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5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三编第五章南北朝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是()。

A.宋文帝元嘉元年(元嘉纪元开始)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B.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C.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D.宋文帝元嘉元年(元嘉纪元开始)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解析】C 元嘉诗歌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

2.“元嘉三大家”中,谢灵运所追求的诗美是()。

A.清水芙蓉之美B.典丽华赡之美C.热烈明畅之美D.平淡自然之美【解析】A 谢灵运所追求的诗美是清水芙蓉之美。

3.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解析】B 鲍照曾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4.鲍照是()的著名诗人。

A.元嘉诗坛B.永明文学C.梁陈诗坛D.西晋诗坛【解析】A 鲍照是元嘉诗坛的著名诗人。

5.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

A.谢朓的《观潮雨》B.曹操的《观沧海》C.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D.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解析】B 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然而并未在建安诗坛蔚成风气。

6.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

A.山水诗B.田园诗C.玄言诗D.边塞诗【解析】A 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山水诗。

7.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是()。

A.鲍照B.李白C.谢灵运D.孟浩然【解析】C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8.鲍照对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解析】C 鲍照对于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9.下列不属于鲍照的作品的是()A.《代白纻曲》B.《登池上楼》C.《代出自蓟北门行》D.《拟行路难》【解析】B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的作品。

10.鲍照的诗歌中以边塞征戍为题材,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之决心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侯鲭录》取汉代娄护合制美食五侯鲭的故事作为书名,意即多方采取合制成的精品。

全书8卷,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侯鲭录》宋代名物考据辩证类笔记,8卷。

南宋赵令畤撰。

赵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

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

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

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甚密,日相唱和。

后被人告发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

不久依附内侍以求晋升,颇被清议所非。

高宗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

亦赵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

他所作的咏张生崔莺莺故事的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研究宋元说唱文学与戏剧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块里程碑。

但所记故实,多为习见者,而且以讹传讹。

有些条目,即采自唐宋人笔记,如《封氏闻见录》、《唐国史补》、《刊误》、《江邻几杂志》等。

其考辨之语,亦无新异,唯谈诗文者,颇有可取。

由于作者在元祐年间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如卷七记王安石对当时填词的另一种见解:荆公云: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此外,像卷四记苏轼在韩子华家即席赋诗,因韩子华的舞姬鲁生为游蜂所蛰,故有窗摇细浪鱼吹目,舞罢花枝蜂绕衣,上句用典故点破鲁姓,下句言蜂蛰事。

虽是叙席间谈笑,则可为苏诗作注。

卷中记黄庭坚父黄庶的《怪石》诗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诞恣肆,可见江西派的家学渊源。

又如记苏轼长子苏迈少年时所作诗句: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苏轼笑为村长官诗,这类零章断句当代辑录,亦有助于研究宋诗,考证宋人轶事。

《侯鲭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作品。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以诗、书、礼为主要表现形式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三种形式。

其中,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以《诗经》为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书法则是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而礼仪则是古代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魏六朝文学: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音乐的伴奏下的诗歌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等。

而散文则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以叙事和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和《文选》等。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元明清时期则是戏曲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元曲《西华山》和明传奇《汉宫秋》等。

四、古代文学流派:以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要流派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以纪实文学和小说最为重要。

纪实文学主要是以史书和传记为代表,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

史书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等。

而小说则是虚构的故事性作品,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五、文学批评与理论:以诗经注疏和文心雕龙为重要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与理论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5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5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5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主要起源于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不仅运用辩论和议论的方式,还采用了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

因此,诸子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思想家的著作中。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有《庄子》、《荀子》等。

《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散文集之一、《庄子》以想象力丰富、行文流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意的境界。

其中,庄子以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境界,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特点。

尤其是庄子对于自然界的描写,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荀子》是另一部备受推崇的诸子散文作品,它是荀子学派的代表作品,是一部系统阐述荀子思想的著作。

《荀子》以论述和议论的方式阐释了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他对于政治、道德、教育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荀子的散文语言简练精当,内容丰富多样,言简意赅,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他通过对于天道、人性、政治等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于后世的哲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庄子》和《荀子》,还有其他一些诸子散文也值得一提。

如《韩非子》、《孟子》、《墨子》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这些散文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生动、精练,并且内容广泛,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诸子散文在思想观点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当时思想家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总结起来,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代表了当时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诸子散文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宣传和倡导的作用,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结晶。

