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价值与地位教学提纲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教案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掌握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3)认识故宫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直观地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特点。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故宫建筑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性。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故宫建筑群在历史文化中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兴趣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2)故宫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及其寓意。
(2)故宫建筑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故宫相关资料、图片等。
(2)制作PPT,展示故宫建筑群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3)准备相关讲解稿,便于课堂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故宫相关知识。
(2)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如书籍、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故宫建筑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宫的壮丽景象。
(2)简要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故宫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如太和殿、乾清宫等,以及其功能和寓意。
(2)分析故宫建筑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性,如斗拱、黄琉璃瓦等。
4. 小组讨论(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故宫建筑群在历史文化中的价值。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故宫建筑群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意识。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及说课稿一、教案设计:1.1 课程背景: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通过学习故宫博物院,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藏品介绍。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藏品介绍。
教学难点: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故宫博物院图片或视频资料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故宫博物院藏品介绍资料2.2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藏品介绍。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故宫博物院,提问:“你们对故宫博物院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引发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和藏品介绍资料,了解其布局和重要藏品。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探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手抄报,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藏品介绍。
学生写一篇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手抄报和观后感的质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故宫博物院》课堂教案

《故宫博物院》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2)学会欣赏古代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3)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故宫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意义;(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提高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宫的概述: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2. 故宫的建筑布局:外朝、内廷、后花园等;3. 故宫的主要建筑: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4. 故宫的艺术特色:雕刻、彩画、砖雕等;5. 故宫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宫的建筑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2. 教学难点:故宫的建筑布局和艺术特色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宫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案例分析:分析故宫保护的案例,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宫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教学内容展示:分别展示故宫的建筑特点、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宫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4. 案例分析:分析故宫保护的案例,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学生能熟练掌握故宫的基本知识,如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北京故宫的作文题纲

北京故宫的作文题纲
一、引言
- 故宫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 个人对故宫的初步印象与期待
二、故宫的建筑特色
- 紫禁城的规模与布局
- 建筑艺术的体现:宫殿、城墙、金水桥等
- 色彩与装饰:琉璃瓦、龙纹、彩绘等
三、故宫的文物收藏
- 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种类与数量
- 重点文物的介绍:如《清明上河图》、《乾隆御制诗》等 - 文物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四、故宫的历史文化
- 明清两代的皇家生活
- 故宫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故宫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五、故宫的现代意义
-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
- 故宫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 故宫在现代文化传承与教育中的作用
六、个人感悟与思考
- 参观故宫后的个人感受
- 对故宫文化传承的思考
- 对故宫未来发展的展望
七、结语
- 总结故宫的历史与文化重要性
- 表达对故宫保护与传承的支持与期待。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宫的概况: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
2. 故宫的建筑布局:外朝、内廷、御花园。
3. 故宫的主要建筑:太和殿、乾清宫、紫禁城。
4. 故宫的艺术品:陶瓷、书画、玉器、宫廷服饰。
5. 故宫的历史变迁:清朝、民国、新中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故宫的建筑布局和主要建筑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
2.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故宫,实地了解建筑布局和艺术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参观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宫的建筑特点、艺术价值、建筑布局和主要建筑。
