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复习材料
药用植物学复习资料

药用植物学复习资料绪论药物的类别: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其中,植物类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植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性质: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植物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以医疗用途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任务是研究它们的形态、解剖、药理功能以及分类方面的规律,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它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任务:研究中药的原植物种类,解决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的物质基础;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结合相关学科开发新药源。
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1、汉代(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2、梁代(公元500年左右),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收载药物730种;3、唐代(公元659年),苏敬等,《唐本草》(《新修本草》),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记载药物844种,有不少国外输入的药物,附有药物图谱和文字说明;3、宋代(公元1082年),唐慎微编《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药物1558种;4、明代(公元1578年),李时珍编《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100多种,附方11000多个;5、清代(公元1765年),赵学敏编《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吴其睿编《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公元1848年),共载植物2552种,附有精确的绘图。
7、解放后,《全国中草药汇编》,载药2202种,植物药2074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
发展趋势: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草药研究。
药物的四气五味:1、气,即性,是指药物的性质。
四气,指中药的温、凉、寒、热四种性质,又叫四性。
2、味,是指药物的味道。
所谓五味,是指辛、酸、苦、甘、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3、此外,尚有淡味,实际上淡味带有甘淡,是甘味之最淡薄者。
所以,古人将淡味附于甘味之中,甘淡并提,仍称五味。
4、气和味两者关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药用植物学期末复习

1、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2、厚角组织:①特点:细胞内含有原生质体,具有一定的潜在分生能力,厚角组织常具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②分布:常存在于草本植物茎和尚未进行次生生长的木质茎中,以及叶片主脉上下两侧、叶柄、花柄的外侧部分,多直接位于表皮下面,或离开表皮只有一层或几层细胞,或成环成束分布。
3、厚壁组织根据细胞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4、输导组织:根据导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不同,常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环纹导管:导管壁呈一环一环的木质化增厚。
②螺纹导管:在导管壁上有一条或数条呈螺旋带状木质化增厚的次生壁。
③梯纹导管:在导管壁上增厚的并与未增厚的初生壁部分间隔成梯形。
④网纹导管:导管增厚的木质化次生壁交织成网状,网孔是未增厚的部分。
⑤孔纹导管:导管次生壁几乎全面木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为单纹孔或具缘纹孔,前者为单纹孔导管,后者为具缘纹孔导管。
5、分泌组织:①外部分泌组织:腺毛、蜜腺②内部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溶生式分泌腔、裂生式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无节乳汁管、有节乳汁管)6、双韧维管束:常见于茄科、葫芦科、夹竹桃科、萝藦科、旋花科、桃金娘科等植物茎中的维管束。
7、⊿根的形态:根通常呈圆柱形,生长在土壤中,越向下越细,向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
一般不生芽、叶和花,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8、根的次生构造是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而产生。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①保护层为周皮;②初生皮层已不存在,常有次生皮层;③维管组织为无限外平面型。
9、形成层的产生:当根进行次生生长时,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些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功能,转变成为形成层,并逐渐向初生木质部外方的中柱鞘部位发展,使相连接的中柱鞘细胞液开始分化成为形成层的一部分,这样形成层就由片断连成一个凹凸相间的形成层环。
形成层的原始细胞只有一层,但在生长季节,由于刚分裂出来的尚未分化的衍生细胞与原始细胞相似,从而形成多层细胞,合称为形成层区。
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药植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
