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燃气燃烧与应用

燃气燃烧与应用
燃气燃烧与应用
绪论
本课程的目的: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燃气的燃烧计算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燃气燃烧的气流混合过程
内容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燃气燃烧方法 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燃气的互换性
第一章 燃气的燃烧计算
绪论
燃气:各种气体燃料的总称
按 制 备 方 法 分 类 天然气:纯天然气、石油伴生气 液化石油气
人造燃气 煤制气:炼焦煤气、水煤气等
激烈的氧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
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必须具 2、进行反应所需的能量 备的条件 3、具有完成反应所需的时间
1、燃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呈分子状态混合
二、燃烧反应化学计量式
CH4+2O2=CO2+2H2O+ΔH

表示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近似相等,故也可表示气体 容积之间的关系。
, 则RO2 。 1时 ,RO2max=
21 1
第五节
完全燃烧时 的确定
一、 ΔV 的确定
V
V V 1 V0 V V 1 V V
O2 dr Vf 21
二、 V 的确定
N2a,干烟气中由空气 带入的氮的容积成分; N2g,干烟气中由燃气 带入的氮的容积成分;
c,平均定压容积比 热,kJ/Nm3· K
I f (VRO 2 cRO 2 VH 2O cH 2O VN 2 cN 2 VO 2 cO 2 )tcFra bibliotektc
Hl Ig Ia VRO 2 cRO 2 VH 2 OcH 2 O VN 2 cN 2 VO 2 cO 2
二、燃烧热量温度tther
CO 2 SO2 CO N 2 O2 100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理解燃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储存运输方式;掌握燃气燃烧设备、燃烧原理和燃烧调控技术;了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具备燃气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燃气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应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燃气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注重环保和能源节约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燃气技术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燃气的储存与运输、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介绍燃气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2.燃气的储存与运输:讲解燃气储存设备的选择与设计、燃气的运输方式及其安全性。

3.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介绍燃气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选型方法,燃气燃烧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4.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讨论法:学生针对燃气应用技术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经典的燃气应用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燃气燃烧与应用教案

燃气燃烧与应用教案

第十二章燃气工业炉窑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燃气工业炉的炉型与构造的特点。

2、掌握解燃气工业炉的热工特性。

3、了解燃气钢铁用炉、燃气有色金属用炉、燃气窑业用炉、燃气化工与环保用炉及燃气干燥用炉的结构及特点。

4、了解金属的加热工艺,掌握金属锻造和热处理的工艺及特点。

重点与难点1、燃气工业炉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2、炉内热工过程对生产率的影响。

3、金属锻造和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复习(或导入)新课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燃气工业炉窑的分类(一)按用途分类(1)熔炼炉(2)锻轧加热炉(3)热处理炉(4)焙烧炉(5)干燥炉(二)按炉温分类(1)高温炉(2)中温炉(3)低温炉(三)按炉子工作连续性分类(1)连续性操作的炉子(2)周期性(间歇式)操作的炉子(四)按加热方式分类(1)直接加热炉(2)间接加热炉(五)按行业分类(1)炼铁(2)炼钢、压力加工(3)钢材料热处理(4)铸铁、铸钢(5)有色金属(6)陶瓷、水泥、耐火材料(7)化学工业(8)环境保护(六)按炉型结构分类室式炉、开隙式炉、台车式炉、井式炉、步进式炉、振底式炉等。

二、燃气工业炉窑的特点(1)无公害(2)易于自动控制(3)清洁、卫生、操作方便。

(4)易于实现特种加热工艺。

三、燃气工业炉窑的技术特性燃气工业炉窑的技术性能应该表明一下几个方面:(1)炉型及使用工艺的名称(2)生产率或装炉量(3)最高炉温及常用炉温(4)炉膛有效容积或炉底有效面积(5)升温速度,或达到最高炉温所需时间(6)炉膛有效空间内的温差(7)燃料规格名称及其最大和平均消耗量(8)排烟量及排烟方式(9)各项附属设备,如燃烧器、风机等的型号、规格、功率等(10)其他动力,如用水、压缩空气等的压力、消耗量等技术要求。

第二节燃气工业炉窑的炉型与构造一、燃气工业炉窑的主要形式燃气工业炉按炉子工作方式分为连续式炉与周期式炉。

连续炉适于少品种大量生产的物料加热,周期式炉适于处理批量小的物料。

(一)周期式炉的形式与特征周期式炉被加热物料从入炉加热到最后出炉都在炉内不运动,有时按规定的温度曲线升温、保温、降温冷却,都在一个炉膛内进行,按一定周期分批处理物料。

