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1、唐朝对外交流概况遣唐使含义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影响他们把唐朝的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地位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史实他矢志不渝,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雕像,被日本政府定位一级国宝。
唐与新罗的关系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文化交往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②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概况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贡献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二、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各国仰慕中国文化。
②、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③、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④、唐朝海上交通和陆路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启示: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加强和平交往,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③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固练习
1、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2、
2、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3、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
帝是(D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行程5万多公里,历时17年,途径138个国家,译经75部1335卷
玄奘取经回到长安,受到隆重的欢迎
西安大雁塔
玄奘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贞观年间 唐太宗时期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 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 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鉴真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 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在返回扬 州的途中,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导致双目失明。鉴真大弟子祥彦去世,鉴真十分悲痛。最后回到了扬 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
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受到官府干涉,第一次东渡就此 夭折。
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 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 之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 三、玄奘西行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日文化交往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是:将唐朝的先进的制度、文字、书法、建筑技术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在政治制度、文字、服饰、建筑、茶道等方面深受唐朝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贡献: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交往频繁,唐朝进口的物品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唐朝与天竺(今印度)交往频繁。
2、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曾到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3、贡献:玄奘回国后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玄奘弟子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知识拓展
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①唐朝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世界(根本原因)
②对外政策开明开放③水陆交通发达。
2、唐朝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和认识: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3、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典型事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中国。
4、玄奘、鉴真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对比中日文化交流,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唐与新罗的交往
日本
朝鲜半岛(新罗)
派遣人员名称 目的
遣唐使,留学生、 留学僧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遣唐使把唐朝的先
进文化(制度、天文
双
历法、文字、典籍、
向
影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传回日本,对日本
交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流
深远的影响。
叁 唐朝文化的学习力
——李白《哭晁卿衡》
阅读材料,总结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①持续时间长 ②贞来观华五年次(数63多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
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
使十几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
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③二使十团一年规(模73大3年)
日本奈良法隆寺(607年创建) 鉴真东渡日本前,日本佛教已经有所发展,并建有一些寺庙
但是日本没有剃度僧人的程序和举行受戒的有影响的高僧
大明寺
唐代著名高僧鉴真是扬州大明寺住持。742年,容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 访鉴真,恳请他到日本弘法。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弟子祥彦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 僧,以充中食。舟上无水,嚼米喉干,咽不 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
—(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唐大和上东征传》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2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3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齐伟《<大唐玄奘>:识骨寻路的“偷渡者”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优秀课件

西行求法
东归译经
《大唐西域记》 书影
4、唐朝对外交流的特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外来音 乐是( )
A.大秦音乐 B.朝鲜半岛的音乐 C.印度音乐 D.波斯音乐
B
2、唐代是佛教兴盛的时代,一批杰出的僧人为中外文化交流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对比玄奘与鉴真,错误的是( )
遣唐使渡海图
2.鉴真东渡
(1)目的: 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2)经过: 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没有 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 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贡献: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
A.都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难 C.都生活在唐太宗时期 D.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C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非常频繁的朝代。有个国家派出 十几批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国,推动了国家的变革。这个国家是 ()
A.印度 B.日本 C.罗马 D.朝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6、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 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7、我国西安市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的纪念馆,他是唐朝来华外国 人的杰出代表,他来自( )
C
D
10、唐朝时,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遣唐使来中国 ④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C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 材料三: 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时间: 经过: 六次东渡(前5次都没有成
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 达日本。)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 影响: 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史事
鉴真东渡日本,前 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 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 失明,但百折不挠,到 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 。他在日本10年,极受 尊敬和爱戴。今天,鉴 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 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 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 一级国宝。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 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
2.遣唐使的概况
• 次数: 十多批 •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 规模: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 五六百人 • 特点: 成员素质较高 •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 代 仕 女
日本参照汉字创 制了日本文字。
日 本 和 服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原卷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背记要点与分层作业【知识整合】【背记要点】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二、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1、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易错易混】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外关系;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内民族关系。
2.《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小试牛刀
C 2、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
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A.朝鲜 B.阿拉伯 C.日本 D.印度
D 3、右图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 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吸收别的国家的先进长处
保持政局稳定
…… 以 史 鉴 今
本课小结
中
日 ① 日本遣唐使来华
外
本 ②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文新
化罗
交 流
印 度
③ 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双向 交流
兼容 并蓄
小试牛刀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A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生活中的历史
节日
端午节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唐招舍提己寺为,人传道义,唐风洋鉴溢真奈坐良像城,。” 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 —被—定郭为沫日若本一级国宝
鉴真东渡意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归纳:
1、朝代(或人物):唐玄宗 2、目的: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3、出发地:扬州 4、目的地:日本 5、影响: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 杰出贡献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0.“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
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B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材料: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胜 任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 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来学 习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 (3)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度选拔官吏,还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 历算等科技成就。 (4)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西游记》唐僧
唐僧原型: 唐朝的玄奘和尚
“玄奘西游往天竺,故事经典传千年” ——印度篇
——摘自《大唐西域记》
天竺那烂陀寺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 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
《大唐西域记》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 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玄奘西游往天竺,故事经典传千年” ——印度篇
玄奘西行归纳:
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到日本 和中国哪些事物比较相像?
生活中的历史
服饰
唐装
和服
生活中的历史
茶道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生活中的历史
文字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
以
参照汉字创制了 日本文字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文字
生活中的历史
建筑
生活中的历史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 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小试牛刀
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的原因 B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基础巩固
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D )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8、(2016•惠州联考)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
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
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C)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9.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
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D
A.基督教
材料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 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四、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
玄 奘,唐代高
僧,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13岁出家,曾 游历各地,参访名师。 因感到佛教宗派众多, 佛经译文多误,决心 到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在西行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向西北行三百余里,此则葱岭北原,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 惨烈,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 难以全生。”
3、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文化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
政治经济制度 科技文化
日本
在我国的西安市和日本的奈 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纪 念碑。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 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 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5.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6.下列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B)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文入藏
7、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D)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优秀品质
“中外交往看大唐,盛况空前探缘由”
分组讨论:
——原因篇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社材会料稳三定:、国力强盛,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 界领先地位, 唐对朝各比国较产开生放了、巨宽大容的的吸对引外力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英国唐人街
脑洞 时间
美国唐人街
唐朝时期,外国把
日
本 唐
中国人叫什么?当今国外
人
街 华人聚居的地方叫什么?
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天竺
日本
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遣唐使者八方来,鉴真东渡胜艰难” ——日本篇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唐发朝对达外交,通给路线各图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想一想: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对外开放要坚持,共同传承中国梦” ——启示篇
“为我以实为现,中实华现民中族华的民族伟的大伟复大兴复,兴结, 就个合是梦唐中 想朝华,中民凝外族聚交近 了代 几流以 代的来 中史最 国实伟 人,大 的你的 夙能梦愿想,否。是为这每中 一国个的华发儿展女提的一共条同期建盼议。?” ——习近平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 D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大唐西域记》的完成有关的是 ( A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4.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 )
一、遣大唐唐使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1、常概须念:达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日学习本交书流纪的》使团。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遣唐使者八方来,鉴真东渡胜艰难” ——日本篇
一、遣唐使
1、概念: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1、时间: 唐太宗时期 2、成果 带回大量佛经
弟子以经历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3、意义:为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国佛教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
目的
玄奘西行 学习佛经
鉴真东渡 传授佛法
到达地方
天竺
日本
贡 献 为中印文化交 流做出贡献
为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贡献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