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稿_人教版_化学_九年级_下册《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组成”说课稿(第1课时)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276期2014年4月(下)Total.276April 2014(C)摘要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为说课对象,从简析教材、阐述教法、指导学法、概说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请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Lesson Presentation Draft of "The Co mposition of Air"(Period 1)//Xu QinghuaAbstract With Period 1of "the composition of air"in Section 1of Chapter 2from the chemistry textbook (Volume 1)for Grade 9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s the object of lesson presentation,this paper elaborated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extbook analysis,teaching method interpretation,learning method guidance ,teachingproceduresummarization,andblackboard-writing design,hoping to exchange ideas with the colleagues.Key words the composition of air;the oxygen content in air;pure substances and mixtures1说教材1.1教材分析“空气的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从化学角度系统研究物质,通过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课题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制备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化学空气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试讲教案
一、教学内容:化学空气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了解空气的污染和净化;
3. 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空气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今天课程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介绍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和其它气体。
b. 空气的污染和净化: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并介绍一些净化空气的方法。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实验名称:制取氧气
实验材料:锌粉、硫酸、试管、玻璃棒
实验步骤:
a.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锌粉;
b. 慢慢加入硫酸,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c. 用玻璃棒挑出试管中的氧气,用一根湿漱口棉球阻挡氢气的未被燃烧的氧气,将试管中收集的氧气逆向倒入另一置试管中;
d. 通过反应观察来证明氧气的产生。
4. 总结与讨论(10分钟)
让学生总结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空气中氧气的实验方法。
五、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自己居住的环境,调查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通过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学生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学生不仅能够看到氧气的产生过程,还能亲自动手操作。
整个课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空气的组成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但是我们想必不会对空气有太多认知,甚至可能只有朦胧的印象。
而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空气的组成,内容如下: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包含了多种气体和微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在这些组成中,主要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氮气占据了空气的78%,氧气占据了21%,而剩下的0.9%则是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氙气和氪气。
此外,空气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亚氮和臭氧等。
在固体和液体颗粒中,则包括水蒸气、灰尘、花粉、细菌以及其他微小颗粒等。
2.气体成分的特点(1)氮气:氮气为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它在室温下为惰性气体,不易参与化学反应,但在一些高温或高压的条件下,氮气能够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反应。
(2)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于燃烧的气体。
它是许多环境中生物与火的基础所需,也参与着许多化学反应,如气体发酵、腐蚀反应等。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因其非常高的稳定性及惰性,很少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发出颜色较稳定的发光,被应用于照明、地质、气体分析以及激光。
3.空气的用途空气是人类的重要资源,除了提供我们的呼吸氧气,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它可作为空气的混合气,用于工业、农业和个人用途等。
它可用于氧气吸氧疗法、氧气化学治疗、氧气燃烧实验和氧气引擎等。
此外,氮气又是常见的高屏障包装气体,它有非常好的保鲜作用。
空气的组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多了解它,因为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并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空气的组成,以便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

说课稿空气的成分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主题是“空气的成分”。
一、导入我们每天都会呼吸空气,但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不同成分在空气中的比例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将结合教材内容,为大家详细阐述。
二、内容讲解1. 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氮气和氧气。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氢气等,只占不到百分之一。
2. 氮气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对于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
氮气可以在生命体内形成氨基酸和核酸,是构成基因的重要物质。
此外,氮气也可以在土壤中形成化肥,帮助植物生长。
3. 氧气氧气是空气的另一主要成分,也是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必需品。
它参与到呼吸作用中,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供给身体。
此外,氧气还有助于维持大气层的稳定性,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4. 其他气体虽然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和氩气仅占空气的极小比例,但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二氧化碳有保温的作用,能够帮助地球保持温暖。
作为计算机芯片里的离子注入物,氢气在电子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成分比例发生改变,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变暖。
此外,人类活动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形成,破坏植被和鱼类生态环境。
三、总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氮气和氧气是最主要的成分。
氮气可以形成基因和化肥,氧气对呼吸作用和大气层的稳定都有着重要作用。
其他气体虽然比例较小,但在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空气污染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大气中各种气体比例的平衡,以抵御污染和其他灾害的影响。
谢谢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2.1空气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3.教师强调空气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空气组成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空气组成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但对于空气组成这一概念的理解还相对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同时,我还会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空气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反思与评价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彼此提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5.学以致用:教师举例说明空气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教学案例的这些亮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这些亮点也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初中化学空气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空气面试教案模板
