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节软横跨
软横跨与硬横跨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四、软横跨故障
1、软横跨接地侧绝缘子串因污染严重网络击穿或损坏,造成接触 网接地故障。 2、分段供电用的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重或损坏,当一部分接触网 设备停电检修时,带电部分接触网设备因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重闪络 或损坏而造成接触网的接地故障。 3、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铅垂距离太小,受电弓抬升接触网,造 成受电弓刮坏下部固定绳故障。 4、接地侧或分段的绝缘子串中,杵头连接部分弹簧销脱落,线索 松弛或上人作业时绝缘子串下垂,材头从绝缘子串中脱落,造成软横 跨线索抽脱故障。 5、下部固定绳松弛严重(正弛度严重),受电弓刮断下部固定绳 故障。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站场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在接触网施工和改造中十分重要,因为软横跨在 架设时跨越很多股道,受运输干扰比较大,而且可调节的裕度较小。因此, 一般要求软横跨挂设时一次到位,尽量避免返工,所以软横跨前期的预制和 计算十分重要。 在施工和改造中曾采用抛物线计算法、图解法、实测法等,这些方法虽 然简单易行但精确度不够,故一般采用负载计算法。负载计算法的步骤为: 测量并计算安装结构参数,确定负载,确定最短吊弦位置,求算横向承力索 分段长度和总长度,求上、下部固定绳长度以及结果校验。
方法二:先假设最低点,然后用分界力校验
zz
tc rv
先拟定计算软横跨最低点(一般奇数股道选中间股道、偶数股道选中间 股道负载较大一侧)。
计算子力矩用 从最低悬挂点 分开,各侧股道悬挂负载分别对悬挂点A、 B的力矩值: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软横跨计算(含公式)

左F4
左a4
左K4 0.00 左b4 0.00
8.22
2.80 左F5 左F6 左F7 左F8
左a5 左a6 左a7 左a8
左K5 0.00 左b5 0.00
左K6 0.00 左b6 0.00
左K7
0.00 左b7 0.00
左K8
0.00 左b8 0.00
右F1 123.0306 右a1 7.77 右K1 1.51 右b1 7.92
连接 重量合
方式 计 5.7 1.1 3.2 1.1
(无 (kg)
弹簧 补偿 器)
扣料长 度
1.65
0.08
0.84
0.05
上下 部固 定绳
上下部 固定绳
1150耳 环杆
双耳连 接器
弹簧补 偿器
双耳连 接器
双重硅 胶绝缘
子
70双耳 楔形线
夹
连接 重量合
方式 计 3.6 1.1 7 1.1 3.2 1.1
32.46
横向承力索总长(计算2)
32.23
0.5
横向承力索复核
32.23
支柱 地线 孔或 基础 面与 最高 轨面 的高 度 差; 低为 “”、 高为 “+
右节点(中) 右节点(下)
节点5 节点7 节点10a 节点14 节点12
11.1 11.1
5.49 10.27 9.98 8.83 4.95
2.62 2.62
三片绝缘子 四片绝缘子
三角联板 双联碗头挂板
Z-7型挂板 复合绝缘子 双横承节点8 单横承节点8 固定绳节点8
17.2 22.1 1.47 1.2 0.91
13
5.4 5.4
0.438 0.584 0.06 0.06 0.07 1.37
软横跨的计算

1、确定有关参数①m CX m CX 5.3,4.621== ②m mm Ha b /33.5321=-==δδ ③mm h S H H d h 824)(1111111=-+==δδmm h S H H d h 786)(2222222=-+==δδ(考虑到支柱受力后内倾及挠度影响,取mm d mm d 700,80021==)④m a m a m a m a m a m a md CX a m d CX a 5,6,4,9,5,42.4,2.7765432228111=======+==+=mm s mm s 180,53021-==⑤mm H H 1500021==⑥mm C S H H H H f h X 736070)(min 111=--+++-=上下mm C S H H H H f h X 665070)(min 222=--+++-=上下2、确定悬挂负载悬挂点1Q 负载为:N a a a a P G J Q 1217026.110)(106548.1)]21701.11708.0(70[21111151=⨯⨯++⨯⨯+⨯⨯+⨯+=++=悬挂点2Q 负载为:Na a P G J Q 2156026.110)(2106548.1140232272=⨯⨯++⨯⨯⨯+=++=悬挂点3Q 负载为:N a a P G J Q 1781026.110)(106589.1]217070[433353=⨯⨯++⨯⨯+⨯+=++=悬挂点4Q 负载为:N Q Q 178134==悬挂点5Q 负载为:N a a P G J Q 1134026.110)(106548.170655555=⨯⨯++⨯⨯+=++=悬挂点6Q 负载为:N a a P G J Q 2207026.110)(2106548.1170766666=⨯⨯++⨯⨯⨯+=++=悬挂点7Q 负载为:Na a a a P G J Q 1227026.110)(106548.1)]21701.11708.0(50[878877117=⨯⨯++⨯⨯+⨯⨯+⨯+=++=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利用对A 点悬挂点求支座反力的方法来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N l l X Q F K KK B 60472171=+=∑= N F Q F B k K A 545671=-=∑=0302321>=---N Q Q Q F A 014794321<-=----N Q Q Q Q F A则悬挂最低点便出现在悬挂负载4Q 所在的悬挂点,即第一股道上方。
11第十一节软横跨.

