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期末复习总结
药用植物学期末复习总结

上篇植物器官的显微构造第一、二章植物的细胞、组织一、名词解释1.质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有密切关系。
质体可分为含色素和不含色素两种类型,含色素的有叶绿体、有色体两种,不含色素的有白色体。
2.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质,以成形或不成形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或液泡内。
3.纹孔:指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地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没有增厚的呈凹陷孔状的构造。
纹孔处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没有次生壁,因此为较薄的区域。
4.气孔〔器〕及气孔轴式:〔1〕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两个保卫细胞凹入的一面是相对的,中间的孔隙为气孔,气孔连同周围的两个保卫细胞合称为气孔器。
〔2〕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副卫细胞的排列方式称为气孔轴式,分为不定式、不等式、环式、直轴式、平轴式等多种。
5.皮孔:茎枝外表色浅直横或点状的突出物,是植物进展气体交换和水分蒸散的通道。
6.木质化:细胞壁在附加生长时增加较多的木质素而变的坚硬结实,增加了支持力。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分化成熟的薄壁组织经过生理上和构造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机能而形成的分生组织,包括木栓形成层和形成层。
8.晶鞘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9.周皮:是一种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种不同组织构成,属于次生保护组织。
10.腺鳞:一种无柄或短柄的腺毛,其头部常由6到8个细胞组成,略呈扁球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称为腺鳞。
11.伴胞:是位于筛管分子旁边的一个近等长,两端尖,直径较小的薄壁细胞,和筛管相伴存在,称为伴胞。
12.辐射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交互间隔排列,呈辐射状并排成一圈,存在于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
二、简答题1.简述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
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后含物及生理活性物质等4局部组成。
〔1〕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胞最外一层比拟坚硬的局部,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药用植物学期末复习

1、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2、厚角组织:①特点:细胞内含有原生质体,具有一定的潜在分生能力,厚角组织常具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②分布:常存在于草本植物茎和尚未进行次生生长的木质茎中,以及叶片主脉上下两侧、叶柄、花柄的外侧部分,多直接位于表皮下面,或离开表皮只有一层或几层细胞,或成环成束分布。
3、厚壁组织根据细胞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4、输导组织:根据导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不同,常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环纹导管:导管壁呈一环一环的木质化增厚。
②螺纹导管:在导管壁上有一条或数条呈螺旋带状木质化增厚的次生壁。
③梯纹导管:在导管壁上增厚的并与未增厚的初生壁部分间隔成梯形。
④网纹导管:导管增厚的木质化次生壁交织成网状,网孔是未增厚的部分。
⑤孔纹导管:导管次生壁几乎全面木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为单纹孔或具缘纹孔,前者为单纹孔导管,后者为具缘纹孔导管。
5、分泌组织:①外部分泌组织:腺毛、蜜腺②内部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溶生式分泌腔、裂生式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无节乳汁管、有节乳汁管)6、双韧维管束:常见于茄科、葫芦科、夹竹桃科、萝藦科、旋花科、桃金娘科等植物茎中的维管束。
7、⊿根的形态:根通常呈圆柱形,生长在土壤中,越向下越细,向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
一般不生芽、叶和花,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8、根的次生构造是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而产生。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①保护层为周皮;②初生皮层已不存在,常有次生皮层;③维管组织为无限外平面型。
9、形成层的产生:当根进行次生生长时,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些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功能,转变成为形成层,并逐渐向初生木质部外方的中柱鞘部位发展,使相连接的中柱鞘细胞液开始分化成为形成层的一部分,这样形成层就由片断连成一个凹凸相间的形成层环。
形成层的原始细胞只有一层,但在生长季节,由于刚分裂出来的尚未分化的衍生细胞与原始细胞相似,从而形成多层细胞,合称为形成层区。
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药植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
2、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由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3、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上局部增厚,增厚部分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的带状结构,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呈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4、异型叶性:通常每一种植物具有特定形状的叶,但也有一些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的叶,这种现象称为异型叶性。
5、双悬果:伞形科的植物的分果由两个心皮的下位子房发育形成,成熟时分离成两个分果瓣,分着悬于中央果柄的上端,特称双悬果。
6、无限外韧维管束:韧皮部位于外侧,木质部位于内侧,中间有形成层,可进行增粗生长。
