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蓄渗处置屋面径流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赏析】19经典案例,构建雨水花园可持续生态的迷人景观

【案例赏析】19经典案例,构建雨水花园可持续生态的迷人景观

【案例赏析】19经典案例,构建雨水花园可持续生态的迷人景观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于雨洪的管理。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为屋面集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

雨水间接利用的措施有渗滤沟、渗滤池、低洼绿地、梯田、花畦等。

在实际的应用中,雨水通常是通过绿地生态水渠和道路渗滤沟等雨水收集系统得以收集,通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和生物处理等净化系统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然后将水储存在人工湖或者地下贮水沟或贮水池中。

渗滤池花畦绿地生态水渠道路渗滤沟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这完全符合'海绵体'的特征。

这种雨水利用的方式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

国外关于雨水花园的案例很多,以下介绍12个国外雨水花园的典型案例。

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美国波特兰位于美国西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是一个多雨城市,解决过多的雨水问题就成了波特兰市首要问题。

波特兰的雨水园运用现代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创造出的一种自然的生态空间,成功地平衡了自然生态和人工间的对立。

美国波特兰唐纳德溪水公园唐纳德溪水公园位于美国波特兰市俄勒冈州的心脏地带,是茫茫城市海中的一片绿洲,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片逃离城市喧闹的安静空间。

这片公园的面积为一英亩,是切合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公园典范。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林地雨水花园在西北路易斯安那州的这个住宅占据了5英亩的土地。

这片区域的山坡上有着繁茂的松树和本土的硬木植被。

一条在西部边缘位置的南北走向的山沟,是大约周围100英亩森林的排水走廊。

美国霍伊特公寓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设计目标是对所有从屋顶流下的降水进行引导和暂时储存。

工程设计巧妙而细致,能够收集、储存降水,并对其水质进行进化处理。

雨水花园案例分析(1)

雨水花园案例分析(1)

可再生能源尝试
随着计划中雨水
和食物部分的顺利 进行,设计团队还 探讨了利用可再生 能源,以满足该地 点的需要。通过安 装风力涡轮机,给 该地提供了高效节 能的照明。
可再生能源尝试
在东南角落机械棚上的并网的光伏电池板所产生电 力也将抵消将水泵到园内灌溉所消耗的电力。未来还 将安装电动车充电站。
可回收资源利用
12/20/2019
雨水控制 场地西北角到东南角有34英尺(10.4米)的高差
场地的西北角,场地最高点
雨水控制 18百老汇大街旁种植坛
雨水控制 种植坛旁雨水花园
雨水控制 18街洼地(混凝土薄壁洼地)
雨水控制 18街洼地(混凝土薄壁洼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雨水控制
都市农业生产及展示
DST已成功经营了公司总部附近的社区花园近二十年。通过DST的员 工,这个花园向市中心热午餐计划提供食物。DST公司希望解决了雨水 管理问题后,雨水花园可以向都市农业发展。在场地中 ,安装了成行的 种植床,用来种植由3 6 0和DST的志愿者所选择的多种蔬菜。生产出的 农作物由当地一家大型食品银行分发。许多种植床一年中提供至少8个月 的种植期。
设计团队,对“绿色”的关注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水,食物和 能源的特点方面。广场的西北角上可以俯瞰场地的长椅,胡 同洼地上的行人步道,都是从纽约的康尼岛游乐园回收的IPE 木(重蚁木)做成的。
总结
18Broadway城市雨水花园是一个集雨水管理,都市农业生产,作 物种植技术展示,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一体的雨水花园。
Kansas City's 18Broadway Urban Rain Garden Showcases Sustainability
——堪萨斯18Broadway城市雨水花园 可持续性展示

雨水利用案例对比分析

雨水利用案例对比分析

雨水利用案例对比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雨水利用成为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合理利用水资源。

本文将分析并对比两个雨水利用案例,探讨其优劣之处,旨在为未来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案例一:屋顶雨水收集系统该案例是一座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层住宅小区,在小区的屋顶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

该系统由屋顶集水装置、集水管道、储水设备和利用设备组成。

首先,屋顶安装了一种特殊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并将其导入集水管道。

集水管道经过净水处理后,将雨水导入地下储水设备中。

储水设备通过滤网和过滤器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确保蓄水的干净和无杂质。

在雨水利用方面,该系统设置了一套先进的处理设备,用于净化雨水。

经过处理的雨水可被用于浇灌花园、冲洗公共区域以及冷却空调设备。

此外,小区还将部分雨水储存起来,作为非饮用水来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该案例的优点在于利用了建筑屋顶的广阔面积进行雨水收集,并能够提供多种用水需求。