表2-11-3侧面限界Cx>6m时,软横跨零件调整
节点1、2是软横跨在钢柱上的安装形式,横向承力索由绝缘子、杵头杆、固定角钢、角形垫块固定在钢柱靠线路侧的一面。上、下部固定绳用杵头杆、固定角钢、球形垫块固定在钢柱的田野侧,具体材料选用见表2-11-4。节点1、2结构装配如图2-11-3所示。
4.承力索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正上方,在曲线区段应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接触线拉出值a,在直线及曲线区段均属相对于受电弓中心的距离。
5.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化股道的最高轨面连线的中心为准,接触线高度不得超过6500 mm,轨面较低时,可采用按不大于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接触线的方式安装,接触线高度超过6500 mm时,可采用加设调节立柱的措施安装,如图2-11-2所示。
表2-11-4软横跨节点1、2、3、4用料
表2-11-5取消或增加开式螺旋扣用料
注:“表示将上、下部固定绳所用JL39-01-85焊接杵环中175的尺寸改为550 mm,其余不变,各钢筋混凝土软横跨处的开式螺旋扣应安装在同一侧。
上、下部固定绳处三孔角钢型式及杵头杆型式分别见表2-11-6和表2-11-7。
图2-11-11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结点14安装示意图
二、软横跨预制计算
站场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在接触网施工和改造中十分重要,因为软横跨在架设时跨越很多股道,受运输干扰比较大,而且可调节的裕度较小。因此,一般要求软横跨挂设时一次到位,尽量避免返工,所以软横跨前期的预制和计算十分重要。在施工和改造中曾采用抛物线计算法、图解法、实测法等,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精确度不够。特别是在既有电气化线路上改造,由于施工停电点的限制,以上方法不可取,故一般采用负载计算法。负载计算法是以实际悬挂的标准形式为依据,以实际负载为计算条件,以安装后的受力状态为前提,由负载计算转化为结构尺寸计算的方法。
支柱与基础PPT课件

11.3
267
550
10.8
280
550
11.7
413
705
11.2
425
705
12.2
400
705
11.7
413
705
15.5
300
920
15.5
300
920
15.5
300
920
196
290
900
100
200
—
—
1330
200
290
400
100
200
—
—
1260
213
291
900
100
200
—
—
1730
2024/8/2
• 2、锚柱 在接触网锚段关节处或其他接触网下锚的地方需设锚柱,锚柱承受两个方向的负荷,在垂直线路方向
起中间支柱的作用,在顺线路方向,承受接触悬挂下锚的全部拉力。锚柱分为带下锚拉线和不带下锚拉线 两种,分脚式钢柱用作锚柱时可不带拉线,其余锚柱用作下锚时均带拉线。
2024/8/2
2024/8/2
2024/8/2
第一节 支柱与基础
•预应力钢筋混泥土支柱
• 材质:采用高强度的钢筋和高标号的水泥制成。 • 优缺点:无需打基础、施工速度快、使用寿命
长、无需进行维修、节省钢材;比较 笨重、经不起碰撞。 • 分类:从形态上分 方形 横腹杆式
斜腹杆式 圆形杆(超高强混泥土等
径支柱) • 型号 2024/8/2 及规格:
第一节 支柱与基础
普通钢柱表示为:如
G 21。550
式中,G—普通钢柱; 250—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支柱容量(KN·m); 15—钢柱本身的高度(m)。
第十二节软横跨硬横跨ppt

4.直吊弦用两股 4.0mm 镀锌铁线扭合制成,上端通过 横向承力索线夹固定在横向承 力索上,下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 夹或 U 型线夹(定位环线夹)与上部固定绳连接,直吊弦 应在承力索的正上方。
5.下部固定绳松弛严重(正弛度严重),受电弓刮断下 部固定绳故障。
软横跨检修标准
1.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 补强。
2.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到上部固定 绳的距离应不小于 400mm ,即 最短直吊弦长度不应小于 400mm 。直吊弦应处于铅垂状态, 偏斜不超过 ±100mm 。
第十二节 软横跨
项目一 软横跨结构及节点分析 项目二 软横跨检修要求和故障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软横跨、硬横跨基本结构; 2.掌握 14 种软横跨节点结构及用途; 3.掌握软横跨预制中的负载计算法; 4.掌握软横跨检修标准; 5.了解软横跨的检调方法。
项目一 软横跨结构及节点分析
一、概述
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的 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接触悬挂通过金属桁架架设在线路两侧 支柱顶上的装配方式称为硬横跨。
7、节点 14
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设防串动中心锚结的安装定位方式。
7、节点 14
节点14为站内软 横跨处设防串动中心 锚结的安装定位方式。
8、不等高轨面时的安装
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化股道的最高轨面连线的中心为准, 接触线高度不得超过6500mm,轨面较低时,可采用按大于 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接触线的方式安装,接触线高度超过 6500mm时,可采用加设调节立柱的措施安装。
软横跨

电气工程系:陈健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目的:1、了解硬横跨的结构及作用;2、掌握软横跨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3、掌握软横跨14种节点的类型。
复习旧课要点:1、隔离开关的型号、结构及检修标准。
2、电连接的分类、结构及检修标准。
一、软横跨1.定义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的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
