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

合集下载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一、填空题1、(泰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则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①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不存在与直线m 平行的直线. ②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m 垂直. ③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不一定存在与直线m 垂直的直线. ④若直线m 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与直线m 垂直的直线.2、(无锡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三棱锥P ABC -中,,D E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记三棱锥D ABE -的体积为1V ,P ABC -的体积为2V ,则12V V =二、解答题1、(常州市2015届高三)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面PBD⊥平面 ABCD , PB =PD ,PA ⊥PC ,CD ⊥PC ,O ,M 分别是BD ,PC的中点,连结OM .求证: (1)OM ∥平面PAD ; (2)OM ⊥平面PCD .D(第16题)2、(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15届高三)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已知平面PBC ⊥平面ABC .(1) 若AB ⊥BC ,且CP ⊥PB ,求证:CP ⊥PA ;(2) 若过点A 作直线l ⊥平面ABC ,求证:l //平面PBC .3、(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O E 分别为1,B D AB 的中点. (1)求证://OE 平面11BCC B ; (2)求证:平面1B DC ⊥平面1B DE .4、(南通市2015届高三)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4,AC BC CC M ⊥=是棱1CC 上的一点.()1求证:BC AM ⊥;()2若N 是AB 的中点,且CN ∥平面1AB M .A PB (第16题)BACDB 1A 1 C 1 D 1 E第16题图O5、(南通市2015届高三)如图,在四棱锥A-BCDE 中,底面BCDE 为平行四边形,平面ABE ⊥平面BCDE ,AB =AE ,DB =DE ,∠BAE =∠BDE =90º。

2015-2016学年江苏13市高三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含答案)(上学期)

2015-2016学年江苏13市高三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含答案)(上学期)

江苏省13市县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必修+选修)一、不等式(必修)1、(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实数,x y 满足410432000x y x y x y +≤⎧⎪+≤⎪⎨≥⎪⎪≥⎩,则2x y +的最大值为2、(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设c b a ,,是正实数,满足a cb ≥+,则ba cc b ++的最小值为 .3、(南京、盐城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实数,x y 满足50,220,0,x y x y y +-≤⎧⎪-+≥⎨⎪≥⎩则目标函数z x y =-的最小值为 ▲ .4、(南通市海安县2016届高三上期末)二次函数)()(2R x c x ax x f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关于x 的不等式0)(≤x f 的解集为 ; 5、(苏州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14ab =,,(0,1)a b ∈,则1211ab+--的最小值为 ▲6、(泰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若正实数,x y 满足2(21)(52)(2)xy y y -=+-,则12x y+的最大值为 ▲7、(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1>>b a 且7log 3log 2=+a b b a ,则112-+b a 的最小值为 ▲8、(镇江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已知实数x ,y 满足⎩⎪⎨⎪⎧x -y ≤2,x +y ≤8,x ≥1,则z =2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不等式(必修)答案1、152212- 3、-3 4、[-3,2] 5、4+61- 7、3 8、1二、不等式(选修4-5)1、(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2,||2x y <<,求证:|4|2||xy x y ->-2、(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设,x y 均为正数,且x y >,求证:2212232x y x xy y +≥+-+.3、(南京、盐城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正实数,,,a b c d 满足1a b c d +++=.≤4、(苏州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设函数1()||(0)f x x x a a a=++->。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汇编大全(05-不等式)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汇编大全(05-不等式)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及解答分类汇编大全(05不等式)一、选择题:1.(2015安徽文)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A)-1 (B)-2(C)-5 (D)12.(2015北京理)若,满足则的最大值为()A.0 B.1 C. D.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先画出可行域,由于,则,令,作直线,在可行域中作平行线,得最优解,此时直线的截距最大,取得最小值2.考点:线性规划;3.(2015福建文)若直线过点,则的最小值等于()A.2 B.3 C.4 D.5【答案】C考点:基本不等式.4.(2015福建理)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等于 ( )A. B. C. D.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变形为,当最小时,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故将直线经过可行域,尽可能向上移到过点时,取到最小值,最小值为,故选A.考点:线性规划.5.(2015福建文)变量满足约束条件,若的最大值为2,则实数等于()A. B.C. D.【答案】C【解析】x–1–2–3–41234–1–2–3–4123BOC试题分析:将目标函数变形为,当取最大值,则直线纵截距最小,故当时,不满足题意;当时,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其中.显然不是最优解,故只能是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得,解得,故选C .考点:线性规划.6.(2015广东文)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答案】C考点:线性规划.7.(2015广东理)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A . B. 6 C. D. 4【答案】.【解析】不等式所表示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由得,依题当目标函数直线:经过时,取得最小值即,故选【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的线性规划问题,属于容易题.8.(2015广东文)不等式的解集为.(用区间表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得:,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所以答案应填:.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9、(2015湖南文)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小值为( )A、-1B、0C、1D、2【答案】AxyOAl考点:简单的线性规划10. (2015湖南理)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A.-7B.-1C.1D.2【答案】A.而可知当,时,的最小值是,故选A.【考点定位】线性规划.【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属于容易题,在画可行域时,首先必须找准可行域的范围,其次要注意目标函数对应的直线斜率的大小,从而确定目标函数取到最优解时所经过的点,切忌随手一画导致错解.11、(2015湖南文)若实数a,b满足,则ab的最小值为( )A、 B、2 C、2 D、4【答案】C考点:基本不等式12.(2015山东理)已知满足约束条件,若的最大值为4,则()(A)3 (B)2 (C)-2 (D)-3【答案】B【解析】不等式组在直角坐标系中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若的最大值为4,则最优解可能为或,经检验,是最优解,此时;不是最优解.故选B.【考点定位】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通过确定参数的值,考查学生对线性规划的方法理解的深度以及应用的灵活性,意在考查学生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15陕西理)设,若,,,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考点:1、基本不等式;2、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14.(2015陕西文)设,若,,,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由是个递增函数,所以,故答案选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应用.15. (2015陕西文)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A,B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需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表所示,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则该企业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为()A.12万元B.16万元C.17万元D.18万元【答案】当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大值故答案选考点:线性规划.16. (2015陕西理)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A,B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需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如表所示,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则该企业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为()A.12万元 B.16万元 C.17万元 D.18万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设该企业每天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吨,则利润由题意可列,其表示如图阴影部分区域:当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大值,所以,故选D.考点:线性规划.17. (2015上海文)下列不等式中,与不等式解集相同的是().A. B.C. D.【答案】B18、(2015上海理)记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其中,,是正实数.当,,成等比数列时,下列选项中,能推出方程③无实根的是()A.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有实根 B.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无实根C.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有实根 D.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无实根【答案】B【解析】当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无实根时,,从而即方程③:无实根,选B.而A,D由于不等式方向不一致,不可推;C推出③有实根【考点定位】不等式性质19.(2015重庆文)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且其面积等于,则m的值为()(A)-3 (B) 1 (C) (D)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由于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ABC,且其面积等于,再注意到直线AB:x+y-2=0与直线BC:x-y+2m=0互相垂直,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易知,A(2,0),B(1-m,m+1),C();从而=,化简得:,解得m=-3,或m=1;检验知当m=-3时,已知不等式组不能表示一个三角形区域,故舍去;所以m=1;故选B.考点:线性规划.20、(2015四川文)设实数x,y满足,则xy的最大值为( )(A) (B) (C)12 (D)14【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与基本不等式的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名师点睛】本题中,对可行域的处理并不是大问题,关键是“求xy最大值”中,xy已经不是“线性”问题了,如果直接设xy=k,,则转化为反比例函数y=的曲线与可行域有公共点问题,难度较大,且有超出“线性”的嫌疑.而上面解法中,用基本不等式的思想,通过系数的配凑,即可得到结论,当然,对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也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属于较难题.21.(2015天津文)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A) 7 (B) 8 (C) 9 (D)14【答案】C考点:线性规划22.