2、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由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3、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上局部增厚,增厚部分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的带状结构,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呈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4、异型叶性:通常每一种植物具有特定形状的叶,但也有一些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的叶,这种现象称为异型叶性。
5、双悬果:伞形科的植物的分果由两个心皮的下位子房发育形成,成熟时分离成两个分果瓣,分着悬于中央果柄的上端,特称双悬果。
6、无限外韧维管束:韧皮部位于外侧,木质部位于内侧,中间有形成层,可进行增粗生长。
7、模式植物细胞: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细胞的构造,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细胞里示意说明,把这个细胞叫做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8、药用植物:在生活中,凡是在医疗、诊断、保健、预防疾病以及其他方面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统称药用植物。
9、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如葱、蒜、小麦等。
10、颖果:果实内含一粒种子,果皮薄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如稻、麦、玉米、薏苡等,为禾本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11.蝶形花冠:花瓣5片分离,排成蝶形,上面一片最大称旗瓣,侧面两片较小称翼瓣,最下面两片形小且上部稍联合并向上弯曲成龙骨状,称龙骨瓣。
如大豆、甘草等豆科植物。
12.维管束:是在植物进化到较高级的阶段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时才出现的组织,它在植物体内常呈束状存在,组成植物的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着支持作用。
13.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也称拟器官。
14.坚果:果皮坚硬,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如板栗、榛子等壳斗科植物的果实,这类果实常有总苞(壳斗)包围。
药用植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选择题)1、三本著作:《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第一篇第一章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分化:从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到分裂停止,形成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细胞的过程。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P34、细胞的结构:(1)原生质体(2)后含物(3)细胞壁5、后含物的类型:(1)淀粉(2)菊糖(3)蛋白质(4)脂肪和脂肪油(5)晶体6、淀粉粒通常可分为: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如何区分三者:(1)单粒淀粉:一个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环绕脐点有层纹或无。
(2)复粒淀粉:一个淀粉粒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只有自己的层纹,有的层纹不明显。
(3)半复粒淀粉:一个淀粉粒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除有自己层纹外,还有共同层纹。
7、晶体有两类: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如何识别两者:(1)草酸钙结晶:植物体内多量的草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的晶体,呈无色透明或呈灰色;(2)碳酸钙结晶:常位于桑科、荨麻科等植物体的表皮细胞中,通常呈石钟乳状,遇醋酸溶液融解并放出CO2。
7、细胞壁的层次:由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构成。
8、孔纹: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不均匀地增厚,未增厚的部位形成空隙。
9、细胞壁的特化:(1)木质化(2)木栓化(3)角质化(4)粘液质化(5)矿质化第二章第一节1、组织的定义:许多来源、机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
2、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3、按分生组织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种: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4、薄壁组织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壁一般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为生活细胞,其形态常呈圆球体、圆柱体、多面体等,有明显胞间隙。
5、保护组织的分布位置:位于植物体表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组织和周皮。
表皮组织包括毛茸和气孔。
腺毛和非腺毛的区分:气孔的定义:是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中间有孔隙。
药用植物学复习整理

药用植物学复习整理- 1 -题型:10个判断、10个单选、20个填空、5个名词解释、简答若干名词解释范围:第三章间混套作立体种植之类第六章病虫害引种野生抚育无性繁殖之类(以上非照搬,都仅仅是范围)简答论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应用。
