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1.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2.《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 种,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
《新修本草》古代首部药典。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3.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5.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6.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
7.草酸钙结晶簇晶、针晶束、方晶、砂晶、柱晶8.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
细胞壁的分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共用的薄层。
它是由亲水性的果胶类物质组成,依靠它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
果胶很容易被酸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的相互分离。
初生壁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果胶质加在胞间层的内侧,形成细胞的初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壁停止生长后,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一层层地积累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木质素等物质,使细胞壁附加加厚。
9.纹孔和胞间联丝: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纹孔有3 种类型: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10.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化、矿质化木质化:加间苯三酚溶液1 滴,待片刻,再加浓盐酸1 滴,显红色木栓化:遇苏丹3 试液可染红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11.细胞群植物的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它的特征是: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明显的泡液。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用植物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它涵盖了植物的基础知识
和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
植物分类
药用植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药用部位、
药用功效和化学成分等。
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四大类。
被子植物是药用植物中
最常见的一类。
药物分类
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类,例如按照药用部位、治
疗疾病的性质和药理作用等。
按照药用部位,可以将药物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部位的药物。
药用功效
药用植物根据其具有的功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润肺止咳、健脾养胃、镇静安神等。
根据不同的功效,
选择不同的药用植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与禁忌症
药用植物也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指的是药物可以治疗
的疾病或症状,禁忌症指的是对该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或因其他原因
禁止使用的情况。
在使用药用植物时,需要仔细了解其适应症和禁
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消费是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消耗,需要特别加
以重视。
应当建立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不使用珍稀濒危植物,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生产药用植物,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植物资源。
以上就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对您有所
帮助。
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成分、药用植物及其植物药的应用。
对于药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来说,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是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1. 按照部位分类: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
2. 按照性味分类:辛、苦、酸、甘、咸等。
3. 按照功能分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养心安神等。
4. 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外观特征鉴别、显微镜鉴别、化学鉴别等。
二、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1. 生物碱:可分为单萜生物碱、类胺生物碱等。
2. 鞣酸: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常见于金银花等药材中。
3. 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等多种生理活性。
4. 酚酸类: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三、常用的中药材及其功效1. 当归:活血调经、补血养颜。
2. 银杏叶:改善记忆、抗衰老。
3. 人参:补气养血、提神醒脑。
4. 甘草:润肺止咳、调和药性。
5. 天麻:安神定志、治疗头痛。
四、药用植物的贮藏与加工1. 贮藏方法:通风干燥、避光存放、防潮防霉等。
2. 加工方法:晒干、炒制、蒸制等,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五、药用植物的应用1. 中药煎剂: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煮沸,常用于中药汤剂的制备。
2. 中药胶囊:将药材提取物或粉末加入胶囊中制成,方便服用。
3. 中药膏剂:药材研磨成细粉,与适量药用油混合制成,常用于外用药物。
