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练习)·专题一力与直线运动3: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检测题: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 含解析 精品

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检测题: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 含解析 精品

专题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1讲: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一、夯实基础1.动车组是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编在一起组成的,如图1所示.一工作人员站在车外进行观测,发现某动车组连续两节经过他的时间依次为5s和4s,若动车组可看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每节车厢的长度为30m,则该动车组的加速度约为( )图1A.0.17m/s2B.0.30 m/s2C.0.33m/s2D.0.38 m/s22.(多选)如图2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v0的速度顺时针传送,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轻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若物块经传送带与斜面的连接处无能量损失,则( )图2A.物块在第一次冲上斜面前,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B.物块不可能从传送带的左端滑落C.物块不可能回到出发点D.物块的最大机械能不可能大于12 mv23.近来,“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行人过马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而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也必须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假设行人过马路时看到红灯转绿灯时反应时间为0.2s,设行人先做匀加速运动,经过1s速度达到了最大值1.5m/s,然后以这一速度匀速通过马路,已知马路的宽度为40m,行人沿直线垂直马路在斑马线上行走,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该路口的行人绿灯设置的最短时间为( )A.10sB.20sC.28sD.40s4.(多选)如图3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现有两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下滑相同距离内物块A、B机械能的变化一定不相同B.下滑相同时间内物块A、B机械能的变化一定相同C.物块A、B一定不能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D.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相同二、能力提升5.(多选)(2015·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如图4甲所示,一物体悬挂在轻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与物体通过的路程x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其中0~x1过程的图象为曲线,x1~x2过程的图象为直线(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0~x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是变力,且一定不断减小B.0~x1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先增加后减小,最后为零C.x1~x2过程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x1~x2过程中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2015·北京石景山区一模)如图5所示,一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下端固定,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其上端位于O点.现有一小球从O 点由静止释放,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在此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加速度a随下降位移x的变化关系,下图中正确的是( )图57.(2015·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二模)如图6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已知v1>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绳足够长.直到物体P从传送带右侧离开.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6A.物体P一定先加速后匀速B.物体P可能先加速后匀速C.物体Q的机械能先增加后不变D.物体Q一直处于超重状态8.(2015·枣庄市模拟)如图7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7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三、课外拓展9.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和B由同种材料制成,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8所示.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已知m A>m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若木板光滑,由于A的惯性较大,所以A、B一定会相撞B.若木板粗糙,由于A的动能较大,所以A、B一定会相撞C.若木板粗糙,由于A所受的摩擦力较大,所以A比B先停下来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10. 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1)如图9所示,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若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为3.6m/s2,为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图9(2)若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在该无人驾驶汽车后30m处,两车都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前方无人驾驶汽车以3.6 m/s2的加速度刹车1.4s后,后方汽车驾驶员立即以5.0m/s2的加速度刹车.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追尾事故?11.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10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图10(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12.如图11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A放在质量M=4kg木板B的左端,起初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木板B上,已知A、B之间的=0.4,地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假设最大静摩擦动摩擦因数为μ1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图11(1)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的最小值;(2)若F=30N,作用1s后撤去,要想A不从B上滑落,则木板至少多长;从开始到A、B均静止,A的总位移是多少.四、高考链接13.(多选)(2016·全国乙卷·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12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图12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14.(2015·山东理综·14)距地面高5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13所示.小车始终以4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可求得h等于( )图13A.1.25m B.2.25m C.3.75m D.4.75m15.(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Ⅰ·20)如图14(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图14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参考答案1. 答案 C解析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两节车厢有60=v 0×(5+4)+12a (5+4)2对第一节车厢,30=v 0×5+12a ·52联立解得a ≈0.33m/s 2,故选项C 正确. 2.