2.组成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称为软横跨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软横跨直吊弦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3.各部件的作用⑴横向承力索: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载。
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悬挂6支以上接触悬挂时,无论跨越几股道均采用双横承力索,悬挂5支及一下接触悬挂时,采用单横承力索。
由于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因而选用GJ-70镀锌钢绞线。
⑵上部固定绳: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⑶下部固定绳: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3.各部件的作用⑷软横跨绝缘子: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
⑸吊弦: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斜吊弦将鞍子或悬吊滑轮与定位环线夹连接起来。
4.分类绝缘软横跨和非绝缘软横跨1.定义接触悬挂通过金属桁架架设在线路两侧支柱顶上的装配方式称为硬横跨。
二、硬横跨2.分类吊柱硬横跨和定位索硬横跨。
定位索硬横跨广州地铁门形架软横跨软横跨节点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
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4种节点类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三、软横跨的节点1.节点1、2是软横跨在钢柱上的安装形式,适用于13m或15m高的钢柱,其中节点2用于站台上钢柱的连接。
软横跨过程

软横跨预配计算一、执行接触网计算软件进入软件主菜单,选定“软横跨预配计算”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依次完成基本数据、原始数据输入。
见界面1二、节点分类、重量求解及分摊:1、节点分类:钢柱:节点1A、1B、1C、1AS、1BS、1CS节点2A、2B、2C、2AS、2BS、2CS混凝土柱:节点3A、3B、3C、3AS、3BS、3CS节点4A、4B、4C、4AS、4BS、4CS钢柱绝缘子串下移:节点5A、5B、5C、5AS、5BS、5CS混凝土柱柱绝缘子串下移:节点6A、6B、6C、6AS、6BS、6CS 跨越非电化股道双重绝缘:YP跨越非电化股道单绝缘:WP中间:节点5道岔:节点6、节点7绝缘:8A、8B、8C、9A、9B、9C、13A、13B、13C、13D、13E、13G锚段关节:10A、10B、10C非支:11、12中心锚结:142、计算结构参数:根据支柱型号由支柱参数表查询支柱参数,根据原始数据输入表:S上=上固绳至纵向承力索距离+结构高度+导线高度2.1、计算横承驰度钢柱:F1=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最短吊弦长度-S上F2=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最短吊弦长度- S上混凝土支柱:F1=10.8+支柱埋深- S上-最短吊弦长度F2=10.8+支柱埋深- S上-最短吊弦长度2.2、计算横承端点处至相邻股道悬挂点距离钢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横承端点处支柱宽度-支柱挠度混凝土支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支柱挠度-耳环杆长2.3、计算上部定位绳处至相邻股道悬挂点距离钢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S上混凝土支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S上2.4、计算下部定位绳处至相邻股道悬挂点距离钢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导线高度+下部定位绳至导线距离)+拉出值±定位器水平长度(拉出值>0取“-”,反之为“+”)混凝土支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导线高度+下部定位绳至导线距离) +拉出值±定位器水平长度(拉出值>0取“-”,反之为“+”)3、绝缘子分摊重量:L:=a1+a2+……+a m-1+a m1A: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B: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C: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A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B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B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B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C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c1={ a12+[F〃a〃(L-a)]2/L4}1/2单横:G1CS=六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CS=六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A、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2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B、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2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C、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2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A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333d1/c1+d1’/ a1’+d1’’/ a1’’)双横:G2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333d1/c1+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B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25d1/c1+ d1’/ a1’+ d1’’/ a1’’)双横:G2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25d1/c1+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C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2d1/c1+ d1’/ a1’+ d1’’/ a1’’)双横:G2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2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3A、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B: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C: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AS: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BS: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B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CS: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五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c1={ a12+[F〃a〃(L-a)]2/L4}1/2单横:G3CS=六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A、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B、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C、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A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333d1/c1+d1’/ a1’+d1’’/ a1’’)4B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25d1/c1+ d1’/ a1’+ d1’’/ a1’’)4C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2d1/c1+ d1’/ a1’+ d1’’/ a1’’)5A、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B、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C、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A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B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C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A、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B、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C、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A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B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C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8A、单横:G8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1.5双横:G8A=三片绝缘子双横重/2+三片绝缘子串重量8B、单横:G8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5双横:G8B=四片绝缘子双横重/2+四片绝缘子串重量8C、单横:G8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5双横:G8C=五片绝缘子双横重/2+五片绝缘子串重量9A、G9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9B、G9B=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13A、单横:G13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双横:G13A=三片绝缘子双横重/2+三片绝缘子串重量×1.5 13B、单横:G13B=三片绝缘子串重量+四片绝缘子串重量双横:G13B=三片绝缘子重+四片绝缘子串重量×0.5+四片绝缘子双横重/213C、单横:G13C=三片绝缘子串重量+五片绝缘子串重量双横:G13C=五片绝缘子双横重×0.5+五片绝缘子串重量×0.5+三片绝缘子重13D、单横:G13D=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5双横:G13D=三片绝缘子双横重×0.5+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13E、单横:G13E=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四片绝缘子串重量×0.5双横:G13E=四片绝缘子双横重×0.5+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13G、单横:G13G=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五片绝缘子串重量×0.5双横:G13G=五片绝缘子双横重×0.5+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4、悬挂点负载计算根据悬挂方式和节点类型,确定线材自重q0和悬挂数量n;横承及上下部定位绳总重:单横时, Pi=0.719(a i+a i+1),双横时,Pi=1.026(a i+a i+1)悬挂负载Qi=Gi+Ji+Pi+Zi =1/2(前部跨距+后部跨距)n q0 +节点自重+ Pi +绝缘子分摊重量5、确定最低点人工判断输入最低点,通过程序计算来验证判断是否正确(用Y值判断),不是程序计算最低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节软横跨学习目标:1.掌握14 种软横跨节点结构及用途;2 .掌握软横跨预制中的负载计算法;3 .掌握软横跨检修标准;4 .了解软横跨的检调方法。