7、模式植物细胞: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细胞的构造,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细胞里示意说明,把这个细胞叫做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8、药用植物:在生活中,凡是在医疗、诊断、保健、预防疾病以及其他方面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统称药用植物。
9、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如葱、蒜、小麦等。
10、颖果:果实内含一粒种子,果皮薄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如稻、麦、玉米、薏苡等,为禾本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11.蝶形花冠:花瓣5片分离,排成蝶形,上面一片最大称旗瓣,侧面两片较小称翼瓣,最下面两片形小且上部稍联合并向上弯曲成龙骨状,称龙骨瓣。
如大豆、甘草等豆科植物。
12.维管束:是在植物进化到较高级的阶段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时才出现的组织,它在植物体内常呈束状存在,组成植物的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着支持作用。
13.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也称拟器官。
14.坚果:果皮坚硬,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如板栗、榛子等壳斗科植物的果实,这类果实常有总苞(壳斗)包围。
药用植物学复习题笔记总结 期末考试必考

一、重要术语1、有限花序与无限花序2、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真果与假果3、花程式4、植物分类学5、双名法二、填空题1、通常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枚,()脉序;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枚,()脉序。
2、豆科植物的果实(),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葫芦科植物的果实(),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的果实()。
3、植物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第二个词是()。
4、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国际通用为拉丁名,包括()、()和()三部分。
5、果实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6、被子植物可分为()纲和()纲。
7、双子叶植物纲可分为()亚纲和()亚纲。
8、地衣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是由()和()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9、蕨类植物是原始的微管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是()。
10、蕨类植物的叶有()和()两种类型。
11、豆科植物根据花冠的形态、雄蕊的数目及类型等分为3个亚科,分别为()亚科、()亚科和()亚科。
11、种子是由植物的()发育而来,由()、()和()三部分组成。
12、胚是种子尚未发育的幼小植物体,由()、()、()和()等四部分组成。
13、菊科是被子植物的第一大科,其花序为()花序,根据小花的形态,分为()亚科和()亚科。
14、菊科小花有()花和()花之分。
15、具有佛焰苞的()花序是天南星科的主要特征。
三、是非题1、在植物的生活史中,苔藓植物配子体占优势,蕨类植物孢子体占优势。
2、菊科的雄蕊类型为聚药雄蕊。
3、兰科植物的花柱与雄蕊合生成1柱状体,称合蕊柱。
4、菊科舌状花亚科植物的花全为舌状花,管状花亚科植物的花全为管状花。
5、菌类属于自养植物类群。
6、裸子植物输导养料的组织是筛胞,被子植物输导养料的组织是筛管。
7、大戟花序是一种特殊的杯状花序,是大戟科大戟的特征性花序。
8、在植物分类学中,“科”为分类的基本单位,“种”为分类的常用单位。
9、裸子植物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种子由心皮形成的果皮包裹。
10、药用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其拉丁名为Rheum officinale Baill.。
药用植物学复习整理

药用植物学复习整理- 1 -题型:10个判断、10个单选、20个填空、5个名词解释、简答若干名词解释范围:第三章间混套作立体种植之类第六章病虫害引种野生抚育无性繁殖之类(以上非照搬,都仅仅是范围)简答论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应用。
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二章)菌类药材的栽培管理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如何打破休眠药用植物的良种繁育(第四章第三节)上过课的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和加工方法以上的也仅供参考,因为一共四套卷子,已经搞不清楚了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简称。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EP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操作规程(SOP)就是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绪论思考题: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3.简述国内外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5.当前应注重研究和制定的SOP有哪些?栽培药用植物,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药材质量。
同时,由于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属于特用经济作物,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发展药材生产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生产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
另外,药材生产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药用植物学期末复习

毛茛科特征:1、草本,稀木质藤本。
2、单叶分裂或复叶,叶互生或基生,少对生,叶片多缺刻或分裂,稀全缘,常无托叶;3、花常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重被或单被;4、萼片3至多数,有时花瓣状,花瓣3至多数或缺,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在膨大的花托上;子房上位,1室,每心皮含1至多数胚珠。
5、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口诀:毛茛全科尽草本,雌蕊雄蕊数不少,螺旋排列突花托,房上蓇瘦为聚合。
重要的属:毛茛属、黄连属、乌头属、铁线莲属。