答案 BD解析 设传送带的长度为L ,物块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v 202a,若x ≥L ,则物块在第一次冲上斜面前,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若x <L ,则物块先加速后匀速.故A 错误;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加速运动,则返回的过程中物块一直做减速运动,由于两个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相等的,可知物块将能够恰好返回出发点,但不可能从传送带的左端滑落.故B 正确,C 错误;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的摩擦力对物块做功,所以物块的速度不可能大于v 0,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增加.所以滑块的最大机械能不可能大于12mv 20.故D 正确.故选B 、D.3.答案 C解析 人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v m 2t 1=1.52×1m=0.75m ,匀速运动的位移x 2=40-x 1=39.25m ,时间t 2=x 2v m≈26.2s.绿灯设置的最短时间t =Δt +t 1+t 2=(0.2+1+26.2) s =27.4s ,接近28s. 4. 答案 AC解析 因为mg sin30°=12mg <μmg cos30°=3310mg ,所以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滑相同距离内摩擦力做功不同,物块A 、B 机械能的变化一定不相同,A 正确,B 错误;如果都能到达底端,则位移相同,一个匀速运动,一个匀减速运动,所以物块A 、B 一定不能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 正确;由于A 相对传送带静止,所以在传送带上的划痕为零,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对传送带的划痕不为零,故D错误.5.答案 AB6.答案 A7.答案 B8.答案 A9. 答案 D解析若木板光滑,A、B在水平面上不受力,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则A、B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相对静止;若木板粗糙,尽管两物体的质量不同,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但其加速度为a=μmgm=μg,与质量无关,故两物体将有相同的加速度,任意时刻有相同的速度.保持相对静止.故D正确,A、B、C错误.10. 答案(1)24m/s (2)不会解析(1)对无人驾驶汽车,由运动学公式有-2ax=0-v20①代入数据解得v0=24m/s(2)设有人驾驶汽车刹车后经过t2时间与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相同,此时的速度为v该过程无人驾驶汽车刹车时间为t2+t1,其中t1=1.4s对无人驾驶汽车v=v0-a(t2+t1) ②对有人驾驶汽车v=v0-a′t2 ③联立②③式得t2=3.6s,v=2m/s又x无=v+v2(t2+t1) ④x有=v+v2t2+v0t1 ⑤Δx=x有-x无⑥联立④⑤⑥,代入数据解得Δx=12.6m<30m,即两车不会相撞.11. 答案(1)8m/s2(2)0.35 (3)2 m/s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0.5s滑至最高点,由加速度定义式a=ΔvΔt有: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a1=vΔt1=40.5m/s2=8 m/s2(2)上滑过程中木块沿斜面向下受重力的分力、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得上滑过程中有:mg sinθ+μmg cosθ=ma1代入数据得:μ≈0.35.(3)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x=v22a1=422×8m=1m下滑过程中摩擦力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下滑过程中:mg sinθ-μmg cosθ=ma2解得:a2≈2m/s2下滑至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a2x联立解得:v=2m/s.12. 答案(1)25N (2)0.75m 14.4m解析(1)对于A,最大加速度由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决定,即μ1mg=ma m,am=4m/s2对A、B整体,F min-μ2(M+m)g=(M+m)a m得F min=25N(2)设F作用在B上时A、B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撤掉F时速度分别为v1、v2,撤去外力F后加速度分别为a1′、a2′,A、B共同运动时速度为v3,加速度为a3,对于A,μ1mg=ma1,a1=4m/s2,v1=a1t1=4 m/s对于B,F-μ1mg-μ2(M+m)g=Ma2,a2=5.25m/s2,v2=a2t1=5.25 m/s撤去外力,a1′=a1=4m/s2,a2′=μ1mg+μ2M+m gM=2.25m/s2经过t2时间后A、B速度相等v1+a1′t2=v2-a2′t2,解得t2=0.2s 共同速度v3=v1+a1′t2=4.8m/s从开始到A、B相对静止时,A、B的相对位移即为木板最短的长度LL=xB -x A=v222a2-v23-v222a2′-12a1(t1+t2)2=0.75mA、B速度相等后共同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3=μ2g=1m/s2从v3至最终静止位移为x=v232a3=11.52m所以A的总位移为x A总=x A+x=14.4m.13.答案BD解析根据vt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3s时,甲、乙相遇,此时v甲=30m/s,v乙=25 m/s,由位移和vt图线所围面积对应关系知,0~3s内甲车位移x甲=12×3×30m=45m,乙车位移x乙=12×3×(10+25) m=52.5m.故t=0时,甲、乙相距Δx1=x乙-x甲=7.5m,即甲在乙前方7.5m,B选项正确;0~1s内,x甲′=12×1×10m=5m,x乙′=12×1×(10+15) m=12.5m,Δx2=x乙′-x甲′=7.5m=Δx1,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C错误;甲、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 =x甲-x甲′=45m-5m=40m,所以D选项正确.14. 答案 A解析小车上的小球自A点自由落地的时间t1=2Hg,小车从A到B的时间t2=dv;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小球下落的时间t3=2hg;根据题意可得时间关系为t1=t2+t3,即2Hg=dv+2hg解得h=1.25m,选项A正确.15. 答案 ACD解析由vt图象可求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vt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μmg cosθ=ma,即g sinθ+μg cosθ=vt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θ-μg cosθ=v1t1,两式联立得sinθ=v+v12gt1,μ=v-v12gt1cos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C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v2t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 sinθ=v2t1×v+v12gt1=vv+v14g,选项D正确;仅根据vt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错误.。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专项训练及答案(3)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专项训练及答案(3)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专项训练及答案(3)一、选择题1.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A 、B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 .0~6s 内A 比B 物体运动得快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 .22m/s 3B .24m/s 3C .28m/s 9D .216m/s 93.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汽车刹车的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 .()21:1+B .2:1C .()1:21+ D .1:2 4.AK47步枪成为众多军人的最爱.若该步枪的子弹在枪膛内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为450 m /sB .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为600 m /sC .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小于0. 45 mD .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大于0. 45 m5.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无情的新冠病毒袭击了中国;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受伤最深的武汉也在全国各界的支持下使疫情得到了控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涌现了大量最可爱的人,尤其是白衣天使和人民解放军。

