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鸡技术各阶段饲养管理方法大全
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是指对散养鸡的生活环境、饲料供应、饮水和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保证散养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健康。
以下是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场地准备1. 散养鸡的场地要选择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的环境。
2. 场地应具备围栏,避免鸡禽外逃,并确保鸡群的安全。
3. 场地应做好排水设施,以防止鸡舍积水和脏水的滞留。
4. 地面要平整、无碎石和硬质地面,以避免鸡禽受伤。
二、饲料供应1. 饲料选择:选择高质量的饲料,满足散养鸡的营养需求,可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配比。
2. 饲料喂养:定时定量喂食,不过量喂食,以免浪费和造成饲料的污染。
同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及时更换陈食。
3. 饲喂设备:使用合适的饲喂设备,如饲料槽、自动投喂器等,方便鸡禽取食,减少饲料的浪费。
三、饮水管理1. 饮水设备: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使用自动饮水器或设立多个饮水器,以保证鸡禽充足的饮水量。
2. 饮水安全: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避免饮水被污染,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饮水温度:饮水温度要适宜,不得过热或过冷,以保证鸡禽正常饮水。
四、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对散养鸡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2. 卫生措施:定期清洁鸡舍,保持环境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3. 防虫措施: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外部寄生虫的侵害,避免寄生虫传播疾病。
4. 规范养殖操作:搞好隔离管理,对发生疾病的鸡禽要及时分离,避免病菌传播。
五、行为管理1. 群聚管理:合理控制鸡禽的密度,以避免因鸡禽过多导致鸡舍环境差、易感染疾病。
2. 场地划分:根据鸡的年龄和大小,适当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以保证鸡禽的正常活动和休息。
3. 自由活动:确保鸡禽有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以保证其正常的行为和发育。
农村散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 1 )清 除鸡 舍 内粪 便 ,用 百毒 杀 带鸡消毒 ,每天 1 次。 ( 2 )注 意保 温 、通 风 ,增 加舍 内 新鲜 空气 。减 少氨气 浓度 对病 鸡呼 吸 道粘膜的刺激。 ( 3 )鸡群 全部饮水左旋氧 氟沙星 , 每 日 2次 ,连用 4 d 。 ( 4 )病情严 重的鸡 只要淘汰 。
蛋鸡 饲 养户 .在产 蛋 中期 发 生 了 以食 欲减 退 ,精神 不振 ,打 喷 嚏 、甩
鼻 和面部 肿胀 为特 征 的疾病 。 发病鸡 只 大约 占全群 的 8 0 %以上 。主要 影 响 病鸡淘 汰数 量增加 和产 蛋率整体下 降 , 给饲养户带来了严重 的经济损 失。
1 发 病 情 况
1 1 4 2 0 2 )
开 始鸡 群 突然发 现部 分鸡 槽 内 明 显剩 料 ,鸡 只打蔫 ,表 现为 呼 吸道有 哕音 ,流泪 。5 d的时间几乎全 群发病 ,
有粘液 ,其它器官无明显异常 。 4 投药情 况
产蛋 率严 重下 降 。发病 后养殖 户 曾对 鸡群用 四环素 药物 治疗 ,治疗 效果 并
健 康 的鸡 苗 .要 求个 体 均匀 。两 眼有神 ,羽毛光 洁 ,皮肤有 光 泽 。腹 部 收缩 良好 。用 手抓起小鸡双翅 离地 , 小鸡叫声响亮 ,两脚收缩 ,挣扎有力 。
2 把 好 饲 料 品 质 关 2 . 1 饲 料 来 源
出壳 3天 、5天 、8天分别肌注 或 滴鼻鸡 新城 疫 、禽 出败 、高 致病 性 禽 流感 。 4 饲 养管理 4 . 1 清 洁 消毒
一
玉 米 、麦子 、谷子 、米糠等配合豆 粕 . 麦麸作为鸡 的 日粮 ,以节约成本 。
2 . 2 饲料 营养
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做好准备,量力而行。
养鸡不但要做好场地、饲料、用具等物质准备,要好做好养殖知识的准备,首先要结合现状比如技术水平、经济能力、设施状况、市场信息、当地环境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是否育雏及育雏的数量。
切忌盲目而上,贪大求多。
二、精心选种选雏,确保成活率。
要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品种,雏鸡确实有效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雏鸡体重大小均匀,最好是来自同一种鸡群。