同时,通过净化和储存雨水,可以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城市的排水系统负荷,降低雨洪灾害的发生概率。

然而,该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其次,净化设备和储水设备的体积较大,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最后,对于大雨天气,系统容量可能不足以收集和储存足够的雨水。

案例二:雨水花园该案例是一座位于公园内的雨水花园,利用了园区内的自然地形和植被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

该雨水花园的设计采用了生态原理,通过不同高度的土地起伏形成水槽和水池,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

同时,设计师在花园种植了适应当地气候的植被,以便吸收和利用雨水。

在雨水利用方面,花园利用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行浇灌,并通过渗滤地面和植被的方式进行自然过滤和净化。

这种利用方式不仅节约了自来水资源,也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景观。

与案例一相比,该雨水花园的优势在于低成本、低维护和美化环境。

由于直接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减少了处理和储存设备的投资。

雨水溢流口

雨水溢流口

雨水溢流口【篇一:国外雨水利用做法】像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便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

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

例如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占总面积19%的用地被规划为水面,可收纳周边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约1.5万m3。

雨水在注入广场水体之前,先要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保证水体有清洁健康的品质。

国外雨水利用和净化的成功案例,可以成为我们今后设计的借鉴。

雨水资源利用措施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雨水收集、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

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渗滤池、低洼绿地、梯田、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

渗滤池:结合池塘、洼地设置渗滤池,池塘与洼地维持少量水位,除有集水功能外还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放的水域还能提供亲水及视觉美化的效果。

花畦:池底覆以土壤并种植吸附污染物的湿生植物,具有调节与改善水质的功能。

提供生物栖息的空间,且植草沟设置及维持保养的费用低于传统的地下管线。

渗滤沟:渗滤沟是利用卵石、碎石等空隙为雨水提供滞蓄空间的方法,在地面设卵石沟或卵石槽导引地表径流至卵石间的孔隙。

渗透性铺装:采用渗透性地面铺装是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有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的优点。

雨水收集系统绿地生态水渠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道路渗滤沟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

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

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雨水调蓄池

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雨水调蓄池

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雨水调蓄池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雨水池雨水作为自然界的天然水资源,若得到有效利用则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状至关重要。

城市水资源循环过程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中提及的“渗滞蓄净用排”中的“蓄”指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不仅把雨水留下来,同时也把降雨蓄起来才能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后进行有效利用的多重目的。

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还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雨水调蓄池、塑料模块蓄水。

本期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雨水调蓄池的功能、用途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用案例。

一、什么是雨水调蓄池1、定义和分类让我们先来看国际上雨水管理技术较为先进的德国和日本是如何对雨水调蓄池进行分类和定义的:而在我国目前则没有如上的细分,而是统一将:为解决城市内涝、溢流污染、合流制完善的各类雨水池统称为雨水调蓄池。

2、适用场景为解决和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避免初期雨水对排放水体的污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人工修建具有储存雨水功能的钢筋混凝土池或模块池,临时性的把雨水储存起来,起到积极调度作用,类似于一种口袋型存水构筑物。

目前,雨水调蓄池一般修建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公园、城市水系等公共区域的下方,用来收集和储存雨水。

作为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它可以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期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这样既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二、雨水调蓄池的作用和优势除去常规的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之外,雨水调蓄池还有很多实用性的优点:优势一、用天然的方式净化初期雨水,建立海绵化排水净化系统,改善天然水体循环雨水调蓄池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小区内的雨水花园,也可以是城市中的口袋绿地,在有效利用了天然绿地或湿地及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基础上,大大小小的调蓄池成为了水质净化-蓄滞水-地下水回补多级多功能湿地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同时成为地下水回补的前提条件。

雨水花园建造技术浅析——以上海莘庄梅园为例

雨水花园建造技术浅析——以上海莘庄梅园为例

雨水花园建造技术浅析———以上海莘庄梅园为例王贤婷(上海聚隆绿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090)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建造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就是在下雨时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环节,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充分利用。

本文结合雨水花园建造技术来重点介绍以上海闵行区生态专项建设工程(北翟路———莘庄立交段)的雨水花园为例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布局和结构、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等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雨水花园;建造技术;闵行区莘庄梅园雨水花园除了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渗透外,还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能够有效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

其次,为鸟类和昆虫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再次,通过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环境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改善小气候。

最后建造成本较低,且雨水花园的景观美观。

2上海莘庄梅园工程的基本情况概述2.1工程概述上海莘庄梅园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内。

