总量 (4万人 以上) 1 等。 “ 主要是去除 了以往五年计划 的 除”

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改善余杭的生态环
境, 蓝人 、 碧水 南} 清静的生态城 区建 色
几计划 , 17项 投 资 2 g亿 , 共 0 总 6 e 计 划投 资 9 .亿 。还 提} 了加强领导 05 n
杭 区将在城 市化 、 丁业 化 、 化等方而 信息
得 到提 升发展 ,综合竞争 力将进一步增
强, 经济强区建设将 会强势推进。 “ ” 自然清 馨之 感 , 征通过 十 绿 有 象 “卜一五”时期 重 吼口 “ 人工 干亿 程 ”, 用 项 | 来支撑 和带 动规 划 的推 进实 施 。 1
小组 、 老领 导顾 班 子和编制 写作班子 ; 另 方丽联合 分家学者 ,私 傲 引入 “ { 外

浙江农林大学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简介

临安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距沪、宁、杭 大都市群落最近的生态示范市,杭州至黄山最近 陆路黄金旅游线的中点,随着杭昱一级公路的开 通,将大大改善临安旅游可进入性,并纳入华东 旅游网络之中。目前临安有旅行社(国内)六家, 宾馆饭店床位近万张,已具一定的接待规模。临 安餐饮业强调特色,开发了一批以土特产为主的 特色菜。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充分发挥临安特有 的鸡血石、山核桃、茶叶、笋干、竹制品等旅游 商品丰富的优势。形成以锦城为中心,昌化、於 潜为次中心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 临安旅游业正朝着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突 破交通"瓶颈",打响"天目生态"和"吴越文化"的 品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单一型向综合型,各自 为政向区域联合转变的方向发展。
校园概况: 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 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 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 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机构设置:
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工程学院、园林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 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茶文化学院、理学院、艺术设计学 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 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 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 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 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 业后勤集团公司等。

法治指数量化评估的探索与思考——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法治指数量化评估的探索与思考——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域发 展 环境 等 方 面 的积 极作 用 . 讨 法 治指 数 的应 用与加 强社会 建 设 、 新 社 会 管理 、 动 探 创 推
法治 建设之 间的 关 系。 析 当前指 数 评估 应 用 中存在 的 问题 。 讨 下一 步在提 升社 会 管理 法 分 探
治化 水平 中. 学运 用法 治评估 手段 的现 实路 径 。 科
1I 0
法 治指数 量化评 估 的探 索与思 考
)通过 从高 到低 纵 向深化 和横 向展 开 对余 杭各 全省的前列 , 为各地的法治带设提供了 参考依 1
据。 0 年底, 27 0 余杭区正式出 备了《法酒 絮杭’ '
量化 考 核评 估 体 系》 区委 [0 7 1 1 ) 至此 , ( 2 0 ]2 号 , 拉开 了“ 法治 余杭 量化 评估 ” 序幕 . 治指 数 开 的 法 始应 用 于余杭 法 治建设 的具 体实践 之 中 。 二 、余 杭 法 治 指 数 的做 法 与 实 践
关 键 词 : 化 评 估 法 治 建 设 量 法治指数
自20 0 6年 以来 . 杭 法 治 指 数 经 过 六 年 研 余 究 、 年评 审 , 成 了一 套 较 为成 熟 可 行 的法 治 五 形 评估 方 法 . 以及 有 效促 进 了党 委 、 府 的社 会 管 政 理工 作有 的放 矢 . 防党 政决 策 和行 政 行 为产 生 预 违 法偏 差 . 励 各 部 门推 动 法 治 建 设 . 社 会 建 激 在 设 和社 会 管 理 中彰显 了引 导 性 、 励 性 、 范 性 激 规 和 创新 性 等 作 用 , 当前 加 强 社 会 建 设 、 新 社 对 创 会管 理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 义
经过调 研论 证 。0 7 1 月 9日. 自全 国 和省 2o 年 1 来 内法 学界 的专 家对 法 治余 杭 ” 化考 核评 估体 量 系》 行 了论证 , 为 “ 治余 杭 ” 化 评 估 体 系 进 认 法 量