( 2015天津理)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A)3 (B)4 (C)18 (D)40【答案】C864224681510551015AB考点:线性规划.23、(2015浙江文)有三个房间需要粉刷,粉刷方案要求:每个房间只用一种颜色,且三个房间颜色各不相同.已知三个房间的粉刷面积(单位:)分别为,,,且,三种颜色涂料的粉刷费用(单位:元/)分别为,,,且.在不同的方案中,最低的总费用(单位:元)是()A.B.C.D.【答案】B考点:1.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比较大小.二、填空题:1、(2015北京文)如图,及其内部的点组成的集合记为,为中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答案】7考点:线性规划.2.(2015湖北文)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答案】.【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的最值问题,属基础题.【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重点考查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解题中重要性和实用性,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准确作图能力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文)若x,y满足约束条件 ,则z=3x+y的最大值为.【答案】4【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作出直线:,平移直线,当直线:z=3x+y 过点A时,z取最大值,由解得A(1,1),∴z=3x+y的最大值为4.【考点定位】简单线性规划解法【名师点睛】对线性规划问题,先作出可行域,在作出目标函数,利用z的几何意义,结合可行域即可找出取最值的点,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做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要熟悉相关公式,确定目标函数的意义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关键,目标函数常有距离型、直线型和斜率型.4.(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斜率的意义知,是可行域内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由图可知,点A(1,3)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最大,故的最大值为3.考点:线性规划解法5. (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为.【答案】8考点:线性规划6.(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将目标函数变形为,当取到最大时,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故将直线尽可能地向上平移到,则的最大值为.考点:线性规划.xy–1–2–3–41234–1–2–3–41234DCBO7. (2015山东文)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画出可行域及直线,平移直线,当其经过点时,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所以最大为.考点:简单线性规划.8. (2015山东文)定义运算“”:().当时,的最小值是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新定义运算知,,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的最小值是.考点:1.新定义运算;2.基本不等式.9. (2015上海文)若满足,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 .【答案】3【考点定位】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10. (2015天津文)已知则当a的值为时取得最大值.【答案】4【解析】试题分析:当时取等号,结合可得考点:基本不等式.11.(2015重庆文)设,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考点:基本不等式.12、(2015浙江文)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答案】15【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当时,满足的是如图的劣弧,则在点处取得最大值5;当时,满足的是如图的优弧,则与该优弧相切时取得最大值,故,所以,故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考点:1.简单的线性规划;13. (2015浙江理)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

江苏省13大市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不等式 苏教版

江苏省13大市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不等式 苏教版

不等式1、(常州市2013届高三期末)已知实数,x y 同时满足54276x y --+=,2741log log 6y x -≥,2741y x -≤,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56⎧⎫⎨⎬⎩⎭2、(连云港市2013届高三期末)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2a <0的解集为A ,若集合A 中恰有两个整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25[1,)(,9]33--3、(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期末)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0,002063y x y x y x , 则目标函数23z x y =+的最大值为 ▲答案:264、(南通市2013届高三期末)已知01a <<,若log (21)log (32)a a x y y x -+>-+,且x y <+λ,则λ的最大值为 ▲ . 答案:-2.5、(徐州、淮安、宿迁市2013届高三期末)已知实数y x ,满足约束条件⎪⎩⎪⎨⎧≤+++≥≥0,12,0k y x x y x (k为常数),若目标函数y x z +=2的最大值是311,则实数k 的值是 ▲ . 答案:-36、(苏州市2013届高三期末)已知()1f x x x =+,则11()()42f x f -<的解集是 . 答案:7、(无锡市2013届高三期末)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004x y y x ≤⎧⎪≥⎨⎪-≤⎩,表示平面区域M ,若-4≤a≤t 时,动直线x+y=a 所经过的平面区域M 的面积为7.则t= . 答案:28、(扬州市2013届高三期末)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52420y x y x x ,则y x z -=2的最大值是 ▲ . 答案:39、(镇江市2013届高三期末)已知x ,y 为正数,则22x yx y x y+++的最大值为 ▲ . 答案:3210、(徐州、淮安、宿迁市2013届高三期末)若对满足条件)0,0(3>>=++y x xy y x 的任意y x ,,01)()(2≥++-+y x a y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37(,]6-∞ 11、(苏州市2013届高三期末已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20403x y x y x -≥⎧⎪+-≥⎨⎪≤⎩,则3322x y x y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完整版)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完整版)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1.(5分)(2015•江苏)已知集合A={1,2,3},B={2,4,5},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5.考点:并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求出A∪B,再明确元素个数解答:解:集合A={1,2,3},B={2,4,5},则A∪B={1,2,3,4,5};所以A∪B中元素的个数为5;故答案为:5点评: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的运算,根据定义解答,注意元素不重复即可,属于基础题2.(5分)(2015•江苏)已知一组数据4,6,5,8,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考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直接求解数据的平均数即可.解答:解:数据4,6,5,8,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数据的均值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3.(5分)(2015•江苏)设复数z满足z2=3+4i(i是虚数单位),则z的模为.考点:复数求模.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直接利用复数的模的求解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复数z满足z2=3+4i,可得|z||z|=|3+4i|==5,∴|z|=.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模的求法,注意复数的模的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4.(5分)(2015•江苏)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S为7.考点:伪代码.专题: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I,S的值,当I=10时不满足条件I<8,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7.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S=1,I=1满足条件I<8,S=3,I=4满足条件I<8,S=5,I=7满足条件I<8,S=7,I=10不满足条件I<8,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正确判断退出循环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5.(5分)(2015•江苏)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其中1只白球、1只红球、2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题意,把4个小球分别编号,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数,计算对应的概率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记白球为A,红球为B,黄球为C1、C2,则一次取出2只球,基本事件为AB、AC1、AC2、BC1、BC2、C1C2共6种,其中2只球的颜色不同的是AB、AC1、AC2、BC1、BC2共5种;所以所求的概率是P=.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6.(5分)(2015•江苏)已知向量=(2,1),=(1,﹣2),若m+n=(9,﹣8)(m,n∈R),则m﹣n的值为﹣3.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直接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即可.解答:解:向量=(2,1),=(1,﹣2),若m+n=(9,﹣8)可得,解得m=2,n=5,∴m﹣n=﹣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相等条件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7.(5分)(2015•江苏)不等式2<4的解集为(﹣1,2).考点:指、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x2﹣x<2,求解即可.解答:解;∵2<4,∴x2﹣x<2,即x2﹣x﹣2<0,解得:﹣1<x<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属于简单的综合题目,难度不大.8.(5分)(2015•江苏)已知tanα=﹣2,tan(α+β)=,则tanβ的值为3.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直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函数,求解即可.解答:解:tanα=﹣2,tan(α+β)=,可知tan(α+β)==,即=,解得tanβ=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两角和的正切函数,基本知识的考查.9.(5分)(2015•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题意求出原来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设出新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r,求出体积,由前后体积相等列式求得r.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原来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和为:.设新圆锥和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则新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和为:.∴,解得:.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基础的计算题.10.(5分)(2015•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1,0)为圆心且与直线mx﹣y ﹣2m﹣1=0(m∈R)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专题:计算题;直线与圆.分析: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最大值,即可求出所求圆的标准方程.解答: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m=1时,圆的半径最大为,∴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故答案为:(x﹣1)2+y2=2.点评:本题考查所圆的标准方程,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11.(5分)(2015•江苏)设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a n=n+1(n∈N*),则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a n=n+1(n∈N*),利用“累加求和”可得a n=.