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2. 阅读练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______,描写声音的词是______。

(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把古诗《宿建德江》补充完整。

宿建德江(唐)______移舟泊烟渚,______。

野旷天低树,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①题:______②缘:______③不识: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5. 阅读下面的古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

(2分)(2)“遥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句的?(3分)______(3)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2分)6. 对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D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5.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补充古诗。
______绝,______径______踪灭。
孤______蓑笠翁,独钓寒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找出诗中的两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春光,竟会这样地______,这样地______!它把一冬天蕴藏的______,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4)月光似水______,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索绕在他的耳畔。……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______,伤心的哭泣,______,倔强的呐喊……
(5)哪里有洪水,______;哪里有危险,______。滔滔洪水中的群众,______,______,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动的景物有,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到来了。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12.古诗填空。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根据原文填空,并完成有关练习(1)______,快走踏清秋。

(2)伯牙谓______,乃______,终身______。

(3)两小儿笑曰:“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4)我生待明日,______。

(5)一鼓作气,______,______。

(6)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7)使卵石臻于完美的,______。

(8)《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美丽主要指的是居里夫人______的精神以及______的人格。

(填四字词语)(9)回顾五年来你积累的古诗词,请你按要求写出诗句:亲情乡愁:______ ______离别赠言:______ ______哲理思考:______ 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鸣。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好雨知时节,______。

随风潜入夜,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 锦官城:______ 野径:______(3)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来写,前两句写了下雨的______,直接赞美了这场雨下得______。

(4)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请找出一个句子加以分析说明。

3.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______》,______是写景,______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心情。

4. 赏析感悟。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最新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练习(带答案)

最新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练习(带答案)

专题八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练习一、选择。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2.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4、.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题1.《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创新阅读专项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创新阅读专项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创新阅读专项古诗文阅读(一)春望[唐]杜甫国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注释】①破:沦陷。

②烽火:这里指战争。

③浑:简直。

④胜:能承受。

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_____(季节)的时候写的。

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和______,更加体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 _的思想感情。

(二)程门立雪杨时见①程颐于洛,时盖②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侍立④不去。

颐既⑤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见:拜见。

②盖:大约。

③瞑坐:打瞌睡。

④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⑤既:已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颐偶瞑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

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

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名著阅读(一)黛玉葬花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类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类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类文阅读(附答案)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理解词语。

元:但:无: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诗人的嘱咐是:。

4.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答案:1.同“原”,本来。

只。

不要。

2.诗人自己(陆游)3.不见九州同无忘告乃翁4.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的无比渴望之情。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从题材上说,这首诗是()。

A.田园诗B.边塞诗C.送别诗2.第二句“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

3.根据古诗意思,你觉得下面哪幅图做这首诗的配图最合适?写出原因。

A. B.4.试着分析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的表达效果。

答案:1.B2.单于的军队准备趁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

3.A 因为本诗描写的时间是月夜,环境是大雪,从这里看图A符合诗意。

4.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试的场面,引发读者的联想。

类文阅读-21 杨氏之子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

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

(1)群儿谋取之.(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2)球遂.浮出(A.顺,如意 B.于是,就)2.这件事的起因是(用原文回答)。

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

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结果。

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

答案:1.(1)A (2)B2.球忽跃入树穴3.穴深4.一盆取水,灌入穴中成功了5.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

”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9.古诗三首课内阅读(一)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

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5.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文阅读
一、对下面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了”“又”的搭配使用,不说“忙”已使读者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杂诗
吴均①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吴均:南朝梁的文学家、史学家。

1.请描绘“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岁寒三友
儿侍①父,立庭前。

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

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
多枯落,何以②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

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注释】①侍:在尊长旁边陪着。

②何以:为什么。

1.填一填。

“岁寒三友”就是____、____、____。

在霜雪之时,________着花,_____ ____并茂,它们都有________的特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梅树着花,松、竹并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不识自家
曩①有愚者,常于门外悬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门,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有删改【注释】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及.午____________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汝.家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者审视之,乃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③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④?”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①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④不:同“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甚聪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父不在,乃.呼儿出去后乃.至
B.此是君.家果待君.久不至
C.下车引之.虽与之.俱学
4.这两则故事都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________阶层言谈逸事的小说。

请再写出两个古代少年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段,说说杨氏子和元方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
二、1.远远地看见山中雾气从天边飘来,从竹林的空隙中“窥”到红红的落日。

2.不能,“窥”字是从竹林的空隙中看,而“望”没有“从空隙中看”这个意思,一般只表示向远处看。

三、1.松竹梅梅树松、竹耐寒
2.梅树开花,松树和竹子都很茂盛。

四、1.到了到了你为什么
2.(1)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

(2)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极度愚昧、不会灵活变通的人。

五、1.(1)同“慧”,智慧(2)回头
2.(1)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

(2)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A
4.士族示例:孔融让梨、王戎不取道旁李
5.聪明,口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