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演示文稿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PPT最终版.ppt

.精品课件.
38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主要特征:认知明显发展,初步具有逻辑 思维,但是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形成守恒 概念,去自我中心。
但是儿童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联系,不 能进行抽象思维。
.精品课件.
39
可逆性 - 儿童理解数字或物体改变后,可以 回到原来的状态。
.精品课件.
18
四 平衡 对皮亚杰而言,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认知结
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隐藏于个体 发展背后的动力。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平衡不是 静态而是动态的,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较低水 平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渡到较 高水平的平衡。也就是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 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这样不断发展的平 衡—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认知 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例如,当嘴唇受到刺激,婴儿就吮吸;其 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通过“先接通 的”(Pre-Wired)生理机制,激发起相应的反 射。
.精品课件.
22
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
物理经验,或叫简单的抽象,其中包含对客体 或事件的属性进行抽象和提炼。儿童从客体本 身提取了他的物质属性的知识。
.精品课件.
•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 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
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 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
境的作用。
.精品课件.
16
三 顺应
•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 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 顺应的过程是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 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 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第三节: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主讲人:廖尚祥
第三节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1.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感知运动活动时期游戏的发生 和发展
——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实质在于同化超过了 顺应。 (1)同化: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 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2)顺应: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 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皮亚杰把这一时期的游戏分为六个
阶段
第一阶段 0~1个月 反复性练习
第二阶段 2~4或5个月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 4或5~9个月 二级循环反应 第四阶段 9或10~11或 12个月 第五阶段 11或12月 ~18个月 第六阶段 18~24个月 二级图式的协调阶 段 新的组合进行游戏, 三级循环阶段。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练习性游戏的三种发展趋向:
发展趋向 练 举例说明 增加表征 幼儿本来就喜欢丢石头玩,某次 变成象征 发现飞机飞得好玩,又。喜欢上 玩玩飞机 趋向规则 幼儿丢石头没有任何约束,玩飞 游戏 机时要求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飞 到一定的高度。 变为严肃 幼儿丢石头只为了嬉戏,而幼儿 的工作 都很认真参加飞机赛飞比赛。
游戏的实质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 来记忆:
如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两个人共同协商一 致,比一个人盲目顺从要好的多。(同化 超过顺应)
两个名词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 话。
同化:运用已有的技能。 顺应:尝试新的技能。
——感知运动活动时期游戏的发 生和发展;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时期(0~2 岁),儿童的游戏是练习性游戏。
习Hale Waihona Puke 性 游戏——练习性游戏的趋向发展可以 利用生活游戏场景来理解的:
三四岁喜欢假扮警察叔叔(象征性)
儿童游戏论第二章 第三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皮亚杰认为理解和解释游戏应当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2皮亚杰认为:游戏的认知本质是什么?
3皮亚杰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在于什么?
4在皮亚杰看来,什么是“同化”?什么是“顺应”?幼儿如何通过这两种活动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幼儿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这种不平衡有哪两种情况?
5用皮亚杰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关系的原理,解释他关于游戏的特征的理论。
6皮亚杰是如何在游戏的动机中找到游戏的功能的?
7皮亚杰的“机能练习”理论。
8皮亚杰的儿童游戏发展阶段。
9皮亚杰的关于儿童游戏的类型说。
10练习性游戏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
11什么是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有哪些不同?
12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里,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3象征性游戏在幼儿什么时候出现,原因是什么?对幼儿有哪些作用?
14什么是规则游戏?
15分析皮亚杰用儿童认知发展作为说明游戏发生发展的原因。
16皮亚杰“感知运动时”游戏的发生发展是什么样的?
17皮亚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游戏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分为几个阶段?原因是什么?皮亚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的第二阶段时,象征性游戏进入“下降期”,何谓“下降”,有哪些特点?117—118p
18皮亚杰认为以嬉戏性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随年龄下降的原因有哪三个?118p
19皮亚杰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试做评价。
118—119p。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

问题解决策略
能够运用多种问题解决策略,如试错法、逆向思维等,来解决复杂 问题。
科学方法
能够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数据分析等步 骤。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1 2
创新思维
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具备创造性思维 和创新能力。
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物、 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初中生(11-15岁)
高中生及以上(15岁以上)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 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具有 挑战性和深度的教学内容。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环境营造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动作发展及意义
01
02
03Leabharlann 大动作发展婴儿逐渐学会抬头、翻身、 坐、爬和行走等动作,这 些动作的发展有助于他们 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精细动作发展
婴儿的手部动作逐渐变得 灵活,能够抓取、操作和 摆弄物体,这对于他们认 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与认知的互动
婴儿的动作发展与其认知 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动作,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和 理解周围环境。
03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点与局限性
直观性思维
儿童主要依赖感知觉和直 观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世界, 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现象上。
不可逆性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单向的, 难以理解事物的可逆性或 双向性。
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 发看待问题,难以理解和 接受他人的观点。
符号功能出现与语言运用
逻辑推理初步形成
归纳推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的。
因此,儿童的认识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
他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它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图式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的认识结构。
同化和顺应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机能。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因京纳人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例如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
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种种变化。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有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的动作图式丢同化或整合客休,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

