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2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实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祖国的信息。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二、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理解,分析讨论。

2. 第二课时:写作实践,总结反馈。

一、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四班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把握“沙漠、沼泽、海湾、健康”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尝美丽的语言,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培育同学的想象力,激发同学对祖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引导同学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培育同学的想象力,激发同学对祖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争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

)2.你站在祖国的地图前,想到了什么?3.师:曾经有一位小伴侣也站在祖国的地图前(贴小伴侣图),看着祖国的地图,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感慨,并写下了一首赞美祖国的美丽的诗歌。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歌吗?4.齐读课题。

5.板书课题: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

沙漠mò深褐hè沼泽zhǎo摩天mó诸位zhū五岳yuè泰山tài雄伟hóng(2)我会写。

漠湾健康峡泰懂宏(3)多音字。

gěi送给bó停靠guān观看xiāng信任给泊观相jǐ供应pō湖泊guàn道观xiàng相片(3)理解词语。

摩天:与天接触,形容极高。

(造句)站在摩天大楼上,向下俯视,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渺小。

壮丽:景象雄伟。

(造句)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非常宏伟壮丽。

依偎:亲热地挨着。

(造句)在夕阳的余晖中,依偎在奶奶的身旁,听她语重心长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

盛年:指青壮年。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内容介绍。

2. 课文的结构分析。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内容理解和主题把握。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黑板、PPT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祖国地图,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主题。

4. 讲解与提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提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课文内容解析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陈运和,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2. 背景介绍:课文写于1979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课文主题分析1. 主题: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 课文通过描绘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文结构分析1.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描绘地图、抚今追昔、面向未来。

2. 描绘地图:描述作者站在地图前,为祖国的辽阔而自豪。

3. 抚今追昔:回顾祖国的历史,感叹祖国的伟大。

4. 面向未来:表达作者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激励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四、重点词语和句式解析1. 重点词语:辽阔、壮丽、崛起、拼搏等。

2. 句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实施与评价一、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制作PPT等。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q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q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_教案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_教案

第四小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着妈妈。
和着优美的乐曲,孩
五、配乐朗读,总结全文
子们一定会把品读之意、
1.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体味之情,淋漓尽致的表
2.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起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说说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出示中国地图,引起
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 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 教师深情的描述激起学生
版图。
爱国的情感。
2.简介中国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展示课件第四屏)
板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深情表述。(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细读第一小节。
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
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生对读理解。
师生合作,便于教师
3.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展示课件第六屏) 引导。
教师适时点拨和必要讲解。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域位置,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并能正确标注和使用地图上的信息。

3. 听、说、读、写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2. 教具:地图、小黑板、彩色粉笔、单词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挂在黑板上,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图吗?2. 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指导他们用手指出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展示与感知(10分钟)1. 教师用指纹点出中国地图上的一些重要地理位置,如北京、长江、珠穆朗玛峰等,并对学生说:“这些地方你们都听说过吧?”2. 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指的地方,并引导他们发表个人对这些地方的看法或想法。

三、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15分钟)1. 导入前面学过的地理知识,提醒学生地图上常见的要素有:城市、河流、山脉、湖泊等。

2. 用地图上的图标或标志性建筑物,让学生认识这些地图要素,并逐一进行解释。

四、学习如何使用地图(15分钟)1. 分发彩色地图给学生,告诉他们地图上有一些图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地图。

2.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地图。

比如:小明想要从北京去上海,他应该怎样找到最佳的路线?五、阅读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10分钟)1. 分组朗读课文,字正腔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2. 选择一些关键词和句子,进行梳理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和观点。

六、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城市或地区,用地图和其他参考资料,找寻该地的特色和名胜。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这个地方的了解和想法。

七、表达与写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祖国地图的感受,以及合作探究的结果,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上的信息,语言表达和扩展思维,写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g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g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认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山大川等地理特征。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地理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认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山大川等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地理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包含中国地理信息的图片和录音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包含中国地理信息的视频或录音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入本课内容。

2. 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中国,思考问题:“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地球的哪个洲?中国的地理位置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索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

Step 2:认识中国地理位置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观察和认识中国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注意中国东西南北的位置和接壤国家。

2. 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Step 3:了解中国行政区划1. 教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如中国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重要的行政区划,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

Step 4:认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山大川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上的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以及珠穆朗玛峰、长江三峡等高山大川。

2.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地理特征在中国的分布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祖国地理的认识和了解。

Step 5:综合运用地理知识1. 教师设计地理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如:“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2. 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2语
文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阅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

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1、师:同学们,有一种情感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

(出示课件图片)
2、看到祖国的地图,你从中能知道什么?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你想到了什么?
3、同学们,这小小的地图,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浓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看看作者的所想所感。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复习检查词语。

(课件出示)
沙漠深褐沼泽湖泊海湾摩天健康五岳三峡泰山宏伟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欣赏配乐朗读,看看全诗共有几节,每节分别讲了什么。

四、深入学习,品词品句,学会有感情的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3)地图上还有别的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这个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还有哪句诗说明我国地域辽阔?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形各有各
的魅力,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指名读、评读、齐读
(6)师生对读(出示课件)
(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3、学习第二小节
师过渡:我们刚才粗略地领略了祖国地形的多样,地域的辽阔,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祖国壮丽的山河。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说一说本节内容介绍了哪些祖国的山河?
珠穆朗玛峰南沙诸岛五岳三峡泰山
(3)相机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让我们到祖国的最西面,来领略珠穆朗玛峰的伟岸吧。

(出示图片)
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
(生:高不可攀等)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

让我们来到祖国的南端,看看那里的迷人海岛风光。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展示南海岛屿图,理解珍珠串的意思。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读五岳竞雄奇江河扬风帆,(出示句子及图片)
你知道五岳是那几座山吗?祖国的江河你又了解多少?
师:展示五岳、江河图片。

师:读沿江而下看三峡之险
(展示三峡图片、视频)体会险
师:读登上泰山,望日出壮观
(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体会壮观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有()的泰山以及(),还有()……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又想到了祖国的哪些壮丽山河呢?
师:同学们了解的太多了,请欣赏一段视频吧。

(出示视频)
师:同学们,饱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你现在心情如何?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二小节。

分男女生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师过渡: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再一次站到祖国地图前,会感到特别亲切,看着祖国的地图,就像看着妈妈的照片一样。

(1)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祖国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祖国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师:我们看着祖国妈妈,相信大家将来一定能把祖国打扮的更加美丽。

请大家用最亲切、最甜美的声音齐读第三小节。

四、祖国妈妈听了你们的讲述,她甜甜地笑了。

此时,我们站在祖国地图前,就像——(师生齐读:就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师: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多么甜蜜啊!
五、美文诵读:
多媒体配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六、总结: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齐读):祖国妈妈,我爱您!
板书:
13我站在祖国地图面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丽祖国像妈妈
描绘蓝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