4. 中药饮片:将经过炮制和烘干的药材制成片剂,便于携带和保存。
总结: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学习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的贮藏与加工以及药用植物的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起源、性能和功效,提高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能力。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药用植物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中生,在高一学年,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药用植物学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我们学习过的重要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方面的知识。
让我们一同探索药用植物的奥秘吧!一、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通常可以根据其所含化学成分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中草药、精油植物、沉香木等。
中草药主要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例如枸杞、当归等。
精油植物则以植物的花、叶、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药用,如薰衣草、薄荷等。
沉香木则是以其木材中的香气成分为药用,被广泛用于香料和药品制造。
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研究。
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例如,生物碱常常具有镇痛、清热解毒等作用,黄酮类物质则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多糖类则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了解这些成分和作用,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药用植物进行疾病治疗或保健。
三、药用植物的制剂和用途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民间草药和现代医学中。
中草药常用于中药饮片、丸剂等剂型。
例如,在感冒时可以服用葛根或板蓝根等中草药,以缓解症状。
精油植物主要用于提取精油,可以用于按摩、芳香疗法等。
沉香木则以其芳香成分被用于香薰疗法、香料制作等。
四、药用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药用方面,药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薰衣草可用于舒缓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茶树精油具有抗菌作用,能够用于皮肤创伤的消毒和预防感染。
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种植一些药用植物,用于日常保健和突发病症的处理。
五、药用植物研究的挑战和前景药用植物的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植物资源的有限性、植物化学成分标准化的困难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利用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手段,人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并开发出更加高效和安全的药物。
药用植物学总结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一般细胞的直径为10~100μm3、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组成。
4、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包括细胞核、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和溶酶体。
5、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等四部分。
6、质体是植物体特有的细胞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
质体按照有无色素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含色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7、有色体和色素的区别:有色体是一种细胞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存在于细胞质中,主要是黄色、橙红色或橙色;色素是溶解在细胞液(液泡)中,呈均匀状态,主要是红色、蓝色或紫色。
8、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对物质合成、盐类的积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
9、液泡是植物体的特有结构,细胞液中存在草酸钙结晶等不少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10、内质网——合成输出蛋白质;高尔基体——合成和运输多糖,合成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参与细胞壁的构成;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溶酶体——分解大分子(消化和消除残余物)、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于自身消耗)11、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是中药鉴定的依据之一;单粒淀粉粒①淀粉粒复粒淀粉粒鉴定:加氯化锌碘液,显蓝色或红紫色半复粒淀粉粒②菊糖:(多含在菊科、龙胆科、桔梗科部分植物根的薄壁组织中)细胞后含物鉴定:10%α—萘酚乙醇+硫酸紫红色并很快溶解③糊粉粒(蛋白质粒):加硫酸铜和苛性钠水溶液显紫红色④脂肪和脂肪油:加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加锇酸变黑色⑤晶体——代谢废物12、代谢废物——晶体草酸钙结晶:方晶(甘草、黄柏)、针晶(半夏、苍术)、簇晶(大黄、人参)、砂晶(牛膝、曼陀罗)、柱晶(射干、淫羊藿)代谢废物鉴定:不溶于醋酸,遇20%的硫酸溶解,形成硫酸钙针晶碳酸钙结晶:多存在于爵床科、桑科、荨麻科等植物叶表皮细胞中鉴定:加醋酸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泡13、细胞壁、液泡、质体一起构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上的三大区别;光学显微镜结构下,将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胞间层——果胶类物质,易被酸或酶溶解(组织解离法的原理)初生壁、次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单纹孔存在于薄壁细胞、韧型纤维、石细胞;具缘纹孔存在于纤维导管、孔纹导管和管胞;14、纹孔对——松科和柏科等裸子植物的具缘纹孔形成纹孔塞,有三个同心圆半缘纹孔存在于导管、管胞与薄壁细胞——被子植物的导管口15、细胞壁的特化常见的细胞壁的特化16、植物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章节要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什么是原生质体?