在这场战疫中某次空军基地用直升飞机运送医护人员去武汉,为了保证直升机升空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至于很难受,飞行员对上升过程某阶段加速度进行了相应操作。

操作的a t -图像如图所示(除ab 段曲线,其余段均为直线,取向上为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 和ab 段医护人员处于超重状态,cd 段处于失重状态B .O 到d 整个过程医护人员均处于超重状态C .O 到d 过程速度增量小于20.5m/sD .根据上述图像可求出0~8s 这段时间直升机往上上升的高度6.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 .汽车运动的v-t 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20/m sB .26/m sC .25/m sD .24/m s7.一质量为1kg 的小球从空中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此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则由图可知( )A .小球从高度为1m 处开始下落B .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4.5J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D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重力做的功为8J8.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 和位移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A .B .C .D .9.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其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在010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10/m sB .10s 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C .10末运动员打开降落伞D .1015s s -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增加的减速运动10.下列表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小华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小强正常上楼时的功率约为0.2kWC .小球从10楼自由下落到地面,时间约为10sD .小明将一个鸡蛋举过头顶,克服重力做功约为10J11.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的时间为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2t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1212122()()x t t t t t t ∆-+B .121212()()x t t t t t t ∆-+C .1212122()()x t t t t t t ∆+-D .121212()()x t t t t t t ∆+- 12.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同时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第10s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第20s 末,甲、乙两车运动速度相同C .第10s 末,甲、乙两车相距最近D .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两次13.甲、乙两车在同一直车道上运动,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遇到红灯时它们同时开始作减速运动,并安全停车,两车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4s 时两车相距最远B .t=6s 时两车相距最近C .甲、乙两车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2D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14.将质量为1kg 的物块从距地面20m 处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则物块在落地前1s 内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A .100WB .150WC .175WD .200W1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练习)专题一力与直线运动含解析(1)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练习)专题一力与直线运动含解析(1)

