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

合集下载

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

规则运动叫做 分子热运动。
观察与思考
说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实验三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分子间存在引力
思考:为什么固体、
液体很难被压缩呢?
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分子间力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展延伸
• 当r=r0
• 当r>r0 • 当r<r0
引力 = 斥力
引力 > 斥力 引力 < 斥力
• 当r>10r0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打开一瓶香水,一会满屋生香,为什么?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 有10-10米,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下,1cm3的水中含有大约
3.35×1022个水分子,若把这些水分子均匀地分布在
地球表面, 1cm2 面积上可得5000多个水分子!
扩散现象还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实验三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 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 热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 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 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观察与思考三
结 论: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
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
现象的原因.
想一想
1无风的时候,桂花也 能飘香,为什么?
2.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 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 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考考你
1. 无风的时候,桂花也能飘香,为什 么? 2.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 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 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拓展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热源等。

2.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等。

3. 教学环境:实验室、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和特点。

2. 新课: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分析实验结果。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观察到的分子热运动数据。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设计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分子热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3教材全解

高中物理选修3-3教材全解

选修3-3教材全解第七章分子运动论章首语:……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列特认为这是由于花的原子飘到了人们的鼻子里。

他认为“只有原子和虚空是真实的。

〞古人的原子论只是属于思辨的范畴,无法得到实验验证。

随着……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学者……第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P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成了三个小问题,效果就不一样:1. 怎样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2. 如何获得很小的1滴油酸?怎样测量它的体积?……3. 如何测量油膜的面积?……这样……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尺寸。

提出问题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思维有条理,搭台阶。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P7布朗运动的解释:统计起伏。

不必讲给学生提这个术语,但可举例。

P7说一说:图7.2-5是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 B. Perrin〕在1908年研究布朗运动时对三个运动微粒位置变化的真实记录。

根据这个实验事实,你能不能否定布朗运动是由外界因素〔例如振动、对流等〕引起的说法?这是个科学探究:已经提出了问题,有人做出了猜想与假设,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论证〔最终要否定〕。

不一定相同的答案,有道理就行。

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图7.2-5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内容相同,但台阶很细:请在图7.3-2中作出一个分子所受另一个分子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象。

例如,当r=OP时,这个分子所受斥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PC的长度表示,所受引力的大小用PD的长度表示。

从C向下作CQ=PD,于是线段PQ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F的大小:F=F斥-F引。

图7.3-2图7.5-1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再作出r取其他大约10个值时代表合力的点,连成平滑曲线。

这条曲线将在第5节用到,因此作图时要尽可能准确。

讨论这条曲线的含义。

第4节温度和温标本节思路系统、状态参量↓平衡态〔指一个系统的状态〕〔各宏观部分之间没有能流、粒子流――力学、热学、化学〕↓热平衡〔指两个系统间的关系〕〔状态参量不变〕↓共同的某个热学物理量――称为温度〔气体共同的力学量――压强、导体共同的电学量――电势……〕“平衡态〞、“热平衡〞、“温度〞都不追求严格的定义P13热力学温标只要求会换算:T = t +273.15 K国家标准:表示温度差时“K〞与“℃〞通用第5节内能P16图7.5-1的目的:原来习惯于通过力了解运动趋势还要习惯于通过势能了解运动趋势思考与讨论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零。

专题7.2 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7.2 分子的热运动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对扩散现象的认识(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运动产生。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6)应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来生产半导体器件。

2.影响扩散现象明显程度的因素(1)物态①物质的扩散现象最快、最显著。

②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慢,短时间内非常不明显。

③物质的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

(2)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扩散现象发生的明显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3)浓度差:两种物质的浓度差越大,扩散现象越显著3.分子运动的两个特点(1)永不停息:不分季节,也不分白天和黑夜,分子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无规则: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则,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又具有规律性,总体上分子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

二、布朗运动1.对布朗运动的认识(1)概念: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不停地做。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2.影响因素(1)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分子数越少,来自各方向的冲击力越不易平衡;另外微粒越小,其质量也就越小,相同冲击力下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因此,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运动(平均)速率越大,对悬浮于其中的微粒的撞击作用也越大,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因此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3.实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微粒的运动。

7.2 分子的热运动

7.2 分子的热运动

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布朗运动的现象和产生机理。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的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讲述法教学用具:投影仪、Flash课件布朗运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根据分子动理论,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结论也是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本节课我们就从实验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扩散现象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

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究竟做什么样的运动?能否直接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借助于仪器(如显微镜)呢?二、布朗运动可以更明显的观察证实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布朗运动。