乌头属:常为多年生草本,直根肥厚,或具2至数个块根(附子);叶常掌状分裂;总状花序;花两性,两侧对称, 萼片5,花瓣状,常呈蓝紫色,稀黄色,最上一片呈盔状或圆筒形,花瓣有2片退化成蜜腺,另3片消失;雄蕊多数;心皮3—5。
聚合蓇葖果。
根含多种乌头碱可供药用,有剧毒。
代表植物:(1)乌头:多年生草本,地下块根常4~5个连生,母根长圆锥形,侧生子根短圆锥形。
茎直立。
叶互生,具短柄,掌状3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裂片边缘具粗齿或缺刻。
总状花序顶生,花蓝紫色;蓇葖果。
药用:主根称川乌,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大毒,一般炮制后用。
子根称“附子”能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止痛。
川乌与附子均具有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其活性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
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
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
川乌合乌头碱类具有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川乌与附子具有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时,心搏增强,继而引起传导阻滞而致心律不齐,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期。
乌头碱引起恒温动物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兴奋、运动麻痹、末稍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通常称为乌头碱症状。
功效:●川乌性热,味苦、辛,有大毒。
制川乌功效同生川乌,毒性小。
能祛风湿,温经止痛。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症。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用于治疗忘阳虚脱、肢冷脉微、宫冷、心腹寒冷、寒湿疲痛等症。
药用植物复习

(一)、药用植物: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及生长发育的学科。
任务:(1)鉴定重要的原植物种类,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及开发药物。
(二)、植物细胞由内到外: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胞壁的有无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均由幼小细胞中的前质体分化而来)白色体:含有合成贮藏淀粉的造粉体,合成蛋白质的蛋白质体,合成脂肪和脂肪油的造油体液泡:植物特有细胞,酸碱平衡,水平衡,温度平衡(三)、后含物: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植物细胞中后含物:淀粉,蛋白质,菊糖,脂肪和脂肪油淀粉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乙醇使淀粉失水,层纹消失)脂肪和脂肪油: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遇碱皂化,苏丹3变橙红,红,紫红色,四氧化锇成黑色。
脂肪贮藏营养物质最经济,含能量最高体积最小的贮藏物质。
晶体:碳酸钙晶体、草酸钙晶体(单晶、针晶、簇晶、砂晶、柱晶、)(四)、细胞壁: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活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组成,在原生质体外面,有硬度弹性,使细胞保持一定形态,保护细胞。
(1)细胞壁分层胞间层:亲水性果胶类组织组成初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少量果胶类物质组成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木质素组成(2)纹孔:单文孔、具缘文孔、半具缘文孔胞间连丝:细胞间穿过细胞初生壁上的孔眼,联系相邻细胞的纤细的原生质丝细胞壁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液质化、矿质化减数分裂:①有丝分裂:跟尖和茎尖,(1-2个,染色体复制1次,分裂1次,2个子细胞完全一样。
)②无丝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组织,不定根,不定芽,生长点,表皮,叶柄。
(1-2个,染色体不复制,分裂1次,两个子细胞完全相同。
药用植物学复习要点

药用植物学(知识复习要点)绪论一、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容及任务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二、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公元1世纪到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
唐代(公元659年)由官方颁发的《新修本草》(习称“唐本草”),被认为是古代首部药典。
最著名的古代本草著作为明朝时珍的《本草纲目》。
第一篇植物的显微构造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构造,通常称为植物的显微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
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的构造,可见外面包围着一层比较坚韧的细胞壁,壁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生命的物质。
此外细胞含有多种非生命物质,它们是原生质的代产物,称为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一)细胞质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二)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三)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细胞器包括质体、液泡、线粒体、质网、核糖核蛋白体、微管、高尔基复合体、圆球体、溶酶体、微体等。
质体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代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介绍。
淀粉粒的形状有圆球形、卵球圆形、长圆球形或多面体等;脐点的形状有颗粒状、裂隙状、分叉状、星状等,有的在中心,有的偏于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篇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第一、二章植物的细胞、组织一、名词解释1.质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有密切关系。
质体可分为含色素和不含色素两种类型,含色素的有叶绿体、有色体两种,不含色素的有白色体。
2.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质,以成形或不成形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或液泡内。