一、概述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这种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载,根据负载重量有单根承力索组成的单横承力索和双根承力索组成的双横承力索。
在横向承力索下方布置有上、下部固定绳,用以在水平方向固定线索。
由于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因而选用GJ-70 镀锌钢绞线,根据计算可选用一根或两根。
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下部固定绳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由于上、下部固定绳只承受水平力,负载不大,故上、下部固定绳多用GJ-50 镀锌钢绞线。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绝缘式软横跨,绝缘式软横跨即横向承力索与上、下部固定绳均绝缘,也就是对地绝缘。
绝缘式软横跨有很多优点,它的各条线索对地都是绝缘的,这样便于带电检修。
对地绝缘的绝缘子串都装在线路两侧,故在电力和内燃、蒸汽混合牵引区段上运营,可减轻绝缘子的污损程度,从而减少了清洗绝缘子的工作量。
在线路较多的站场上用绝缘式软横跨可节约大量绝缘子,并且有利于机务人员的信号嘹望,同时增加了车站的美观。
上、下行分开供电的车站、跨越上、下行股道的软横跨应用绝缘分开,软横跨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应位于相邻上、下行股道的中间。
靠支柱的接地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误差为± l0 mm 。
由于软横跨上、下行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起上、下行电分段作用,在实行“V”型天窗作业区段,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经常起接地侧绝缘子的作用。
另外,当某一方向接触网设备故障时,它还将另一方向正常接触网设备在站场隔离开来,起缩小事故范围的作用。
因此,为了保证在实行“V”型天窗时作业人员的人身、设备安全和缩小事故范围,软横跨上、下行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采用四片。
软横跨绝缘子,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
因此,软横跨绝缘子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要求都比较高,在安装、检修时,要严格检查软横跨两侧及中间绝缘子串,特别是绝缘子串中各绝缘子的连接情况,防止弹簧销脱落和丢失,确保安全供电在有中间站台的车站,为保证车站工作人员和旅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软横跨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时,要形成一个中性区,即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的两端用绝缘子隔开,形成一个不带电的区域,如图2-11-1 所示。
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和张力及上、下部固定绳的张力和弛度,可以用锚固拉杆调节,锚固拉杆不能弯曲,它经带球形垫块或角形垫块固定到钢支柱角钢上,这种垫块还能保证拉杆在不弯曲情况下有一定的水平位移。
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① 4.0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①4.0 镀锌铁线拧成的斜吊弦将鞍子或悬吊滑轮与定位环线夹连接起来。
软横跨所采用的结构视其所设地点的线路情况而定,其结构形式可用节点的组合方式来表示。
软横跨的节点形式很多,特别是在股道较多而线路比较复杂的站场上,同一组软横跨上会出现很多不同形式的节点,故架设软横跨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如图2-11-1 所示图2-11-1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1 .节点1、2适用于13 m 或15 m 高的钢柱,节点3、4 适用于地面以上12 m 的钢筋混凝土柱。
其中节点 2、4用于 站台上的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2 .节点9为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定绳的分段,如节点9上方的横向承力索及上部固定绳也用绝缘子串分段,则 为节点13(见图中虚线部分)。
3.节点11接触线在此处升高后与下部固定绳之间垂直 距离h=H'-(H+200),节点12接触线在此处升高后,与下部{防串动中心锚结〕714最高轨面水平 史回电II ______工固定绳之间垂直距离h=H'-(H+430),其中H'为下部固定绳距轨平面(或轨平面连线中心)的高度。
h为正值时接触线在下部固定绳的下方;h为负值时接触线在下部固定绳的上方,均悬挂非工作支。
4.承力索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正上方,在曲线区段应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接触线拉出值a,在直线及曲线区段均属相对于受电弓中心的距离。
5 .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化股道的最高轨面连线的中心为准,接触线高度不得超过6500 mm轨面较低时,可采用按不大于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接触线的方式安装,接触线高度超过6500 mm时,可采用加设调节立柱的措施安装,如图2-11-2所示图2-11-2 接触网链形悬挂不等高轨面软横跨节点安装示意图图2-11-2为不等高轨面处软横跨定位器的安装(D i〜D3)及软横跨处接触悬挂定位安装(D4)示意图,此图仅为不等高轨面软横跨中低轨面处的安装图,各节点适用范围见表2-11-1所示,其中R为线路曲线半径,△ h为接触线与下部固定绳之间的距离,安装所需零件见表2-11-2所示。