再利用“裂项求和”即可得出.解答:解:∵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a n=n+1(n∈N*),∴当n≥2时,a n=(a n﹣a n﹣1)+…+(a2﹣a1)+a1=+n+…+2+1=.当n=1时,上式也成立,∴a n=.∴=2.∴数列{}的前n项的和S n===.∴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累加求和”方法、“裂项求和”方法、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2.(5分)(2015•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P为双曲线x2﹣y2=1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点P到直线x﹣y+1=0的距离大于c恒成立,则实数c的最大值为.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x±y=0,c的最大值为直线x﹣y+1=0与直线x﹣y=0的距离.解答:解:由题意,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x±y=0,因为点P到直线x﹣y+1=0的距离大于c恒成立,所以c的最大值为直线x﹣y+1=0与直线x﹣y=0的距离,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13.(5分)(2015•江苏)已知函数f(x)=|lnx|,g(x)=,则方程|f(x)+g(x)|=1实根的个数为4.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专题:综合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f(x)+g(x)|=1可得g(x)=﹣f(x)±1,分别作出函数的图象,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f(x)+g(x)|=1可得g(x)=﹣f(x)±1.g(x)与h(x)=﹣f(x)+1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有两个交点;g (x )与φ(x )=﹣f (x )﹣1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f (x )+g (x )|=1实根的个数为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求方程|f (x )+g (x )|=1实根的个数,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4.(5分)(2015•江苏)设向量=(cos,sin+cos)(k=0,1,2,…,12),则(a k •a k+1)的值为 .考点:数列的求和.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 利用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积化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即可得出. 解解:答:=+=++++=++=++,∴(a k •a k+1)=+++++++…+++++++…+=+0+0 =.故答案为:9.点评: 本题考查了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积化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4分)(2015•江苏)在△ABC 中,已知AB=2,AC=3,A=60°. (1)求BC 的长; (2)求sin2C 的值.考点: 余弦定理的应用;二倍角的正弦. 专题: 解三角形. 分析:(1)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2)利用正弦定理求出C 的正弦函数值,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1)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AB 2+AC 2﹣2AB •ACcosA=4+8﹣2×2×3×=7,所以BC=.(2)由正弦定理可得:,则sinC===,∵AB <BC ,∴C 为锐角,则cosC===.因此sin2C=2sinCcosC=2×=.点评:本题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注意角的范围的解题的关键.16.(14分)(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专题:证明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根据中位线定理得DE∥AC,即证DE∥平面AA1C1C;(2)先由直三棱柱得出CC1⊥平面ABC,即证AC⊥CC1;再证明AC⊥平面BCC1B1,即证BC1⊥AC;最后证明BC1⊥平面B1AC,即可证出BC1⊥AB1.解答:证明:(1)根据题意,得;E为B1C的中点,D为AB1的中点,所以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7.(14分)(2015•江苏)某山区外围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型公路,为进一步改善山区的交通现状,计划修建一条连接两条公路和山区边界的直线型公路,记两条相互垂直的公路为l1,l2,山区边界曲线为C,计划修建的公路为l,如图所示,M,N为C的两个端点,测得点M到l1,l2的距离分别为5千米和40千米,点N到l1,l2的距离分别为20千米和2.5千米,以l2,l1在的直线分别为x,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假设曲线C符合函数y=(其中a,b为常数)模型.(1)求a,b的值;(2)设公路l与曲线C相切于P点,P的横坐标为t.①请写出公路l长度的函数解析式f(t),并写出其定义域;②当t为何值时,公路l的长度最短?求出最短长度.考点: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专题:综合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1)由题意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5,40),(20,2.5),将其分别代入y=,建立方程组,即可求a,b的值;(2)①求出切线l的方程,可得A,B的坐标,即可写出公路l长度的函数解析式f (t),并写出其定义域;②设g(t)=,利用导数,确定单调性,即可求出当t为何值时,公路l的长度最短,并求出最短长度.解答:解:(1)由题意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5,40),(20,2.5),将其分别代入y=,得,解得,(2)①由(1)y=(5≤x≤20),P(t,),∴y′=﹣,∴切线l的方程为y﹣=﹣(x﹣t)设在点P处的切线l交x,y轴分别于A,B点,则A(,0),B(0,),∴f(t)==,t∈[5,20];②设g(t)=,则g′(t)=2t﹣=0,解得t=10,t∈(5,10)时,g′(t)<0,g(t)是减函数;t∈(10,20)时,g′(t)>0,g(t)是增函数,从而t=10时,函数g(t)有极小值也是最小值,∴g(t)min=300,∴f(t)min=15,答:t=10时,公路l的长度最短,最短长度为15千米.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导数知识的综合运用,确定函数关系,正确求导是关键.18.(16分)(2015•江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且右焦点F到左准线l的距离为3.(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F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和AB于点P,C,若PC=2AB,求直线AB的方程.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1)运用离心率公式和准线方程,可得a,c的方程,解得a,c,再由a,b,c的关系,可得b,进而得到椭圆方程;(2)讨论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和存在,设出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以及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和中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到所求直线的方程.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e==,且c+=3,解得c=1,a=,则b=1,即有椭圆方程为+y2=1;(2)当AB⊥x轴,AB=,CP=3,不合题意;当AB与x轴不垂直,设直线AB:y=k(x﹣1),A(x1,y1),B(x2,y2),将AB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可得(1+2k2)x2﹣4k2x+2(k2﹣1)=0,则x1+x2=,x1x2=,则C(,),且|AB|=•=,若k=0,则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与左准线平行,不合题意;则k≠0,故PC:y+=﹣(x﹣),P(﹣2,),从而|PC|=,由|PC|=2|AB|,可得=,解得k=±1,此时AB的方程为y=x﹣1或y=﹣x+1.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和性质,主要考查椭圆的离心率和方程的运用,联立直线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同时考查两直线垂直和中点坐标公式的运用,属于中档题.19.(16分)(2015•江苏)已知函数f(x)=x3+ax2+b(a,b∈R).(1)试讨论f(x)的单调性;(2)若b=c﹣a(实数c是与a无关的常数),当函数f(x)有三个不同的零点时,a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1,)∪(,+∞),求c的值.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专题:综合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1)求导数,分类讨论,利用导数的正负,即可得出f(x)的单调性;(2)由(1)知,函数f(x)的两个极值为f(0)=b,f(﹣)=+b,则函数f(x)有三个不同的零点等价于f(0)f(﹣)=b(+b)<0,进一步转化为a>0时,﹣a+c>0或a<0时,﹣a+c<0.设g(a)=﹣a+c,利用条件即可求c的值.解答:解:(1)∵f(x)=x3+ax2+b,∴f′(x)=3x2+2ax,令f′(x)=0,可得x=0或﹣.a=0时,f′(x)>0,∴f(x)在(﹣∞,+∞)上单调递增;a>0时,x∈(﹣∞,﹣)∪(0,+∞)时,f′(x)>0,x∈(﹣,0)时,f′(x)<0,∴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a<0时,x∈(﹣∞,0)∪(﹣,+∞)时,f′(x)>0,x∈(0,﹣)时,f′(x)<0,∴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2)由(1)知,函数f(x)的两个极值为f(0)=b,f(﹣)=+b,则函数f(x)有三个不同的零点等价于f(0)f(﹣)=b(+b)<0,∵b=c﹣a,∴a>0时,﹣a+c>0或a<0时,﹣a+c<0.设g(a)=﹣a+c,∵函数f(x)有三个不同的零点时,a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1,)∪(,+∞),∴在(﹣∞,﹣3)上,g(a)<0且在(1,)∪(,+∞)上g(a)>0均恒成立,∴g(﹣3)=c﹣1≤0,且g()=c﹣1≥0,∴c=1,此时f(x)=x3+ax2+1﹣a=(x+1)[x2+(a﹣1)x+1﹣a],∵函数有三个零点,∴x2+(a﹣1)x+1﹣a=0有两个异于﹣1的不等实根,∴△=(a﹣1)2﹣4(1﹣a)>0,且(﹣1)2﹣(a﹣1)+1﹣a≠0,解得a∈(﹣∞,﹣3)∪(1,)∪(,+∞),综上c=1.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函数的零点,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难度大.20.(16分)(2015•江苏)设a1,a2,a3.a4是各项为正数且公差为d(d≠0)的等差数列.(1)证明:2,2,2,2依次构成等比数列;(2)是否存在a1,d,使得a1,a22,a33,a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3)是否存在a1,d及正整数n,k,使得a1n,a2n+k,a3n+2k,a4n+3k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考点:等比关系的确定;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1)根据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证明;(2)利用反证法,假设存在a1,d使得a1,a22,a33,a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推出矛盾,否定假设,得到结论;(3)利用反证法,假设存在a1,d及正整数n,k,使得a1n,a2n+k,a3n+2k,a4n+3k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得到a1n(a1+2d)n+2k=(a1+2d)2(n+k),且(a1+d)n+k(a1+3d)n+3k=(a1+2d)2(n+2k),利用等式以及对数的性质化简整理得到ln(1+3t)ln(1+2t)+3ln (1+2t)ln(1+t)=4ln(1+3t)ln(1+t),(**),多次构造函数,多次求导,利用零点存在定理,推出假设不成立.解答:解:(1)证明:∵==2d,(n=1,2,3,)是同一个常数,∴2,2,2,2依次构成等比数列;(2)令a1+d=a,则a1,a2,a3,a4分别为a﹣d,a,a+d,a+2d(a>d,a>﹣2d,d≠0)假设存在a1,d使得a1,a22,a33,a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则a4=(a﹣d)(a+d)3,且(a+d)6=a2(a+2d)4,令t=,则1=(1﹣t)(1+t)3,且(1+t)6=(1+2t)4,(﹣<t<1,t≠0),化简得t3+2t2﹣2=0(*),且t2=t+1,将t2=t+1代入(*)式,t(t+1)+2(t+1)﹣2=t2+3t=t+1+3t=4t+1=0,则t=﹣,显然t=﹣不是上面方程的解,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不存在a1,d,使得a1,a22,a33,a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3)假设存在a1,d及正整数n,k,使得a1n,a2n+k,a3n+2k,a4n+3k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则a1n(a1+2d)n+2k=(a1+2d)2(n+k),且(a1+d)n+k(a1+3d)n+3k=(a1+2d)2(n+2k),分别在两个等式的两边同除以=a12(n+k),a12(n+2k),并令t=,(t>,t≠0),则(1+2t)n+2k=(1+t)2(n+k),且(1+t)n+k(1+3t)n+3k=(1+2t)2(n+2k),将上述两个等式取对数,得(n+2k)ln(1+2t)=2(n+k)ln(1+t),且(n+k)ln(1+t)+(n+3k)ln(1+3t)=2(n+2k)ln(1+2t),化简得,2k[ln(1+2t)﹣ln(1+t)]=n[2ln(1+t)﹣ln(1+2t)],且3k[ln(1+3t)﹣ln(1+t)]=n[3ln(1+t)﹣ln(1+3t)],再将这两式相除,化简得,ln(1+3t)ln(1+2t)+3ln(1+2t)ln(1+t)=4ln(1+3t)ln(1+t),(**)令g(t)=4ln(1+3t)ln(1+t)﹣ln(1+3t)ln(1+2t)+3ln(1+2t)ln(1+t),则g′(t)=[(1+3t)2ln(1+3t)﹣3(1+2t)2ln(1+2t)+3(1+t)2ln(1+t)],令φ(t)=(1+3t)2ln(1+3t)﹣3(1+2t)2ln(1+2t)+3(1+t)2ln(1+t),则φ′(t)=6[(1+3t)ln(1+3t)﹣2(1+2t)ln(1+2t)+3(1+t)ln(1+t)],令φ1(t)=φ′(t),则φ1′(t)=6[3ln(1+3t)﹣4ln(1+2t)+ln(1+t)],令φ2(t)=φ1′(t),则φ2′(t)=>0,由g(0)=φ(0)=φ1(0)=φ2(0)=0,φ2′(t)>0,知g(t),φ(t),φ1(t),φ2(t)在(﹣,0)和(0,+∞)上均单调,故g(t)只有唯一的零点t=0,即方程(**)只有唯一解t=0,故假设不成立,所以不存在a1,d及正整数n,k,使得a1n,a2n+k,a3n+2k,a4n+3k依次构成等比数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函数与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代数推理、转化与化归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三、附加题(本大题包括选做题和必做题两部分)【选做题】本题包括21-24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21.