燃气燃烧与应用-2014-15第一学期

燃气燃烧与应用-2014-15第一学期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10 月 16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绪论【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次课内容引入本次课内容。

【授课内容】第六章扩散式燃烧器第三节鼓风式扩散燃烧器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在鼓风式燃烧器中燃气燃烧所需要的全部空气均由鼓风机一次供给,但燃烧前燃气与空气并不实现预混,因此燃烧过程不属于预混燃烧,而为扩散燃烧。

鼓风式燃烧器的燃烧强度与火焰长度均由燃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决定。

为了强化燃烧过程和缩短火焰长度,常采用各种措施来加速燃气与空气的混合。

空气由鼓风机一次性供给,燃气和空气不实现完全预混。

因此燃烧过程属于扩散燃烧。

根据强化混合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及工艺对火焰的要求,鼓风式燃烧器可做成套管式、旋流式、平流式等。

一、鼓风式燃烧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套管式燃烧器优点: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不会回火;缺点:由于燃气和空气属于同心平行气流,故混合较差,火焰较长。

二)旋流式燃烧器1、导流叶片式旋流燃烧器2、中心供气蜗壳式旋流燃烧器3、螺旋板式燃烧器5、径向供燃气旋流燃烧器二、鼓风式燃烧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优点:(与自然引风扩散式燃烧器相比)·鼓风式燃烧器燃烧热强度大•结构紧凑,体形轻巧•要求燃气压力低•可预热空气或燃气,极大地提高燃烧温度•容易实现粉煤-燃气或油-燃气联合燃烧缺点:·需要鼓风,耗费电能·火焰较长,需要较大的燃烧室容积·不具备燃气与空气成比例变化的自动调节特性,需配置燃气与空气自动比例调节装置应用范围:鼓风式燃烧器主要用于各种工业炉及锅炉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蜗壳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套管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蜗壳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设计需确定的参数:1. 空气系统▪蜗壳结构尺寸▪空气通道面积▪空气实际通道的宽度▪燃烧器前空气所需的压力2. 燃气系统▪火孔直径▪火孔间距▪火孔数目▪ 燃烧器前燃气所需要的压力 ▪ 燃气分配室面积 ▪ 射流穿透深度 套管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设计需确定的参数: ▪ 燃气喷口直径 ▪ 空气套管直径▪ 燃烧器出口直径 套管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步骤 1.燃气喷口直径a.出口截面燃气的流速的计算式中: Lg- 燃气用量(m3/h); P- 燃烧器前燃气压力(Pa); T- 燃气温度(K); ρ0-燃气密度(kg/m3); ξ- 燃烧器阻力系数。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燃气的性质,掌握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了解燃气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不同燃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学生能掌握燃气表的读数方法,了解燃气费用的计算方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燃气相关的问题;2. 学生能正确使用燃气设备,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合理的燃气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燃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关注能源、安全、环保等社会问题的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学生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讲解燃气的组成、性质,介绍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常见燃气的特点及用途。

2. 燃气燃烧原理:阐述燃气燃烧的过程,分析燃烧所需的氧气量与燃气的化学反应。

3. 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教授燃气表的读数方法,讲解燃气费用的计算方式,让学生掌握家庭用气量的估算。

4. 燃气应用与安全:介绍燃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气热水器、燃气炉等,讲解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常识和注意事项。

5. 燃气环保与节能:分析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探讨节能减排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第二课时:燃气燃烧原理第三课时: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第四课时:燃气应用与安全第五课时:燃气环保与节能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第二章 燃气燃烧原理第三章 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第四章 燃气应用与安全第五章 燃气环保与节能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燃气的定义、性质、用途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燃气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燃气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燃气问题,如正确安装和使用燃气设备,识别和处理燃气泄漏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燃气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燃气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的基本知识、燃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燃气泄漏的处理以及燃气安全常识。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燃气概述,介绍燃气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燃气设备,讲解燃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章:燃气泄漏处理,教授如何识别和处理燃气泄漏,确保安全。

第四章:燃气安全,介绍燃气安全常识,包括预防燃气泄漏、火灾和爆炸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燃气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燃气的相关概念。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燃气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气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验法:进行燃气设备的使用和检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燃气技术与应用》参考书:《城市燃气工程》多媒体资料:燃气设备操作视频、燃气泄漏处理动画等。