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的物体;OO如图所示,轻环上挂钩码后,物体.如图所示,竖直悬挂于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是.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的小物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物块作用而平衡,A错误;若要物块静止,μ(mg cos37°+F N)≥6 N,解得F N≥4 N,故B错误,C正确;由于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可能为零,所以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D错误.答案:C5.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解析:由共点力平衡可知在M点小物体可以受三个力的作用,A错误;根据几何关系,小物体在M、N两点时,库仑力垂直于AC,方向的分力相同,支持力等于重力的分力加上库仑力的分力,所以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OP垂直于AC,故支持力等于重力的分力加上库仑力,所以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故B正确;在P点小物体受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在N 点小物体受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加库仑力的分力,大于在P点所受摩擦力,C 错误;因正点电荷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向右的静摩擦力,所以D错误.答案:B6.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小球B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及轻绳与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水平力F一定变小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不变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解析:物体B受到三个力作用,受力平衡,可判断F逐渐增大,A错误;斜面体对物体A 的支持力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情况与初状态受到的摩擦有关,当初状态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摩擦力应该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对物体A、B和斜面体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等于F,逐渐增加,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变,故B、D正确.答案:BD二、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绳的方向时,AC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点通过水平细绳的夹角.若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力与直线运动第2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力与直线运动第2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课件

加速阶段:v0′=v=6 m/s,v′=v0=30 m/s 则:v0=v+a2t2,t2=v0a-2 v=4 s 则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为 t=t1+t2=10 s。 (3)在加速阶段:v20-v2=2a2x2,解得 x2=72 m 则总位移 x=x1+x2=180 m 若不减速通过所需时间 t′=vx0=6 s 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 Δt=t-t′=4 s。 [答案] (1)108 m (2)10 s (3)4 s
所示,两质点在 t2 时刻相遇,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6
A.t1 时刻两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B.相遇前两质点一定在 t1 时刻相距最远 C.t1~t2 时间内,一定有某一时刻两质点的加速 度相同
D.t2 时刻,甲刚好从后面追上乙
[解析] 本题根据两物体的 v-t 图象考查位置关 系。由题图可知,在 t1 时刻,两质点的速度方向均为 正方向,即两质点均沿正方向运动,故 A 错误;由图 象可知,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在 0~t1 时间内, 甲质点的速度始终大于乙质点的速度,故甲在前乙在 后,在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距离越来越远,在 t1 时 刻速度达到相同,距离最远,B 正确;若 v-t 图象是 曲线,则曲线在某一时刻的切线斜率代表该时刻的瞬
答案 B
3.(2019·浙江卷)如图 1-2-3 所示,A、B、C 为 三个实心小球,A 为铁球,B、C 为木球。A、B 两球 分别连接在两根弹簧上,C 球连接在细线一端,弹簧 和细线的下端固定在装水的杯子底部,该水杯置于用 绳子悬挂的静止吊篮内。若将挂吊篮的绳子剪断,则 剪断的瞬间相对于杯底(不计空气阻力,ρ 木<ρ 水<ρ 铁)
A.两车在 t1 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2023届高考物理大单元二轮复习练重点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2023届高考物理大单元二轮复习练重点

专题一力与运动(1)——2023届高考物理大单元二轮复习练重点【新课标全国卷】1.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A.ON 绳先被拉断B.OM 绳先被拉断C.ON 绳和OM 绳同时被拉断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2.2022年4月份上海市爆发了新一轮的新冠疫情,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在家隔离。

市民居家隔离期间锻炼了厨艺的同时还产生了很多的奇思妙想。

其中一位隔离者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在与志愿者不接触的情况下将吊篮中的生活用品缓慢拉到窗口,图中轻绳的一端栓在轻杆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不计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手上所受的拉力F 始终不变B.此人手上所受的拉力F 先减小,后增大C.轻杆所受压力一直增大D.轻杆所受压力大小始终不变3.如图所示,物体A 置于水平地面上,力F 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B 上,A B 、保持静止,则物体A 的受力个数为( )A.3B.4C.5D.64.如图所示,小圆环A 吊着一个质量为2m 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坚直放置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一端拴在小圆环A 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 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1m 的物块。

