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现代诗二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充满诗意和美感。
《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一首乡愁诗,通过描绘乡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诗歌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现代诗歌。
但他们在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通过朗读、背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体会诗人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采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营造诗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美,并尝试解答诗歌中的疑问。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第3课是两⾸现代诗,刘⼤⽩的《晚秋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歌》。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秋晚的江上(刘⼤⽩)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花⽜歌(徐志摩)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穂剪秋萝。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知识点 ⼀、多⾳字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溜liū(溜⾛)liù(眼尖⼿溜) 三、近义词 倦—累 ⼀瞬—⼀霎 霸占—侵占 四、反义词 斜—正 扁—圆 五、理解词语 归巢:返回巢⽳。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长在浅⽔⾥,茎中空。
⼀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有;强⾏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
⽂中指花⽜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六、词语搭配 (头⽩)的芦苇 ⼀(穗)剪秋罗 甩得(滴溜溜) 七、词语扩展 ABB式词语:滴溜溜 慢吞吞 慢腾腾 ⾹喷喷 辣乎乎 甜津津 软绵绵 ⼋、句⼦解析 1.归巢的鸟⼉,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的想象,同时也是诗⼈情感的移⼊。
鸟倦实在也是⼈倦。
2.双翅⼀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的芦苇,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由的精神。
通过“妆”和“红颜”⼆字,把芦苇拟⼈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些情趣与⽣⽓。
3.花⽜在草地⾥⾛,⼩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词形象的写出了⼩花⽜的活泼、可爱。
九、问题解疑 1.《秋晚的江上》这⾸诗描绘的是⼀幅怎样的画⾯? 这⾸诗描绘了⼀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阳西下、芦苇在⼣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和“斜阳”? “鸟⼏”代表⼈,“斜阳”可以理解为⼈要做的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可爱形象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导语】《秋江的晚上》描写了⼣阳西下,江⾯上的美丽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情。
《花⽜歌》写了⼩花⽜在草地上发⽣的⼀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花⽜的活泼、可爱。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三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三课《现代诗⼆⾸》练习题1 ⼀、读⼀读,连⼀连。
归巢 芦苇 霸占 压扁 冬眠 wěi cháo bà mián biǎn ⼆、选字填空。
【罗萝】( )⼘ 绿( ) ( )汉 ( )罗 【甩⽤】( )法 ( )头 利( ) ( )开 【青清】( )草 ( )醒 ( )闲 ( )菜 三、选择填空。
A.⽩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C.⼩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穗剪秋萝 花⽜在草地⾥坐,______________。
花⽜在草地⾥眠,______________。
花⽜在草地⾥⾛,______________。
花⽜在草地⾥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对⽣活的抱怨。
( ) 2.“霸占”的“占”读⾳是“zhān”。
( ) 3.《花⽜歌》这⾸诗歌写出了花⽜在草地上的各种淘⽓事情,表达了诗⼈对⽣活的热爱和对⾃由的向往。
( ) 4.《花⽜歌》的作者是刘⼤⽩,《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 ) 五、根据课⽂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诗二首》•《竹枝》•《青年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表达。
•表达和分享对现代诗的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包含《竹枝》和《青年人》的诗歌全文、诗歌背景介绍和分析等内容。
2.相关诗歌解读资料。
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营造诗歌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竹枝》(20分钟)1.播放《竹枝》音频,让学生听诗歌朗读。
2.老师简要介绍《竹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3.教师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竹枝》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青年人》(20分钟)1.播放《青年人》音频,让学生聆听诗歌朗读。
2.老师介绍《青年人》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逐句解读《青年人》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4.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青年人》的感悟和体验。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2.开展诗歌创作或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美感。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现代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析、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2.品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简介、意境图片等。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诗歌朗诵等音频资料。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解读、诗人访谈等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资料,播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徐志摩及其作品《再别康桥》。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再别康桥》的诗句,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的难点词语。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3 现代诗二首

3 现代诗二首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看到了 倦鸟归巢 , 驮着斜阳 凌江飞
渡,江边的 芦苇 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3 现代诗二首
互动课堂
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 景物。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3 现代诗二首
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3 现代诗二首
二、看拼音,写词语。 眠(睡眠)霸(霸占) 占( 占领 ) 民(农民)霞(霞光) 站( 站住 )
3 现代诗二首
三、《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 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 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 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 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3 现代诗二首
四、《花牛歌》这首诗表现诗人什么心情?
