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的发现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四年级上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我们的思索:
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崭新的奇想 :
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
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 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 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反复地、仔细地端详着地图上的一块块 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 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教授劝他打消 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 人。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 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 的证据。
• 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象 是正确的呢? 1.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2.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3.中龙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这一“石破天惊”的观点立刻震
撼了当时的科学界,招致的攻击远远大 于支持。一方面这个假说涉及的问题太 宏大了,如若成立,整个地球科学的理 论就要重写。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假 说的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检验;另一方 面,魏格纳在大学中获得的是天文学博 士学位,主要研究气象,他并非地质学 家、地球物理学家或古生物学家。在不 是自己的研究领域发表看法,人们对其 假说的科学性难免会产生怀疑。

大陆漂移学说以轰动效应问世,却很快在嘲笑 中销声匿迹。虽然魏格纳找到的证据很多,但 是如果别人找出一个反对这个科学理论的证据, 比如大陆漂移的动力不足,这个学说只能叫做 假说,而不是真正的理论。当人们解释中龙、 舌羊齿等古生物的分布时,依然用陆桥说来搪 塞,虽然陆桥说显得很荒唐,但是当时人们认 为,还有一种理论更加荒唐,那就是魏格纳的 大陆漂移学说。有人开玩笑说,大陆漂移学说 只是一个“大诗人的梦”而已。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引发对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探索过程,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为载体,让学生认识科学家魏格纳及其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理解并学习他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世界地图演变动画、魏格纳生平及研究历程简介、大陆漂移原理等相关资料;准备世界地图模型或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大陆漂移的概念,查找相关科普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形状,提出疑问:“各大洲的轮廓为何如此相似?”引入课题。

2.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分析魏格纳是如何从世界地图中发现问题,并逐步形成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模拟魏格纳的研究思路,尝试解释其他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

4. 实践操作:利用世界地图模型,直观演示大陆可能的分布变化,加深学生对大陆漂移的理解。

5.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魏格纳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方法,强调观察、思考、验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现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其与大陆漂移假说的关系。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世界地图”这一寻常事物背后隐藏的重大科学发现,倡导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做生活中的小科学家。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公开课一等奖《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学案限时检测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公开课一等奖《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学案限时检测题

四年级上册第8 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校:XX县第一小学XX 教师姓名:XXX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一、日积月累(教学重点)(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谧振枉浩资召源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一)重点字词。

比一比:①枉(枉费心机)——往(以往)(偏旁可辨声难辨,与“往”对比识记)②诲(教诲)——悔(后悔)③枉与汪、往、旺的区分:有日为旺(日);有水成汪(三点水);有人过往(往)3.易读错字:静谧 jìng mì意思: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出自:1.安宁平静。

2.平定,使安定。

《陈书·宣帝纪论》:“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

”4.多音字:召部首:口部笔画:5笔(一)[zhào]①(动)呼唤;召唤;叫人来。

②[zhāo]傣族姓。

号~|感~|征~(二)[shào]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三)姓氏。

5.应会写字:无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静谧端详叩开海湾漂移轻易假说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老师说的话。

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本文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的地球上大陆是在一起的巨大板块,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而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第1自然段、第8自然段(2)体会方法:打乱句序,让学生重新排列。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1)重点词句:①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用地图探索世界——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用地图探索世界——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用地图探索世界——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我想说的是,使用地图进行探索是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通过地图的展示和互动操作,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而在引导学生使用地图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一、学生们对地图的认识有所局限尽管在教室里我们都有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但是许多学生并不清楚地图所能够展示的信息和功能,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把地图当做一张具有地理标识的图片。

因此,我用一张标明了各种地图元素和功能的世界地图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图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国家、海洋、山脉等特定地点,他们的对地图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

二、地理知识的差异在使用地图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差异。

很多学生只知道亚洲、欧洲、北美洲等较为常见的国家和地区,而对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几乎一无所知。

这种差异可能与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有关,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地引导他们探索和了解全球各地的文化和地理特点。

三、地理信息的丰富性在用地图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生们渐渐发现了地理信息的丰富性。

比如,在具体的实践中,他们发现一个城市可以分成很多个区,而这些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文化。

他们发现同样是一片海洋,不同海域水温和生物种类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信息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之中,更容易被他们所记忆和理解。