如果小圆环、滑轮、绳子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又不可伸长,若平衡时弦AB 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则两物块的质量比12:m m 应为()A.cos2αB.sin2αC.2sin2αD.2cos2α5.如图,弹性绳一端系于A 点,绕过固定在B 处的光滑小滑轮,另一端与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M 处的小球相连,此时在同一水平线上,弹性绳原长恰好等于AB 间距。

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弹性绳始终遵循胡克定律,则( )A.小球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在不断增加B.小球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在不断减小C.重力的功率在不断增加D.小球做匀加速运动6.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块m 在斜面上静止或滑动时,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不动.下列哪种情况,斜面体受到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 )A.小木块m 静止在斜面BC 上B.小木块m 沿斜面BC 加速下滑C.小木块m 沿斜面BA 减速下滑D.小木块m 沿斜面AB 减速上滑7.如图所示,细线OA OB 、的O 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拴接在一起,A B 、两端固定于竖直墙面上,其中细线OA 与竖直方向成45°角,细线OB 与竖直方向成60角。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2力与直线运动名师课件(92张)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2力与直线运动名师课件(92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 (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 9 m 处的速度恰好为 6 m/s,乙车 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 t0=0.5 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 a 乙=4 m/s2 的加 速度匀减速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 9 m 区不超速,则 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导学号:37162011】
●考向 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1.(2016·潍坊一模)如图 1 所示,一长为 200 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 8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 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
速停车,因 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 AB 段内,已知 OA=1 200 m,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解题关键】
关键语句
信息解读
“人的反应时间”“汽车系统反应 反应时间内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
安全距离为 120 m
后车在反应时间及刹车过程的总距离
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
雨天、晴天两种情况下,刹车时加速 度不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答案】 20 m/s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1.高考考查特点 (1)高考题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基本公式及推论的灵活应用,计算题要注 意追及相遇类为背景的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及推论,实际问题中做好过程分析及运动中 的规律选取是解题的关键.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物理课标版2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可编辑word)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物理课标版2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可编辑word)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一、主干知法必记1.共点力的平衡(1)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可根据平衡条件确定;弹簧弹力:F=kx;滑动摩擦力:f=μF N ;静摩擦力:0≤f ≤f max 。

(2)二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多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任意几个力的合力和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v 0+at 。

(2)位移公式:x=v 0t+at 2。

(3)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 2- =2ax 。

(4)平均速度公式: = =。

(5)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

(6)位移差公式:Δx=aT 2。

3.运动图像(1)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的位置。

(2)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

(3)分析图像时要注意“截距、交点、拐点、面积、斜率”的意义。

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2)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的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二、易错知识点拨1.应用F=kx 时,误将弹簧长度当成形变量。

2.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混淆,盲目套用公式f=μF N 。

3.误将物体的速度等于零当成平衡状态。

4.误将v 、Δv 、Δ Δ的意义混淆。

5.错误地根据公式a=Δ Δ认为a 与Δv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

6.误将加速度的正负当成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依据。

7.误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大,速度小,惯性小”。

8.误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9.误将“力和加速度”的瞬时关系当成“力和速度”的瞬时关系。