实验设备:燃气泄漏检测仪、燃气热水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的贡献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燃气的性质,包括成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理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3. 认识燃气燃烧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安全、正确地操作燃气燃烧实验,展示实验操作技能;2. 学会通过计算和实践来确定燃烧所需燃气的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够分析燃气燃烧效率,提出优化建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意识,形成环保责任感;2. 增强学生对燃气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养成安全操作的意识;3.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科学探究实验课,旨在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燃气燃烧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习成果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分类:介绍燃气的成分、特点,对比不同类型燃气的优缺点,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燃气成分分析- 燃气类型介绍2. 燃气燃烧原理:讲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参考教材第三章;- 燃烧反应方程式- 热量产生计算3. 燃气燃烧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剖析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等常见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第四章;- 燃气设备结构图解- 工作原理阐述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操作燃气设备,观察燃烧现象,分析燃烧效率,参照教材第五章;- 实验操作步骤- 燃烧效率分析5. 安全与环保:强调燃气使用安全规范,介绍节能减排措施,结合教材第六章;- 燃气安全规范- 节能减排措施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进度。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燃气燃烧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H《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设计任务书1.1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数据选择2.1燃气起源2.2计算公式三:燃气燃烧计算四:燃气灶具设计计算4.1灶具选择4.2设计计算五:心得体会六:参考资料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品牌燃气灶具设计计算二设计原始资料:气源:见下表热负荷:2.7~10 kW三设计任务1、燃烧基础性质计算(热值华白数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过剩空气系数理论燃烧温度等)2、大气式燃烧器燃烧计算和结构尺寸设计计算3、绘制燃烧器设计简图(包括喷嘴和分配管,标注各主要尺寸,使用3#图纸)4、设计说明书:计算内容、灶具燃烧器及各部件结构原理、本设计特点、各项参数选择计算依据。

(注:大家把P137~163之间的内容看明白就可以)四说明书包括目录一、设计任务二、原始资料三、燃气燃烧计算四、燃气灶具设计计算五、心得体会六、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1. 气源燃气通常是由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其组分只要是可燃气体,同时也含有一些不可燃烧气体。

可燃气体有碳氢化合物,氢及一氧化碳。

不可燃气体有氨,二氧化碳及氧。

设计气源为天然气其中成分是:甲烷 41% 氮气 59%燃气压力=600pa2.设计负荷设计热负荷:3.4kw3.设计器具燃烧器具有扩散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完全预混式燃烧器设计器具是大气式燃烧器第二章1.热值可燃气体中的可燃成分(H2, ,CO ,CmHn ,H2S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作用,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1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该燃气的热值。