3.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故宫,实地了解教学内容。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参观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故宫的艺术品:1. 陶瓷:介绍故宫陶瓷馆内的藏品,包括明清两代的陶瓷精品,重点讲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书画:介绍故宫书画馆内的藏品,包括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重点讲解文人画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 玉器:介绍故宫玉器馆内的藏品,包括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重点讲解玉器的象征意义。
4. 宫廷服饰:介绍故宫宫廷服饰馆内的藏品,包括清代皇帝和后妃的服饰,重点讲解宫廷服饰的款式、材质和绣饰。
七、故宫的历史变迁:1. 清朝:介绍故宫在清朝时期的用途,包括皇宫、议政场所等,重点讲解清朝皇帝的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
2. 民国:介绍故宫在民国时期的变迁,包括故宫成为博物馆的过程,重点讲解文物的搬迁和保护工作。
3. 新中国:介绍故宫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和保护,重点讲解故宫的修复和对外开放。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掌握故宫的主要建筑布局和功能;(3)了解故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故宫的建筑特点和主要建筑布局;3. 故宫的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4. 故宫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主要建筑布局、功能、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故宫的建筑特点、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主要建筑布局、功能、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 直观法:展示故宫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4. 小组合作:分组研究故宫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故宫的建筑特点和主要建筑布局,让学生了解故宫的规模和建筑风格;3. 分析故宫的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 探讨故宫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保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
3. 小组合作表现:在小组合作环节,观察学生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贡献度,进行综合评价。
故宫博物馆说课稿部编版

故宫博物馆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故宫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故宫博物馆》这篇课文,部编版安排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宫廷文化以及历史变迁。
故宫博物馆在课文中的作用在于,它不仅是一处历史遗址,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材,让学生在感受古代建筑魅力的同时,认识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故宫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历史背景以及文化价值。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故宫博物馆的地位与价值;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故宫的建筑布局与风格;第三部分阐述故宫的历史变迁;第四部分强调故宫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与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建议鉴于故宫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故宫,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学会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故宫博物馆在我国古代宫廷建筑中的地位;3. 能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对故宫博物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与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探究能力;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故宫博物馆的认知兴趣;3.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与表达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文化的情感;3. 激发学生对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关注。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故宫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分析故宫博物馆在我国古代宫廷建筑中的地位;3. 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难点1. 对故宫建筑风格的深入理解;2. 对故宫历史变迁的掌握;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故宫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2024版故宫博物院ppt课件大纲

故宫博物院ppt课件大纲•故宫博物院简介•故宫主要建筑介绍•故宫珍藏文物赏析•故宫博物院参观指南•故宫博物院保护措施与成果展示•故宫博物院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01故宫博物院简介故宫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故宫建筑风格及特点建筑风格建筑特点故宫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斗拱、飞檐、琉璃瓦等典型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
故宫文化价值与地位文化价值地位故宫博物院成立时间及目的成立时间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
目的故宫博物院旨在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故宫文化遗产,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02故宫主要建筑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位于太和殿后,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
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030201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其他附属建筑御花园其他附属建筑中轴线布局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级分明故宫建筑布局与规划原则03故宫珍藏文物赏析宫廷绘画故宫还藏有大量宫廷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皇家生活、宫廷仪式等场景,是研究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资料。
古代名家书画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如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高峰。
书画流派故宫的书画藏品涵盖了各个流派和风格,从南宗到北宗,从文人画到工笔画,应有尽有,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丰富多彩。
青花瓷青花瓷是故宫陶瓷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其以钴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呈现出迷人的蓝色花纹。
五彩瓷五彩瓷色彩鲜艳,以红、黄、绿、蓝、紫等为主色,绘制出各种图案和纹饰,极具装饰性。
斗彩瓷斗彩瓷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方法,先在釉下用青花勾出轮廓线,再在釉上用彩料填绘,形成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