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
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
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
还要从种鸡场孵化厂了解以下情况:出雏时间和存放环境。
如果出雏后存放时间过长、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严重影响雏鸡质量。
另外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等也是影响雏鸡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T种鸡高产期的种蛋孵出的鸡雏更健壮。
有可能的话,再了解一下种鸡群的免疫情况。
三、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0~45日龄)由于雏鸡的生理特点如不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旺盛的新陈代谢,及消化力弱、抗病力差。
在饲养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育雏前的卫生消毒工作。
在进雏前6天,要把育雏舍内外清扫干净,地面用1%。
2%的火碱水冲刷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洗净、晾干的鸡笼等用具与育雏室一同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2天后,排尽气味后调试加温系统,在进雏前一天使室温达到30℃以上。
2.育雏舍温度及湿度。
第一周以33℃~35℃为宜,以后每周降2℃—3℃,五周后降到22℃~25℃。
温度计所示温度作为参考,鸡群在适宜的温度中表现为不聚堆,不张嘴喘。
育雏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可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3.光照主要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育雏前3天光照时间23~24h,40w灯泡,灯间距3米,距地面2m。
以后每周减2-3h,5w 灯泡,光照强度3w/m2,直至自然光照。
4.饲养密度。
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散养鸡是指鸡在自然环境下生活和活动,并采用自由采食方式进行饲养的一种养殖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围栏圈养饲养方式,散养鸡更加符合鸡类的自然习性,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效果。
下面将介绍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1. 生态环境建设散养鸡的饲养环境应尽量模拟自然环境,提供充足的光照、空气和水源。
养殖场应建立在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物的地方,并且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性与清新。
对于室外散养的鸡群,应建立适当的防风遮阳措施,防止过度的日照和风雨侵袭。
2. 鸡舍设计与管理鸡舍的设计应满足散养鸡的生活需求,保证其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每只鸡至少要有0.2-0.3平方米的自由活动空间。
鸡舍内部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鸡舍内应配备合适的饮水器和饲料器,确保散养鸡充足的饮水和饲料供应。
3. 饲料管理散养鸡的饲料管理应注意科学搭配和营养均衡。
饲料要具备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活性酵素和益生菌,促进鸡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力的提高。
要根据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饲养密度进行科学投喂,不浪费饲料也不过度喂养。
4. 疾病防控散养鸡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扰,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要加强鸡舍和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要定期监测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鸡群的免疫力,预防常见的疫病。
5. 饮水管理散养鸡的饮水管理至关重要。
鸡群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满足其生理需求和体温调节。
饮水器要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水源,防止污染和细菌滋生。
在夏季高温时,要给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并在饮水器旁放置适量的防暑剂,以减轻鸡的热应激。