10.误将超重、失重现象当成物体重力变大或变小。

三、保温训练1.(粤教版必修1P35第5题改编)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 s滴下一滴,第1滴落到地面时第6滴恰欲滴下,此时测得第1、2、3、4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62 m、1.26 m、0.9 m。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难题汇编含答案(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难题汇编含答案(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难题汇编含答案(3)一、选择题1.一子弹沿水平方向连续穿过三块厚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过三块木块经历的时间比为( )A .1231:2:3t t t =::B .12332:21:1t t t =--::C .1233:2:1t t t =::D .1231:2:3t t t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x —t 图像),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4s 时刻图像乙的切线交时间轴t =1.5s 点处,由此判断质点乙在t =0时刻的速度是质点甲速度的( )A .15倍B .25倍C .38倍D .58倍 3.一质量为m =2.0 kg 的木箱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对木箱施加一沿水平方向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拉力F ,使木箱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0~2s 内其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关于木箱所受拉力F 的大小和运动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则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A .B .C .D .5.一辆急救车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10m 和6m ,则刹车后4s 内的位移是A .16mB .18mC .32mD .40m6.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 .汽车运动的v-t 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20/m sB .26/m sC .25/m sD .24/m s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A .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C .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大,落地时的速度也越大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8.如图所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把4个水果以不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若1s 后4个水果均未着地,则1s 后速率最大的是( )A .B .C .D .9.质量m=1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t=2s 时撤去力F ,物体速度时间图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前2s内与后4s内摩擦力的平均功率相同,两段的平均速度不同B.F:f=3:1C.全程合外力的功与合外力的冲量均为0D.4s时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10.假设在质量与地球质量相同,半径为地球半径两倍的天体上,发生的下列事件中,不可能的是()A.跳高运动员的成绩会更好B.用弹簧秤称体重时,体重数值变小C.从静止降落的棒球落下的速度变慢D.用手投出的蓝球,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变大1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1s-4s内的位移大小为24mB.0-1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C.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0-1s和4-6s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12.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13.一质点在t=0时刻从x=0处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动量的变化相同B.0~2s内和0~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C.2~4s质点受到的合力的冲量为零D.t=4s时,质点在x=6m处14.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0~6s内A比B物体运动得快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15.下列表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小华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小强正常上楼时的功率约为0.2kWC.小球从10楼自由下落到地面,时间约为10sD.小明将一个鸡蛋举过头顶,克服重力做功约为10J16.一平直公路上有两条同向并排车道,汽车I和II分别在两条车道上行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两定滑轮通过天花板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的同一高度处,小球A 的质量为2m,小球B和C的质量均为m,B、C两球到结点P的轻绳长度相等,滑轮摩擦不计.当B、C两球以某角速度ω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运动时,A球将()
A.向上加速运动B.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静止D.上下振动
解析:B球、C球和两根轻绳整体受重力和竖直轻绳向上的拉力,设整体下降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mg -T=2ma,对A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2mg=2ma,联立两式解得a=0,即A球将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故选C.
答案:C
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水平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方向水平向右.再对
小球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k v=ma,故随速度的减小,
4.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 sin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
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 球加速度的2倍
解析:撤去挡板前,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2mg sin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 球所受合力为2mg sinθ,加速度为2g sinθ;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球所受合力均为mg sinθ,加速度均为g sinθ,故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加速度的2倍,故A、B、C错误,D正确.
B.0.3mg
.0.2mg
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
6.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根据图乙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A.加速度从2 m/s2增加到6 m/s2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体的质量
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
解析:因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所以无法根据公式求得某时刻的速度及速度变化量,选项A、D错误;由题图乙可知,当F=0时,有mg sinα=ma,解得斜面的倾角α=37°,当F=15 N时,a=0,则F cosα=mg sinα,可得m=2 kg,选项B、C正确.答案:BC
7.
、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传送带顺时针转动
B.t1时刻,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2时间内,滑块受到恒定的摩擦力作用
解析:从题图乙可以判断,滑块先向左做减速运动,再向右做加速运动,之后向右匀速运动,所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A 正确;滑块向左减速过程,所受摩擦力向右,向右加速过程,滑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所受摩擦力向右,所以t2时刻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B、C错误,D正确.
答案:AD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
9.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
=5 kg的物块
的作用下正沿某一水平面向
物块在6 s末距初始位置的距离:Δx =x2-(x0+x1)=12.5 m-(5 m+5.5 m)=2 m.
答案:(1)0.5(2)2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