青铜器铜镜铜质佛像礼器类玉器01佩饰类玉器02摆件类玉器0304故宫博物院参观指南参观时间及门票价格参观时间门票价格参观路线规划建议推荐路线一推荐路线二推荐路线三注意事项与禁止行为注意事项请提前预约购票,遵守参观时间;请保管好个人财物,尤其是贵重物品;请按照指定路线参观,不要随意进入非开放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故宫是什么?是紫禁城,是皇室藏品,是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人和事,也是这几方面所组成的文化整体。
故宫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以及特殊的地位。
认识了它的价值及地位,才能说了解了故宫,也才能明确故宫在当代的意义。
故宫价值认识的四个阶段
(一)作为皇宫的故宫(1911年以前)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叫紫禁城,中间虽经多次重修和扩建,但仍保持了初时的格局。
从1420年建成至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491年间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
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
故宫城墙以内的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
紫禁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义,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伦理思想。
它的规划设计是附会封建宗法礼制的,继承了传统的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居都城中央。
有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乾清门、乾清宫等五门三殿。
明代三大殿等南部建筑为“外朝”,以北建筑为“内廷”,乾清门内及乾清宫之廷为“燕朝”,也就是所谓的“寝”。
总体规划布局仍可见“五门三朝”、“前朝后寝”、“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体现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
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紫禁城建筑中也得到运用。
在建筑布局上,故宫强调所谓“中正无邪”,即中轴对称的方式,从永定门开始,经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北京城市和皇家建筑形成一条长约8公里的中轴线。
故宫在这条中轴线的中部,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外朝三殿和内廷三殿都座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则对称布置左右,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比。
同时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手法,给人以深远、悠长之感。
太和殿是整个宫殿建筑的中心,它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上还调动了种种手段来衬托它,集中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封建威权,“非壮丽无以重威”在此得到绝好的印证。
作为皇宫的故宫,是皇权的象征,是封建王朝的中枢所在地,成为鲜明的政治符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庄严、肃穆,也充满神秘感。
(二)作为博物院的故宫(1925年以后)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
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1987年以后)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为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将世界范围内被认为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确保遗产的价值能永续保存下去。
公约规定,对于世界遗产,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予以保护。
1987年,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
故宫就是这样的象征物,故宫不只是宏伟的古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
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
(四)故宫学视野下的故宫(2003年以来)
故宫学是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它是以故宫及其丰富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故宫学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有着丰富深邃的学科内涵。
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权、皇宫为核心的皇家文化。
从反映皇家文化的特点来划分故宫学有狭、广两义。
狭义的故宫学是人文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广义的故宫学则是一门知识和学问的集合。
故宫文化的整体性、丰富性及象征性,使故宫成为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
保护故宫及其藏品,就是保持我们与祖先联系沟通的渠道,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故宫丰厚的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都能够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在今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实践中,故宫博物院决心努力探索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故宫文化大致有这么四个特点:
其一,文化人类学有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主要研究一个文化中的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关系。
以此来看,故宫文化属于大传统,是上层的、主流的文化。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
其二,故宫文化的整体性。
故宫文化虽然相当丰富,涉及许多方面,但这些方面之间不是杂乱的毫无关联的,而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文化整体。
这种文化整体性是故宫学得以提出的重要依据。
其三,故宫文化虽属上层文化,但又与民间文化、地区文化相互影响。
皇帝的爱好,宫中的习尚,往往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清宫重视戏曲活动,对京剧的形成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乾隆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直
接引导了京剧的诞生。
反过来,宫中的节庆活动,也吸收民间的传统习俗,端午有龙舟竞渡,七夕祭牛女星君,中秋节祭月,重阳登高,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等等。
又如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也有联系,如宫廷音乐中的《导迎乐》和寺庙中、京剧中的《朝天子》以及宫中曲牌《银钮丝》与民间音乐《探亲家》同出一辙,宫中曲牌《海青》竟也在承德寺庙音乐中出现。
宫廷与地方的技术交流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与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合作,完成了《18—19世纪中国宫廷与地方技术交流史》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综合考察宫廷与地方对技术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
宫廷文化与民间、地区文化的关系,于此可见一斑。
其四,故宫文化也包括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
故宫文化虽有以上特点,但同时又应看到,它充分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帝王威权、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皇室的奢侈、腐朽以及宫闱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等。
即如为人所称道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就与“寓禁于征”及大兴文字狱结合在一起。
这些都是不容讳言的。
随着封建帝制的推翻,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使昔日帝王禁垣与象征君主法统的清宫旧藏为人民所共有并共享,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宫殿建筑与文物藏品被赋予了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血脉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