6. 定期观察和记录饲养者要定期观察鸡群的生长情况和行为特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要对饲养日志进行记录,包括日常饮水量、饲料消耗量、疾病发生情况等,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养殖效果评估。
散养土鸡的养殖技术及品种选择

散养土鸡的养殖技术及品种选择散养土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
它们耐粗饲,抗病力强,虽然声张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肉质鲜美,价格高,利润大,应作为山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一、土鸡品种土鸡又被称为走地鸡、笨鸡,是从古饲养至今在野外自然觅食生长而成,具有较强地域特征的古老鸡品种,而这种土鸡通常有着丰富的营养,烹饪后也有着极为鲜美的味道。
1、固始鸡固始鸡是有着“土鸡之王”美誉,外观较为秀丽的蛋肉兼用鸡,因抗逆性强、饲养效益好而成为我国宝贵的家禽品种资源之一,并因鸡肉中含有丰富营养元素,烹饪后具有肉美汤鲜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2、清远麻鸡清远麻鸡是因募集的背侧羽毛上散落有细小的黑色斑点而得名,凭借小体型却有着皮薄骨软、皮下脂肪发达特点而成为中国活鸡出口的小型肉用鸡之一,像广东名菜白切鸡等菜品都是利用这个鸡种来制作的。
3、长汀河田鸡长汀河田鸡是一种以稻谷和玉米为主要食物,通常放养在竹山、果园等纯天然环境中,是全国八个肉鸡地方品种之一,并因这种鸡肉质细嫩,皮下脂肪适宜,鸡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而有着世界五大名鸡的美誉。
4、浦东鸡浦东鸡因成年鸡种可长到9斤以上,因此又有着九斤黄的别称,是中国体型较大,具有相对优良肉质的黄羽鸡种,年产蛋量可达100-130枚左右,而这个肉蛋兼用型鸡种出品的肉质不管是白斩、红烧等烹饪方式,均为上乘。
5、寿光鸡寿光鸡是山东寿光市特产,是在很多古籍中有所记载的中国四大鸡种之一,又被称为寿光慈伦大鸡,因具有高大的体躯,附在体躯上的羽毛黑色负有闪亮的光泽而较具特点,此鸡种产出的肉质细嫩、烹饪后风味鲜美,极受市场的欢迎。
6、泰和乌鸡泰和乌鸡是主要产于江西省泰和县的中国特有禽类,因具有乌皮、乌骨、乌肉等十大特征,鸡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这种鸡全身从骨到肉再到内脏均可入药,并具有相对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有着“十全珍禽”的美称。
7、文昌鸡文昌鸡是主要产于海南省文昌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有着400多年养殖历史,具有皮薄肉嫩特点的中国知名土鸡品种,而这个海南省地方优良肉鸡品种海位于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其中以白切和海南鸡饭的做法可体会到鸡肉的鲜美。
养殖技术-农户散养鸡的方法

养殖技术-农户散养鸡的方法散养鸡的程序一般为雏鸡→育雏室培育→野外散养→成鸡→出栏。
一、雏鸡培育为了提高鸡成活率,购入雏鸡后先在鸡舍内进行育雏。
(一)品种选择散养鸡要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鸡种,地方品种更佳。
雏鸡一是用收购种蛋孵化;二是买入雏鸡。
(二)进雏前的准备工作这是育好雏的基础工作。
1.饲养季节的选择。
农户饲养雏鸡受季节的影响较大,雏鸡饲养季节最好以早春为好。
春季雏鸡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2.育雏室、育雏用具的清洁和消毒。
一般育雏室可利用空房进行改造,舍内光照适宜,要对育雏舍、料槽、饮水设备、保温炉等进行检修。
育雏舍内及舍外附近一定范围内应打扫干净后进行消毒。
消毒药可用来苏儿、1%高锰酸钾、1%苛性钠等溶液泼洒及生石灰铺洒。
用具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在日光下晒干备用。
幼雏饲养,首先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每平方米用量为1千克,然后再铺上2~4厘米的垫料,通常用轧碎的秸秆、稻草、木屑等,必须干燥、无霉变,垫料可促进幼雏生长发育,垫料于育雏结束后一次性清除。
雏舍内铺好垫料后,在进雏前1~2天要进行预热,使室内温度达到32~35℃,湿度为60%~70%。
(三)雏鸡(0~30天)饲养管理技术措施雏鸡购进或孵出后,应迅速将雏鸡搬进育雏室。
1.饮水。
雏鸡第1次饮水称为“开饮”,保证幼雏饮水充足。
雏鸡1日龄最好饮用糖水,浓度为8%,可以减少育雏死亡率。
2日龄饮水可供0.01%~0.02%高锰酸钾溶液,3 日龄后可饮3%~5%的醋水,以调整胃肠机能,防止感冒。
20日龄之前应供应25~33℃的温开水。
20日龄后可饮清洁自来水,水的质量要符合饮用水标准。
2.开食。
雏鸡第1次喂料称为“开食”。
一般雏鸡在“开饮”3~6小时后可开食,饲量为每100只雏鸡400~500克。
3.喂养得法,管理周到。
雏鸡的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易于消化,新鲜,适口性好。
根据雏鸡的营养需要及饲营标准饲养。
饲料可购入全价料,也可自配鸡料。
饲喂定时,喂量少,次数多,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
散养鸡的养殖方法

散养鸡的养殖方法散养鸡养殖是雏鸡脱温后,放养于生态条件较好的丘陵、浅山、草坡、果园、大田等地区,以放牧为主,让其自由采食青草、菜叶、昆虫、沙粒等,辅以补饲的野外养殖方式。