杭州万松书院

杭州万松书院

杭州万松书院作者:邵群来源:《新阅读》2019年第03期杭州的书院兴起于元代,明清达于鼎盛。

尽管起步略迟于中原地区,但其教学水平与学术氛围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万松书院(敷文书院)。

历史上,它曾是浙江最高学府、孔氏南宗阵地、王学重镇、皇帝频频眷顾的著名书院,引领明清时期江浙书院教育的发展。

万松书院的前身万松岭,西起西湖南岸,东抵钱江北岸。

唐长庆二年(822年)至长庆四年的某个夜晚,时任杭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途经万松岭,写下七言律诗——《夜归》: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万松书院就位于这幽静秀美的万松岭上,面向云居山,背依凤凰山,左襟钱塘江,右带西子湖,且三面环山,西有留月崖、芙蓉岩、圭峰、石匣泉,奇石嶙峋,古藤虬结,泉水清洌。

书院的前身是座寺院,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

杭州曾有两位著名的地方行政长官——唐代刺史白居易和宋代太守苏东坡,在杭任职期间,频频光顾报恩寺,他们在与寺僧煮酒、品茗、参禅之余留下了许多诗篇,被后人传为佳话。

明代万松书院的创办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原报恩寺的遗址上改建万松书院。

创建初期,万松书院规模较大,主体建筑布局沿用官学“左庙右学”的形制。

左边(东面)近山处有孔子殿。

孔子殿系原报恩寺建筑,修葺后作书院的祭祀场所。

殿前有万松门,后有明道堂。

西廊两侧各有斋室五间。

其时,万松书院内部的组织机构相对简单,招收童生、监生两类生徒;聘用博学大儒为山长、品学兼优的贤士为教授;初步建立书院的学规和章程,学规采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讲学内容为儒家“四书”等经史著述;学习提倡以个人专研为主,强调修身养性,修己达人;书院不鼓励生徒参加科举考试,但也不反对。

书院孔子殿中供奉着原南宋学宫的孔子像、四配像及十哲木主,由衢州南宗孔氏后裔主持祭祀。

校志目录与概述

校志目录与概述
8.校歌、校训
概述
星桥中心小学地处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副城九里之遥的星桥街道。学校创办于1941年,至今有65年历史。
学校随星桥街道行政区域的变更,先后易名为“忠义乡星桥国民学校”“忠义乡中心小学”“星桥乡(公社)(镇)中心小学”。
学校规模最大时,所辖汤家,万乐两所完小;丁山、南星、枉山、民乐、安乐、周扬、贾家、太平、方家、苏家、三联等11所村小。在普及小学教育过程中,特别是1986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从就近入学(小学不出村),多头设点到不断调整布局,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设施,至2005年9月全街道只保留了一所中心小学。
星桥中心小学校志目录
1941—2005
▲组织延革(▲是照片)
1.现任校长、副校长
2.现任学校管理人员
3.历任校长
4.现任全体教师
5.全体退休教师
▲领导关怀
1.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视察
2.各级领导教师节和“六一”儿童节慰问
▲现代化学校(照片)
▲教师风采
1.杭州市教坛新秀
2.余杭市教坛新秀、岗位能手
3.红烛奖
解放后学校三次建造,三次搬迁。1966年前学校在星桥街道的忠官堂内,约占地9亩,(现星桥医院地址),受“文革大革命”冲击,学校强行解散,1977年恢复中心小学,校址在星桥村(现星桥敬老院地址),1985年重建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现星桥派出所地址),1995年搬到原星桥中学旧址(星桥××组),新建的中心小学占地34496平方米(亩),建筑面积11761平方米(包括1180平方米室内体育馆),绿化面积17856平方米。至05年年底,在校就读学生936人,在编教师5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6人。教师学历均达国家标准(中师毕业),其中大专毕业的教师有28人,占55%,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有7人,占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