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二章)菌类药材的栽培管理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如何打破休眠药用植物的良种繁育(第四章第三节)上过课的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和加工方法以上的也仅供参考,因为一共四套卷子,已经搞不清楚了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简称。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EP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操作规程(SOP)就是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绪论思考题: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3.简述国内外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5.当前应注重研究和制定的SOP有哪些?栽培药用植物,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药材质量。
同时,由于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属于特用经济作物,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发展药材生产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生产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
另外,药材生产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药用植物学复习资料

(个人复习的资料,仅供参考)药用植物学知识点第一篇:药用植物的形态器官第一章:根1、根的特性: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根的功能:吸收、固着、输导、贮藏和繁殖作用2、根的类型:(1)主根:种子胚根直接发育而成侧根:主根内部长出的支根纤维跟:侧根是那个的小分支(2)定根:直接或间接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有固定的生长部位的根。
不定根: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所形成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的根3、根系的类型:直根系:(双子叶植物特征之一)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的界限非常明显的根系。
须根系:(单子叶和少数双子叶植物特有)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从茎的基部节上生长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仿的不定根,簇生呈胡须状,没有主次之分的根系4、根的变态:(1)贮藏根;根的一部分或全部肥大肉质,其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这种根称贮藏根。
(2)支持根;自茎上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加支持茎干的力量,这种根称支持根。
(3)气生根;由茎上产生,不深入土里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称为气生根。
(4)攀援根;攀援植物在茎上生出的不定根,能攀附在物体上使其茎向上生长,这种根称为攀援根。
(5)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漂浮在水中呈须状,称水生根。
(6)寄生根;寄生植物的根插入寄生组织内,吸取寄主提内的水分和营养,以维持自身的生活,这种根称寄生根。
(7)呼吸根:一种具有特殊呼吸的根结构第二章:茎1、茎与根的区别2、茎的变态可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和地下茎的变态两大类型。
地上茎的变态包括:叶状茎、刺状茎、茎卷须、小块茎和小鳞茎地下茎的变态:(1)根状茎;(2)块茎;(3)球茎;(4)鳞茎第三章:叶1、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气体交换、蒸腾作用、呼吸和吸收作用。
2、叶的组成:发育成熟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
完全叶:同时具有三部分不完全叶:缺乏任意1-2部分的叶。
3、包茎叶:有些无叶柄的植物叶片基部包围在茎上,称为包茎叶。
托叶:叶柄基部两侧或腋部所着生的细小绿色或膜质片状物。
药用植物学复习资料

药用植物复习题一.中药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著作。
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二.模式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1.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层次生层2.原生质体:(1).细胞质 A.细胞质膜 B.中质 C.液泡膜(2).细胞核 A.核膜 B.核仁 C.核液(3).细胞器 A.质体 B.液泡 C.线粒体等三..气孔(含义及功能)和气孔轴式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中间的空隙称为气孔。
气孔功能: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散的作用①平轴式气孔:副卫细胞2个,长轴与气孔长轴平行。
②直轴式气孔:副卫细胞2个,长轴与气孔长轴垂直,③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3个以上,大小基本相同,并与其他表皮细胞形状相似④不等式气孔anisocytic type:又称不等型气孔。
副卫细胞3~4个,但大小不等,其中一个特别小。
⑤环式气孔actinocytic type: 副卫细胞数目不定,较其他表皮细胞小,围绕气孔周围排列成环状四..细胞壁特化类型?1.木质化2.木栓化3.角质化4.粘膜质化5.矿质化五..区别腺毛、腺鳞和非腺毛腺毛:①有腺头和腺柄之分;②腺头圆球形,具有分泌功能。