现代人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散文作品,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力量,对于自己的思考和人生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5《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5《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五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一、《诗经》的艺术成就1、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

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

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于何勿思!《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A、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诗集传》)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

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

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

《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用赋的手法来抒情:如《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B、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就是比喻。

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卫风·硕人》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来刻划庄姜的美貌;《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来显示周朝军队的强大气势,非常精彩传神。

《诗》中还有通篇用比的作品。

如《豳风·鸱鸮》假托一只小鸟诉说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层人民的生活惨况,是一首新颖别致的禽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5《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5《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时间分配(90分钟)
引入新课
介绍《史记》之体例的重要意义,引入对《史记》具体相关内容的讲解。
讲授内容
一、《史记》的内容
二、《史记》的艺术成就
三、作品赏析
四、《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小结
思考题和参考书目
5
20
爱国英雄,代有其人。《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以同情的笔调歌颂了在抵御匈奴南侵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李广的事迹。《李将军列传》也是作者用力写作的一篇。“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汉代名将李广,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景慕。他的保卫祖国边疆的功绩,超凡绝伦的勇敢,以及敌人闻之丧胆的声威,是通过太史公的笔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上的。李广抗击匈奴的业绩和治军的风度,历来为人所传诵。他不仅善射、机智、勇敢,而且知道体恤士卒,非常爱护部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因此,士卒都乐从李广,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在《留侯世家》中写刘邦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中写刘邦猜忌功臣,而《淮阴侯列传》中则借韩信的口,谴责了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道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封建社会君臣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真理。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刘邦真实的精神面貌,从而勾消了在本纪中所作的一些神圣颂扬。
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吕太后本纪》记载了刘邦死后吕后擅权,大封诸吕,欲夺刘氏天下的矛盾斗争。还写出她惨毒地杀害了刘邦宠姬戚夫人:剁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烧焦耳朵,让吃哑药,置于厕中,称为“人彘”。这种残暴行为,连吕后亲生儿子惠帝都说:“此非人所为。”《魏其武安侯列传》写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蚴两家外戚之间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深刻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

中固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第二章练习题

中固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第二章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单项选择题1.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被称为 ( )A.香奁体诗B.西昆体诗C.古文体诗D.元祐体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欧阳修诗歌的相关知识。

欧阳修多用古文的句法,气势入诗,故其诗可称为古文体诗。

分值:1.02.北宋有两位作家并称“苏梅”,其中的“苏”是指 ( )A.苏舜钦B.苏轼C.苏辙D.苏洵答案:A解析:北宋时期的“苏梅”是指苏舜钦和梅尧臣。

分值:1.03“半山诗”的主要体裁是 ( )A.律诗B.绝句C.古风D.歌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半山诗"的相关知识。

王安石晚期的“半山诗”的主要体我是绝句,这些绝句稚丽精绝,含蓄深婉,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种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分值:1.04.曾巩在文章写作上追求的艺术风格是 ( )A.沉着痛快B.雍容典雅C.雄深雅健D.汪洋恣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曾巩在文章写作上追求的艺术风格,曾巩在文章写作上,追求一种雍容典稚的艺术风格,其文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

分值:1.05.苏洵散文的一大特点是 ( )A.追求冲淡平和的中和之美B.追求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C.带有战国时代纵横家色彩D.寄寓作者深沉的黍离之悲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苏洵散文的特点。

苏洵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分值:1.06.苏辙的号为( )A.颍滨遗老B.真隐山人C.龙洲道人D.四水潜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作家苏辙的相关知识。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

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欧阳修诗歌的特点有 ( )A.以文为诗B.主丽藻而贱气格C.以议论为诗D.诗风雄奇奔放E.诗风平易答案:ACE解析:本题考查欧阳修诗歌的特点。

欧阳修的诗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平易。

分值:2.0三、论述题【问题】试述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答: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以散文为主,但在诗,词方面也很有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5 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5 诸子散文

1)浓厚的论辩色彩,高超的论辩艺 术 ①为何好辩。 ②灵活地使用逻辑推理,善于把握对 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欲擒故纵。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寓言。
①为何好辩
第一,个性凌厉、志向远大。 第二,策士的时代,雄辩的时代。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 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 )
4)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文学 见解。 为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其有关时代背景。 《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 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 《孟子· 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孟子》的散文艺术——“雄辩”
道 德 一、自然、无 无为 贵柔、守雌、不 争 小国寡民
《老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
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
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老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 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人重 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四、《孟子》
1.孟子和《孟子》
名轲(前385年—前 304年) 《孟子》为孟子晚年 和弟子万章等人共同 编定
2.孟子的思想主张
1)仁政 ( “王道” )和民本 《孟子·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制民之产 《孟子· 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 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ch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 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ɡ]序 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上隋高帝革文华书》的作者是隋唐诗人李谔。