(10分)(2015•江苏)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外接圆⊙O的弦AE交BC于点D.求证:△ABD∽△AEB.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专题:推理和证明.分析: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推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相似.解答:证明:∵AB=AC,∴∠ABD=∠C,又∵∠C=∠E,∴∠ABD=∠E,又∠BAE是公共角,可知:△ABD∽△AEB.点评:本题考查圆的基本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选修4-2:矩阵与变换】22.(10分)(2015•江苏)已知x,y∈R,向量=是矩阵的属于特征值﹣2的一个特征向量,求矩阵A以及它的另一个特征值.考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专题:矩阵和变换.分析:利用A=﹣2,可得A=,通过令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为0即得结论.解答:解:由已知,可得A=﹣2,即==,则,即,∴矩阵A=,从而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f(λ)=(λ+2)(λ﹣1),∴矩阵A的另一个特征值为1.点评:本题考查求矩阵及其特征值,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3.(2015•江苏)已知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sin(θ﹣)﹣4=0,求圆C的半径.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专题:计算题;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分析:先根据x=ρcosθ,y=ρsinθ,求出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求出半径.解答:解: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sin(θ﹣)﹣4=0,可得ρ2﹣2ρcosθ+2ρsinθ﹣4=0,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x+2y﹣4=0,化为标准方程为(x﹣1)2+(y+1)2=6,圆的半径r=.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以及求点的极坐标的方法,关键是利用公式x=ρcosθ,y=ρsinθ,比较基础,[选修4-5:不等式选讲】24.(2015•江苏)解不等式x+|2x+3|≥2.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不等式.分析:思路1(公式法):利用|f(x)|≥g(x)⇔f(x)≥g(x),或f(x)≤﹣g(x);思路2(零点分段法):对x的值分“x≥”“x<”进行讨论求解.解答:解法1:x+|2x+3|≥2变形为|2x+3|≥2﹣x,得2x+3≥2﹣x,或2x+3≥﹣(2﹣x),即x≥,或x≤﹣5,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5}.解法2:令|2x+3|=0,得x=.①当x≥时,原不等式化为x+(2x+3)≥2,即x≥,所以x≥;②x<时,原不等式化为x﹣(2x+3)≥2,即x≤﹣5,所以x≤﹣5.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5}.点评:本题考查了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本解答给出的两种方法是常见的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其目的是去绝对值符号.若含有一个绝对值符号,利用公式法要快捷一些,其套路为:|f(x)|≥g(x)⇔f(x)≥g(x),或f(x)≤﹣g(x);|f(x)|≤g(x)⇔﹣g(x)≤f(x)≤g(x).可简记为:大于号取两边,小于号取中间.使用零点分段法时,应注意:同一类中取交集,类与类之间取并集.【必做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解答时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5.(10分)(2015•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PA=AD=2,AB=BC=1.(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以A为坐标原点,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系A﹣xyz.(1)所求值即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与平面PCD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计算即可;(2)利用换元法可得cos2<,>≤,结合函数y=cosx在(0,)上的单调性,计算即得结论.解答:解:以A为坐标原点,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系A﹣xyz如图,由题可知B(1,0,0),C(1,1,0),D(0,2,0),P(0,0,2).(1)∵AD⊥平面PAB,∴=(0,2,0),是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1,1,﹣2),=(0,2,﹣2),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x,y,z),由,得,取y=1,得=(1,1,1),∴cos<,>==,∴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两面角的余弦值为;(2)∵=(﹣1,0,2),设=λ=(﹣λ,0,2λ)(0≤λ≤1),又=(0,﹣1,0),则=+=(﹣λ,﹣1,2λ),又=(0,﹣2,2),从而cos<,>==,设1+2λ=t,t∈[1,3],则cos2<,>==≤,当且仅当t=,即λ=时,|cos<,>|的最大值为,因为y=cosx在(0,)上是减函数,此时直线CQ与DP所成角取得最小值.又∵BP==,∴BQ=BP=.点评:本题考查求二面角的三角函数值,考查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26.(10分)(2015•江苏)已知集合X={1,2,3},Y n={1,2,3,…,n)(n∈N*),设S n={(a,b)|a整除b或整除a,a∈X,B∈Y n},令f(n)表示集合S n所含元素的个数.(1)写出f(6)的值;(2)当n≥6时,写出f(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考点:数学归纳法.专题:综合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1)f(6)=6+2++=13;(2)根据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分类讨论,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解:(1)f(6)=6+2++=13;(2)当n≥6时,f(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n=6时,f(6)=6+2++=13,结论成立;②假设n=k(k≥6)时,结论成立,那么n=k+1时,S k+1在S k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元素在(1,k+1),(2,k+1),(3,k+1)中产生,分以下情形讨论:1)若k+1=6t,则k=6(t﹣1)+5,此时有f(k+1)=f(k)+3=(k+1)+2++,结论成立;2)若k+1=6t+1,则k=6t+1,此时有f(k+1)=f(k)+1=k+2+++1=(k+1)+2++,结论成立;3)若k+1=6t+2,则k=6t+1,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4)若k+1=6t+3,则k=6t+2,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5)若k+1=6t+4,则k=6t+3,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6)若k+1=6t+5,则k=6t+4,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综上所述,结论对满足n≥6的自然数n均成立.点评: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归纳是关键.。

(完整word)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

(完整word)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

2015 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70 分)1.( 5 分)( 2015?江苏)已知集合 A={1 ,2, 3} , B={2 , 4, 5} ,则集合 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5 .考点:并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求出 A ∪ B,再明确元素个数解答:解:集合 A={1 , 2, 3} ,B={2 , 4, 5} ,则 A ∪ B={1 ,2, 3, 4,5} ;所以 A ∪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5;故答案为: 5点评: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的运算,根据定义解答,注意元素不重复即可,属于基础题2.( 5 分)( 2015?江苏)已知一组数据 4,6,5,8, 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考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直接求解数据的平均数即可.解答:解:数据 4, 6,5, 8, 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故答案为: 6.点评:本题考查数据的均值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3.( 5 分)( 2015?江苏)设复数z 满足 z 2=3+4i( i 是虚数单位),则 z 的模为.考点:复数求模.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直接利用复数的模的求解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复数 z 满足 z 2=3+4i ,可得 |z||z|=|3+4i|= =5,∴ |z|=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模的求法,注意复数的模的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4.( 5 分)( 2015?江苏)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S 为7.考点:伪代码.专题: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I ,S 的值,当 I=10 时不满足条件I< 8,退出循环,输出S 的值为 7.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S=1,I=1满足条件I < 8, S=3, I=4满足条件I < 8, S=5, I=7满足条件I < 8, S=7, I=10不满足条件I< 8,退出循环,输出S 的值为 7.故答案为: 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正确判断退出循环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5.( 5 分)( 2015?江苏)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 4 只球,其中 1 只白球、 1 只红球、 2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 2 只球,则这 2 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题意,把 4 个小球分别编号,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数,计算对应的概率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记白球为 A ,红球为B,黄球为C1、C2,则一次取出 2 只球,基本事件为 AB 、 AC 1、 AC 2、 BC1、 BC2、C1C2共 6 种,其中 2 只球的颜色不同的是 AB 、 AC 1、AC 2、 BC1、 BC2共 5 种;所以所求的概率是P=.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6.( 5 分)( 2015?江苏)已知向量=( 2, 1),=( 1,﹣ 2),若 m +n =( 9,﹣ 8)( m,n∈R),则 m﹣ n 的值为﹣ 3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直接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即可. 解答:=( 2, 1), =(1,﹣ 2),若 m +n =( 9,﹣ 8)解:向量 可得,解得 m=2, n=5,∴ m ﹣ n=﹣3.故答案为:﹣ 3.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相等条件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7.( 5 分)( 2015?江苏)不等式 2 < 4 的解集为 (﹣ 1, 2) .考点 :指、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 x 2﹣ x < 2,求解即可. 解答:解; ∵2< 4,∴ x 2﹣ x < 2,即 x 2﹣ x ﹣ 2< 0,解得:﹣ 1< x <2故答案为:(﹣ 1, 2)点评: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属于简单的综合题目,难度不大.8.