头1~2个分泌细胞,腺柄1~多个细胞。
非腺毛:①无腺头和腺柄之分;②无分泌功能,仅起保护作用。
顶端通常狭尖。
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腺鳞:有一种具短柄或无柄的腺毛,头部通常是6~8个细胞组成,略呈扁球形,排列在一个平面上,中间有一圆形细胞,常含有分泌物。
六.导管的类型。
哪些为成熟类型,哪些为幼嫩类型;输导组织类型,各自特点(存在部位,运输作用等)。
1.环纹导管:增厚部分呈环状,多存在于幼嫩器官中。
2.螺纹导管:增厚部分呈螺旋状,螺旋带一条或数条。
幼嫩器官中。
3.梯纹导管:增厚部分(连续)与未增厚部分(间断部分)间隔成梯形,(导管壁既有横的增厚,也有纵的增厚)。
成熟器官中。
4.网纹导管reticulate vessl :未增厚部分呈网孔状,多存在于成熟器官中。
5.孔纹导管pitted vessl:细胞壁绝大部分已增厚,未增厚处呈单纹孔或具缘纹孔。
药用植物复习

(一)、药用植物: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及生长发育的学科。
任务:(1)鉴定重要的原植物种类,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及开发药物。
(二)、植物细胞由内到外: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胞壁的有无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均由幼小细胞中的前质体分化而来)白色体:含有合成贮藏淀粉的造粉体,合成蛋白质的蛋白质体,合成脂肪和脂肪油的造油体液泡:植物特有细胞,酸碱平衡,水平衡,温度平衡(三)、后含物: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植物细胞中后含物:淀粉,蛋白质,菊糖,脂肪和脂肪油淀粉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乙醇使淀粉失水,层纹消失)脂肪和脂肪油: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遇碱皂化,苏丹3变橙红,红,紫红色,四氧化锇成黑色。
脂肪贮藏营养物质最经济,含能量最高体积最小的贮藏物质。
晶体:碳酸钙晶体、草酸钙晶体(单晶、针晶、簇晶、砂晶、柱晶、)(四)、细胞壁: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活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组成,在原生质体外面,有硬度弹性,使细胞保持一定形态,保护细胞。
(1)细胞壁分层胞间层:亲水性果胶类组织组成初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少量果胶类物质组成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木质素组成(2)纹孔:单文孔、具缘文孔、半具缘文孔胞间连丝:细胞间穿过细胞初生壁上的孔眼,联系相邻细胞的纤细的原生质丝细胞壁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液质化、矿质化减数分裂:①有丝分裂:跟尖和茎尖,(1-2个,染色体复制1次,分裂1次,2个子细胞完全一样。
)②无丝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组织,不定根,不定芽,生长点,表皮,叶柄。
(1-2个,染色体不复制,分裂1次,两个子细胞完全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复习材料
1.重点药用植物主要药用功效及科属
灵芝、冬虫夏草、麻黄、细辛(马兜铃科)、大黄、何首乌、虎杖(蓼科)、牛膝(苋科)、太子参(石竹科)、黄连、川乌、附子、白芍(毛茛科)、淫羊藿(小檗科)、粉防已(防己科)、厚朴、五味子(木兰科)、肉桂(樟科)、延胡索(罂粟科)、板蓝根(十字花科)、番泻、乌拉尔甘草、膜荚黄芪(豆科),黄柏(芸香科)、沉香(瑞香科)、人参,三七(五加科)、当归、川芎、柴胡、白芷、羌活、独活和前胡(伞形科)、连翘(木犀科)、龙胆(龙胆科)、丹参、黄芩、益母草、薄荷、藿香、夏枯草、连钱草(活血丹)、半枝莲(唇形科)、枸杞子(茄科)、地黄、玄参(玄参科)、栀子、巴戟天、白花蛇舌草(茜草科)、金银花(忍冬科)、桔梗、党参、沙参、 (桔梗科)、菊花、红花、苍术、白术 (菊科)、泽泻(泽泻科)、薏苡(禾本科)、半夏(天南星科)、贝母、麦冬、知母(百合科)、西红花(鸢尾科)、阳春砂、莪术(姜科)、天麻、石槲、金线兰(兰科) 2.重点科特征: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
唇形科、茄科、玄参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3.根据中国自然区划并结合中药区划,可将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划分为东北、
华北、华东、西南、华南、内蒙古、西北和青藏八个区。
其中“关药”的主产区在东北;“怀药”,“北药”主产区在华北;“川药”、“云药”、“贵药”主产区在西南;“广药”、“南药”主产区在华南。
此外还有藏药,蒙药。
4.入药称“大青叶”的植物有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
植物蓼蓝、马鞭草科植物大青。
5.大黄、黄连、黄柏入药性寒味苦,有强泻热功效
6.特征为体内常含乳汁的植物科
•罂粟科
•大戟科
•夹竹桃科具乳汁或水液
•萝藦科具乳汁
•旋花科多含乳状汁液
•桔梗科常具乳汁
•菊科有的种类具乳汁或树脂道
7.常具有香气或特殊气味的植物科
•胡椒科常具香气或辛辣气
•樟科(有油细胞,有香气)
•金粟兰科(有油细胞,有香气)
•胡椒科(常具香气)
•桃金娘科(有透明腺点,揉之有香气)
•伞形科常含有挥发油而有香气
•马鞭草科常具特殊气味
•唇形科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败酱科全体通常有强烈气味
•姜科通常有芳香或辛辣味的块茎或根茎
8.一些科的特有特征总结:
•瓠果为葫芦科植物所特有
•柑果为芸香科柑橘类植物所特有。
•蝶形花冠,二体雄蕊(9合1分),荚果为豆科植物的特征。
•十字花冠,四强雄蕊(4长2短),角果为十字花科的特征
•颖果为禾本科植物所特有
•双悬果为伞形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唇形科和玄参科具有二强雄蕊(2长2短)
9.含生物碱有毒或有大毒的药用植物:
乌头、半夏、魔芋、箭毒木、巴豆、雷公藤、马钱、钩吻、夹竹桃、羊角拗、白花曼陀罗
10.常具有茎节常彭大的特征的科:金粟兰科、蓼科、石竹科、爵床科
11.五加科人参的主要植物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药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