下面一起了解下散养鸡的养殖方法。
1、场地选择。
一般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远离村庄、交通便捷、树冠较小、果树稀疏的地方。
2、场地消毒。
新建场地,育雏舍可用5—10%石灰水、1:600倍百毒杀、1:1200消毒威、2%烧碱等四种方法进行场地喷雾消毒。
用老场地养殖,地面要清扫冲洗,在采用上述消毒方法的基础上,再用高锰酸钾14克/立方米,加甲醛28毫升/立方米,密闭熏蒸消毒1—2天,将饮水器、料桶等用具一齐放入消毒后,开启通风1—2天。
栏舍搭建一般较为简易。
在条件较差的地方,可利用毛竹、杂木等搭成屋檐高2米的简易屋架,顶部及四周(除出入的门外)可用石棉瓦或稻草遮盖,面积按10只/平方米计算即可。
育雏舍可设在栏舍内的一旁。
可用尼龙薄膜搭成高1-1.2米拱型棚,面积确定按35只/平方米计算,内安装数盏保温灯即可。
1、鸡苗选择。
养鸡成功与否,鸡苗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选择品种较纯、体质健壮的鸡苗。
目前,广西麻鸡等中型鸡,具有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动量大、肉质上乘等特点,比较适合我区的野外养殖。
2、温度要求。
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的关键。
进雏鸡前,提早半天就应调节好雏舍的温度,一般育雏舍的温度控制标准是:0—1周龄,32—33℃,以后每周降1—2℃,直到可脱温。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观察温度是否适宜有二个办法:一是看温度表,二是看鸡群的分布状况:当鸡群扎堆、紧靠热源、不断鸣叫,表明室内温度偏低;当鸡群远离热源、分布四周、不断张口呼吸,表明室内温度偏高;当鸡群分布均匀、活动自如、比较安静,表明室内温度较为适宜。
当室内温度偏高或偏低时,都应及时进行调整。
3、尽早开水: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当雏鸡运到后,尽快将它送进育雏室(冬季尤其必要)让其自由饮水。
散养鸡的养殖方法

散养鸡的养殖方法散养鸡的养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场地选择与搭建1.场地选择:散养鸡场应选择在远离居民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优美的地区。
同时,要确保场地具有一定的面积,以满足鸡只活动需求。
2.场地搭建:场地应进行适当的硬化处理,以便于清洁和消毒。
搭建鸡舍时,应保证鸡舍内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此外,还要设置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鸡只排水。
二、鸡种选择与繁殖1.鸡种选择:散养鸡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适中的优良品种,如土鸡、绿壳蛋鸡等。
2.繁殖技术:散养鸡的繁殖方式主要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
养殖者要掌握鸡的生殖生理知识,合理控制繁殖密度,以确保鸡群的繁殖效益。
三、饲料与饲养管理1.饲料选择:散养鸡的饲料应以天然、无添加剂为主,如玉米、豆粕、鱼粉等。
饲料配比要合理,满足鸡只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
2.饲养管理:饲养员要定期观察鸡只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料量和饲养密度。
同时,要确保鸡舍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疾病防控1.疫苗接种:按照养殖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为鸡只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2.定期驱虫:鸡群定期进行驱虫处理,防止寄生虫感染。
3.疫病监测:定期对鸡群进行疫病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鸡群健康。
五、屠宰与产品质量检测1.屠宰:鸡只达到养殖标准后,进行屠宰。
屠宰过程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确保产品安全。
2.产品质量检测:对屠宰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疫病检测、药物残留检测等,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精心管理,散养鸡的养殖效益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养殖者要密切关注养殖行业的政策动态和技术发展,不断优化养殖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散养鸡技术各阶段饲养管理方法大全
农村散养鸡管理技术相对来说和其他养殖方式有共同的特点,鸡发生死亡的主要阶段是0~30日龄,由于受温度、环境、饲养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为因素,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农村散养鸡技术吧!