( 5 分)( 2015?江苏)已知 tan α=﹣ 2, tan ( α+β) = ,则 tan β的值为3 .考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专题 :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直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函数,求解即可.解答:解: tan α=﹣ 2, tan ( α+β) = ,可知 tan ( α+β) == ,即= ,解得 tan β=3. 故答案为: 3.点评:本题考查两角和的正切函数,基本知识的考查.9.( 5 分)( 2015?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 5,高为 4 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 2,高为 8 的圆柱各一个, 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 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 .考点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算 ;空 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 意求出原来 柱和 的体 , 出新的 柱和 的底面半径 r ,求出体 ,由前后体 相等列式求得 r .解答:解:由 意可知,原来 和 柱的体 和 : .新 和 柱的底面半径 r ,新 和 柱的体 和 :.∴,解得:.故答案 :.点 :本 考 了 柱与 的体 公式,是基 的 算 .10.( 5 分)( 2015?江 )在平面直角坐 系xOy 中,以点(1, 0) 心且与直 mx y2m 1=0 ( m ∈R )相切的所有 中,半径最大的 的 准方程 ( x 1) 2+y 2=2 .考点 : 的 准方程; 的切 方程.: 算 ;直 与 .分析:求出 心到直 的距离 d 的最大 ,即可求出所求 的 准方程.解答:解: 心到直 的距离d==≤,∴ m=1 , 的半径最大 ,22∴ 所求 的 准方程 (x 1) +y =2.22故答案 :( x 1) +y =2 .点 :本 考 所 的 准方程,考 点到直 的距离公式,考 学生的 算能力,比 基 .n 1 n+1n=n+1( n ∈N * ), 数列 { } 的前11.( 5 分)( 2015?江 ) 数列 {a} 足 a =1,且 aa10 的和 .考点 :数列的求和;数列 推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数列 {a n1 n+1 n*),利用 “累加求和 ”可得 a n= .再} 足 a =1 ,且 aa =n+1(n ∈N利用 “裂 求和 ”即可得出.解答:解: ∵数列 {a n } 足 a 1=1,且 a n+1a n =n+1 ( n ∈N *),∴ 当 n ≥2 , a n =(a na n ﹣ 1) +⋯+( a 2a 1) +a 1=+n+ ⋯+2+1=.当 n=1 ,上式也成立,∴ a n =.∴ =2.∴ 数列 {} 的前 n 项的和 S =n==.∴ 数列 {} 的前 10 项的和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 “累加求和 ”方法、 “裂项求和 ”方法、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2.( 5 分)( 2015?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P 为双曲线 x 2﹣ y 2=1 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点 P 到直线 x ﹣ y+1=0 的距离大于 c 恒成立,则实数 c 的最大值为.考点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 :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双曲线 x 2﹣ y 2=1 的渐近线方程为 x ±y=0, c 的最大值为直线 x ﹣ y+1=0 与直线 x ﹣ y=0的距离.解答:解:由题意,双曲线 x 2﹣ y 2=1 的渐近线方程为 x ±y=0 ,因为点 P 到直线 x ﹣ y+1=0 的距离大于 c 恒成立,所以 c 的最大值为直线 x ﹣y+1=0 与直线 x ﹣ y=0 的距离,即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13.( 5 分)( 2015?江苏)已知函数 f ( x )=|lnx| , g ( x ) = ,则方程|f ( x )+g ( x ) |=1 实根的个数为4 .考点 :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 专题 :综合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 |f ( x )+g ( x ) |=1 可得 g (x ) =﹣ f ( x )±1,分别作出函数的图象,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 |f ( x ) +g ( x ) |=1 可得 g ( x ) =﹣ f ( x ) ±1.g ( x )与 h ( x )=﹣ f ( x ) +1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有两个交点;g( x)与φ( x) = f(x) 1 的象如所示,象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 |f( x) +g( x) |=1 根的个数4.故答案: 4.点:本考求方程|f( x)+g( x)|=1 根的个数,考数形合的数学思想,考学生分析解决的能力,属于中档.14.( 5 分)( 2015?江)向量=( cos,sin+cos)(k=0,1,2,⋯,12),( a k?a k+1)的.考数列的求和.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向量及用.:分利用向量数量运算性、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化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即可析得出.:解解:答+=:=++++=++=++,∴(a k?a k+1)=+++++++⋯+ ++++++ ⋯+=+0+0=.故答案: 9 .点本考了向量数量运算性、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化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考了推理能力与算能力,属于中档.:二、解答(本大共 6 小,共90 分,解答写出文字明、明程或演算步)15.( 14 分)( 2015?江)在△ABC 中,已知 AB=2 , AC=3 ,A=60 °.(1)求 BC 的;(2)求 sin2C 的.考点:余弦定理的用;二倍角的正弦.:解三角形.分析:( 1)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2)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C 的正弦函数,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 1)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AB2+AC22AB ?ACcosA=4+82×2×3× =7,所以 BC=.( 2)由正弦定理可得:,sinC===,∵ AB < BC ,∴ C 角,则 cosC===.因此 sin2C=2sinCcosC=2 ×=.点评:本题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注意角的范围的解题的关键.16.( 14 分)( 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 A 1B 1C1中,已知 AC ⊥ BC ,BC=CC 1,设AB 1的中点为 D ,B 1C∩BC1=E.求证:(1) DE ∥平面 AA 1C1 C;(2) BC 1⊥ AB 1.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专题:证明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 1)根据中位线定理得DE∥AC ,即证 DE∥平面 AA 1C1C;(2)先由直三棱柱得出 CC1⊥平面 ABC ,即证 AC ⊥ CC1;再证明 AC ⊥平面 BCC1B 1,即证 BC 1⊥AC ;最后证明 BC1⊥平面 B 1AC ,即可证出 BC 1⊥ AB 1.解答:证明:(1)根据题意,得;E 为 B 1C 的中点, D 为 AB 1的中点,所以DE∥AC ;又因为 DE ? 平面 AA 1C1C, AC ? 平面 AA 1C1C,所以 DE ∥平面 AA 1C1C;( 2)因为棱柱ABC ﹣ A 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 CC1⊥平面 ABC ,因为 AC ? 平面 ABC ,所以 AC ⊥CC1;又因为 AC ⊥ BC,CC1? 平面 BCC 1B1,BC ? 平面 BCC 1B1,BC ∩CC1=C,所以 AC ⊥平面 BCC 1B 1;又因为 BC 1? 平面平面BCC 1B1,所以 BC 1⊥AC ;因为 BC=CC 1,所以矩形BCC 1B1是正方形,所以 BC 1⊥平面 B1AC ;又因为 AB 1? 平面 B1AC ,所以 BC 1⊥AB 1.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7.( 14 分)( 2015?江苏)某山区外围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型公路,为进一步改善山区的交通现状,计划修建一条连接两条公路和山区边界的直线型公路,记两条相互垂直的公路为l 1,l 2,山区边界曲线为 C,计划修建的公路为 l,如图所示, M ,N 为 C 的两个端点,测得点 M 到l 1,l 2的距离分别为 5 千米和 40 千米,点 N 到 l1, l2的距离分别为 20 千米和 2.5 千米,以 l 2,l1在的直线分别为 x,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假设曲线 C 符合函数 y=(其中 a, b 为常数)模型.(1)求 a,b 的值;(2)设公路 l 与曲线 C 相切于 P 点, P 的横坐标为 t.①请写出公路l 长度的函数解析式f( t),并写出其定义域;②当 t 为何值时,公路l 的长度最短?求出最短长度.考点: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专题:综合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 1)由题意知,点 M ,N 的坐标分别为(5,40),( 20,2.5),将其分别代入 y= ,建立方程组,即可求a, b 的值;( 2)① 求出切线 l 的方程,可得 A ,B 的坐标,即可写出公路l 长度的函数解析式 f ( t),并写出其定义域;②设 g( t) = ,利用导数,确定单调性,即可求出当t 为何值时,公路 l的长度最短,并求出最短长度.解答:解:( 1)由题意知,点M ,N 的坐标分别为( 5, 40),( 20, 2.5),将其分别代入y= ,得,解得,( 2)①由( 1) y= (5≤x≤20),P( t,),∴ y′=﹣,∴切线 l 的方程为 y﹣=﹣(x﹣t)设在点 P 处的切线 l 交 x, y 轴分别于 A ,B 点,则 A (, 0), B (0,),∴ f( t) ==,t∈[5,20];②设 g( t) =,则g′(t)=2t﹣=0,解得 t=10,t∈( 5, 10)时,g′(t)<0,g(t)是减函数;t∈( 10,20)时,g′(t)>0,g( t)是增函数,从而 t=10时,函数g( t)有极小值也是最小值,∴g( t)min=300 ,∴ f( t)min=15 ,答: t=10 时,公路 l 的长度最短,最短长度为15 千米.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导数知识的综合运用,确定函数关系,正确求导是关键.18.( 16 分)(2015?江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1( a>b> 0)的离心率为,且右焦点 F 到左准线 l 的距离为3.(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 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A ,B 两点,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 和 AB 于点 P,C,若 PC=2AB ,求直线AB 的方程.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 1)运用离心率公式和准线方程,可得a, c 的方程,解得 a, c,再由 a, b, c 的关系,可得 b,进而得到椭圆方程;(2)讨论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和存在,设出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运用韦达10解答:解:( 1)由题意可得, e= =且 c+ =3,解得 c=1, a= , 则 b=1 ,即有椭圆方程为( 2)当 AB ⊥ x 轴, AB=, CP=3,不合题意;当 AB 与 x 轴不垂直,设直线 AB : y=k ( x ﹣ 1),A ( x 1, y 1), B ( x 2, y 2),将 AB 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1+2k 2)x 2﹣ 4k 2x+2( k 2﹣ 1) =0, 则 x 1+x 2=, x 1x 2=,则 C ( ,),且|AB|= ? = ,若 k=0 ,则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与左准线平行,不合题意;则 k ≠0,故 PC : y+=﹣ ( x ﹣), P (﹣ 2,),从而 |PC|= ,由 |PC|=2|AB|,可得 =,解得 k= ±1,此时 AB 的方程为y=x ﹣ 1 或 y= ﹣ x+1.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和性质,主要考查椭圆的离心率和方程的运用,联立直线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 同时考查两直线垂直和中点坐标公式的运用,属于中档题.19.( 16 分)( 2015?江苏)已知函数 f ( x )=x 3+ax 2+b (a , b ∈R ). (1)试讨论 f ( x )的单调性;(2)若 b=c ﹣a (实数 c 是与 a 无关的常数),当函数 f ( x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时, a 的取值 范围恰好是(﹣ ∞,﹣ 3)∪ ( 1, ) ∪( , +∞),求 c 的值.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 专题 :综合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 1)求导数,分类讨论,利用导数的正负,即可得出f (x )的单调性;( 2)由( 1)知,函数 f ( x )的两个极值为 f ( 0) =b ,f (﹣)=+b ,则函数+y 2=1;,f ( x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等价于f ( 0) f (﹣ )=b ( +b )< 0,进一步转化为a > 0 时,﹣ a+c > 0 或 a < 0 时,﹣a+c < 0.设 g ( a ) =﹣ a+c ,利用条件即可求 c 的值.