主题: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的含量和作用;
3. 掌握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空气中氧气存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白磷棒、玻璃瓶、盛满水的水槽、烧杯、风暴瓶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
3. 教学资源:化学空气相关的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授课介绍(10分钟)
1.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2. 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主要成分。
二、实验演示(20分钟)
1. 实验一:将磷棒点燃后放入玻璃瓶中,用风暴瓶盖住瓶口,观察烧燃后产生的现象;
2. 实验二:将玻璃瓶倾斜放入水槽中,待水渗入瓶中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碘液,观察产生的现象。
三、讨论分析(15分钟)
1. 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需要氧气的原因和空气中氧气对生物的重要性;
2.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存在的作用。
四、小结总结(10分钟)
1. 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学生关于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思考题;
2. 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增强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化学空气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2. 准备有关空气成分和性质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它们的比例是多少?今天我们来学习空气的组成。
2. 讲解空气的组成:(1)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2)提问: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3)讲解并提问:除了氮气和氧气,空气中还含有哪些气体?它们的比例是多少?3. 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实验中蜡烛燃烧后,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什么?(2)讲解: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水会进入集气瓶。
(3)提问:如何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 讲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1)提问: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讲解: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因素引起的。
(3)提问:如何防止空气污染?5. 讲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1)提问:稀有气体有哪些?(2)讲解: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
(3)提问:稀有气体有什么用途?6. 总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空气。
试讲稿_人教版_化学_九年级_下册《空气的组成》

试讲稿_人教版_化学_九年级_下册《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组成》试讲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应聘初中化学学科的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空气的组成》。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谜语导入:师:有一个谜语:“敢怒不敢言(打一我们身边的物质)”,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空气。
)师:空气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而又廉价的自然资源。
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么?老师相信通过预习同学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们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新授内容1:空气的存在师:我们身边确实有空气存在吗?什么样的事实或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呢?(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间交流有无,大多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所知,增长学识,增进友情。
)甲生:把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水不能进入瓶子里。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竖直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侧立,有气泡冒出,水进入集气瓶。
(学生瞪大眼睛,在对比试验面前,感受到生活中各种现象下隐含的科学道理,在顿悟时,欣喜于学习的成功。
)乙生:把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双手挤压,有压力,密封的塑料袋不能被压扁。
(在现象面前,学生兴奋地相互庆祝,“没扁”、“有空气”。
)丙生: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有风,风就是空气的流通(坐在下面的学生偷偷在扇风,感到风后,开心的笑了)丁生:给车胎打气,瘪车带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通过生活经验证明了无色无味的空气确实存在,证明你们是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人,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空气中的成分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啊!(学生惊呼:是啊!纷纷举手)生:我们在空气中烧煤、呼吸,证明有氧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证明有二氧化碳;下雨下雪,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师:说的非常好。
内容2:拉瓦锡实验师: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对空气的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验证是最著名的,也是最先接近事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组成》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应聘初中化学学科的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空气的组成》。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谜语导入:
师:有一个谜语:“敢怒不敢言(打一我们身边的物质)”,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七嘴八舌:空气。
)
师:空气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而又廉价的自然资源。
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么?老师相信通过预习同学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们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新授
内容1:空气的存在
师:我们身边确实有空气存在吗?什么样的事实或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呢?
(学生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间交流有无,大多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所知,增长学识,增进友情。
)
甲生:把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水不能进入瓶子里。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竖直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侧立,有气泡冒出,水进入集气瓶。
(学生瞪大眼睛,在对比试验面前,感受到生活中各种现象下隐含的科学道理,在顿悟时,欣喜于学习的成功。
)
乙生:把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双手挤压,有压力,密封的塑料袋不能被压扁。
(在现象面前,学生兴奋地相互庆祝,“没扁”、“有空气”。
)
丙生: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有风,风就是空气的流通
(坐在下面的学生偷偷在扇风,感到风后,开心的笑了)
丁生:给车胎打气,瘪车带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通过生活经验证明了无色无味的空气确实存在,证明你们是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人,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空气中的成分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啊!
(学生惊呼:是啊!纷纷举手)
生:我们在空气中烧煤、呼吸,证明有氧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证明有二氧化碳;下雨下雪,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师:说的非常好。
内容2:拉瓦锡实验
师: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对空气的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验证是最著名的,也是最先接近事实的。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
(学生自读、简述理解)
(自学过程中,提高自读理解能力,使学生与科学伟人靠的更近,感悟科学真理发现的神奇过程,自读时,所有学生全神贯注。
)
师:谁能给大家简述一下拉瓦锡实验的过程?