热值可分为高热值和低热值。

在工业与民用燃气应用设备中,烟气中的水蒸气通常是以气体状态排出的,因此实际过程中燃气低热值进行计算。

2.华白数燃气性质中影响燃烧特性的参数有燃气的热值H,相对密度S,及火焰传播速度。

为此导出与热值和相对密度有关的综合参数,即华白数W(W=H/√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Qe1 cw
式中:w—被加热水的流量,按额定工况下的水流量计 算,也就是热水器的热水产率。
返回
设计计算
热水器
燃烧室内实际烟气温度
• 在吸算总收烟热的气量热所Q量达中Q到扣e的1两除温部热度分水可所器作得散为的热实热损际量失烟,Q气用l 和温于燃度加烧。热室烟水气流,所计
• 也可计算出理论燃烧温度,采用高温系数法计算出实 际烟气温度。热水器燃烧室高温系数推荐值为 0.55~0.65 。
计特点、各项参数选择计算依据。
热水器
二、原始资料
• 1、气源参数:按下表进行选取
燃气种类
H2
CH4
N2
C3H8
5R 54
19
27
6R 58
22
20
7R 60
27Leabharlann 134T41
59
6T
78
10T
86
14
12T
95
5
13T
90
10
20Y
75
21Y
50
C4H10
22 25 50
二、原始资料
• 2、热水产率:烟道式热水器(5、6、7、8、9、10)、鼓风式热水器 (10、13、14、16、18、20)(L/25℃.min)按此系列进行选取。
100
80
60
40
20
0
1.2
1.4
1.6
1.8
•带入强化燃烧燃烧器计算公式计算燃烧器无 因次面积
•根据火孔总面积合理分配火孔
F Fop K1 u1 us
1
u 1
us
2F F 2 K K1F12
其中:
hba 2H
hba 为一次空气口风压
热平衡计算
在热水器的热交换过程中,热收入是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Qg (在这里只考虑燃烧所释放的化学热,而不考虑燃气和空气所带 入的物理热),这部分热量一部分被水流吸收成为有效热,另一 部分则成为热损失:
水温,计算燃烧室内实际烟气温度,最后得出热交换器的实际换
热面积。
首页
热水器
强化燃烧计算
•计算步骤:
•燃气计算:燃气热值、空气量、烟气量等
•喷嘴计算
•确定一次空气系数(0.7~0.8),选择引射器 类型,确定引射器能量损失系数
•按最佳工况计算引射器无因次面积
•确定头部及火孔形式,得到头部能量损失系 数,选择一次空气口风压(10Pa左右)
三、主要参考资料
• 1、煤气设计手册(下) • 2、燃气工程技术手册 • 3、机械设计手册(一、二卷) • 4、燃气应用手册 • 5、燃气燃烧与应用 • 6、燃气热水器
设计计算内容
• 燃气燃烧计算:
根据燃气性质,计算出此燃气的热值、密度、理论空气量、理论
烟气量等基本参数。设定合适的热效率,根据热水器的热水产率 计算出燃烧器的热负荷。
式中:Vi—实际烟气中各组分排放量(Nm3/h); ci—在温度tc下实际烟气中各组分定压容积比热(kJ/Nm3K) tc—排烟温度,应充分考虑不同负荷下烟气中水蒸气冷凝和热效率两 者的关系。一般取120~180℃
返回
设计计算
热水器
燃烧室换热计算
• 根据热平衡计算,扣除烟气带走热量,按照经验将其 余热量进行分配,可得到在燃烧室通过壁面换热传递 给被加热水的热量,据此可计算出被加热水在燃烧室 所获得的温升。
• 3、部分设计参数:热水器向周围的散热损失为总热量的5%;燃烧室 与换热器的吸收热量比为1:9;排烟温度120-180℃;鼓风式燃烧器一 次空气口风压(10Pa左右);换热器的换热系数根据热水器形式按附 图进行选取。
• 任务分配:一班:烟道式热水器(5、7、9);二班:烟道式热水器 (6、8、10);三班:鼓风式热水器(10、14、18);四班:鼓风 式热水器(13、16、20)。
•tf——流经换热器的烟气对数平均温度,也可以直接取算术平均温度,烟气 的进口温度为燃烧室的实际温度,而出口温度为不出现烟气冷凝的最低温 度。
•口tw温—度—取水进流口的温平度均加温2度5℃,(水即流额的定进工口况温)度。通过燃烧室的换热计算获得,出
返回
设计计算
热水器
热交换器换热系数
120 y = 33.786x + 23.714
烟气流速
• 大致确定热交换器的结构,得到烟气的最小通道面 积,结合实际烟气量计算出实际烟气流速。
返回
设计计算
热水器
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
对于换热器而言,辐射换热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对流热交换:
F Qe2 K(tf tw)
•F'——换热器的实际换热面积(m2) ,由水管外壁面和肋片总面积组成。 •K——换热器中烟气对管内水流(相对于实际换热面积F‘)的综合换热系 数(W/m2.℃)。此换热系数受管径和烟气流速的影响,附图为在典型换热 器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管径为10mm)。由计算出的烟气流速在图中查出 相应的传热系数。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一、 设计任务
接受课程设计任务的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燃气快速热水器部 分设计计算(燃烧器、换热器)的设计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1、燃烧器燃烧计算和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2、绘制燃烧器设计简图(包括喷嘴和分配管,标注各主要尺寸,使
用3#图纸) 3、换热器热平衡计算(按照热平衡,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来) 4、设计说明书:计算内容、热水器燃烧器及各部件结构原理、本设
• 燃气燃烧器设计计算
合理选择燃烧器数量、火孔形式、引射器类型以及燃烧器运行工
况,计算单个燃烧器的其余结构参数。最后利用大气式燃烧器引 射能力试验公式(7-46)进行一次空气系数的核算,并对各结构参数 进行调整。
• 热平衡计算
通过对燃烧室和热交换器进行热平衡分析,对排烟热损失等各部
分热量进行分配和计算,由燃烧室换热计算得出热交换器的进口
返回
设计计算
热水器
热水器排烟热损失计算
• 通过燃烧计算,可得到理论烟气量。设定合理的过剩空气系数, 即可计算出实际烟气量。
• 选择合理的排烟温度,即可计算出实际烟气带走的热量。
Q f ( V R 2 c R O 2 V O H 2 O c H 2 O V N 2 c N 2 V O 2 c O 2 ) t c
Q g Q l Q f Q e Q l Q f Q e 1 Q e2
• Q辐l—射—热通损过失燃,烧设为器总外热壁量面Q向的外5散%)失的热量(包括通过开口向外的 • Qf——排烟热损失 • Q的e11—0%—) 在燃烧室的水冷铜壁上水所吸收的热量Qe1 (设为有效热Qe • Qe2——在热交换器上水所吸收的热量Qe2 (设为有效热Qe的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