2、“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的作者是初唐诗人刘希夷。

4、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

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诗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6、有“词中老杜”之称的大晟词人是周邦彦。

7、赵冀《瓯北诗话》:“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此继李杜之后一大评论家对苏轼的评论。

8、《断肠词》全集(25首),是南宋朱淑真作。

9、词在唐,五代时统称为曲子词。

10、裴铏,唐,著有《传奇》三卷,有“传奇之词”之称。

11、《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

12、与“诗俊”陈与义并称为“洛阳八俊”的“词俊”是周敦儒。

13、《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源自于元稹的《莺莺传》,元代时王实甫发展到第三阶段。

14、“上官体”的特色是绮错婉媚。

15、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的初唐诗人是刘长卿。

1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作者是崔颢。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于林逋的《山园小梅》。

19、柳永字耆卿,周邦彦字清真。

20、长相。

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的诗人是贺铸。

21、陆游的诗集题做《剑南诗稿》。

22、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出自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24、《扬州慢》的作者是姜夔。

25、耶律倍是辽朝诗人。

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阅读翻译题。

(翻译,标点,繁化简)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原文】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

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

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遂用,發揮幽郁。

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

”仆以為知言也。

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译文:东方公足下: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
的风骨传统,晋宋时期已经没能流传下来了,然而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还是可以找到证明的。

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浏览齐梁间的诗歌,觉得那时的诗歌创作都过分追求华丽的词采,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总是长叹不已。

追思古人(诗歌的“风骨”和“兴寄”),常常担心浮艳绮靡文风沿袭不断,而风雅的传统不能振作,因此总是耿耿于怀。

昨日在解三处拜读了您的《咏孤桐篇》,真是感到大作透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声情抑扬起伏,语言鲜明精练,音韵铿锵动听。

于是心胸为之一洗,耳目为之一新,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涤荡了心中的沉闷之感。

没想到又在您的大作中看到了“正始之音”,这真可以使建安诗人们发出会心的笑意。

解君说:“东方先生可以和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美。

”我认为这是真知灼见之言。

所以我叹服您的风雅大作,写了这首《修竹诗》,应当有知音之人传布欣赏它。

(2)魏征《随书文学传序》
原文:“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译文:宫商韵律在江左地区(南方)很流行,宝贵之处在于文风清淡,河朔地区的词的意义很贞烈,刚强,着重于气质,有气质所以文章的道理胜过文词,文风清淡则不能表达文章的意思。

文章道理很深的人应该被用于合适的情况,文章华丽的适合咏颂诗歌,这就是南北二地词人优劣的比较。

若果能够吸取彼此的清音,拥有彼此的长处,去掉缺点。

就文雅又朴实,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3)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中引黄庭坚语:
原文: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译文:诗的意境(境界)是无穷无尽(没有止境)的,但是人的才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才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诗意,(恐怕)即使是陶渊明、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也不能作得工稳。

然而不改变原先的诗意而只改变诗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换骨法”;而能够窥测到原先的诗意而改变语言形容出来,我们称之为“夺胎法”
四、论述题(二选一)
(1)随意选取一首唐诗,宋词、散文(默写,分析思想内容,艺术特色)(2)这个学期阅读了哪个作家的作品集?(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五、综合分析题
(一)什么叫“唐风”?(第二卷 P168 绪论部分)
(二)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宋诗的发展线索。

宋初三体(模仿)--“苏梅”苏轼,梅尧臣(以文为诗,以学问为诗)--“苏黄”苏轼,黄庭坚(宋诗正式走上宋调的道路,尚理,口语化)--江西诗派
(咏物,以学问为诗)--中兴四大家--宋末汪元量等江湖诗派,遗民诗人。

(三)宋词与唐诗的具体区别?
1、散文化(苏黄为例);
2、议论化(苏黄为例);
3、尚理(苏轼为例);
4、口语化、
5、咏物(杨万里为例);
5、数量上大大超过唐诗。

(四)论述李商隐的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卷P357-363 整体特点、多义性、凄艳浑融的风格、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