(学生踊跃举手)
甲生:拉瓦锡在“二十天实验”后收集了红色的渣滓,用高温加热。
收集了红色的渣滓,用高温加热。
正好与原先钟罩中失去的气体体积相等。
乙生:拉瓦锡用汞把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光了。
师:拉瓦锡如何判断出:钟罩里的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
(教师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看剩下多少气体;看进来多少汞;看减少多少汞。
师言: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实验原理:(教师小结)
2Hg + O2 ==(加热) 2HgO 2HgO===(加热)2Hg+O2
消耗氧气,再还原.氧气量不变
但消耗氧气后,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外压比内压大,把液体压进容器内。
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现象,解释压强原理):在生活中,我们在喝饮料时,是怎样把饮料吸到嘴里的?
我们在吸气时,将吸管中的气体吸到嘴里,管里的气体减少了,压强减小,外压将饮料压进我们的嘴里。
师:请同学们来朗读原理。
(投影、学生朗读)
生:实验原理:利用某些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
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内容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师:这一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今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相同原理,设置简单的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实验,请看实验录像。
(投影实验操作)
师:在录像中同学们看到了哪些现象?
甲生:(学生总结现象结论:)
A、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反应的原理: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乙生语:(补充答案)
B、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
烧杯内水回流,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
师:为什么水能回流呢?
(教师置疑,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平凡的、易被学生忽略的现象中找到不凡之处,找到可疑之处)
(学生发表看法)
甲生:气体被消耗,内压减小
乙生:气体变成固体了
丙生:外压不变,内压减小,外压把水压进去了
师(教师小结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内压减小,外压将水压入,占据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请大家相互提问,理解记忆实验原理。
师: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生: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录像,及投影上的提示,分小组做实验:
(学生实验:共6组。
3组红磷燃烧,3组蜡烛燃烧)
教师巡视:成功、失败案例
(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将远观变为近视,拉进学生与实验的距离,使学生更直观的走进化学原理,直面自己的已知和未知,为更好的分析实验做坚实基础。
)
师:哪个小组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本小组的实验现象?
(实验后,学生异常兴奋,都想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踊跃举手。
)
甲生:我们的水流进集气瓶里了,大约占五分之一
乙生:我们的水流进集气瓶里了,但不到五分之一
丙生:我们的水没流进集气瓶里,一点都没流
师:同学们做了大概相同的实验,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现象呢?师言:为什么有的小组得出大于或小于五分之一的现象?
为什么蜡烛燃烧,都小于五分之一?(教师质疑)
(学生讨论)
(在小组实验中,学生间合作研究,共同动手进行,成功后,欢欣鼓舞,共同庆祝;若不成功,则共同支持,一起研究探讨失败的原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旁观者,是引领者,也是实际上的控制者,学生的快乐、疑惑尽在教师眼中,当学生自己能解决问题是,学生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体验,此时老师是个分享者。
在学生无助时,教师提供及时的帮助,此时老师是有力的支持者。
)
(师生共同小结)
甲生:我们用的是蜡烛,蜡烛燃烧生成气体,占了氧气的体积。
所以水回流的时候就没有地方了。
乙生:我们用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气体减少,内压减小,外压将水压进集气瓶里。
丙生:选择的燃烧物燃烧产生气体,占据被消耗氧气体积,测量结果偏小。
(教师留疑)
师: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水量的变化?希望大家回家之后,重新阅读实验步骤,预习物理书上有关压强的知识,然后回顾今天的试验过程,查找失败的原
因。
内容4:空气成分
师:我们的实验结论是一个粗略的结论,今天科学家们用更精密的实验的出了更精确的体积分数,谁能向大家介绍一
下?(学生根据预习回答)生: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师:说得非常好!
内容5:混合物和纯净物
师:像空气这样,有多种物质组成的就是混合物,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的氧气是纯氧,是纯净物。
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差别?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填表:)
混合物和纯净物区别和联系:
项目混合物纯净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这些物
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
区别 1.多种物质;2.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1.一种物质;2.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联系
实例空气、溶液、合金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三、巩固总结
师言:空气是宝贵的资源,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
通过今天我们的研究,
你有什么收获?
甲生语:我们离不开空气。
乙生语:我们要保护空气。
丙生语:空气在我们身边,供给呼吸。
师言: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对空气的研究还将继续。
四、课堂反馈
做反馈练习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