3.纹孔:指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地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没有增厚的呈凹陷孔状的结构。
纹孔处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没有次生壁,因此为较薄的区域。
4.气孔(器)及气孔轴式:(1)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两个保卫细胞凹入的一面是相对的,中间的孔隙为气孔,气孔连同周围的两个保卫细胞合称为气孔器。
(2)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副卫细胞的排列方式称为气孔轴式,分为不定式、不等式、环式、直轴式、平轴式等多种。
5.皮孔:茎枝表面色浅直横或点状的突出物,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散的通道。
6.木质化:细胞壁在附加生长时增加较多的木质素而变的坚硬牢固,增加了支持力。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分化成熟的薄壁组织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机能而形成的分生组织,包括木栓形成层和形成层。
8.晶鞘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9.周皮:是一种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种不同组织构成,属于次生保护组织。
10.腺鳞:一种无柄或短柄的腺毛,其头部常由6到8个细胞组成,略呈扁球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称为腺鳞。
11.伴胞:是位于筛管分子旁边的一个近等长,两端尖,直径较小的薄壁细胞,和筛管相伴存在,称为伴胞。
12.辐射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交互间隔排列,呈辐射状并排成一圈,存在于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
二、简答题1.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后含物及生理活性物质等4部分组成。
(1)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胞最外一层比较坚硬的部分,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详见第5题)(2)原生质体是壁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3)后含物: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主要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晶体等。
(4)生理活性物质:细胞会调节生理、生化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植物激素、酶、抗生素和植物杀菌素等。
2.简述植物细胞内常见的后含物类型及各类型的形态特点。
常见后含物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菊糖、晶体。
①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贮存,多呈圆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多面体等,其上可见脐点和层纹。
常见的类型有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和半复粒淀粉3种,结构上有脐点和层纹。
②蛋白质:一般以糊粉粒的状态存在于细胞质或液泡里,体积很小,常呈无定形的颗粒或结晶体。
③脂肪和脂肪油:一般在常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为脂肪;呈液态的为脂肪油,常以小油滴状分散在细胞质中。
④菊糖:浸于乙醇中,一周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细胞内可见呈类圆形或扇形结晶的菊糖,如菊科、桔梗科。
⑤晶体:常见的晶体为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常为无色透明的解决,常见形状有方晶(即单晶)、针晶、簇晶、砂晶和柱晶;碳酸钙结晶其一端与细胞壁连接,另一端悬于细胞腔内,状如一串悬垂的葡萄,形成钟乳体,如桑科、荨麻科。
3.绘图表示各种类型的淀粉粒及晶体(注上名称:总名称和各部分名称)。
如何检识淀粉粒?检识:(1)糊化实验:在热水中会膨胀糊化。
( 2)显色实验:加入稀碘液显蓝色。
(3)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常显偏光存在,已糊化的则无偏光现象。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质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无这些结构。
5.简述细胞壁的分层及各层特点。
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
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层,是相邻两细胞共有的薄层,是由果胶类物质所组成;初生壁位于胞间层内方,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物质组成的,初生壁一般较薄,还可填充生长(伸长)和附加生长(增厚);许多细胞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两层壁;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一层层地积累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类、木质素等其它物质使细胞壁附加增厚而组成的,一般较厚且坚韧。
6.植物细胞壁特化有哪些类型?简述木质化、木栓化和角质化细胞壁的特点。
细胞壁的特化常见的有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液化和矿质化5种。
(1)木质化的细胞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变硬变厚,死细胞。
能透水,又防腐。
如管胞、导管、木纤维、石细胞等。
加入间苯三酚试液和盐酸呈红色。
(2)木栓化的细胞壁内增加木栓质,呈黄褐色,死细胞。
不透气和水,具保护作用。
遇苏丹Ⅲ试液可染成红色。
(3)角质化的细胞壁中填充了角质,并常积聚壁表面成无色透明角质层,可防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侵害。
遇苏丹Ⅲ试液可染成橘红色。
7.植物组织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包括形态结构、功能、分布)?植物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1)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不具纹孔;排列紧密无间隙。
是一群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分布于植物生长部位,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薄壁组织(基本组织):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有细胞核,排列疏松有间隙;细胞是活细胞,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作用;分布广如皮层、髓等。