质膜有哪些特征?3.简述细胞核的光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4.质体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联系5.简述淀粉粒的类型、各自特点、存在部位及检验方法?6.菊糖有何分布特点?如何检验?7.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检验、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8.常见的细胞壁特化有几种?如何鉴别?名词解释——细胞器、质体、具缘纹孔、木质化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组织是由许多具有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植物的结构和特征
1、植物主要结构部分:植物由基部、茎、叶、花、果实等组成,基部多数属根,有一些植物也具有茎基。
2、植物结构性特征:植物有原生、芳香、细毛、芒刺、裂片、多汁等性状,其中草药的细毛性状是常见的性状。
3、植物组织特征:主要有皮质、韧皮、薄壁、密带、纹向、根鞘等。
4、植物的形态特征:植物的形态可分为叶、花、果实等,叶的形态有长椭圆形、宽披针形、披针形、裂片形、复叶形、复袋形等,花的形态分为聚伞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等。
二、植物的生长和成熟
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主要分为拔节生长和伸长生长,其中拔节生长是植物新节生长的过程,伸长生长是植物叶、茎等部位的增长。
2、植物的成熟:植物的成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植体分化、植体生长、植体受抑制和促进植体发育成熟。
在这4个发育阶段中,促进植体发育成熟这一阶段对植体成熟至关重要,如植体上的叶、花等。
三、植物繁殖
1、开花繁殖:开花繁殖是通过花粉传播来实现的,在花开节上,花粉会无性授粉,形成种子,使植物繁殖。
2、被子植物的繁殖:被子植物的繁殖是通过花粉和胚乳的传播来实现的,其中花粉萌发,形成胚,传播胚乳,植物会产生子实体,使植物繁殖。
四、植物的分类
1、按照结构特征分类:按照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成分等特征,将植物划分为有花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刺毛植物、细青藻植物和水母植物等类。
2、按照繁殖方式分类:按照植物的繁殖方式划分为开花繁殖植物、无性繁殖植物和被子植物。
3、按照用途分类:按照植物的用途,将植物划分为观赏植物、经济植物、兽类植物和药用植物等。
药用植物学复习要点

药用植物学(知识复习要点)绪论一、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容及任务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二、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公元1世纪到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
唐代(公元659年)由官方颁发的《新修本草》(习称“唐本草”),被认为是古代首部药典。
最著名的古代本草著作为明朝时珍的《本草纲目》。
第一篇植物的显微构造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构造,通常称为植物的显微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
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的构造,可见外面包围着一层比较坚韧的细胞壁,壁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生命的物质。
此外细胞含有多种非生命物质,它们是原生质的代产物,称为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一)细胞质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二)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三)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细胞器包括质体、液泡、线粒体、质网、核糖核蛋白体、微管、高尔基复合体、圆球体、溶酶体、微体等。
质体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代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介绍。
淀粉粒的形状有圆球形、卵球圆形、长圆球形或多面体等;脐点的形状有颗粒状、裂隙状、分叉状、星状等,有的在中心,有的偏于一端。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并利用这些成分来治疗人类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1. 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一步是了解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家族,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唇形科、兰科、豆科、禾本科等。
2. 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二步是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器官功能等生理过程,以便了解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的潜力。
3. 植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三步是了解植物中药用成分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包括植物中的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
4. 植物鉴定:药用植物学的第四步是进行植物鉴定。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药用植物学家能够确定植物的科属、年代和产地等基本信息。
5. 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五步是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以便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
除了以上知识点,还可以拓展以下内容:1.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药用植物学家研究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
这包括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技术。