解答:解:( 1) ∵ f ( x ) =x 3+ax 2+b ,∴ f ′(x ) =3x 2+2ax ,令 f ′(x ) =0 ,可得 x=0 或﹣ .a=0 时, f ′( x )> 0, ∴ f ( x )在(﹣ ∞, +∞)上单调递增;a > 0 时, x ∈(﹣ ∞,﹣ ) ∪( 0, +∞)时, f ′(x )> 0,x ∈(﹣ ,0)时, f ′( x ) < 0,∴ 函数 f ( x )在(﹣ ∞,﹣ ),( 0,+∞)上单调递增,在(﹣ ,0)上单调递减;a < 0 时, x ∈(﹣ ∞,0) ∪(﹣ , +∞)时, f ′(x )> 0,x ∈( 0,﹣ )时, f ′( x )< 0,∴ 函数 f ( x )在(﹣ ∞,0),(﹣ ,+∞)上单调递增,在( 0,﹣)上单调递减;( 2)由( 1)知,函数 f ( x )的两个极值为 f ( 0) =b ,f (﹣ )=+b ,则函数f ( x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等价于f ( 0) f (﹣)=b (+b )< 0,∵ b=c ﹣ a ,∴ a > 0 时, ﹣ a+c > 0 或 a < 0 时, ﹣ a+c < 0.设 g ( a ) =﹣a+c ,∵ 函数 f (x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时,a 的取值范围恰好是(﹣ ∞,﹣ 3) ∪( 1, )∪ ( , +∞),∴ 在(﹣ ∞,﹣ 3)上, g ( a )< 0 且在( 1, ) ∪ ( , +∞)上 g (a )> 0 均恒成立,∴ g (﹣ 3) =c ﹣ 1≤0,且 g ( )=c ﹣ 1≥0,∴ c=1,此时 f ( x )=x 3+ax 2+1﹣a=( x+1 )[x 2+( a ﹣ 1)x+1 ﹣ a],∵ 函数有三个零点,∴ x 2+(a ﹣ 1) x+1﹣ a=0 有两个异于﹣ 1 的不等实根,∴ △ =( a ﹣ 1) 2﹣ 4( 1﹣ a )> 0,且(﹣ 1) 2﹣( a ﹣ 1) +1﹣ a ≠0,解得 a ∈(﹣ ∞,﹣ 3) ∪( 1, ) ∪ ( ,+∞),综上 c=1.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函数的零点,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难度大.20.( 16 分)( 2015?江苏)设 1 2 3 4d ( d ≠0)的等差数列. a ,a , a . a 是各项为正数且公差为 (1)证明: 2 , 2 , 2 , 2 依次构成等比数列;(2)是否存在 a 1 12 2, a 33, a 44 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d ,使得 a , ann+kn+2kn+3k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并(3)是否存在 a 1,d 及正整数 n ,k ,使得 a 1 ,a 2 ,a 3,a 4 说明理由.考点 :等比关系的确定;等比数列的性质. 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 1)根据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证明;( 2)利用反证法,假设存在 a 1 ,d 使得 a 1,a 22,a 33,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推出矛 盾,否定假设,得到结论;( 3)利用反证法,假设存在 a 1,d 及正整数 n ,k ,使得 a 1 n ,a 2n+k,a 3 n+2k , a 4n+3k 依次构成等比数列, 得到 a 1n ( a 1+2d )n+2k =( a 1+2d )2 n+k ,且( a 1+d )n+k ( a 1+3d )n+3k =( a 1+2d )2( n+2k ),利用等式以及对数的性质化简整理得到ln ( 1+3t ) ln ( 1+2t ) +3ln ( 1+2t )ln ( 1+t )=4ln (1+3t )ln ( 1+t ),( ** ),多次构造函数,多次求导,利用零点存在定理,推出假设不成立.解答:解:( 1)证明: ∵==2d,(n=1 , 2,3,)是同一个常数,∴ 2, 2 , 2 , 2 依次构成等比数列;( 2)令 a 1+d=a ,则 a 1,a 2,a 3,a 4 分别为 a ﹣d ,a ,a+d ,a+2d ( a > d ,a >﹣ 2d ,d ≠0)假设存在 a 11 22, a 33, 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 d 使得 a, a43624则 a =( a ﹣d )( a+d ) ,且( a+d ) =a ( a+2d ) ,令 t=,则 1= (1﹣ t )( 1+t ) 3,且( 1+t ) 6=( 1+2t )4,(﹣ < t < 1, t ≠0), 化简得 t 3+2t 2﹣ 2=0( * ),且 t 2=t+1 ,将 t 2=t+1 代入( *)式, t ( t+1) +2( t+1 )﹣ 2=t 2+3t=t+1+3t=4t+1=0 ,则 t=﹣ ,显然 t=﹣ 不是上面方程的解,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不存在 a 1, d ,使得 a 1,a 2 2, a 33, 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 3)假设存在 a 11 n ,a 2n+k ,a 3n+2k ,a 4n+3k 依次构成等比数,d 及正整数 n ,k ,使得 a列,则 a 1 ( )( ) n ( a 1+2d )n+2k =( a 1+2d ) 2 n+k ,且( a 1+d )n+k ( a 1+3d )n+3k =( a 1+2d )2 n+2k, 分别在两个等式的两边同除以 =a2( n+k) 2( n+2k),( t > , t ≠0),1, a 1 ,并令 t=则( 1+2t )n+2k=( 1+t ) 2 (n+k )( n+2k ),且( 1+t ) n+k ( 1+3t )n+3k=( 1+2t ) 2 , 将上述两个等式取对数,得( n+2k )ln (1+2t ) =2( n+k ) ln ( 1+t ), 且( n+k ) ln ( 1+t ) +( n+3k ) ln ( 1+3t ) =2(n+2k )ln (1+2t ),化简得, 2k[ln ( 1+2t )﹣ ln ( 1+t ) ]=n[2ln ( 1+t )﹣ ln ( 1+2t ) ],且 3k[ln ( 1+3t )﹣ ln (1+t ) ]=n[3ln ( 1+t )﹣ ln (1+3t ) ] ,再将这两式相除,化简得,ln ( 1+3t ) ln ( 1+2t ) +3ln ( 1+2t ) ln (1+t )=4ln ( 1+3t ) ln ( 1+t ),( ** ) 令 g ( t ) =4ln (1+3t ) ln ( 1+t )﹣ ln ( 1+3t ) ln ( 1+2t ) +3ln ( 1+2t ) ln ( 1+t ),则 g ′( t )=[( 1+3t )2ln ( 1+3t )﹣ 3( 1+2t ) 2ln ( 1+2t )2+3 ( 1+t ) ln ( 1+t ) ],令 φ( t ) =( 1+3t )2ln ( 1+3t )﹣ 3( 1+2t )2 ln (1+2t ) +3( 1+t )2ln ( 1+t ),则 φ′(t )=6[ (1+3t ) ln ( 1+3t )﹣ 2( 1+2t ) ln ( 1+2t ) +3 (1+t ) ln ( 1+t ) ] ,令 φ1 1( t ) =φ′(t ),则 φ ′( t ) =6[3ln ( 1+3t )﹣ 4ln ( 1+2t ) +ln ( 1+t ) ], 令 φ2 1 2> 0, ( t ) =φ ′( t ),则 φ ′( t ) =由 g ( 0) =φ( 0) =φ1 2 2( 0) =φ ( 0) =0,φ ′( t )> 0,知 g ( t ), φ( t ), φ, 0)和( 0, +∞)上均单调,1( t ), φ2( t )在(﹣ 故 g ( t )只有唯一的零点 t=0 ,即方程( ** )只有唯一解 t=0 ,故假设不成立,所以不存在n n+k n+2k n+3k依次构成等比数列. a 1, d 及正整数 n ,k ,使得 a 1,a 2 ,a 3 ,a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函数与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代数推理、转化与化归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三、附加题(本大题包括选做题和必做题两部分) 【选做题】本题包括 21-24 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21.( 10 分)( 2015?江苏)如图,在 △ABC 中, AB=AC , △ ABC 的外接圆 ⊙O 的弦 AE 交BC 于点 D .求证: △ ABD ∽ △ AEB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 :推理和证明.分析: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推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相似.解答:证明: ∵AB=AC ,∴ ∠ABD= ∠C ,又 ∵ ∠ C=∠ E ,∴∠ ABD= ∠ E ,又 ∠ BAE 是公共角,可知: △ ABD ∽ △ AEB .点评:本题考查圆的基本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选修 4-2:矩阵与变换】22.( 10 分)( 2015?江苏)已知 x ,y ∈R ,向量 = 是矩阵 的属于特征值﹣ 2 的一个特征向量,求矩阵A 以及它的另一个特征值.考点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专题 :矩阵和变换.分析:利用 A =﹣ 2 ,可得 A=,通过令矩阵 A 的特征多项式为 0 即得结论.解答:解:由已知,可得 A =﹣ 2 ,即 = = ,则,即 ,∴ 矩阵 A= ,从而矩阵 A 的特征多项式 f ( λ) =( λ+2)( λ﹣1),∴ 矩阵 A 的另一个特征值为 1.点评:本题考查求矩阵及其特征值,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3.( 2015?江苏)已知圆2ρsin ( θ﹣ )﹣ 4=0 ,求圆 C 的半径.C 的极坐标方程为 ρ+2考点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专题 :计算题;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分析:先根据 x= ρcos θ,y= ρsin θ,求出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求出半径. 解答: 2 ρsin ( θ﹣ 2ρsin θ﹣4=0 ,解: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ρ+2 )﹣ 4=0 ,可得 ρ﹣ 2ρcos θ+2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x 2+y 2﹣ 2x+2y ﹣ 4=0 ,化为标准方程为(x ﹣ 1)2+( y+1 ) 2=6,圆的半径 r=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以及求点的极坐标的方法,关键是利用公式 x= ρcos θ, y=ρsin θ,比较基础,[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24.( 2015?江苏)解不等式 x+|2x+3| ≥2. 考点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思路 1(公式法):利用 |f( x) |≥g( x) ? f( x)≥g( x),或 f (x)≤﹣ g( x);思路 2(零点分段法):对 x 的值分“x≥”“x<”进行讨论求解.解答:解法 1: x+|2x+3| ≥2 变形为 |2x+3|≥2﹣ x,得2x+3≥2﹣ x,或 2x+3 ≥﹣( 2﹣x),即 x≥,或 x≤﹣ 5,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或x≤﹣5}.解法 2:令 |2x+3|=0 ,得 x=.①当 x≥时,原不等式化为x+ ( 2x+3)≥2,即 x≥,所以 x≥;② x<时,原不等式化为x﹣( 2x+3 )≥2,即 x≤﹣ 5,所以 x≤﹣ 5.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或x≤﹣5}.点评:本题考查了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本解答给出的两种方法是常见的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其目的是去绝对值符号.若含有一个绝对值符号,利用公式法要快捷一些,其套路为: |f( x) |≥g(x) ? f (x)≥g( x),或 f ( x)≤﹣ g(x); |f( x) |≤g(x) ?﹣g( x)≤f( x)≤g( x).可简记为:大于号取两边,小于号取中间.使用零点分段法时,应注意:同一类中取交集,类与类之间取并集.【必做题】每题10 分,共计20 分,解答时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5.( 10 分)(2015?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 PA⊥平面 ABCD ,且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 ABC=∠ BAD=,PA=AD=2,AB=BC=1.(1)求平面PAB 与平面 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 Q 是线段 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 DP 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以 A 为坐标原点,以AB 、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y、 z 轴建系 A ﹣xyz .( 1)所求值即为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与平面 PCD 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计算即可;( 2)利用换元法可得 cos 2<, > ≤ ,结合函数 y=cosx 在( 0, )上的单调性,计算即得结论.解答:解:以 A 为坐标原点,以AB 、AD 、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z 轴建系 A ﹣ xyz 如图,由题可知 B ( 1, 0, 0), C (1, 1, 0), D ( 0, 2, 0), P ( 0,0, 2).( 1) ∵AD ⊥ 平面 PAB ,∴=( 0, 2,0),是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 1, 1,﹣ 2), =(0, 2,﹣ 2),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x ,y , z ),由,得 ,取 y=1,得 =( 1, 1,1),∴ cos <, > = = ,∴ 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所成两面角的余弦值为;( 2) ∵=(﹣ 1, 0,2),设 =λ =(﹣ λ, 0, 2λ)(0≤λ≤1),又=( 0,﹣ 1, 0),则 =+=(﹣ λ,﹣ 1, 2λ),又=( 0,﹣ 2, 2),从而 cos < , > = = ,设 1+2 λ=t , t ∈[1, 3],则 cos 2<, > = =≤ ,当且仅当 t= ,即 λ= 时, |cos < , > |的最大值为 ,因为 y=cosx 在( 0, )上是减函数,此时直线CQ 与 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又 ∵ BP== , ∴ BQ= BP=.点:本考求二面角的三角函数,考用空向量解决的能力,注意解方法的累,属于中档.26.( 10 分)( 2015?江)已知集合 X={1 ,2,3} ,Y n={1 ,2,3,⋯,n)(n∈N *), S n={( a,b) |a 整除 b或整除 a, a∈X ,B ∈Y n} ,令 f( n)表示集合 S n所含元素的个数.(1)写出 f(6)的;(2)当 n≥6 ,写出 f (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法明.考点:数学法.:合;点列、数列与数学法.分析:(1) f ( 6) =6+2+ + =13 ;(2)根据数学法的明步,分,即可明.解答:解:( 1) f( 6) =6+2+ + =13;( 2)当 n≥6 , f ( n) =.