四、地理现象的联系我发现,在用地图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而且也认识到了地理与他们自身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比如,他们发现气候很可能影响人类的饮食、衣着和思想。

他们了解到地理位置对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通过以上发现,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地理知识和技能。

教案包括四个部分:认识地图元素和功能、认识各地文化和地理特点、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利用地图阅读和探索世界。

在教学中,我强调了积极性和参与性,并给予了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8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8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重点)3.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难点)魏格纳: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静谧( mì bì) 枉(wǎng wáng )费心机 召( zhào zhāo )开 精神大振(zhèn zhèng )√√√√禁jìn(禁止、禁闭)jīn(禁不住、情不自禁)兴xìng(高兴、兴致勃勃)xīng(兴奋、兴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写了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都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出,在古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

豪放:静谧:消磨:吻合:气魄大而无所拘束。

造句: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安静。

本课指病房里非常安静。

造句:山村的冬夜十分静谧。

本课指魏格纳以看地图来打发时间。

造句:勤奋者抓紧时间;懒惰者消磨时间;有志者珍惜时间。

完全符合。

造句:他的陈述和事实完全吻合。

端详:坐卧不安:不可思议:仔细地看。

造句:我俯身捡起一片银杏树叶细细的端详起来。

形容十分担心、焦虑的样子。

造句:家乡地震的消息传来 他担心家人的安危感到坐卧不安。

本课指魏格纳的发现无法想象。

造句:你这次能够拿到这个名额真的是不可思议的。

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白白地耗费心思。

造句:犯罪分子妄图腐蚀拉拢我们的领导干部,那是枉费心机。

本课形容魏格纳查找的资料非常多。

造句:在浩如烟海的名著中,我独爱《三国演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_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_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PPT课件

• 1、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 医院。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 生也是脚步轻轻。
• [文章开篇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着力渲染 了一个洁白宁静的环境,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 一、写魏格纳看地图,发生假想。[1--5自然段]
• 2、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 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 放”“好动”的性格形成 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胡 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第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引出下文: 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 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他常常耐着性子,面对墙上的地
中心思想
•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 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 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年的一天,_____________因为生 病住院,他在看世界地图打发时间,偶然发现南美洲上 巴西的______________的部分与非洲 ______________呈直角凹进的______________形状 不可思议地______________。他因而产生奇想:在太 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____都是连在一起 的,后来因为不断_______________,才分成今天的 各个大陆。后来,他作了题为“________________” 的演讲,提出了关于_________________的假说,引 起了地质界震动。
• 三、修辞方法我知道 1、这难道不是一种巧合吗?( )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 嘴边。( ) 4、小蚂蚁们唱起了劳动的号子,一起搬运食物。 ( ) 5、这就是蟋蟀的住宅吗?是的。( ) 四、快来猜猜我是谁 1、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 2、白白地耗费心思。( ) 3、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心烦意乱,惊恐忧虑。 ( ) 4、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3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1【A】总结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B】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他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成功的条件。

【C】四年级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机会还不多,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为此,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

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D】针对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熟悉,课前安排了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文中出现的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否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难点: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过程,觉得学生对课文不熟悉。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2《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教学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即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准备了一个地球仪,打算让学生在了解了魏格纳的奇妙想法之后,让学生借助地球仪观察是不是跟作者说的一样,是那样惊人的吻合。

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2页PPT

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2页PPT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 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
发现》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主备人:何全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4、对比阅读主题丛书中P192《琴纳与牛痘》
教学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四、整理总结
魏格纳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
五、评价体验
谈谈你从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
发?
六、拓展延伸
魏格纳,我想对你说:
七、对比阅读
1、请认真阅读主题从书中P192《琴纳与牛痘》这篇文章。

2、琴纳是18世纪(英)国的医生。

3、琴纳通过对天花受害者的观察分析,首先发现了什么问题:(挤奶得过牛痘的女工不会得天花)
4、针对发现问题,琴纳提出了什么猜想?(得牛痘之后对天花就会免疫)
5、最后,琴纳通过(种牛痘待小孩感染之后再接种天花病毒)的方法证明了上述猜想,人类由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方法——(种牛痘)
6、这两篇课文有哪些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