-
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认知发展能否加速 学习的概念 对于儿童在诸如守恒等任务上的困难,人们常常
提出的问题之一是,能否通过教学促进儿童在这些
任务上有更好的表现?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对前运 2
算阶段的儿童而言,像守恒这类基本认知技能的训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练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因为真正的习得要求“有准
2019
-
前运算阶段(2~7岁)
直觉思维阶段( 4~7岁) 学习的概念
有人对儿童的“运算”做了四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 明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 变而改变——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2 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 7-8岁)、面积和重 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3
群集结构的形成: 学习的概念
系列化群集运算举例:
将一对参差不齐的小棒按长度按顺序排列整
2 齐,这就要有系列的概念,知道 A>B,B>C,演绎出
A>C的结论。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的分类
24
2019
-
形式运算运算阶段(11、12~15岁)
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 学习的概念
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5
2019
-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思维(认识的起源) 学习的概念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儿来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 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 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的分类
2
6
2019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得认知发展得游戏理论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得角度研究儿童游戏得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瞧作就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得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得游戏,并通过长期得观察与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得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得理论甚础认知发展心理学派得代表人物就是瑞士著名得心理学家皮亚杰。
她最感兴趣得问题就是儿童得认识就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得,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她把心理学得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与发展得间题。
(一)儿童得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得结果皮亚杰认为人得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就是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就是客体自身属性得反映;数理逻辑经验就是主体通过自己得动作以及以后得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得。
因此,儿童得认识不就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就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就是来自主体对客体得动作,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得结果。
所以,人们把皮亚杰得发生认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得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得认知发展结构。
她们分别就是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图式就是动作得组织或结构,它具有概括性得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随着年龄与经验得增长,图式得种类、数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就形成了比较复杂得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得认识结构。
同化与顺应就是机体适应环境得两种基本机能。
从生物学得愈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与整合,就是把环境因京纳人到有机体原有得结构中去,例如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变成有机体得一部分。
顺应就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得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种种变化。
从心理学得意义上来说,同化就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她已有得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就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得图式或技能。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得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得动作图式丢同化或整合客休,而且也应根据客体得特点与变化来调整自己得动作图式,顺应外在得变化。
儿童游戏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儿童游戏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第一篇:儿童游戏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1皮亚杰认为理解和解释游戏应当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2皮亚杰认为:游戏的认知本质是什么? 3皮亚杰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在于什么?4在皮亚杰看来,什么是“同化”?什么是“顺应”?幼儿如何通过这两种活动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幼儿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这种不平衡有哪两种情况?5用皮亚杰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关系的原理,解释他关于游戏的特征的理论。
6皮亚杰是如何在游戏的动机中找到游戏的功能的?7皮亚杰的“机能练习”理论。
8皮亚杰的儿童游戏发展阶段。
9皮亚杰的关于儿童游戏的类型说。
10练习性游戏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11什么是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有哪些不同?12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里,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3象征性游戏在幼儿什么时候出现,原因是什么?对幼儿有哪些作用? 14什么是规则游戏?15分析皮亚杰用儿童认知发展作为说明游戏发生发展的原因。
16皮亚杰“感知运动时”游戏的发生发展是什么样的?17皮亚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游戏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分为几个阶段?原因是什么?皮亚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的第二阶段时,象征性游戏进入“下降期”,何谓“下降”,有哪些特点?117—118p 18皮亚杰认为以嬉戏性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随年龄下降的原因有哪三个?118p 19皮亚杰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试做评价。
118—119p第二篇: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道德判断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
一个有道德的人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
他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进程中找到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性游戏活动发展的两个阶段
• 前概念思维阶段(2-4岁) 1.象征性的对应或等同发生在模仿动作之前,且用语言标志 出来 2.完全是模拟由象征所引起的客体的活动
•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1.逐渐接近现实的模仿性的表征 2.逼真地再现周围的人与人的关系和活动 3.角色数量增加,规则应运而生
• 象征性游戏向两个方向发展: 规则游戏 结构游戏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演示文稿
• 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 • 主要观点:
1.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 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 2.认为游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 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
游戏的实质
同化大于顺应
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和 需要去改造现实,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 重复一整套动作
5.为了看得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 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
6.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 游戏中出现象征和替代物 如:将一块积木当做汽车开
• 练习性游戏向三个方向发展
表征增加
象征性游戏
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规则游戏
向真正的适应发展
严肃的工作
象征性游戏的发展
•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它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 发展。
• 假装、假扮、幻想 • 符号物——被符号化的物体
• 象征性游戏活动的两个特征: 1.从实际获得、使用或实践这些活动的情境中分离出来。 2.尽管是从这些情境中分离出来,并且和这些情境不同,但儿 童仍把它们归属于那些情境。
1.是游戏的最初形式 2.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习得的活动 3.“动”即快乐
• 练习性游戏发生、发展六阶段: 1.反射练习期(0-1个月) 如:没有食物时的吸吮动作 2.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 如:婴儿感知到风铃的响动,就全身运动且表情愉快
3.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 如:反复摇拨浪鼓,让它发出声音
• 同化大于顺应 1.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2.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
前存在的结构 3.具有游戏特征
案例1: 娃娃家游戏中,小新当爸爸,游戏
开始后他出去了一下,回来后看到妈妈 在炒菜做饭,他很不满,就气冲冲地走 了。
游戏分享时,老师问他为什么生气 地走开,他回答说“炒菜做饭应该是爸 爸来做的,妈妈不能做。”当老师问他 为什么会这么想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道:”因为我家就是爸爸做饭的,妈妈 从来不做饭。“
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 贡献: 1.从认知发展角度考察儿童游戏 2.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3.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 4.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5.冲击了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点
• 顺应大于同化 1.改变认知结构 2.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动作 3.具有模仿的特征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 认知发展阶段与游戏发展阶段
年龄 0-2岁
认知发展阶段 游戏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练习性游戏
2-7岁Leabharlann 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
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
规则游戏
练习性游戏的发生、发展
• 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 • 练习性游戏(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