(3)保护组织:分布在植物的体表,常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保护着植物体内部组织、控制和防止水分散失和外界损伤。
包括表皮和周皮,表皮是一层扁平的长方形、多边形,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的生活细胞,外壁常角质化,在表皮上可见一些呈星散或成行分布的小孔,称气孔。
毛茸包括腺毛和非腺毛。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4)机械组织:在植物体中起支持和巩固作用,由细胞壁明显增厚的细胞组成;按细胞壁增厚的成分、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厚角组织的细胞是活细胞,常含有叶绿素,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细胞壁非木质化,呈均匀的增厚,一般在角隅处增厚,分布在表皮下;厚壁组织是细胞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常具有层纹与纹孔,成熟后细胞腔变小,成为死细胞,分为纤维和石细胞两类。
(5)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其共同特点是细胞长形,常上下连接,形成适于输导的管道。
管胞与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筛管与伴胞存在于植物的韧皮部中。
(6)分泌组织:是由具有分泌作用,能分泌挥发油、树脂、蜜汁、乳汁等的细胞所组成的,分为外部分泌组织和内部分泌组织,外部分泌组织位于植物的体表,内部分泌组织位于植物的体内。
8.绘图表示双子叶植物气孔轴式的5个类型(注上名称)。
9.导管的特点及类型?区别管胞与导管、筛管与导管。
(1)导管特点:①存在于被子植物木质部,是输水兼支持作用的管状结构。
②导管系由一系列长管状或筒状的死细胞(导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子,横壁溶解形成穿孔,细胞壁木质化增厚。
类型:据木质化增厚纹理不同,分为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5个类型。
(2)管胞与导管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管胞主要存在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其为两端倾斜的单个细胞连接两管胞的端壁不溶解,依靠侧壁上的纹孔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②导管则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它是由许多首尾相连的导管分子横壁溶解而形成的管道,依靠管道而起输导作用。
③管胞的输导能力较导管差。
(3)筛管与导管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其功能是输导有机养料,组成筛管的上下连接的细胞的端壁不溶解,其上有小孔(筛孔)而形成筛板,且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无木质化的次生加厚,为无核的生活细胞,旁边有一小型细胞,即伴胞。
②导管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其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导管是由多个长管状的细胞上下连接而形成的,上下相连两细胞的端壁溶解,导管分子的细胞壁呈各种纹理增厚,且木质化,成熟的导管分子为死细胞。
10.简述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石细胞和纤维的区别。
(1)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①厚角组织:为生活细胞,具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常含有叶绿素,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细胞壁非木质化,呈均匀的增厚,一般在角隅处增厚,分布在表皮下。
具有可塑性和延伸性,主要在植物体的地上幼嫩部分(如茎,叶柄等处)起支持作用。
②厚壁组织:成熟时为死细胞,具有全面加厚的次生壁,强烈木质化,比较坚硬。
主要在植物体的成熟部分起支持作用。
(2)石细胞和纤维的区别:①石细胞为形状不一、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细胞腔极小。
细胞壁极度增厚均木质化,成为坚硬细胞壁,有较强的支持作用。
②纤维一般为两端尖锐细长形,细胞腔小,甚至没有。
常木质化而坚硬,纤维末端彼此嵌插形成器官的坚强支柱。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根茎叶显微结构)一、名词解释1.根被:单子叶植物表皮分裂形成多列细胞,其细胞壁木栓化,成为一种无生命的死组织,起保护作用,这种组织称为根被。
2.内皮层:为皮层最内的一层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无细胞间隙。
3.维管射线:形成层细胞活动时,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这些薄壁细胞沿径向延长,呈辐射状排列,贯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称次生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两者合称维管射线。
4.异常构造:在根的正常次生构造形成后,由于三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产生一些额外的维管束和附加维管柱、木间木栓等而形成的构造。
5.落皮层:老周皮内方的组织被新周皮隔离后逐渐枯死,这些周皮以及被它隔离的颓废组织的综合体常易剥落,称落皮层。
6.颓废组织:初生韧皮部被推向外侧,遭受挤压破裂成为没有形状的组织。
7.心材:在木材横切面上的中心部分颜色较深,质地较硬,常积累一些代谢产物,称为心材。
8.年轮:双子叶植物木质茎中,一年中早材和晚材是逐渐转变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当年的秋材与第二年的春材界限明显,形成一同心环层。
9.两面叶:叶片的上、下表皮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下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的叶。
10.等面叶:叶片的上下两面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无明显的区别,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气孔和栅栏组织的叶。
11.维管束鞘:包围在维管束外围的一层或多层薄壁或厚壁组织细胞。
12.栅栏组织:上表皮以内,由一或数列呈长圆柱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呈栅栏状,胲叶绿体多,叶上表面颜色深。
二、简答题1.简述并绘简图表示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横切面)(注上名称)。
(1)表皮位于最外层,单层薄壁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间隙,外壁突出形成根毛(吸收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