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发展史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
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
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
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早期(1958~1966),“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来信。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电视文化类节目是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节目形式,它以传播文化知识、提升观众审美情趣为宗旨,从而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其发展之路进行浅析。
一、发展历程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电视诞生之初。
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刚刚出现,当时的电视文化类节目主要是文学朗诵、书法展示、古诗诵读等形式简单的文化节目,内容单一、形式古板。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观众文化需求的提高,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得到了拓展和改进。
20世纪70年代,电视文化类节目开始多元化发展,不仅有文学作品朗读,还有文艺评论、历史纪录片、艺术纪实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类节目出现。
此时的文化类节目开始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探讨的主题也更加丰富多样,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视文化类节目在21世纪开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文化访谈、文化纪录片、历史传记等类型的文化类节目,其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观众群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电视文化类节目开始向着更加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讲座、文化沙龙等形式的节目,深受知识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喜爱。
二、特点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明显的特点。
电视文化类节目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电视文化类节目注重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基础,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节目。
电视文化类节目兼顾了观赏性和教育性,既注重视听效果的营造,又注重在娱乐中蕴含着教育的力量,从而实现了文化传播的双重目的。
电视文化类节目还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
通过电视文化类节目,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前沿文化资讯,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电视文化类节目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不仅有讲座、访谈,还有纪录片、舞台剧等形式的文化节目,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美国电视节目发展历程

美国电视节目发展历程美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电视还处于实验阶段。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成为美国家庭娱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美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电视机,大量的节目被制作并传送到观众家中。
这一时期的经典电视节目包括《艾尔顿先生秀》、《我爱露西》等。
这些节目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并成为经典。
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社会问题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电视节目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例如种族平等、反战运动等。
一些重要的电视节目如《吉诺剧场》、《阿灵顿路》等,通过剧情和对话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金融时期。
在这期间,电视行业开始迎来商业化。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拓宽了观众的选择。
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变得多元化,包括情景喜剧、肥皂剧、综艺节目等。
一些代表性的节目如《老友记》、《辛普森一家》等,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节目。
第四个时期是21世纪以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流媒体时代。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Hulu等开始崭露头角,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许多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商也纷纷将节目转移到了这些平台上。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多样性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贴近观众的喜好。
总的来说,美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特点。
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黄金时代、社会问题时期,再到商业化和流媒体时代,美国电视节目不断适应观众的需求并与时俱进。
如今,电视节目在美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
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
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
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
《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
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
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娱乐节目发展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其各自代表性的节目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也是娱乐节目形式和内容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口味,曾一度让人兴奋不已,大饱眼福。综艺类娱乐节目是电视娱乐节目中较早发展起来的一种类型。综艺节目就是“综合艺术节目”,是一种汇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声画优势的节目形态。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价值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最终无法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2004年10月8日《综艺大观》这个央视老牌娱乐节目,因收视率不断走低被“末位淘汰”,无奈地退出了荧屏。
第四阶段是以《超级女声》(快乐女声)和《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真人秀”类节目,以人为核心,以真为特色,以秀为手段,使平民参与过程公开化,加强平民意识使该节目受到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平民走到观众面前,而且成了明星,被称为平民造星运动。从2004年《超级女声》一炮而红至今,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期间曾颇受诟病,经历了短期的沉寂,但是目前收视情况和影响程度在各类电视娱乐节目中非常突出。
第二阶段是以1997年的《快乐大本营》和1999年的《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新高潮。这类节目常重金邀请明星,在节目中穿插与观众的互动,深受年轻人欢迎。现在这类节目依然很多见,但由于竞争激烈和娱乐需求的多元化,这类节目远不如曾经繁荣。
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和《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这类节目以娱
第二章 电视栏目的发展历程