1、介绍布朗运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就把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阅读实验,思考:“小碳粒”是不是分子?“位置连线”是路程还是位移?(位移)时间间隔延长,折线更复杂还是更简单?(复杂)分析:从图7.2-5可以看出,各个微粒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同一微粒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也是不同的,说明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

2、介绍布朗运动的特点(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只要液体不干涸,无论白天黑夜,它总是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

所以说,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更换不同的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新课标教科版3-3选修三1.2《分子的热运动》课件

新课标教科版3-3选修三1.2《分子的热运动》课件
解释宏观现象
分子热运动理论能够解释许多宏 观现象,如扩散、溶解、蒸发等 。
100%
指导化学反应
分子热运动理论对于化学反应的 机理和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为 化学反应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了理 论基础。
80%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科 学技术的发展,如化学工程、材 料科学、制药等领域的应用。
分子运动论的建立
19世纪末,科学家开始对分子 运动进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 分子运动论。该理论认为物质 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分子热运动是指由于温度的影响 ,物质中的分子所进行的不规则 运动。
特点
无规则性、连续性、随机性、微 观性。
分子热运动的意义
80%
重要性
分子热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物质 的性质、化学反应以及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 意义。
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
本节内容与分子动理论、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等知识 点密切相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 规律。
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 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和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 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实验
总结词
测量气体分子在给定温度下的平均自 由程。
详细描述
实验中,通过测量气体分子与固体表 面碰撞的频率,可以计算出气体分子 的平均自由程。这有助于理解气体分 子在热运动中的相互碰撞和散射。
分子力与分子势能实验
总结词
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的变化规律。
详细描述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距离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析分子势能的变化规律。这有助于理解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和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医学物理学分子动理论

医学物理学分子动理论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 理学
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下,物体分
第一节物 质微结构
子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等于
第二节分
子动理论 对于理想气体,由于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分
第三节
分布率 子间也就没有势能。因此,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
第四节 输运过程
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
第五节 表面现象
对包含有N个自由度为i 的分子的理想气体,其内能
为:
部分作业
解答
阅魏读杰材制料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结录束。


10
后 页
第七章分

翻结录束。 所以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小,为 前
2 短程力。



第七章分
子动理论
魏杰制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录。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F理学来自当r=r0时,为平衡位置,
第一节物 F=0。
质微结构
第二节分 r0的数量级约为10-10m , 子动理论 此时分子势能最低,分子
0
r0
r
分子间作用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
返 回
前 页
3


第七章分
子动理论
魏杰制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录。
第一节物 质微结构 第二节分 子动理论 第三节 分布率 第四节 输运过程 第五节 表面现象 部分作业
解答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 理学
第二节 理想气体分子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宏观性质 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在微观上,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系统的 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七章 第2节 分子的热运动-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七章 第2节 分子的热运动-含解析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1.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但并非液体分子的运动。

3.悬浮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4.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激烈。

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意义反映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4.应用生产半导体器件时,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二、布朗运动1.概念悬浮微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无规则运动。

2.产生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

3.影响因素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4.意义间接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三、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宏观表现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

3.特点(1)永不停息;(2)运动无规则;(3)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1.自主思考——判一判(1)扩散现象只能在气体中发生。

(×)(2)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4)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5)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分子热运动越激烈。

(×)(6)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运动。

(×)2.合作探究——议一议(1)一碗小米倒入一碗大米中,小米进入大米的间隙之中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提示:扩散现象是指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同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显然,上述现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是两种物质的混合,所以不属于扩散现象。

(2)冬天里,一缕阳光射入教室内,我们看到的尘埃上下舞动是布朗运动吗?提示:不是。

布朗运动是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

(3)布朗运动的观察记录图是颗粒的运动轨迹吗?提示:该记录图是每隔某一相等时间记录的颗粒所在位置的连线,并不是颗粒运动的实际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
[随堂演练]
1.如图7-2-4所示,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五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图7-2-4
A.属扩散现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铅分子相互吸引
B.属扩散现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铅分子的运动
C.属布朗运动,小金粒进入铅块中,小铅粒进入金块中
D.属布朗运动,由于外界压力使小金粒、小铅粒彼此进入对方
解析属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B对。

答案 B
2.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7-2-5所示,图中记录的是
图7-2-5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解析微粒在周围液体分子无规则地碰撞下做布朗运动,运动轨迹也是无规则的,实际操作中不易描
绘出微粒运动的实际轨迹;而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所处位置的连线也能充分反映微粒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本实验记录描绘的正是某个微粒不同时刻所处位置的连线,故选D。