各节点按单横承力索设计,如为双横承力索时,各节点中的零件应更换为JL24-85双横承力索线夹,其余不变。
节点D弯折定位管时,需保证AB段保持不小于1/10的斜度。
表2-11-1 不等高轨面软横跨节点适用范围表2-11-2接触网链形悬挂不等高轨面软横跨零件6 .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的位置。
7 .图中H值为接触线距电化股道最高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的垂直咼度。
8 .横向承力索采用单根或双根GJ-70镀锌钢绞线,上、下部固定绳采用单根GJ-50镀锌钢绞线。
9 .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悬挂6支以上接触悬挂时,无论跨越几股道均采用双横承力索,悬挂5支及以下接触悬挂时,采用单横承力索。
10 .当C X>6m时,节点2或节点4的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应下移,且与上、下部固定绳绝缘子串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另将悬吊上部固定绳的吊弦外移至双点划线处,为此,零件需按表2-11-3所示调整。
表2-11-3 侧面限界G>6m时,软横跨零件调整节点1、2是软横跨在钢柱上的安装形式,横向承力索由绝缘子、杵头杆、固定角钢、角形垫块固定在钢柱靠线路侧的一面。
上、下部固定绳用杵头杆、固定角钢、球形垫块固定在钢柱的田野侧,具体材料选用见表2-11-4。
节点1、2结构装配如图2-11 -3所示。
节点丄、2在双横樓力索时的安装图2-11-3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2安装示意图节点3、4是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装配形式,横向承力索通过绝缘子串、双耳连接器、杵环杆、耳环杆固定在支柱上。
节点3、4所用材料见表2-11-4。
结构装配如图2-11-4所示。
821图2-11-4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3、4安装示意图319 3 2122 7 10钢筋混凝土支柱软横跨仅在一侧装有开式螺旋扣(零件23),当一对钢筋混凝土软横跨处均为节点3或节点4时,则在一侧节点3中取消开式螺旋扣,或在一侧节点4中增加开式螺旋扣,并按表2-11-5调整。
表2-11-4 软横跨节点1、2、3、4 用料表2-11-5 取消或增加开式螺旋扣用料注:“表示将上、下部固定绳所用JL39-01 -85焊接杵环中175的尺寸改为550 mm,其余不变,各钢筋混凝土软横跨处的开式螺旋扣应安装在同一侧。
上、下部固定绳处三孔角钢型式及杵头杆型式分别见表2-11-6 和表2-11-7。
表2-11-6 上、下定位索处三孔角钢型式表2-11-7 上、下定位索处杵头杆型式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行正线股道间的电分段绝缘。
由于站场软横跨把各股道接触悬挂在电路上都连接起来,对某些上、下行需要分开供电,以及某些股道需要进行停电作业,而另一些股道又不能停电作业,从而造成不便,为解决这些矛盾,就采用节点8的结构对软横跨进行电分段。
节点8仅用悬式绝缘子串和相应的组件,将横向承力索及上、下部固定绳隔开,以达到绝缘分段的目的。
节点8的安装结构如图2-11-5所示,所采用的材料见表2-11-8。
节点9的安装结构多用于跨越中间站台时,为了保证车站工作人员以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时将两端用绝缘子串隔开,正对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定绳无电,形成一个无电区,即中性区。
其结构如图2-11-5所示,所用材料见表2-11-8。
8 9节:点在取横承力赏时的安转图2-11-5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 9、13安装示意图节点13和节点9结构一样,只是节点13在横向承力索以及上部固定绳上也用绝缘子串隔开,如图2-11 -5所示,其所用材料见表2-11-8。
表2-11-8 软横跨节点& 9、13用料节点5相当于一个一般中间柱装置,在整个站场软横跨定位中,采用最普遍的是节点5。
为满足全补偿的要求,承力索经悬吊滑轮,固定在上部固定绳上,对于半补偿承力索改用钩头鞍子来固定。
其节点装配型式如图2-11-6所示,所用材料见表2-11-9。
\16图2-11-6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5安装示意图节点6、7相当于道岔定位柱 的定位装配,它所定位的两组悬挂均为工作支,两根接触线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 6相当于L 型道岔定位柱安装,节点 7相当于LY 型道岔定位柱安装。
其结构如图2-11-7所示,所用材料见表 2-11-9。
7图2-11-7 接触链形悬挂软横跨接点6、7安装示意图表2-11-9 软横跨节点5、6、7、10、11(12) 、14用料注:I.承力索为双横承力索时,各节点中的零件1应更换为JL24-85双横承力索线夹;2. 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防串动的中心锚结,接触线中心锚结安在相邻两跨的跨中;3.节点14中的零件11应在接触悬挂调整完毕后再安装。
节点10装配形式与锚段关节中转换柱的装配相似。
它悬挂的两组悬挂,一组悬挂为工作支,另一组悬挂为非工作支,在悬挂点处按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的要求,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抬高200〜250 mm非工作支接触线不用定位器而采用夹环,通过①4.0 mm镀锌铁线固定在定位环线夹上。
其结构如图2-11-8所示,所用材料见表2-11-910图2-11-8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0安装示意图节点10为绝缘转换节点时,将非工作支接触线最低绝缘子裙边抬升距工作支接触线200 mm处,其安装示意图和增加的零件分别如图2-11-9和表2-11-10所示图2-11-9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绝缘转换节点10安装示意图节点11(12)表示两组悬挂均为非工作支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