闵行区生态专项建设工程(北翠路———莘庄立交段),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占地面积约124220m 2,规划范围为:北翠路———莘庄立交段,沿外环线100m 林带外侧400m 宽区域。

目前项目基地现状为一些工厂企业、自然村落、敬老院,道路自然,环境杂乱,基地东北为天然河道,基地北侧为快速高架隔音绿带,南侧为规划住宅区,西侧为城市道路,基地红线内有水务部门规划水系,周边地区农村居民较多。

作为闵行生态专项内最大的改造区域,该地区是实现调整发展、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的重点区域。

为了加快推进整治速度,加强整治力度,更好地完成“生态建设先行”的整治目标,启动了绿地建设,并在园内设置了雨水花园实验区。

雨水花园是一种针对于雨水的自然净化和处置的专类工程设施,在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区来进行地面和房屋顶上的雨水,通过植物和沙土的综合作用来净化雨水,并且使之逐渐地渗入土壤。

雨水花园不仅能够有效地进行雨水的渗透和净化,同时也能够去除有害物质、为昆虫和鸟类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改善周围景观和小气候环境的作用。

2雨水花园专题

2雨水花园专题

雨水花园 “方与圆”
曲线形的木栈道对角穿越方形水池, 漂浮于水面。小栈道仅50厘米宽,容一人 穿行。它是“圆”的符号,也是体验水池 无限风光的路径。水池中间是三丛红色竹 竿,它们可取之四周竹林的老杆,是可再 生的材料。垂直的竹竿丛沿木栈道分布, 令行走在栈道上的游客体验穿越的快感。 垂直的竹丛倒影水中,与变换的天景相辉 映,创造出宁静和深远的氛围。虽然水深 只有30厘米,却通过垂直向天的红色竹竿, 创造出无限深远的感觉。

• 标准高——2~5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81-

151mm)



透水地面
设计标准: 非透水铺装区域为2年一遇24h降雨 透水铺装区域、绿地及下沉空间等重点区域为5年一遇24h降雨
灌溉 蓄水池
透水地面 渗滤沟
概念
发展

• 透水铺装地面约17公顷

• 下凹式地形17公顷,滞蓄雨水,减少灌溉量

• 水系滞蓄16.5公顷
概念
发展
我们都知道在森林、农田等自然环境中不会形成
积水灾害。这是因为暴雨时,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土壤中,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质景观、建筑屋面
等大量非渗透性表面的扩大,以及对河湖等自然水体的

填埋、河道大量采取硬质化处理等,城市原有的生态系

统受到了极大的扰动。

城市化之前,降雨时因为土壤的涵水缓冲作用,

万方,外排量为8万方,排放到奥
概念
发展
案例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2 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
概念
发展
目标: 人均≥20m2 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50% 透水性地面≥75%(其中下凹式绿地≥70%) 径流系数≤0.15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案例分析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案例分析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案例分析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雨洪威胁,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大量硬化地面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导致城市内的洪水、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纷纷推行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通过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和强化城市雨水的自净能力,有效地缓解城市洪涝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概述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已有的雨水收集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城市洪涝风险的工作。

这一工作包括改善雨水收集设施的设计、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下水道网络和改造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

二、美国西雅图的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案例作为美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大城市,西雅图面临着严重的雨洪威胁。

为了减少洪涝风险并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西雅图市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工作。

首先,西雅图市政府修建了大量的雨水收集池和蓄水池。

这些水池可以收集雨水并在雨停后缓释雨水,减轻雨水排放压力。

此外,通过合理设计街道上的雨水排放设施,可以将雨水引导到水池中,形成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

其次,西雅图市政府改造了城市下水道网络,增加了下水道的容量和排水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市政府采用了先进的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最合理的下水道改造方案,以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最后,西雅图市政府大力推广雨水的利用。

他们鼓励市民使用雨水进行植物浇灌、冲厕以及其他非饮用用途。

此外,西雅图市政府还为市民提供了雨水收集设备的补贴和安装指导,以提高市民的利用率。

通过这些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措施,西雅图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洪涝承载能力,并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中国广州的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案例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广州在改造雨水收集系统方面经验丰富。

广州市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开展了一系列的雨水收集系统治理与改造工作。

首先,广州市政府改造了城市地表,减少了硬化地面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0期中国给水排水www.waterg鹪heat.com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透水面积增加,雨水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第二大主要污染源。