3 现代诗二首
词语解释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 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 区,常形成苇塘。
3 现代诗二首
整体感知
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画面。
双翅一翻,
归巢的/鸟儿,
把斜阳/掉在江上;
尽管/是/倦了,
头白的/芦苇,
还驮着/斜阳/回去。 也妆成/一瞬的/红
颜了。
我感受到了花牛的自由 自在和快乐。
3 现代诗二首
齐读第四小节,用横线画出描写的景物。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 现代诗二首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画面: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觉。
3 现代诗二首
句子品析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为什么说做梦, 不说睡觉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举例说出几个含有“牛”字的成语。
九牛一毛 牛高马大 庖丁解牛 牛刀小试
汗牛充栋 牛毛细雨 对牛弹琴 九牛二虎之力 风马牛不相及
初生牛犊不怕虎 牛头不对马嘴 气冲斗牛 目无全牛 牛鬼蛇神
层次梳理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花牛在草地里眠
自由自在
花牛在草地里走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花牛歌》通过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坐、 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 表现了花牛悠闲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霸占词语Biblioteka 对碰掉——丢 眠——睡 归巢——回巢 一瞬——刹那 霸占——强占
掉——捡 眠——醒 霸占——割让
妙解课文
认真朗读两首诗,注意生字词的 读音,边读边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 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江边的夕阳总是那么美丽。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 哪些有关夕阳的诗句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你怎么
理解这句话?
①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 江以及芦苇; ②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 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 上滑落下来。
4.“妆”“红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妆”“红颜” 把芦苇拟人化,富有情趣。
我会解读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 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诱人瞩目,叫 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飞倦了,但在归巢 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
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斜阳的照 射,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 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
层次梳理
秋晚的 江上
鸟儿倦了 驮着斜阳——想象 双翅一翻 斜阳掉江——夸张
头白芦苇 妆成红颜——拟人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 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 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同学们,我们接着 来学习第二首诗:《花 牛歌》。
猜谜语
(一) 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 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
(二)
吃进草,挤出宝,
养分给人民,功劳真不小。
牛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
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是 新月派代表诗人,其诗字句清新,韵 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 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 明的艺术个性。代表作品有《再别康 桥》《翡冷翠的一夜》。
结束语
借景抒情,借情写诗,许多好诗便是在 美景下写成。看似简单平常的画面,却给诗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大家拥有一双发现 美的眼睛,抒写更加动人的诗篇。
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 望与太阳日夜相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 怕漆黑的夜色,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那么通 过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 美的小诗了。
我会解读 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 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不禁叫 人浮想联翩: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 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 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
新课导入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 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 意涵丰富,你喜爱读现代诗吗?让我们走进 课文,去读读现代诗吧!
3 现代诗二首
四年级上册
我会认
cháo
wěi
luó
巢苇罗
mián
bà
zhàn
眠霸占
我会读
cháo
归巢
wěi
芦苇
luó
剪秋罗
mián
睡眠
bà zhàn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当时 的心情,争当小小朗诵家。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花牛在草地里走,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眠,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花牛在草地上走
1.本诗从语言层次来看,有什么特点?
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相近的文字 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 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 梦”,结构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事物。
1.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飞倦了。
2. 你从“驮”字体会到了什么?
①鸟儿飞倦了; ②鸟儿翻飞,飞进夕 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 落在鸟背上一样。
2.本诗从语言风格来看,有什么特点?
《花牛歌》全诗语言通俗易懂、简单 明快。作者以孩童幼稚天真的眼光去看待 花牛,描述花牛,不过分追求思想的深刻 和复杂,也不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
3.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草地上 的花牛行动的情景,表达 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自由的追崇。
说一说
同学们,我们先来 学习第一首与夕阳有关 的诗:《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1880—1932),字大白,
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 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著作 有《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 及旧体诗集《白屋遗诗》等。1929年还将 《旧梦》重编为《再造》《丁宁》《卖布 谣》《秋之泪》4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