下面用数学法明:①n=6 , f ( 6) =6+2+ + =13,成立;②假 n=k( k≥6),成立,那么 n=k+1 , S k+1在 S k的基上新增加的元素在( 1,k+1 ),( 2, k+1 ),( 3, k+1 )中生,分以下情形:1)若 k+1=6t , k=6( t 1)+5 ,此有 f( k+1)=f (k) +3=( k+1)+2++,成立;2)若 k+1=6t+1 ,则 k=6t+1 ,此时有 f( k+1 ) =f ( k) +1=k+2+ + +1=( k+1 )+2+ + ,结论成立;3)若 k+1=6t+2 ,则 k=6t+1 ,此时有 f( k+1 )=f(k)+2=k+2+ + +2=( k+1 )+2+ + ,结论成立;4)若 k+1=6t+3 ,则 k=6t+2 ,此时有 f( k+1 ) =f ( k) +2=k+2+ + +2=( k+1 )+2+ + ,结论成立;5)若 k+1=6t+4 ,则 k=6t+3 ,此时有 f( k+1 ) =f ( k) +2=k+2+ + +2=( k+1 )+2+ + ,结论成立;6)若 k+1=6t+5 ,则 k=6t+4 ,此时有 f( k+1 ) =f ( k) +2=k+2+ + +2=( k+1 )+2+ + ,结论成立.综上所述,结论对满足n≥6 的自然数 n 均成立.点评: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归纳是关键.。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1.(5分)(2015•江苏)已知集合A={1,2,3},B={2,4,5},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5.考点:并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求出A∪B,再明确元素个数解答:解:集合A={1,2,3},B={2,4,5},则A∪B={1,2,3,4,5};所以A∪B中元素的个数为5;故答案为:5点评: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的运算,根据定义解答,注意元素不重复即可,属于基础题2.(5分)(2015•江苏)已知一组数据4,6,5,8,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考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专题: 概率与统计.分析:直接求解数据的平均数即可.解答:解:数据4,6,5,8,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数据的均值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3.(5分)(2015•江苏)设复数z满足z2=3+4i(i是虚数单位),则z的模为.考点:复数求模.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直接利用复数的模的求解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复数z满足z2=3+4i,可得|z||z|=|3+4i|==5,∴|z|=.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模的求法,注意复数的模的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4.(5分)(2015•江苏)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S为7.考点:伪代码.专题: 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I,S的值,当I=10时不满足条件I<8,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7.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S=1,I=1满足条件I<8,S=3,I=4满足条件I<8,S=5,I=7满足条件I<8,S=7,I=10不满足条件I<8,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正确判断退出循环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5.(5分)(2015•江苏)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其中1只白球、1只红球、2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题意,把4个小球分别编号,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数,计算对应的概率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记白球为A,红球为B,黄球为C1、C2,则一次取出2只球,基本事件为AB、AC1、AC2、BC1、BC2、C1C2共6种,其中2只球的颜色不同的是AB、AC1、AC2、BC1、BC2共5种;所以所求的概率是P=.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6.(5分)(2015•江苏)已知向量=(2,1),=(1,﹣2),若m+n=(9,﹣8)(m,n∈R),则m ﹣n的值为﹣3.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直接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即可.解答:解:向量=(2,1),=(1,﹣2),若m+n=(9,﹣8)可得,解得m=2,n=5,∴m﹣n=﹣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相等条件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7.(5分)(2015•江苏)不等式2<4的解集为(﹣1,2).考点: 指、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x2﹣x<2,求解即可.解答:解;∵2<4,∴x2﹣x<2,即x2﹣x﹣2<0,解得:﹣1<x<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属于简单的综合题目,难度不大.8.(5分)(2015•江苏)已知tanα=﹣2,tan(α+β)=,则tanβ的值为3.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专题: 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直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函数,求解即可.解答:解:tanα=﹣2,tan(α+β)=,可知tan(α+β)==,即=,解得tanβ=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两角和的正切函数,基本知识的考查.9.(5分)(2015•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题意求出原来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设出新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r,求出体积,由前后体积相等列式求得r.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原来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和为:.设新圆锥和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则新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和为:.∴,解得:.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基础的计算题.10.(5分)(2015•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1,0)为圆心且与直线mx﹣y﹣2m﹣1=0(m∈R)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专题:计算题;直线与圆.分析: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最大值,即可求出所求圆的标准方程.解答: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m=1时,圆的半径最大为,∴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故答案为:(x﹣1)2+y2=2.点评:本题考查所圆的标准方程,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11.(5分)(2015•江苏)设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a n=n+1(n∈N*),则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a n=n+1(n∈N*),利用“累加求和"可得a n=.再利用“裂项求和”即可得出.解答:解:∵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a n=n+1(n∈N*),∴当n≥2时,a n=(a n﹣a n﹣1)+…+(a2﹣a1)+a1=+n+…+2+1=.当n=1时,上式也成立,∴a n=.∴=2.∴数列{}的前n项的和S n===.∴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累加求和"方法、“裂项求和"方法、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2.(5分)(2015•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P为双曲线x2﹣y2=1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点P到直线x﹣y+1=0的距离大于c恒成立,则实数c的最大值为.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 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x±y=0,c的最大值为直线x﹣y+1=0与直线x﹣y=0的距离.解答:解:由题意,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x±y=0,因为点P到直线x﹣y+1=0的距离大于c恒成立,所以c的最大值为直线x﹣y+1=0与直线x﹣y=0的距离,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13.(5分)(2015•江苏)已知函数f(x)=|lnx|,g(x)=,则方程|f(x)+g(x)|=1实根的个数为4.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专题: 综合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f(x)+g(x)|=1可得g(x)=﹣f(x)±1,分别作出函数的图象,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f(x)+g(x)|=1可得g(x)=﹣f(x)±1.g(x)与h(x)=﹣f(x)+1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有两个交点;g(x )与φ(x)=﹣f (x )﹣1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f (x )+g(x )|=1实根的个数为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求方程|f (x )+g (x )|=1实根的个数,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4.(5分)(2015•江苏)设向量=(cos,sin+cos)(k=0,1,2,…,12),则(a k •a k+1)的值为.考点:数列的求和.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 利用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积化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即可得出. 解答解:=+:=++++=++ =++,∴(a k •a k+1)=+++++++…+++++++…+=+0+0 =.故答案为:9.点评: 本题考查了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积化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4分)(2015•江苏)在△ABC 中,已知AB=2,AC=3,A=60°. (1)求BC 的长; (2)求sin2C 的值.考点: 余弦定理的应用;二倍角的正弦. 专题: 解三角形. 分析:(1)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2)利用正弦定理求出C 的正弦函数值,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1)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AB 2+AC 2﹣2AB •ACcosA=4+8﹣2×2×3×=7,所以BC=.(2)由正弦定理可得:,则sinC===,∵AB <BC ,∴C 为锐角, 则cosC===.因此sin2C=2sinCcosC=2×=.点评:本题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注意角的范围的解题的关键.16.(14分)(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考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专题: 证明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根据中位线定理得DE∥AC,即证DE∥平面AA1C1C;(2)先由直三棱柱得出CC1⊥平面ABC,即证AC⊥CC1;再证明AC⊥平面BCC1B1,即证BC1⊥AC;最后证明BC1⊥平面B1AC,即可证出BC1⊥AB1.解答:证明:(1)根据题意,得;E为B1C的中点,D为AB1的中点,所以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7.(14分)(2015•江苏)某山区外围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型公路,为进一步改善山区的交通现状,计划修建一条连接两条公路和山区边界的直线型公路,记两条相互垂直的公路为l1,l2,山区边界曲线为C,计划修建的公路为l,如图所示,M,N为C的两个端点,测得点M到l1,l2的距离分别为5千米和40千米,点N到l1,l2的距离分别为20千米和2。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

小值为

8.(苏州市 2015 届高三上期末)已知 a, b 为正实数,且 a b 2 ,则 a2 2 b2 的最小值为 a b1
9.(泰州市 2015 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实数 a, b, c 满足 a2 b2 c2 , c 0 ,则 b 的取值范围为 a 2c
10.(无锡市 2015 届高三上期末)已知正实数 a, b 满足 9a2 b2 1,则 ab 的最大值为 3a b
6
的最大值为
3.(连徐淮宿四市 2015 届高三)若实数 x , y 满足 x y 4≥0 ,则 z x2 y2 6x 2y 10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_
4.(连徐淮宿四市
2015
届高三)已知函数
f
x
x2 ,
x2
x ≥ 0, 2x, x 0
,则不等式
f
(
f
(x)) ≤3 的解集为
2x y 0
(1)将该产品的利润 y 万元表示为促销费用 x 万元的函数;
(2)当促销费用投入多少万元时,该公司的利润最大?