2. 植物安全性:由于药用植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成分,所以需要对植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植物中成分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3. 植物国际合作:随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药用植物学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4. 药用植物学的应用前景:随着药用植物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保健品、农药等领域。
未来,药用植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研究内容: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任务:1.研究鉴定来自于植物的生药基源,确保来源的准确性2.资源调查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3.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并扩大新药源二、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1.《神农本草经》——东汉,第一部有史料记载的本草著作,收载药物365种,其中药用植物237种。
2.《新修本草》——唐代,李勣、苏敬,由官方颁布,习称“唐本草”,世界古代首部药典,收载药物约850种,新增不少外来药用植物。
3.《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最著名古代本草著作,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个,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认、采、种、制、用药的经验。
4.2015版药典6月5日发布,12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考小题)1)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研究植物细胞的构造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不小于0.2μm,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大于1600倍。
光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
要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则需要用电子显微镜,包括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3)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4)液泡、质体、细胞壁是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
5、植物细胞的后含物(通读、小题)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后含物包括淀粉、菊糖、蛋白质、晶体等。
6)细胞壁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活物质所构成,具有一定的坚韧性。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先后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初生壁只生活细胞所有,许多植物细胞终生只有初生壁。
次生壁并非所有细胞都有,为特化细胞所有。
7)次生壁形成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初生壁完全没有次生壁覆盖的区域形成一个空隙,称为纹孔。
一个纹孔由纹孔腔、纹孔膜组成。
相邻的细胞壁其纹孔常成对地相互衔接,称为纹孔对。
根据次生壁增厚情况不同,纹孔对有三种类型: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1)植物的组织一般可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六类,后五类都是由分生组织分生分化而来,所以又统称为成熟组织或永久组织。
2)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的体表,常为一群外壁或整个细胞壁增厚的细胞,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可防止植物遭受病虫的侵害及机械损伤,并有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过度散失的能力。
依其来源的不同,又可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两类。
3)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表皮细胞——副卫细胞排列的方式称为气孔的轴式类型。
其类型随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双子叶植物叶常见的气孔轴式类型有平轴式、直轴式、不定式、不等式、环式等多种。
(图P20)4)毛茸是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成的凸起物。
毛茸可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分泌作用,称为腺毛;另一类没有分泌作用,仅具有保护作用,称为非腺毛。
在唇形科植物薄荷等的叶片上,还有一种短柄或无柄的腺毛,其头部通常由6~8个细胞组成,略成扁球形,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称为腺鳞。
5)分泌组织是由具有分泌作用,能分泌具有挥发油、树脂、蜜汁、乳汁等的细胞所组成。
根据分泌组织分布的位置,可分为外部分泌组织(腺毛、蜜腺)和内部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两大类。
(离生性分泌腔、溶生性分泌腔P23)(乳汁管有无节乳汁管和有节乳汁管两种P23)6)、有的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晶体,称嵌晶纤维,如草麻黄。
7)、有一种晶鞘纤维,又称晶纤维,是一束由纤维外侧包围着的许多含草酸钙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如甘草,黄柏。
8)、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输导组织有名解、导管处有一名解P25)9)、维管束主要由韧皮部和木质部构成。
(韧皮部和木质部具体组成P28)根据维管束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相互间排列方式的不同,以及形成层的有无,维管束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有限外韧维管束、无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辐射维管束。
(P28填图)第三章植物的器官一、根1.根的特征: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不生芽、叶、花。