答案 D
3.(多选)下列是小明吃砂锅粥时碰到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米粒在水中上下翻滚
B.粥滚时,香味四处飘逸
C.盐块放入水中,水变味道
D.石油气被风吹散时,周围可闻到石油气味
解析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香味四处飘逸,是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是扩散现象;盐块放入水中,水变味道是盐分子运动到水中,是扩散现象;石油气被风吹散时,是石油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使周围可闻到石油气味,这是扩散现象,B、C、D正确。

答案BCD
[限时检测]
[限时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多选)同学们一定都吃过味道鲜美的烤鸭,烤鸭的烤制过程没有添加任何调料,只是在烤制之前,把烤鸭放在腌制汤中腌制一定时间,盐就会进入肉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让腌制汤温度升高,盐分子进入鸭肉的速度就会加快
B.烤鸭的腌制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把盐分子吸进鸭肉里
C.在腌制汤中,有的盐分子进入鸭肉,有的盐分子从鸭肉里面出来
D.把鸭肉放入腌制汤后立刻冷冻,将不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
解析盐分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扩散,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A正确;盐分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因为分子引力,B错误;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的进入鸭肉,有的离开鸭肉,C正确;冷冻后,仍然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只不过速度慢一些,D错误。

答案AC
2.有A、B两杯水,水中均有微粒在做布朗运动,经显微镜观察后,发现A杯中的布朗运动比B杯中的布朗运动激烈,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杯中的水温高于B杯中的水温
B.A杯中的水温等于B杯中的水温
C.A杯中的水温低于B杯中的水温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两杯水温的高低
解析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液体的温度和微粒的大小两个因素有关,因此只根据两杯水中悬浮微
粒做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并不能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D对。

答案 D
3.(多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和对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现象在月球表面都能进行
B.三种现象在宇宙飞船里都能进行
C.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在月球表面能够进行,而对流则不能进行
D.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在宇宙飞船里能够进行,而对流则不能进行
解析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而对流需要在重力作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由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形成的,所以二者在月球表面、宇宙飞船里均能进行,由于月球表面仍有重力存在,宇宙飞船里的微粒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对流可在月球表面进行,而不能在宇宙飞船内进行,故选A、D两项。

答案AD
4.对下列相关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放入菜汤的胡椒粉末最后会沉到碗底,胡椒粉末在未沉之前做的是布朗运动
B.液体中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做布朗运动,而较小的颗粒做布朗运动,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C.存放过煤的混凝土地面下一段深度内都有黑色颗粒,说明煤分子、混凝土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D.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
解析做布朗运动的微粒肉眼看不到,也不会停下来,A项错误;做布朗运动的不是分子而是固体颗粒,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体积很小,B项错误;C项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C项正确;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这属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D项错误。

答案 C
5.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B.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C.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物体被加热后的分子运动
解析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布朗运动反映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证实分子的热运动,但热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更不是B、D选项中描述的物理现象。

答案 C
6.南京市已经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
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矿物燃料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PM2.5的运动越激烈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解析PM2.5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所以A、C说法正确。

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燃烧,所以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的说法也是正确的,说法错误的只有B。

答案 B
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灰尘微粒的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运动的不规则性
C.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
D.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
解析大气中灰尘微粒的运动是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它不是分子运动,故B正确;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都是物质的分子热运动的反映,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故D正确。

答案BCD
二、非选择题(共8分)
8.(1)(多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热运动
A.把一块平滑的铅板叠放在平滑的铝板上,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把它们再分开,会看到它们相接触的面都是灰蒙蒙的
B.把胡椒粉末放入菜汤中,最后胡椒粉末会沉在汤碗底,而我们喝汤时尝到了胡椒的味道
C.含有泥沙的水经一定时间会澄清
D.用砂轮打磨而使零件的温度升高
E.汽车驶过后扬起灰尘
(2)下面关于布朗运动的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

①在北方冬天的大风天气时,常常看到风沙弥漫、尘土飞扬,这就是布朗运动。

②一滴碳素墨水滴在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黑了,这是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解析(1)热运动在微观上是指分子的运动,如扩散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温度的变化,如“摩擦生
热”、物体的热传递等,而水的澄清过程是由于泥沙在重力作用下的沉淀,不是热运动,C错误;A、B、D正确:灰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情况,E错误。

(2)①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可称为布朗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10-6m,这种微粒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显微镜。

冬天大风天气看到的风沙、尘土,都是较大的颗粒,它们的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

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布朗微粒,但我们的眼睛看不到。

②碳素墨水是由研磨得很细的炭粒散布在水溶液中构成的,把它滴入水中,由于碳并不溶于水,它仍以小炭粒的形式存在,这些小炭粒受水分子的撞击,要做布朗运动,并使得整杯水都黑了,布朗运动并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因此说“这是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错误的。

答案(1)ABD (2)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