一、 多样化的探索阶段(1958-1978)
二、 栏目化的形成阶段(1979--1992)
三、 专业化的发展阶段(1993— )
一、 多样化的探索阶段 (1958-1978)
(一)从电视节目向电视栏目发展
(二)从社教节目为主向各类专栏发展
(三)从封闭制作向开放协作发展
经过近20年的调整、改版和修订,全国各地 ,至少是省级以上电视台都已基本实现了 栏目化和正点播出的目标。
2.栏目类型化
栏目类型化,是指电视节目按照不同的内 容类别进行系统编排的一种状况。
3.栏目的个性化 1)20世纪末的中国电视界,掀起了一场前 所未有的栏目改版热。改版的频次和幅度 都前所未有,改版给电视人所带来的紧迫 感也是前所未有。如果说栏目的规范化是 栏目形成的基础,栏目的类型化是栏目化 形成的支撑,那么,栏目的个性化则是栏 目化形成所追求的目标。
特色频道与品牌栏目 卫星电视的栏目群战略Leabharlann 各省级卫视频道特色与栏目群
1.湖南卫视:快乐中国
2.浙江卫视:娱乐纵贯线
3.江苏卫视:情感世界,幸福中国
1.对外合作
3.全国各地电视台之间的大协作
二、栏目化的形成阶段(1979-1992)
电视台节目实行“栏目化”播出,是电视 宣传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 期,中央电视台率先提出宣传管理要实行 “栏目化”,1984年7月,开始实行酝酿已 久的栏目化播出,到1985年,中央电视台“ 全部节目实行栏目化播出”,当时共开办 栏目80多个。
2)电视栏目的个性化,要求在形式和内容 上都具有独特性。
电视节目简史

第一章电视节目简史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是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也即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和交流的、具有完整内容的电视作品。
节目是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
节目泛指广播电视的单项内容,有时也指整个栏目。
第一节电视剧一、概念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BBC播放的意大利剧作家皮蓝德娄的《嘴里叨花的女人》(也称《花言巧语的人》)。
美国最初的电视剧实验:1928年9月11日,通用电器公司在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WGY广播电台实验播出了40分钟的独幕剧《女王的信使》。
电视和广播分别传输图像和声音。
美国:按戏剧方式制作的电视剧叫做“电视戏剧”,按电影方式制作的叫做“电视故事片”或“电视电影”。
日本:以语言表述为主的电视剧叫做“电视广播剧”,受小说影响较深,讲究叙事功能,画外解说较多的叫做“电视小说”,不带画外解说或者很少带画外解说的才称为电视剧。
二、电视单本剧1、电视单本剧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
它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或戏曲作品中的独幕剧。
但是电视单本剧不一定只有一集,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规定:三集以下(每集五十分钟)均称电视单本剧,也就是说电视单本剧可以有“上中下”三部构成。
三集以上的电视剧才能称为电视连续剧或电视系列剧。
⏹电视单本剧常常是经典的或是高质量的名作改编。
2、电视电影(1)定义电视电影是指专门为电视播放而制作的影片,它可以说是电影与电视的综合体。
它一方面按照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拍摄,很多都是采用胶片拍摄,长度一般在90分钟左右;另一方面它又适应电视播放的形式,多是低成本制作。
(2)历史⏹电视电影也是在电视与电影的激烈竞争中产生的。
(1)早期的电视电影(2)电视电影概念的成熟1964年,为了避免以高额费用向好莱坞购买电影的播放权,环球电影公司向NBC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Made for TV MOVIES——“专为电视制作的影片”,简称TV MOVIES(电视电影),其成本低廉,更适于电视播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
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
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
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来信。
1980年
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
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1983年
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8月7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25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
它首次在大型节目中树立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结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
之后,总导演戴维宇及其创作班子趁热打铁,再次推出《话说运河》。
1987年
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
1990年
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
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央电视台与正大集团合办《正大综艺》。
该节目采用特邀嘉宾——明星或名人——猜谜、现场观众参与的形式,一举成为收视热点,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电视名人,杨澜就是第一个幸运者。
该年又称电视剧年,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得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