根的习性: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
根的功能:主要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存、繁殖和合成等功能。
2.根的形态根是植物体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外形一般呈圆柱形,在土壤中生长愈向下愈细,并向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
3.根的类型:主根和侧根、定根和不定根4.根系的类型根系是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称。
直根系:由定根组成的根系。
主根发达,主根、侧根界限明显。
也称深根系。
如:杨、柳;药材中如人参、桔梗等。
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从茎的基部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仿的不定根,簇生成胡须状,无主次之分。
也称浅根系。
如:玉米、葱、龙胆等植物的根系。
5.变态根的类型贮藏根:肉质直根、块根圆球根——萝卜圆柱根——胡萝卜块根——番薯支柱根:从茎上生出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增加茎杆的支持力,如:玉米、高粱等。
攀援根(附着根):茎上产生的不定根,能攀附于其它物体上,如:常春藤。
气生根:由茎上产生的不定根,暴露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如:石斛、吊兰、大叶榕呼吸根:生长在湖沼或热带海滩地带的植物,一部分根伸出地面向上生长,暴露于空气中进行呼吸。
如:水松、红树等。
水生根:一种不定根,常见于水生植物,其根漂浮于水中呈胡须状,如:浮萍、菱等。
寄生根:寄生植物的根插入寄主体内,吸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自身生活。
如:菟丝子、槲寄生。
6.根的显微构造(一)根尖的构造不论主根或侧根、定根或不定根,其最先端到生有根毛的部分称根尖。
根尖具有吸收和保护作用。
成熟区出现根毛,细胞分化成熟,并形成了各种初生组织。
伸长区细胞长度增加迅速,开始出现分化。
根的伸长,水分和养料的吸收,以及各种成熟组织的形成,均在此进行。
分生区细胞为分生细胞(属于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最旺盛)。
又称生长锥或生长点。
(二)根的初生构造由初生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组织,称初生组织,由其形成的构造称初生构造。
初生生长:使根延长,形成初生构造。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终身只具初生构造。
由次生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组织,称次生组织,双子叶植物在继续生长中,可进行次生生长,形成次生构造。
次生生长:使根增粗,形成次生构造。
根的初生构造从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内皮层以内所有组织构造,维管柱是植物根和茎的核心部位,以木质部和韧皮部为主。
外面包有中柱鞘,中央有时有髓部。
中柱鞘:为一层薄壁细胞。
(保持潜在分生能力)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增厚的带状结构。
外始室:根的初生木质部分化的顺序自外向内逐渐发育成熟。
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大体与双子叶根的初生构造相似。
主要区别在:⑴单子叶的木、韧对数多在6对以上。
⑵导管不分布于中央,有明显的髓。
⑶另外,部分植物的表皮细胞有数层,并木栓化,形成根皮。
根的形成层所形成的次生构造的特点:A 次生维管组织内,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在内外相对排列,并形成维管射线。
B 形成层随根的增粗而增大,位置不断外移,它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和径向分裂,使形成层周径扩大。
C 次生构造中以次生木质部为主,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小,并且初生韧皮部和较早分化的次生韧皮部因挤压受到破坏,初生木质部一直保留。
植物学上的根皮指周皮。
药材学上的根皮指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三)根的异常构造“三生构造”1.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①新形成层环均始终保持分生能力,如商陆根。
②新形成层环仅最外一层保持分生能力,如牛膝、川牛膝的根。
2.云锦纹状异型维管束中央较大正常维管束形成后,皮层中的部分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许多单独的或复合的异型维管束,均为外韧型,故在横切面上可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圈状的花状纹理。
药材叫:“云锦纹”,如何首乌的块根。
二、茎:输导、支持、贮藏、繁殖1.茎的外形一般为圆柱形,亦有四棱形,如唇形科植物;三角柱形,如莎草科植物;多角形或扁平形,如仙人掌科。
茎通常是实心的,但亦有空心的,如南瓜、芹菜。
禾本科植物的茎称秆。
节和节间是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与根的重要区别点。
2.芽的类型位置:定芽(顶芽、腋芽、副芽),不定芽。
性质:枝/叶芽、花芽、混合芽。
构造:鳞芽、裸芽。
生理:活动芽、休眠芽。
(两者可相互转化)3.茎的分枝:单轴分枝、合轴分枝、二叉分枝和假二叉分枝4.正常茎的类型(一)依茎的生长方向来分⑴.直立茎:为最常见的茎,如松、女贞、向日葵和棉花。
⑵.缠绕茎:茎一般细长,自身不能直立,常缠绕它物作螺旋状向上生长,如牵牛、马兜铃、扁豆。
⑶、攀缘茎:茎一般细长,以卷须、不定根、吸盘等特有的攀援结构攀附它物上如栝楼、爬山虎、丝瓜。
⑷、匍匐茎:茎细长平卧地上,节上生有不定根,如连钱草、甘薯、积雪草;若节上不生不定根的茎,则叫平卧茎,如地锦、蒺藜。
(二)依茎的质地来分⑴.木质茎:茎含木质部较多,质地坚硬。
具木质茎的植物叫木本植物,由于形态不同以可分:乔木:具有明显主干,高可达5M以上,如松、胡桃、厚朴。
灌木:无明显的主干,高常在5米以下,在近基部处常发生数个干,呈丛生状态,如夹竹桃、六月雪。
若仅在基部木质化而介于木本和草本之间,则叫半灌木或亚灌木,如麻黄。
木质藤本:茎长而柔韧,常缠绕或攀附它物而生长。
如葡萄、木通、鸡血藤。
⑵草质茎:茎含木质较少,质地较柔软,具草质茎的植物叫草本植物。
由于生长期的长短及生长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一年生草本:当年萌发、当年开花结实后,全株即枯死,如马齿苋、穿心莲。
二年生草本(越年生草本):当年萌发,越过一个冬季,次年开花结实后,全株即死。
如菘蓝、油菜。
多年生草本:有两种,一种是地上部分每年枯死而地下部分不死,次年再抽新苗,叫多年生宿根草本,如人参、黄连、大黄、鱼腥草;另一种是全株多年不枯死而呈常绿的,叫多年生常绿草本,如万年青、沿阶草。
草质藤本:植物体细长柔软,草质常缠绕或攀援它物而生长。
如南瓜,党参⑶肉质茎:茎柔软多汁而肥厚,如仙人掌,景天,芦荟5.变态茎的类型(一)地下茎的变态茎在地下,常肥大或横生,常兼有繁殖作用,但仍具有茎的一特征:其上有节,节间;退化的鳞叶及顶芽、侧芽等,可与根相区别。
常见的有下列四种:1.根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具鳞叶、顶芽、腋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