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行路难其二翻译赏析
行路难其二翻译赏析

行路难其二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行路难其二翻译赏析《行路难其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李白诗词《行路难·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行路难·其二》原文译文赏析《行路难·其二》唐代: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译文】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注释】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字面上是说自己耻于像长安的市井小人一般凭着斗鸡小技赌胜微不足道的彩头暗讽唐玄宗在宫内设置斗鸡坊,斗鸡小儿因此而谋得功名富贵。
据陈鸿《东城父老传》记载,唐玄宗宠爱一个叫贾昌的斗鸡小孩,给了他极其珍贵的待遇,而且恩宠他达几十年之久。
弹剑作歌奏苦声:战国时代,冯谖投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为门客,但不受孟尝君的重视,便三番弹剑作歌,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太低。
曳裾王门:语出《汉书·邹阳传》中的“饰固陋。
【赏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诗歌鉴赏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诗歌鉴赏 行路难三首(其二)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
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
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
“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
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
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
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
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袴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
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
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
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
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
那末,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曳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
”“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
“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
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
行路难其二诗歌鉴赏

行路难其二诗歌鉴赏《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第二首尤为引人入胜。
这首诗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为开篇,突兀而来,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1. 主题思想:《行路难》第二首以“我独不得出”为引子,通过对大道如青天的描绘,暗示了人生之路的艰难。
诗人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但紧接着的“我独不得出”却揭示了人生的困境。
整首诗以“行路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深深感慨。
2. 艺术手法:李白在《行路难》第二首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富有感染力。
首先,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大道如青天象征着人生之路的宽阔与自由,而“我独不得出”则象征着诗人的困厄与束缚。
其次,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青天的广大与“我”的无法脱身进行对比,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诗歌充满画面感和动态感。
3. 人物塑造: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自我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自信、豪迈而又困厄的诗人形象。
诗人的“不得出”并非由于自身的懒惰或无能,而是由于外界的压迫和束缚。
这种自我形象的塑造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4. 语言风格:李白的《行路难》第二首语言风格独特,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诗歌采用了长短句结合的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流动感。
同时,李白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5. 文化背景:《行路难》是唐代文人李白所写的一首长篇歌行诗,充满着豪迈、悲壮的气息。
“青天有月来几时”,唐之前还没有人敢这样直白地发问作答。
把宇宙问题,比作抵达天空“赊得”与“偷来”的云朵;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放达浪漫、寓有庄子的哲学味道和个性自由的体现。
总的来说,《行路难》第二首是李白的一首代表作,诗歌中深刻的思想、丰富的艺术手法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都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行路难•其》原文】《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其》注解】1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首。
2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食物。
直:通“值”,价值。
3 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济:渡过。
6 飡:通“餐”。
7 羞:通“馐”。
8 直:通“值”。
【《行路难其》翻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 山给封住了。
当年吕尚闲居, 曾在碧溪垂钓; 伊尹受聘前, 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 沧海中勇往直前!【《行路难其二》原文】《行路难其二》作者: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行路难其二》注释】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诗《行路难》赏析

唐诗《行路难》赏析唐诗《行路难》赏析1作品简介《行路难·其二》由李白创作,《行路难》是乐府旧题。
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行路难》之一。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作品原文行路难·其二作者: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作品注释1、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2、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3、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4、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5、归去来:指隐居。
作品翻译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作品讲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行路难其二诗词鉴赏

行路难其二诗词鉴赏
哎呀,咱们来说说这!李白的这首诗,那可真是妙极啦!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一句,就好像是我站在一条宽阔无
比的大道上,别人都能自由自在地往前走,唯独我被困在原地,动弹
不得,你说气不气人?这得多郁闷啊!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李白不屑于跟那些纨绔子弟
混在一起,去玩那些无聊的赌局。
这就好比你明明有远大的志向,却
被人拉去玩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能不烦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他弹剑唱歌,抒发心中的苦闷。
这像不像咱们有时候心里憋屈,找个方式发泄一下?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瞧瞧,韩信在没成名之前还
被市井之人嘲笑,贾谊有才华还被公卿妒忌。
这不就跟生活中那些有
能力却被人误解、打压的人一样吗?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以前燕昭王重视郭隗,那是多么真诚啊!再看看现在,怎么就这么难遇知音呢?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剧辛和乐毅因为感恩,全力
施展才华。
要是有人这么对咱们,咱能不拼尽全力吗?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昭王已去,黄金台也荒凉了。
这多让人感慨啊,就好像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消逝。
在我看来,这首诗把李白的那种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渴望一展抱负,却又处处碰壁,这不正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咱们在生活中,不也常常有这样无奈的时候吗?但咱们不能放弃,要像李白一样,始终怀揣着希望!。
行路难三首其二顾况译文

行路难三首其二顾况译文摘要:1.诗歌背景介绍2.诗人顾况简介3.《行路难三首》其二的内容概述4.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分析5.诗歌的启示和价值正文:【诗歌背景介绍】《行路难三首》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组诗歌,其中第二首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遭遇困境,却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心境。
这组诗歌以乐府旧题“行路难”为名,寓意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辛。
【诗人顾况简介】顾况,唐代著名诗人,字逋翁,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中期,与白居易、元稹等人齐名,被称为“元白顾刘”。
顾况的诗歌以写景抒怀、讽刺喻世见长,诗歌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路难三首》其二的内容概述】《行路难三首》其二以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诗中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现了诗人面临黄河冰封、太行山雪阻的困境,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坚信终有一天能够抵达目的地。
【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分析】在这首诗中,顾况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
黄河冰塞川、太行山雪满山,这些景象在诗人的笔下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感受到行路难的艰辛。
同时,诗人借助这些景象,抒发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寓意着人生道路上困难与挫折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终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诗歌的启示和价值】《行路难三首》其二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应当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迎难而上,不畏艰难。
只要我们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抵达理想的彼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行路难其二翻译赏析
《行路难其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前言】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注释】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⑽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
对。
⑾拥彗: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折节:一作“折腰”。
⑿归去来:指隐居。
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翻译】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鉴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
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
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
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
“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
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
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
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
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
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
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
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
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
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曳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
”“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
“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
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
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
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
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
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
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
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
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
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
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
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彗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
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
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
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
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
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
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
“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
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
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
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