育雏阶段
1、温度:雏鸡出壳买回后,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4—35℃以内,从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直到第六周脱温为止。
保温的方法视鸡的多少而定,鸡少可用纸箱和灯泡,即将雏鸡放在箱内,挂上一个60W左右的灯泡,同时放上水瓶、食槽。
鸡多可用育雏室,室内用煤炉等加温,但煤烟应用铁管排出室外。
为保证温度的准确性,除观察雏鸡的状态外,室内应挂温度计,同时勤除粪便。
2、光照:育雏第一周要求24小时光照,以保证雏鸡昼夜都能采食和饮水,促进生长发育,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夜间不开灯。
光照和保温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纸箱育雏,如温度不够,可加开水在容器内用布包起来,置于箱内加热。
3、密度:1~14日龄,50~60只/平方米,15~21日龄35~40只/平方米,21~44日龄25只/平方米,60日龄以后12只/平方米。
脱温后的小鸡可笼养、平养或放牧养,只要密度不超过上述标准均可。
4、饮水:雏鸡出壳24小时后即可饮水喂食,将育雏料放在料桶内让其自由采食,同时在水杯内放入清水。
育雏头20天饮用冷开水,以后可饮用井水或自来水,由于雏鸡采食量少,新陈代谢旺盛,为防止营养不良,头10天内必须在水中加入8~10%浓度的葡萄糖和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脱温饲养
1、笼养:将脱温后的小鸡转至成鸡笼内饲养,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鸡不接触粪便,发病少,同时便于抓鸡,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
缺点是饲养时间较长的鸡群,应激反应较大,鸡的胸部和腿部容易出现病变。
2、平养:平养又可分为网上平养和地上平养,网上平养同于笼养,但鸡的活动量大,不易发病,当然成本较高。
地上平养成就是在水泥地上垫上麦草、谷壳、菜籽壳等到垫料,将小鸡放在上面饲养,其好处是节约成本,鸡的胸部和腿部不易发生病变,由于土杂鸡活动量大,垫料也不需要更换,不足之处是小鸡直接排粪在垫料上,容易诱发一些疾。
3、放养:即早上将鸡放到室外,让其接受阳光照射,接触土壤,同时可找食一些矿物质饲料和昆虫,中午和晚上将鸡赶回舍内补喂饲料,这种方法好处是让鸡回归自然,鸡的肉质特好,售价高,不足之处是需要的场地较大,所以饲养规模有限,此方法适合农户少量散养。
养殖管理
1、饲喂加料:在生产时间中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刺激鸡的采食欲望,所以育雏期每天加料不少于5次,每次加料的数量不要太多。
鸡吃完以后,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加下次料。
2、换料加砂:换鸡料时要有一个过渡,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完成该过程。
第1天喂70%原鸡料和30%新鸡料,第2天喂50%原鸡料和50%新鸡料,第三天喂30%原鸡料和70%的新鸡料,第4天全部喂新鸡料。
20日龄后,每周每百只鸡供给500克的干净细沙,放养鸡可不用加砂。
3、分群饲养:要进行强弱分群和公母分群饲养。
对公鸡要增加垫料的厚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水平。
公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增加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其需要,以便提前上市。
4、鸡舍通风:鸡舍通风条件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
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不刺鼻。
5、密度适当: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高产鸡群。
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8~10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
6、减少应激: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
接种疫苗时要慎重。
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群,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