以北京为例,2006年雨水径流COD排放量已占到水环境排放总量的1/3左右…。

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也是一种典型的UD/BMP滞留措施。

一般建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由耐淹植物、蓄水层、树皮覆盖层、种植填料层、砾石层组成,外表似普通景观花园,却能充分利用各组成部分,即天然/人工土壤一植物一微生物的渗滤、截留和吸附作用净化、消纳小面积汇流的径流雨水,达到削峰减量、保护水质、涵养地下水的目的。

鉴于雨水花园具有高效除污、经济简单及生态美观等特点,将其与渗井结合,组成雨水蓄渗系统,用于净化、消纳屋面径流,在充分截污减排的同时还能美化周边环境。

对2007年3月于北京某办公大楼附近绿地建造的雨水蓄渗系统示范工程中的雨水花园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和研究其污染物去除能力及净化规律。

1雨水花园的设计与构造
1.1完全水量平衡法
我国多数城市区域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在选择雨水花园建造模式时,要兼顾削减径流量和污染物总量,笔者认为雨水花园面积的计算应对其渗滤能力、蓄水层植物影响、空隙储水能力等因素加以考虑,进而提出以下包括渗滤和滞留在内的完全水量平衡法忙J。

计算方法如式(1)和(2)所示。

Af=Ad·日·妒·df/[60×K·r·(df+矗)+^。

·(1一工)·西+n·《](1)式中A,——雨水花园的面积,m2
Ad——汇流面积,m2
卜设计降雨量(按设计要求决定),m
妒——径流系数
d,——雨水花园的深度,一般包括种植土层
和填料层,m
K_种植土层的渗透系数,—n/s
卜计算时段,min
^。

——蓄水层的最大水深,m
.Il——蓄水层设计平均水深,一般为最大水深
^。

的l/2,m
工——植物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比
例,一般为20%
当鬈=O时,式(1)可简化为:
Ad·月·妒
以r2i可F历而【2)1.2雨水花园构造
雨水花园自上而下由以下五部分组成[3]:①蓄水层。

一般为loo~250mm。

②树皮覆盖层。

一般为50一80mm。

③植被及种植土层。

厚度根据所选植物确定,草本植物一般为250mm,一般选用多年生的可短时间耐水涝植物。

④人工填料层。

一般为0.5—1.2m,选用渗滤速度较大(K≥l×10。

5n∥s)、净化效果较好的人工材料。

⑤砾石层。

一般为200~300mm,其中可埋设直径为100mm的穿孑L管进行收集利用。

雨水花园的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

图1雨水花园构造示意
Fig.1
Schem鲥e
diagram0ftaing瞰^m
2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2007年3月,北京某办公大楼附近建造了一套以雨水花园为主要处理单元的蓄渗系统,用于收集处理屋面径流,该系统除雨水花园外还包括含有填料层的渗井,处理后的雨水通过穿孔管收集进入渗井并最终回灌地下水,其工艺流程剖面见图2。

图2雨水蓄渗系统示意
Fig.2
schem撕cdi咿唧ofraiⅡ们∞盯咖嘲萨-硎iltB砸∞
日y蜘
该蓄渗系统中雨水花园面积为12m2,汇水面积为390m2,设计降雨量为21mm,蓄水层为250mm,树皮覆盖层为75mm,种植土层为250mm,其上种植大花萱草、沙地柏、景天等短时耐水淹植物,
雨水花园蓄渗处置屋面径流案例分析
作者:李俊奇, 向璐璐, 毛坤, 李宝宏, 李海燕, 车伍, LI Jun-qi, XIANG Lu-lu, MAO Kun, LI Bao-hong, LI Hai-yan, CHE Wu
作者单位:李俊奇,向璐璐,毛坤,李海燕,车伍,LI Jun-qi,XIANG Lu-lu,MAO Kun,LI Hai-yan,CHE Wu(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李宝宏,LI Bao-hong(平顶山工学院,市政工程系,河南,平顶山467001)
刊名:
中国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年,卷(期):2010,26(10)
1.Davis A P;Shokouhian M;Sharma H Laboratory study of biological retention for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外文期刊] 2001(01)
2.Hunt W F;Jarrett A R;Smith J T Evaluating bioretention hydrology and nutrient removal at three field sites in north Carolina 2006(06)
3.Hsieh C H;Davis A P Multiple-event study of bioretention for treatment of urban swrmwater runoff [外文期刊] 2005(3-4)
4.车伍;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 2006
5.Kim H;Seagren E A;Davis A P Engineered bioretention for removal of nitrate from stomwater runoff [外文期刊] 2003(04)
6.向璐璐;李俊奇;邝诺雨水花园设计方法探析[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08(06)
7.刘洋;李俊奇;车伍北京市城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jsps201010035.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