5
6.(无锡市 2015 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函数 f x x 1 x a . (1)当 a 2 时,解不等式 f x 4 ; (2)若不等式 f x a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求 S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 S 的最大值.
2
2.(南京市.盐城市 2015 届高三)某地拟模仿图甲建造一座大型体育馆,其设计方案侧面的外轮廓线如图
乙所示:曲线 AB 是以点 E 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其中 E(0,t) ( 0 t 25 ,单位:米);曲线 BC 是抛
物线 y ax2 50(a 0) 的一部分; CD AD ,且 CD 恰好等于圆 E 的半径. 假定拟建体育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12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一、填空题1、(常州市2015届高三)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22,1,1,x y x y x y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小值为 ▲2、(常州市2015届高三)若不等式22()2cx y x x y --≤对任意满足0x y >>的实数,x y 恒成立,则实数c 的最大值为 ▲3、(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15届高三)若实数x ,y 满足40x y +-≥,则226210z x y x y =++-+的最小值为 ▲4、(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15届高三)已知函数()22,0,2,0≥x x f x x x x ⎧-=⎨+<⎩,则不等式(())3f f x ≤的解集为 ▲5、(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若变量,x y 满足202300x y x y x -≤⎧⎪-+≥⎨⎪≥⎩,则2x y+的最大值为 ▲6、(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若实数,x y 满足0x y >>,且22log log 1x y +=,则22x y x y+-的最小值为 ▲ 7、(南通市2015届高三)已知函数(0)xy a b b =+>的图像经过点(1,3)P ,如下图所示,则411a b+-的最小值为.8、(苏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a b 为正实数,且2a b +=,则2221a b a b +++的最小值为9、(泰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实数,,a b c 满足222a b c +=,0c ≠,则2ba c-的取值范围为 ▲10、(无锡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2291a b +=,则3aba b+的最大值为11、(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实数x ,y 满足24011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小值为__ 12、(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设实数x ,y 满足x 2+2xy -1=0,则x 2+y 2的最小值是____二、解答题1、(常州市2015届高三)某学校为了支持生物课程基地研究植物生长,计划利用学校空地建造一间室内面积为900m 2的矩形温室,在温室内划出三块全等的矩形区域,分别种植三种植物,相邻矩形区域之间间隔1m ,三块矩形区域的前、后与内墙各保留 1m 宽的通道,左、右两块矩形区域分别与相邻的左右内墙保留 3m 宽的通道,如图.设矩形温室的室内长为x (m ),三块种植植物的矩形区域的总面积...为S (m 2). (1)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S 的最大值.2、(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某地拟模仿图甲建造一座大型体育馆,其设计方案侧面的外轮廓线如图乙所示:曲线AB 是以点E 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其中(0,)E t(025t <≤,单位:米);曲线BC 是抛物线250(0)y ax a =-+>的一部分;CD AD ⊥,且CD 恰好等于圆E 的半径. 假定拟建体育馆的高50OB =米. (1)若要求30CD =米,AD=t 与a 的值;(2)若要求体育馆侧面的最大宽度DF 不超过75米,求a 的取值范围; (3)若125a =,求AD 的最大值.(参考公式:若()f x()f x '=)3、(南通市2015届高三)已知a ,b ,c 均为正数,求证:4、(苏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如图,某生态园将一三角形地块ABC 的一角APQ 开辟为水果园种植桃树,已知角A 为120,,AB AC ︒的长度均大于200米,现在边界AP ,AQ 处建围墙,在PQ 处围竹篱笆.(1)若围墙AP ,AQ 总长度为200米,如何围可使得三角形地块APQ 的面积最大?(2)已知AP 段围墙高1米,AQ 段围墙高1.5米,造价均为每平方米100元.若围围墙用了20000元,问如何围可使竹篱笆用料最省?5、(泰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如图,我市有一个健身公园,由一个直径为2km 的半圆和一个以PQ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PRQ ∆构成,其中O 为PQ 的中点.现准备在公园里建设一条四边形健康跑道ABCD ,按实际需要,四边形ABCD 的两个顶点C D 、分别在线段QR PR 、上,另外两个顶点A B 、在半圆上, ////AB CD PQ ,且AB CD 、间的距离为1km .设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c km .APQBC(1)若C D 、分别为QR PR 、的中点,求AB 长; (2)求周长c 的最大值.6、(泰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正实数,,a b c 满足3a b c ++=,求证:2223b c a a b c ++≥. 7、(无锡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某公司生产的某批产品的销售量P 万件(生产量与销售量相等)与促销费用x 万元满足24x P +=(其中0,x a a #为正常数).已知生产该批产品还要投入成本16()P P +万元(不包含促销费用),产品的销售价格定为20(4)P+元/件.(1)将该产品的利润y 万元表示为促销费用x 万元的函数;(2)当促销费用投入多少万元时,该公司的利润最大? 8、(无锡市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函数f (x )=|x -1|+|x -a |、(I )当a =2时,解不等式f (x )≥4;(II )若不等式f (x )≥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1 2、4 3、18 4、(-∞ 5、8 6、47、92 8、 9、[ 1011、-2 12二、解答题1、解:(1)由题设,得()9007200822916S x x x x ⎛⎫=--=--+ ⎪⎝⎭,()8,450x ∈. ………………………6分(2)因为8450x <<,所以72002240x x +≥, ……………………8分 当且仅当60x =时等号成立. ………………………10分 从而676S ≤. ………………………12分 答:当矩形温室的室内长为60 m 时,三块种植植物的矩形区域的总面积最大,最大为676m 2 . 2、解:(1)因为5030CD t =-=,解得20t =. …………… 2分此时圆222:(20)30E x y +-=,令0y =,得AO =所以250145O D A D =-,将点C 代入250(0)y a x a =-+>中, 解得149a =. (4)分(2)因为圆E 的半径为50t -,所以50CD t =-,在250y ax =-+中令50y t =-,得OD =则由题意知5075FD t =-≤对(0,25]t ∈恒成立, ………… 8分≤=25t =取最小值10,10,解得1100a ≥. ………… 10分(3)当125a =时,OD =E 的方程为222()(50)x y t t +-=-,令0y =,得x =±AO =从而()25)AD f t t ==<≤, ………… 12分又因为()5(f t '==,令()0f t '=,得5t =, ………… 14分当(0,5)t ∈时,()0f t '>,()f t 单调递增;当(5,25)t ∈时,()0f t '<,()f t 单调递减,从而当5t = 时,()f t 取最大值为答:当5t =米时,AD 的最大值为. …………16分 (说明:本题还可以运用三角换元,或线性规划等方法解决,类似给分) 3、4、解 设AP x =米,AQ y =米. (1)则200x y +=,APQ ∆的面积1sin12024S xy =︒=. …………………………………………………………3分∴S 2()2x y += 当且仅当100x y ==时取“=”. …………………………………………………………6分 (注:不写“=”成立条件扣1分)(2)由题意得100(1 1.5)20000x y ⨯⋅+⋅=,即 1.5200x y +=. …………………8分 要使竹篱笆用料最省,只需其长度PQ 最短,所以2222cos120PQ x y xy =+-︒22x y xy =++22(200 1.5)(200 1.5)y y y y =-++- 21.7540040000y y =-+(40003y <<) ………………………………………11分当8007y =时,PQ ,此时2007x =. …………………………13分答:(1)当100AP AQ ==米时,三角形地块APQ 的面积最大为 (2)当2007AP =米800,7AQ =米时,可使竹篱笆用料最省.……………………… 14分 5、(1)解:连结RO 并延长分别交AB CD 、于M N 、,连结OB ,∵C D 、分别为QR PR 、的中点,2PQ =,∴112CD PQ ==, PR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Q 为斜边,112RO PQ ∴==, 1122NO RO ==.∵1MN =,∴12MO =.………………3分在Rt BMO ∆中,1BO =,∴BM =∴2AB BM == ……………6分 (2) 解法1 设BOM θ∠=,02πθ<<.在Rt BMO ∆中,1BO =,∴sin BM θ=,cos OM θ=. ∵1MN =,∴1cos CN RN ON OM θ==-==,∴BC AD ==8分∴2(sin cos c AB CD BC AD θθ=+++=+………………10分≤=(当12πθ=或512π时取等号)∴当12πθ=或512πθ=时,周长c 的最大值为km . …………………14分 解法2 以O 为原点,PQ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B m n ,,0m n >,221m n +=,(1,)C m m -,∴2AB n =,2CD m =,BC AD ==.……………………………8分∴2(c AB CD BC AD m n =+++=+ ………………………10分≤=,(当m =,n =或m =,n =时取等号)∴当4m =,4n =或4m =,4n =时,周长c 的最大值为km . ……………14分6、证明:∵正实数,,a b c 满足3a b c ++=,∴3a b c =++≥1abc ≤, ………………5分∴2223b c a a b c ++≥=. ………………10分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